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著手準備建都北方


    不過沒人在意朱元璋這邊啥情況。


    都忙著應對朱雄英的新政推行呢。


    欲攘外,必先安內。


    而要想富,就得先修路!


    朱雄英下旨,征召民夫修路,給工錢的那種,並不是服徭役。


    但是大明的版圖那麽大,也不可能短時間內修好,所以朱雄英就想著招標了。


    讓天下的世家出錢,替自己修路。


    而自己給他們三十年的道路收費權,三十年內的過路費全歸他們。


    同時,還給他們道路命名權。


    當然了,這個並不是強製性的,是自願報名的。


    可以單幹,可以抱團幹,都行。


    你如果不報名,那麽你屁股底下最好是幹淨的,否則官府一定會拿著大明律,一條一條的跟你算。


    你今兒個罵人了,你昨兒個踩壞良田了,你前兒個吃飯沒給錢,你身為官員,大前天嫖娼了。


    反正芝麻大點兒小事兒,隻要大明律寫了,都給你算。


    任何事情,不論大小,隻要不上稱,那就隻有二兩重。


    可若是上了稱,那可就是千斤都壓不住的啊。


    此令一出,世家大族們紛紛議論起來。


    有的家族覺得這是難得的賺錢機會,既能得名又有利可圖,於是積極準備聯合起來參與招標。


    但也有一些家族心懷鬼胎,覺得朱雄英此舉是故意針對他們,想借機搜刮錢財。


    其中江南的錢氏家族最為抵觸,他們仗著家族勢力龐大,在當地橫行多年,屁股下麵自是不幹淨。


    他們暗中串聯其他幾家,妄圖抵製這政令。


    然而朱雄英早有防備,他命錦衣衛密切監視這些家族的一舉一動,當得知幾個家族的陰謀後,朱雄英直接下令從重問罪,抄家查辦。


    其他家族見狀,再也不敢有二心,紛紛踴躍參與招標。


    很快,各地的修路工程便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百姓們得到工錢,生活改善不少,而朱雄英的新政也逐步穩定推進下去。


    大明進入工業化時代,全民皆工。


    在修路的同時,也不妨礙朱雄英建新都。


    朱雄英已經下旨,要遷都北平。


    徹底奠定南北一統,收複北方民心。


    朱元璋雖然收複了北方,但隻是名義上而已,實際南北依舊對立,南方人依舊看不起北方人,甚至稱唿北方人為北狄。


    從五代十國時期算起,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之後,北方有接近五百多年的時間被外族勢力掌控,而中原人沒分到一杯羹。


    北宋靖康之變後,北方又相繼被金朝和元朝所控製,一直至今。


    所以自南宋以來,中原人就形成了一種特定的印象,即北方是異族的地盤,南方才是中原人自己的天下。


    遷都北方,讓北方的百姓真正的歸心,讓他們知道,華夏從來就沒有放棄他們。


    南北永遠都是一家人。


    朱雄英要遷都,許多人反對,但大多都是文臣。


    畢竟他們的根基在南方。


    至於武將,並沒有太大反對情緒,隻要是帝都越往邊關靠,那麽武將地位就越高。


    帝都設在邊關,雖然能收複民心,但也把帝都置於危險之地,這就必須要靠能打仗的武將維護安定了。


    這可以確保不會出現重文輕武的現象。


    否則帝都的安全難以得到保證。


    靠文臣守國門,那不現實,打仗這事兒還得武將來。


    在朱雄英的強硬態度下,文臣隻能妥協了。


    再不妥協,茂太爺都要拔刀,一副殺人全家的架勢了。


    隨著遷都北方的聖旨昭告天下,天下震動。


    南方百姓:


    “什麽?竟然要遷都到北方?簡直就是莫名其妙!金陵這裏有著堅固無比的長江天險作為屏障,而且江南地區向來都是魚米之鄉、繁華富庶之地,放著這麽好的地方不要,卻偏偏要跑到那風沙漫天的北方去做什麽?難道是腦子進水了不成?”人群中有人大聲嚷嚷道。


    “可不是嘛!朝廷究竟是在搞什麽名堂?為何平白無故地就要將都城遷走呢?想當年大明立國定都於此不過短短十餘年時間而已,如今居然說遷就遷,實在令人費解啊!”另一個人隨聲附和著。


    “唉,一旦朝廷真的遷都至北方,咱們江南這邊的經濟恐怕會受到重創啊!畢竟從此以後,國家發展的重心必然會逐漸向北方轉移,我們這些生活在江南的百姓可就苦嘍。”一位老者憂心忡忡地歎息道。


    “既然朝廷已經下達了遷都的聖旨,那就意味著此事已成定局,再也沒有更改的可能性了,與其在這裏怨天尤人,倒不如趕緊行動起來,去北方購置房產和田地,搶占一個有利的位置要緊呐!”一個精明的商人果斷地說道。


    然而,更多的人則是滿臉愁容,甚至有女子忍不住哭泣起來,“不要啊……嗚嗚嗚……帝都怎能設立在北方那種苦寒之地呢?明明這裏一切都好好的,為什麽非要遷都不可呀?嗚嗚嗚……”


    “這一遷都,咱們南方在北方麵前就失去了優勢啊。”


    盡管百姓們對此議論紛紛,心中充滿了不滿和疑惑,但他們終究明白胳膊擰不過大腿。


    於是,大多數人在發了一通牢騷之後,便隻能無奈地接受這個現實,繼續過著自己原本的生活。


    而北方的百姓聽說朝廷要遷都北方,隻感覺不可思議。


    他們也不明白,為什麽放著江南之地不要,要來北方。


    遷都就意味著要新建皇宮,這可是個大工程啊。


    然而,朝廷已經給出了官方解釋。


    北方百姓也是華夏族群的一員,定都北方就是要讓北方百姓知道,朝廷沒有放棄他們,朝廷沒有輕視他們,南北是平等的。


    朱雄英很清楚,遷都北方之後,會給北方帶來了穩定繁榮的發展環境,進一步讓南北兩地實現了經濟地位上的平等。


    北方民心盡收,南北互相認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南北一統。


    至於老朱的那個恢複中華,在他認了元朝為正統的時候,那就叫改朝換代。


    而且老朱的帝王廟還供奉著元帝和元臣,供奉著他驅逐了半輩子的韃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佛係無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佛係無憂並收藏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