“舅父……”年輕的帝王站在宮殿之上,望著那空蕩蕩的位子,眼眶微紅地喃喃道:
“朕心中所想,隻是希望這場席卷天下的紛爭能夠盡早平息下來。
朕實在不願看到無辜百姓再受戰亂之苦,更不想多造殺孽。
若是可以不用耗費一兵一卒便能平定這亂世,還世間一個太平,那該有多好啊!”
她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其中蘊含的渴望和平的願望卻如洪鍾大呂一般,在每個朝臣的心間迴蕩。
“擬旨,撫寧二年,曹操病逝。其一生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特將其追封為武王。”
蘭芝朱唇輕啟,緩聲說道,聲音清脆而堅定。一旁的新晉侍郎趕忙提起筆來,龍飛鳳舞地記錄著。
待蘭芝話音落下,劉侍郎便迅速將剛剛書寫好的旨意恭敬地呈到蘭芝麵前。
蘭芝微微頷首,仔細審視起這道聖旨,確認其中每一個字都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意思後。
她才從身旁取出玉璽,穩穩地蓋在了聖旨之上。
“即刻將此聖旨交給尚書令,命他們務必加緊審核,不得有絲毫延誤。
幾日後,要盡快將此事昭告於天下!”蘭芝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揮了揮手,示意劉侍郎退下。
處理完這件大事,蘭芝稍稍鬆了一口氣,心中暗自思忖起來:
如今長安總算暫時穩定下來了,可接下來究竟該如何進一步統一東吳與蜀中呢?
是先對盤踞江東的東吳動手,還是劍指西南的蜀中?
這著實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啊……思及此處,蘭芝覺得還是應當先集眾人之智,共同商討一番應對之策,再做決定也不遲。
於是,她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緊急召集一眾謀士入宮議事。
不多時,謀士們紛紛應召而來,齊聚於宏偉莊嚴的大殿之中。
然而此刻,整個大殿內的氣氛卻異常凝重,仿佛連空氣都凝結了一般。眾人皆默不作聲,靜靜地等待著蘭芝發話。
終於,謀士郭嘉率先打破沉默,他向前一步,拱手施禮道:
“陛下,依微臣之見,當下應當先進攻蜀中。蜀中之地,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但如今劉備新敗,蜀中軍民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而且現如今劉備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勢力已然大為削弱。
反觀我長安,未必兵強馬壯,但士氣正盛。若此時果斷出擊,必能一舉攻克蜀中。
一旦成功拿下蜀中,那麽東吳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屆時再收拾東吳,便可事半功倍。”
謀士張江卻連連搖頭,並出聲反駁道:“事實並非如此啊!眼下東吳軍隊士氣如虹、鬥誌昂揚,若是我們此刻貿然進攻蜀中,恐怕那東吳會趁虛而入,騷擾我後方領土。
如此一來,必然會引發巨大混亂。因此,當務之急應是先穩定住東吳局勢,可以許諾給予他們豐厚利益,與之友好交往,待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再集中全部力量全力攻打蜀中。”
一時間,眾多謀士們紛紛發表各自觀點,有的讚同張江所言,認為應當優先安撫東吳;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主張直接對蜀中發動攻擊。眾人各抒己見,激烈地爭論著,整個朝堂之上氣氛異常緊張熱烈。
而蘭芝則端坐在那龍椅之上,她微微眯起雙眸,右手手指輕輕地敲打著扶手,似乎正在深思熟慮之中。
過了許久,她終於緩緩開口說道:“對於此事,朕還需要再仔細斟酌一番。
諸位,假如朕下達詔書,邀請孫權以及朕的父親劉備前來長安,你們覺得他們是否會接受這道旨意呢?”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賈詡突然站出來說道:“關於孫權是否會響應詔命,微臣斷定此人惜命,且疑心慎重,必不會來到長安。”
“然而,劉備或許真有可能親自趕赴長安。要知道,劉備可是當今陛下的生父啊!
一旦抵達長安,陛下恐怕直接不會對他動手。他非但性命無虞,甚至還有可能趁勢奪取天子之位,如此一來,豈不是引狼入室?”
蘭芝聽聞此言,不禁陷入沉思。過了好一陣子,她才緩緩點頭,表示認同對方所言甚是有理。
“再者說了,劉備絕不會僅僅因為與陛下有著父女之情,便會對陛下心慈手軟。
相反地,待到他劉備踏入長安之後,陛下反倒會因為顧及親情,從而對其留有三分薄麵。”
“這恰恰正是劉備所等待的絕佳時機。”賈詡非常肯定的說。
“當然,以上種種皆隻是臣個人的揣測罷了。
不過,微臣這裏倒還當真存有一計,足以保證孫權為了那萬分之一的可能,會心甘情願且老老實實前來長安!”
聞得此言,原本尚有些漫不經心的蘭芝瞬間精神大振,滿臉急切之色,趕忙追問道:“哦?竟不知賈愛卿到底懷有何等錦囊妙計?快快講來給朕好好聽聽!”
賈詡微微一笑,然後壓低聲音說道:“目前距離事發不過短短數日時間,相關消息尚未傳播開來。
我們不妨故意將消息散布到東吳和蜀中的地界。
就傳當時曹操攜世家共同作亂長安城之時,微臣賈詡曾與荀彧聯手,並且得到了張江將軍的協助,最終成功鏟除了曹操及其背後的世家勢力。
如今,長安城已然恢複平靜,隻是陛下當日不幸被一支利箭射中要害,至今傷勢嚴重,生死未卜。”
“長安城已然完全被掌控在了我賈詡、荀彧以及張江這三人手中!
並且如今我們這些人欲要聯合起來,與朝臣共同代陛下您處理朝政。如此,可行?”
蘭芝不禁暗自思量起來。
“
臣所賭的就是他孫權與劉備的稱帝之心,勢必會讓他們鋌而走險。
陛下想想,當東吳與蜀地得知曹操身死,天子生死不知,怎麽會忍住想要入主長安的心呢?
孫權想到將來劉備得到權利後,全力圍剿他東吳,會有什麽反應呢?
又有劉備得知孫權可能會發兵長安,又怕他孫權趁機挾天子以令諸侯。從而號令天下,反過來對付蜀中,他劉備焉能不心急。
就算知道此事是個陰謀,他們必定會來到長安。
誰都不想將處置自身的權利交於對方。”
“既然如今欲要使用此計謀,那麽之前準備昭告天下、冊封曹操為武王的詔書恐怕就得暫時撤迴了。”蘭芝輕聲說道。
隨著這句話的說出,一場精心策劃的針對東吳與蜀中勢力的陰謀正在悄無聲息地展開。
在幕後,賈詡等人正緊鑼密鼓地商議著各種細節,如何利用現有的優勢,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如何巧妙布局,讓對方陷入重重陷阱之中……這場謀劃如同一張巨大的網,慢慢地向著目標籠罩而去。
“朕心中所想,隻是希望這場席卷天下的紛爭能夠盡早平息下來。
朕實在不願看到無辜百姓再受戰亂之苦,更不想多造殺孽。
若是可以不用耗費一兵一卒便能平定這亂世,還世間一個太平,那該有多好啊!”
她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其中蘊含的渴望和平的願望卻如洪鍾大呂一般,在每個朝臣的心間迴蕩。
“擬旨,撫寧二年,曹操病逝。其一生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特將其追封為武王。”
蘭芝朱唇輕啟,緩聲說道,聲音清脆而堅定。一旁的新晉侍郎趕忙提起筆來,龍飛鳳舞地記錄著。
待蘭芝話音落下,劉侍郎便迅速將剛剛書寫好的旨意恭敬地呈到蘭芝麵前。
蘭芝微微頷首,仔細審視起這道聖旨,確認其中每一個字都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意思後。
她才從身旁取出玉璽,穩穩地蓋在了聖旨之上。
“即刻將此聖旨交給尚書令,命他們務必加緊審核,不得有絲毫延誤。
幾日後,要盡快將此事昭告於天下!”蘭芝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揮了揮手,示意劉侍郎退下。
處理完這件大事,蘭芝稍稍鬆了一口氣,心中暗自思忖起來:
如今長安總算暫時穩定下來了,可接下來究竟該如何進一步統一東吳與蜀中呢?
是先對盤踞江東的東吳動手,還是劍指西南的蜀中?
這著實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啊……思及此處,蘭芝覺得還是應當先集眾人之智,共同商討一番應對之策,再做決定也不遲。
於是,她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緊急召集一眾謀士入宮議事。
不多時,謀士們紛紛應召而來,齊聚於宏偉莊嚴的大殿之中。
然而此刻,整個大殿內的氣氛卻異常凝重,仿佛連空氣都凝結了一般。眾人皆默不作聲,靜靜地等待著蘭芝發話。
終於,謀士郭嘉率先打破沉默,他向前一步,拱手施禮道:
“陛下,依微臣之見,當下應當先進攻蜀中。蜀中之地,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但如今劉備新敗,蜀中軍民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而且現如今劉備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勢力已然大為削弱。
反觀我長安,未必兵強馬壯,但士氣正盛。若此時果斷出擊,必能一舉攻克蜀中。
一旦成功拿下蜀中,那麽東吳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屆時再收拾東吳,便可事半功倍。”
謀士張江卻連連搖頭,並出聲反駁道:“事實並非如此啊!眼下東吳軍隊士氣如虹、鬥誌昂揚,若是我們此刻貿然進攻蜀中,恐怕那東吳會趁虛而入,騷擾我後方領土。
如此一來,必然會引發巨大混亂。因此,當務之急應是先穩定住東吳局勢,可以許諾給予他們豐厚利益,與之友好交往,待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再集中全部力量全力攻打蜀中。”
一時間,眾多謀士們紛紛發表各自觀點,有的讚同張江所言,認為應當優先安撫東吳;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主張直接對蜀中發動攻擊。眾人各抒己見,激烈地爭論著,整個朝堂之上氣氛異常緊張熱烈。
而蘭芝則端坐在那龍椅之上,她微微眯起雙眸,右手手指輕輕地敲打著扶手,似乎正在深思熟慮之中。
過了許久,她終於緩緩開口說道:“對於此事,朕還需要再仔細斟酌一番。
諸位,假如朕下達詔書,邀請孫權以及朕的父親劉備前來長安,你們覺得他們是否會接受這道旨意呢?”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賈詡突然站出來說道:“關於孫權是否會響應詔命,微臣斷定此人惜命,且疑心慎重,必不會來到長安。”
“然而,劉備或許真有可能親自趕赴長安。要知道,劉備可是當今陛下的生父啊!
一旦抵達長安,陛下恐怕直接不會對他動手。他非但性命無虞,甚至還有可能趁勢奪取天子之位,如此一來,豈不是引狼入室?”
蘭芝聽聞此言,不禁陷入沉思。過了好一陣子,她才緩緩點頭,表示認同對方所言甚是有理。
“再者說了,劉備絕不會僅僅因為與陛下有著父女之情,便會對陛下心慈手軟。
相反地,待到他劉備踏入長安之後,陛下反倒會因為顧及親情,從而對其留有三分薄麵。”
“這恰恰正是劉備所等待的絕佳時機。”賈詡非常肯定的說。
“當然,以上種種皆隻是臣個人的揣測罷了。
不過,微臣這裏倒還當真存有一計,足以保證孫權為了那萬分之一的可能,會心甘情願且老老實實前來長安!”
聞得此言,原本尚有些漫不經心的蘭芝瞬間精神大振,滿臉急切之色,趕忙追問道:“哦?竟不知賈愛卿到底懷有何等錦囊妙計?快快講來給朕好好聽聽!”
賈詡微微一笑,然後壓低聲音說道:“目前距離事發不過短短數日時間,相關消息尚未傳播開來。
我們不妨故意將消息散布到東吳和蜀中的地界。
就傳當時曹操攜世家共同作亂長安城之時,微臣賈詡曾與荀彧聯手,並且得到了張江將軍的協助,最終成功鏟除了曹操及其背後的世家勢力。
如今,長安城已然恢複平靜,隻是陛下當日不幸被一支利箭射中要害,至今傷勢嚴重,生死未卜。”
“長安城已然完全被掌控在了我賈詡、荀彧以及張江這三人手中!
並且如今我們這些人欲要聯合起來,與朝臣共同代陛下您處理朝政。如此,可行?”
蘭芝不禁暗自思量起來。
“
臣所賭的就是他孫權與劉備的稱帝之心,勢必會讓他們鋌而走險。
陛下想想,當東吳與蜀地得知曹操身死,天子生死不知,怎麽會忍住想要入主長安的心呢?
孫權想到將來劉備得到權利後,全力圍剿他東吳,會有什麽反應呢?
又有劉備得知孫權可能會發兵長安,又怕他孫權趁機挾天子以令諸侯。從而號令天下,反過來對付蜀中,他劉備焉能不心急。
就算知道此事是個陰謀,他們必定會來到長安。
誰都不想將處置自身的權利交於對方。”
“既然如今欲要使用此計謀,那麽之前準備昭告天下、冊封曹操為武王的詔書恐怕就得暫時撤迴了。”蘭芝輕聲說道。
隨著這句話的說出,一場精心策劃的針對東吳與蜀中勢力的陰謀正在悄無聲息地展開。
在幕後,賈詡等人正緊鑼密鼓地商議著各種細節,如何利用現有的優勢,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如何巧妙布局,讓對方陷入重重陷阱之中……這場謀劃如同一張巨大的網,慢慢地向著目標籠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