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聞言,咬牙切齒地道:“哼!不論怎樣,待下次再遇此人,本將軍定要將其一刀斬於馬下,以泄心頭之恨!”說罷,他雙目圓睜,透露出一股凜冽的殺意。
眾人見呂布怒火未消,皆是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再多言一句。他們深知今日呂布不僅錯失良機未能斬殺曹操,反而在戰場上吃癟丟盡顏麵,心中正憋著一團熊熊怒火無處發泄呢。於是乎,大家紛紛識趣地向呂布行禮告退,以免觸其黴頭引火燒身。
且說我這邊,眼見著呂布轉身離去,那身影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我深吸一口氣,用力一揮馬鞭,胯下駿馬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出,朝著我軍撤退的方向狂奔而去。一路上塵土飛揚,馬蹄聲響徹雲霄。
約摸過了一個時辰左右,我的視線裏終於出現了成陽城的輪廓。進入城中,隻見街道兩旁盡是神色慌張、匆匆奔走的百姓和士兵們。而在城門口不遠處,一群人正簇擁在一起,為首之人正是曹操曹孟德。
此時的曹操經過一番艱難的撤退,早已不複往日的威風凜凜,他滿臉灰塵,頭發散亂,身上的鎧甲也顯得有些破舊不堪。然而,當他看到我騎馬趕來時,眼中頓時閃過一絲驚喜之色,顧不上自身的疲憊,三步並作兩步急匆匆地上前一把拉住我的韁繩,焦急地問道:“鵬雲呐!你可曾受傷?”
聽到曹操關切的話語,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連忙翻身下馬,拱手答道:“多謝主公掛念,末將並未受傷。”曹操聞言,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緊繃的神情稍稍放鬆下來,但仍緊緊握著我的手,感慨萬分地道:“鵬雲啊,我此前尚不知曉你的武藝竟如此精湛,居然能夠與那天下聞名的呂布大戰一場。今日若非有你奮勇抵抗,我恐怕真要遭遇不測了。”
麵對曹操的誇讚,我趕忙謙遜道:“主公謬讚了,其實平日裏我的武藝不過爾爾,甚是稀鬆平常罷了。今日實在不知為何,興許是危急關頭激發了潛能吧,竟然得以臨陣突破,方能與那呂布勉強周旋一番。此刻迴想起來,當時的情景著實令人膽戰心驚,後怕不已呀。”
郭嘉這時也說道:“鵬雲呐,此次你當真是護主心切,以至於超水平發揮啦!”曹操聞聽此言,亦是滿懷感激之情地凝視著我,緩聲言道:“鵬雲啊,日後萬不可再這般魯莽行事了。倘若你有個什麽閃失,那可如何是好?唉……”
我連忙拱手作揖應道:“請主公放心便是。憑我之聰明伶俐、機智過人,豈會輕易將自身置於險境之中呢?當時見得主公已然安然撤離,我便毫不猶豫,拔腿就跑,直把那呂布氣得夠嗆,追了半天卻撲了個空,哈哈!”眾人聞得我這番話語,皆是忍俊不禁,哄堂大笑起來。
我軍於成陽暫且停歇整頓,曆經整整一日時光。期間,一方麵忙著收容那些戰敗失散的兵士們歸隊;另一方麵,則仔細清查此番戰役所遭受的損失情況。這不查不知道,一經核查,著實令人大吃一驚——此次交鋒,我軍居然折損了足足一萬餘將士!
此等慘重損失,使得軍中眾人士氣大挫,個個都顯得有些萎靡不振。曹操見狀,心中雖萬般無奈,但也深知此時不宜再戰,隻得率領曹軍暫且退迴鄄城,以待來日重振旗鼓,再尋機會與那呂布一較高下。
袁紹在聽聞曹操被呂布擊敗這一消息之後,沒過多久便修書一封送了過來。收到書信後的曹操不敢怠慢,當即便召集了麾下眾多文臣武將前來商議此事。待眾人到齊之後,曹操麵色凝重地將那封來自袁紹的書信緩緩拿出,並依次遞交給荀彧、郭嘉等人傳閱。
郭嘉在仔細閱讀完信件內容之後,稍作思索,隨即將其傳遞給了站在一旁的我。我接過書信,匆匆瀏覽一番,心中已然明了袁紹此番來信的意圖。原來,他表示願意與曹操聯手合作,共同將呂布逐出兗州,但條件卻是要求曹操主動撤出東郡,並且由袁紹派遣自己的心腹之人前來接管此地。
在我看完之後,又順手將這封信遞給了身旁的鮑信。等到鮑信也同樣閱覽完畢,曹操並沒有急著開口詢問眾人的意見,而是先沉默不語,靜靜地等待著大家思考片刻。
過了一小會兒,曹操終於打破沉寂,環視一圈在場諸人,緩聲說道:“諸位,對於本初所提出的這個建議,不知你們有何看法?如今咱們在東郡僅僅占據著濮陽以及其南麵一帶區域,如果能夠成功把呂布驅趕出去,那麽我們就有望全麵掌控除東郡外的兗州全境了。”說罷,他的目光有意無意地落在了郭嘉身上,似乎想要從這位智謀之士那裏得到一些與眾不同的見解。
果然,隻見郭嘉毫不遲疑地邁步出列,拱手施禮後朗聲道:“主公,此議萬不可行!濮陽之地無論如何都決不能輕易讓於袁紹啊!”曹操聞言微微一愣,臉上流露出一絲疑惑之色,連忙追問道:“哦?何以見得呢?用區區一地便能換來對大部分兗州的控製權,奉孝為何會認為其中有不妥之處呢?”
郭嘉微微眯起雙眸,神情嚴肅而專注,他向前一步,對著曹操拱手作揖後,緩聲說道:“主公,微臣有一言欲訴於您,還望主公能靜心傾聽。”曹操聞言,大手一揮,朗聲道:“奉孝但講無妨!不必如此拘謹。”
得到曹操許可之後,郭嘉深吸一口氣,鄭重其事地問道:“不知主公有何誌向?究竟是一心想要匡扶漢室江山,恢複其昔日榮光;還是僅滿足於安安穩穩地坐守這兗州之地,做一任小小的州牧呢?”
曹操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豪邁之色,他挺直身軀,慷慨激昂地迴答道:“吾曹孟德身為七尺男兒,自當手提三尺青鋒寶劍,建立不朽功勳於世!我此生最大的誌向便是效仿前朝的霍光大人那般,力挽狂瀾,扶住這即將傾倒的大漢王朝之大廈啊!”
眾人見呂布怒火未消,皆是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再多言一句。他們深知今日呂布不僅錯失良機未能斬殺曹操,反而在戰場上吃癟丟盡顏麵,心中正憋著一團熊熊怒火無處發泄呢。於是乎,大家紛紛識趣地向呂布行禮告退,以免觸其黴頭引火燒身。
且說我這邊,眼見著呂布轉身離去,那身影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我深吸一口氣,用力一揮馬鞭,胯下駿馬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出,朝著我軍撤退的方向狂奔而去。一路上塵土飛揚,馬蹄聲響徹雲霄。
約摸過了一個時辰左右,我的視線裏終於出現了成陽城的輪廓。進入城中,隻見街道兩旁盡是神色慌張、匆匆奔走的百姓和士兵們。而在城門口不遠處,一群人正簇擁在一起,為首之人正是曹操曹孟德。
此時的曹操經過一番艱難的撤退,早已不複往日的威風凜凜,他滿臉灰塵,頭發散亂,身上的鎧甲也顯得有些破舊不堪。然而,當他看到我騎馬趕來時,眼中頓時閃過一絲驚喜之色,顧不上自身的疲憊,三步並作兩步急匆匆地上前一把拉住我的韁繩,焦急地問道:“鵬雲呐!你可曾受傷?”
聽到曹操關切的話語,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連忙翻身下馬,拱手答道:“多謝主公掛念,末將並未受傷。”曹操聞言,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緊繃的神情稍稍放鬆下來,但仍緊緊握著我的手,感慨萬分地道:“鵬雲啊,我此前尚不知曉你的武藝竟如此精湛,居然能夠與那天下聞名的呂布大戰一場。今日若非有你奮勇抵抗,我恐怕真要遭遇不測了。”
麵對曹操的誇讚,我趕忙謙遜道:“主公謬讚了,其實平日裏我的武藝不過爾爾,甚是稀鬆平常罷了。今日實在不知為何,興許是危急關頭激發了潛能吧,竟然得以臨陣突破,方能與那呂布勉強周旋一番。此刻迴想起來,當時的情景著實令人膽戰心驚,後怕不已呀。”
郭嘉這時也說道:“鵬雲呐,此次你當真是護主心切,以至於超水平發揮啦!”曹操聞聽此言,亦是滿懷感激之情地凝視著我,緩聲言道:“鵬雲啊,日後萬不可再這般魯莽行事了。倘若你有個什麽閃失,那可如何是好?唉……”
我連忙拱手作揖應道:“請主公放心便是。憑我之聰明伶俐、機智過人,豈會輕易將自身置於險境之中呢?當時見得主公已然安然撤離,我便毫不猶豫,拔腿就跑,直把那呂布氣得夠嗆,追了半天卻撲了個空,哈哈!”眾人聞得我這番話語,皆是忍俊不禁,哄堂大笑起來。
我軍於成陽暫且停歇整頓,曆經整整一日時光。期間,一方麵忙著收容那些戰敗失散的兵士們歸隊;另一方麵,則仔細清查此番戰役所遭受的損失情況。這不查不知道,一經核查,著實令人大吃一驚——此次交鋒,我軍居然折損了足足一萬餘將士!
此等慘重損失,使得軍中眾人士氣大挫,個個都顯得有些萎靡不振。曹操見狀,心中雖萬般無奈,但也深知此時不宜再戰,隻得率領曹軍暫且退迴鄄城,以待來日重振旗鼓,再尋機會與那呂布一較高下。
袁紹在聽聞曹操被呂布擊敗這一消息之後,沒過多久便修書一封送了過來。收到書信後的曹操不敢怠慢,當即便召集了麾下眾多文臣武將前來商議此事。待眾人到齊之後,曹操麵色凝重地將那封來自袁紹的書信緩緩拿出,並依次遞交給荀彧、郭嘉等人傳閱。
郭嘉在仔細閱讀完信件內容之後,稍作思索,隨即將其傳遞給了站在一旁的我。我接過書信,匆匆瀏覽一番,心中已然明了袁紹此番來信的意圖。原來,他表示願意與曹操聯手合作,共同將呂布逐出兗州,但條件卻是要求曹操主動撤出東郡,並且由袁紹派遣自己的心腹之人前來接管此地。
在我看完之後,又順手將這封信遞給了身旁的鮑信。等到鮑信也同樣閱覽完畢,曹操並沒有急著開口詢問眾人的意見,而是先沉默不語,靜靜地等待著大家思考片刻。
過了一小會兒,曹操終於打破沉寂,環視一圈在場諸人,緩聲說道:“諸位,對於本初所提出的這個建議,不知你們有何看法?如今咱們在東郡僅僅占據著濮陽以及其南麵一帶區域,如果能夠成功把呂布驅趕出去,那麽我們就有望全麵掌控除東郡外的兗州全境了。”說罷,他的目光有意無意地落在了郭嘉身上,似乎想要從這位智謀之士那裏得到一些與眾不同的見解。
果然,隻見郭嘉毫不遲疑地邁步出列,拱手施禮後朗聲道:“主公,此議萬不可行!濮陽之地無論如何都決不能輕易讓於袁紹啊!”曹操聞言微微一愣,臉上流露出一絲疑惑之色,連忙追問道:“哦?何以見得呢?用區區一地便能換來對大部分兗州的控製權,奉孝為何會認為其中有不妥之處呢?”
郭嘉微微眯起雙眸,神情嚴肅而專注,他向前一步,對著曹操拱手作揖後,緩聲說道:“主公,微臣有一言欲訴於您,還望主公能靜心傾聽。”曹操聞言,大手一揮,朗聲道:“奉孝但講無妨!不必如此拘謹。”
得到曹操許可之後,郭嘉深吸一口氣,鄭重其事地問道:“不知主公有何誌向?究竟是一心想要匡扶漢室江山,恢複其昔日榮光;還是僅滿足於安安穩穩地坐守這兗州之地,做一任小小的州牧呢?”
曹操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豪邁之色,他挺直身軀,慷慨激昂地迴答道:“吾曹孟德身為七尺男兒,自當手提三尺青鋒寶劍,建立不朽功勳於世!我此生最大的誌向便是效仿前朝的霍光大人那般,力挽狂瀾,扶住這即將傾倒的大漢王朝之大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