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官員竟激動的跪在地上,可能祖籍就是東京的吧!“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爹,娘,請恕這些年孩兒不孝啊,沒能迴去為您二位供奉灑掃,如今終於迴去有望了。


    等我給您拔拔草,撣撣土。再帶上二兩米酒。您二老生前可愛喝了,您二老要是知道兒迴來了,肯定是要開心死了。”


    而妤蘭則望著遠方,心中默默思念著東京的人和物。


    妤蘭知道,他們一直在憋著一口氣,心中對東京的思念一直沒有停止。


    就定了,遷都東京城——開封府,她也要迴去祭奠祭奠劉太後,她趙蘭萍的母親,以及她趙妤蘭的父皇趙禎及母後曹皇後。


    雖然曆史上沒有她這個人,可是又如何不能通過他們思念她的親人呢?


    遙想當年靖康元年,我大宋所承受的種種屈辱,至今仍曆曆在目,令人痛心疾首、難以釋懷!


    咦?靖康……天啊!我趙妤蘭身為一國之君,竟然到現在都還未曾定下一個合適的年號!這些朝堂之上的臣子們,難道一個個都是酒囊飯袋不成?為何竟無人出言提醒於朕!


    真是氣煞朕了!他們莫非是因為朕乃一介女流,便膽敢對朕如此輕視嗎?當真是可惡至極!


    罷了罷了,還是先專心想想該給自己定個怎樣的年號才好。遙想前世的“燕定”如何?似乎不太妥當。那叫“文安”怎麽樣?文案!哎呀,不妥不妥,聽起來總覺得有些別扭。


    想來想去,還是決定走親民路線好了。日後無論朕成為哪朝哪代的皇帝,這年號就定為“民安”吧,取其國泰民安之意。若是誰敢對此提出異議,那便是不想讓國家穩定、百姓安寧之人!


    提及國泰民安,朕不得不想到那秦檜。此賊陰險狡詐、兩麵三刀,平日裏表麵一套背後一套,簡直就是口腹蜜劍的小人!


    更可恨的是,他竟然還與趙棣勾結在一起,妄圖謀逆造反,實乃罪大惡極,嚴重威脅到大宋國的安穩以及子民的安居樂業!


    像這樣的亂臣賊子,留著也是禍害,不如趁早將其誅殺,以正國法!


    什麽?竟然聽到有人稟報說那秦檜大放厥詞,指責朕處事不公!


    更離譜的是,他居然還信口胡謅道韓世忠曾經謀逆反叛,可為何卻未將其斬殺?哼,誰看見了,她趙妤蘭可沒看見,分明就是無稽之談!


    當下,她便氣憤極了:“去告知那秦檜,可有真憑實據證明韓將軍謀反之事?若拿不出確鑿證據,便是誣陷忠臣,罪加一等!”


    並且限時讓他在一刻鍾之內呈上相關證言,否則就隻有死路一條!哼,短短十五分鍾時間,他又能翻出什麽花樣來?


    難道他秦檜就沒有點自知之明,他怎能和韓卿相比呢?韓卿可是有大才的,還帶來一個愛將梁相。你說,是你你偏心誰?


    罷了罷了,暫且不去理會那奸佞小人。且說如今距離決定遷都之日已過去十天半月有餘,不知此事是否已然籌備妥當。朕看這些個臣子辦事效率著實低下得很呐!


    若是那些臣子知曉官家心中所想,恐怕定會在背後狠狠地啐上一口,並迴懟道:“敢情這些繁重事務無需陛下親力親為,您自然可以站著說話不嫌腰疼啦!”


    要知道,他們歸心似箭,巴不得早日完成任務,怎可能故意拖延呢?


    君不見,即便到了夜深人靜之時,仍有眾多臣子在準備遷都事宜,如此忙碌,隻為不負聖恩。


    再說了,這官家究竟是跟何人所學呀?竟能把這虛無縹緲的大餅描繪得如此誘人,令眾臣明知前路艱難,卻依然無法拒絕,隻能乖乖地吃下這塊大餅,然後心甘情願地為之拚命效力。


    待到他們疲憊困倦之際,官家再適時命下人送上一碗溫暖人心的心靈雞湯,而這幫臣子們竟也能喝得津津有味、甘之如飴。


    妤蘭正想著,一個小太監匆匆跑來,“陛下,遷都之事已準備妥當,隻待陛下一聲令下便可啟程。”


    妤蘭滿意地點點頭,“甚好,下月初一即刻出發。”日子她都已經命欽天監算好了,就等出發了。


    等到隊伍浩浩蕩蕩向東京進發。沿途百姓夾道歡迎,妤蘭看著這熱鬧景象,心中滿是感慨。


    妤蘭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東京城,這座城市承載著她前兩世太多的迴憶和對親人深深的眷戀。


    一下馬車,她便偷偷的更換衣物,馬不停蹄地趕往父母的陵墓所在之處。


    當妤蘭站在父母陵墓之前時,心情格外沉重。即使他們不認識她,但她依然尊重他們。


    輕輕地彎下膝蓋,緩緩跪地,那動作仿佛帶著千鈞之力。淚水在她眼眶中打轉,模糊了視線,但她依然努力睜大眼睛,想要將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象看得更清晰一些。


    妤蘭微微顫抖著嘴唇,用輕柔而飽含深情的聲音向長眠於此的雙親訴說著這些年自己所經曆的種種磨難與坎坷,以及內心深處那份無盡的思念。


    她說:“東京城依舊如我兒時記憶中的那般繁華熱鬧,可如今已是物是人非,您們不在我的身邊……”


    宋仁宗與曹太後要是活著,絕對會說:“莫挨老子,你誰呀,誰家閨女亂認父母啊!拉出去砍了。”


    一陣微風悄然拂過,吹動著四周的樹葉沙沙作響,似乎是在溫柔地迴應著她的傾訴。


    祭拜結束後,妤蘭慢慢站起身來,拭去眼角殘留的淚痕。此刻,她的眼神變得愈發堅毅。


    在城中轉悠的時候,妤蘭注意到盡管百姓們的生活頗為艱辛,但他們臉上始終洋溢著樂觀積極的笑容。


    這一幕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心弦,讓她更加堅定了要改善民生、振興國家的決心。


    走著走著,妤蘭看見了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經過一番交談得知,這位少年姓辛,自幼飽讀詩書,胸懷大誌,渴望有朝一日能夠為國為民盡一份力。


    這下他再也不會可憐白發生了吧!


    他聽說妤蘭要遷都東京,心中想著肯定會有一場恩科,所以提前來到這東京城,以備科考。


    迴到皇宮後,妤蘭顧不上休息片刻,立即召集諸位大臣前來商議加恩科之事。


    畢竟,不能讓有誌之士,坎坷半生。對他們來說若人生抱負不能實現實乃人生一大憾事。


    等辛卿考中,總要有一個練手的地方吧!我看那有銀礦的小島太適合了。那地方,隨便折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小世界換新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生三千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生三千界並收藏快穿小世界換新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