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那秦始皇已然登上帝座,憑借著卓越的軍事謀略和政治手腕,成功地統一天下,將原本分散的六國盡數收入囊中。


    六國的那些貴族們,他們曾經擁有著顯赫的地位和龐大的勢力,如今卻麵臨著一個極為棘手的難題——該如何處置他們呢?


    丞相李斯目光深邃,緩緩提出建議:“犯我秦法者皆誅。”


    他深知秦國律法的威嚴,若有人膽敢觸犯,便必須給予嚴厲的懲處,以彰顯大秦的權威。然而,秦始皇卻並未立刻點頭同意。他深知,殺死這一群六國貴族固然簡單,但這些貴族身後所代表的子民們卻未必會輕易臣服於他。


    百姓們的民智尚未完全開啟,他們如同未經雕琢的璞玉,最為容易受到上位者的影響和鼓動。倘若真的將所有百姓都殺掉,那麽他辛辛苦苦打下的這六國又有什麽意義呢?


    他的夢想並非僅僅是統治這片土地,而是要讓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能心悅誠服地臣服於他,在麵對他時都能毫不猶豫地大聲喊出“彩”,以此作為對他最大的認同。


    經過深思熟慮,秦始皇終於下令:“凡事頑固不化,堅決不臣服於朕之人,殺無赦。凡能夠順應大勢,主動表示順從者,遷於鹹陽城中妥善安置。若以往在舊國那些罪大惡極之徒,就在熱鬧的街市之上施以車裂之刑,以儆效尤。”


    此令一出,整個天下為之震動。那些曾經心懷異誌的六國貴族們,感受到了秦始皇的決心和魄力;


    而那些普通百姓們,也開始重新審視這位新皇帝,心中既有著恐懼,又有著一絲好奇。


    秦始皇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目標,還需要時間和努力,但他堅信,隻要堅持下去,終有一日,普天之下的百姓都會心甘情願地拜倒在他的腳下。


    劉妤看著這一切,她看到了始皇作為上位者的仁慈,不禁拍馬道:“太祖父仁慈悲憫,乃千古一帝也。”


    正為六國文化語言不同而頭疼不已的始皇沒好氣的說:“仁慈悲憫,隻不過是上位者的手段而已。上位者想要你看見的是他的仁慈,那他就是仁慈的。帝王,從來都會展現出有利於他的樣子,若你信了,那就是掉進了萬丈深淵,虧你還做過皇帝,這個道理你不明白。”


    “上位者想要你看見他的仁慈,那他就是仁慈的!”她不自覺的在口中重複著這一句話。


    “你也是愚蠢的實在可笑。”始皇今天索性就攤開了。“就你這遮遮掩掩的樣子,實在不知道你的父親怎麽生出了你這麽個蠢貨,被人家算計而不自知。”


    劉妤聽聞之後,如遭雷擊。她跪下,誠心的一拜。反正始皇無論從年齡還是功績來說,跪他不吃虧。“劉妤願聞其詳。”


    “你父親應該是開國皇帝吧!”


    “是!”


    “劉邦,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他必定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計謀,還得會用人。他長於民間,所以做事不按常理出牌。他的文臣必定如呂不韋一樣謀略出眾,他的武將必定如蒙毅之類驍勇善戰。還有你母親,能從項羽的敵營安全而退,也是個心計謀略出彩的人。這些人在你父親身邊,若你父親籠絡不住他們,他們怎麽會給你父親買命。”


    “我父親最後把他們都殺了,隻有姓張的得以善終,最後人都找不到了。”劉妤道。


    “殺了還是活著都不得而知,你怎知他的下落不明不是變相的死了。他在位時,這些功臣還能收斂一二,等他去世,就你父親那個姓韓的武將,不反就怪了。擁兵自重,還被封王。封無可封,最後要做皇帝嗎?看來你這個皇帝真的就是撿漏得來的了,要不這麽多心計出眾的人裏麵你怎能撿來大漏。”


    “他先是寵信周王室之後戚姬,扶起戚姬與你母親打擂台。再扶起你母親,利用她與戚姬鬥,與臣子鬥,然後坐收漁翁之利。後來發現自己大限將至,就把兵符給了你,引起你母親的猜忌。最後,留下細作,收拾你的母親再弄得你無子嗣,最後無論是誰稱帝你手握兵權,你也能得個善終。”


    劉妤不明白,“若我有了子嗣,他或她必將可以繼承我的衣缽,何故讓我絕嗣。”


    “你怎麽想不明白呢?”


    始皇不明白這種常識還要人普及嗎?愚蠢的讓人想發笑,要不是想要劉邦與劉妤母親為他效力,他何故給她說這麽多。若不是想要劉邦後麵的人才,他何故還給滅他秦國的賊人分析利弊。什麽他扶蘇的後人,都是胡說八道。隻怕這位開國皇帝與他的扶蘇同樣大吧!所以劉妤才遮遮掩掩,生怕他殺了劉邦。


    罷了,要先使其信任拜服,再圖謀其他。


    “其一,你乃女子,你若嫁人孩子到底日後是姓劉還是姓李王張呢?那時你手握重兵,威脅的是劉家天下。其二,你父親大概認為你撐死就是一個王罷了,如此以來你姓劉,總會向著自家人。卻沒料到你母親在傷害你之後愧疚之極,破釜沉舟,立你為皇。他大概會想到他死後你母親做了皇帝都沒有想到她會立你做皇帝。他任由你得罪朝中大臣,從而依附於劉氏。”


    “劉邦大概沒有教過你任何的謀略與心計吧,任由你橫衝直撞,撞得頭破血流的。”


    劉妤知道帝王無情,可她不知道這麽無情。“可我推我父親下了馬車他也未怪罪於我。”她將劉邦兵敗告訴了始皇,並告訴她推劉邦下馬車的經過。


    “在你父親心裏,你們不過是他傳嗣的工具。”秦始皇眼中開始有了笑意,還算有點血性。“隻有他的帝國才是他真真正正的子女,為了他最疼愛的孩子,所有的人與事,包括他自己,都是可以利用的。這樣的一個人,不能單單的看見他拋妻棄子,而要看他得到了什麽好處。”


    “難怪我上位之後就如同一個”她有些說不出口,自嘲道:“像一個傀儡,幸而還有兵權,可這兵中有大半的人都不是我的人,最後竟都投靠了劉恆。”


    她隻能努力學習呂雉與劉邦,最終卻不得其法,得了一句類父罷了。


    “若不是你表麵上有著全部的兵權,怎能與朝臣抗衡呢?早下位了。至於他們後來大半投靠了劉恆,你就沒有懷疑嗎?”


    “你是說……”


    “他應該早就遺留下了旨意,若劉氏子孫中有人能勝過你,要你的兵權,會把大半數的兵權贈與他,但同時保留了你一半的兵權,這樣你也能得以善終,同時與朝臣,新的繼承人達成平衡。但沒想到最後勝利的是你,你做了數年皇帝。但你老了之後他耽擱的計劃又起了作用了,你沒有孩子,所以軍權落入下一任繼承人手中,同時自己能活著做太上皇必定已然不能威脅劉恆。這劉邦還真是好運之人,竟然有這麽些出眾的人才輔佐。真是羨煞朕也。”


    她頓時五味雜陳,“原來父親有如此心計,還以為他就如眾人所說是個無賴。”


    “無賴,再告訴你一點。你父親當初在項羽要煮其父之時所說分父肉湯這句話被人詬病,但作為要成大事的人,怎會跟著別人的步伐行事。”


    “於是他說,吾與項羽俱北麵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這是切切實實的切中了項羽的命脈。你項羽自認為光明磊落,可你與我結為兄弟,如今卻要烹煮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你要煮了他,你就是虛情假意不顧兄弟情分、小人行徑,隻不過是裝著一份君子模樣而已。你若不烹,那正好如了我的意。至於你要是默認下屬煮了我父親,那樣可就太好了,你的人做的默認就是你做的。啞巴虧你是吃定咯。一個約束不好底下人的領導會有走到最後的底氣嗎?不能!你想說他的父親兒女妻子會吃苦。他項羽也隻能默認底下人折辱你們了,但也不能太過,畢竟這是他兄弟的妻子。他項羽還不要臉麵嗎?這項羽應該是貴族之後吧!至於你們為了大業,吃點苦算什麽。”


    劉妤聽的如癡如醉,恍然大悟。


    “若我得到如此的人才,何愁六國現存的貴族不乖乖聽話。你還不說嗎?”


    劉妤有些猶豫不決,若她說出來父母不會遭遇不測嗎?


    “我嬴政起誓,若得你父與你母這樣的人中豪傑,必會愛而重之。若劉邦不造反,絕不會趕盡殺絕。若違此誓,秦國必將分崩離析。”


    “好!始皇既然如此說了,容我想想”


    他笑了,天真的孩子。“再教你一句,防人之心不可無。”幸而他重諾,也不欲對劉邦做什麽,換做其他的皇帝那就不肯定了。看來他還是得天眷顧,在他艱難之際居然送人上門。哈哈哈,改天就去泰山封禪。


    “你父母姓甚名誰,家住何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小世界換新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生三千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生三千界並收藏快穿小世界換新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