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潮濕的獄中,散發著陣陣腐臭的氣息。
諸葛如燕身姿挺拔地站在王浪麵前,眼神銳利如鷹,緊緊盯著眼前這個曾經諂媚至極,如今卻有些“坦然”的三陽樓掌櫃。
“奸賊惡佞罪難償,引寇侵邦惡貫長。
賣祖求榮心似蟒,背宗叛國性如狼。
世人羞把王為姓,眾口皆言浪有殃。
千古罵名留史冊,萬年遺臭永傳揚。”
“罵得好!罵得妙!這是你寫的?不愧是第三代鬆林學院弟子!”王浪看到此詩後全無怒色,反而拍手稱快。
“王浪,事到如今,你還是老實交代吧,把你知道的關於蒙元的一切都說出來,或許還能從輕發落。”諸葛如燕的聲音清脆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在這狹小的牢房內迴蕩。
王浪抬起頭,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緩緩說道:“事已至此,我也沒什麽好隱瞞的了。蒙元人給了我足夠的錢財,讓三陽樓作為他們在宜陽城的據點,我一時貪心,便答應了下來,我知道自己罪無可恕。對了,他們殺死了我店裏的幾個夥計,用來做‘牛肉’了。我想問問,你們把他們安葬了嗎?”
諸葛如燕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憐憫,但很快又被憤怒所取代,她緊咬下唇,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那些蒙元人簡直喪心病狂,手段殘忍至極!竟將你的夥計們全都剁碎了,現場一片血肉模糊,根本分辨不出誰是誰。官府實在不忍將這般慘狀告知他們的家人,便謊稱他們在前幾日的戰鬥中幫忙守城牆,英勇奮戰,最終全部犧牲了。”
王浪聽聞此言,身體微微一震,臉上露出痛苦和自責的神情。他閉上雙眼,沉默了許久,似乎在為那些無辜的夥計們默哀。
過了一會兒,他緩緩睜開眼睛,臉上的神情逐漸變得欣慰,輕聲說道:“官府能這樣善待他們的家人,也算是給了我這罪人一絲慰藉。他們都是善良本分的人,若不是我將他們卷入這危險的漩渦,他們也不會遭受如此橫禍,隻希望他們的家人能夠得到妥善的安置。”
諸葛如燕微微皺眉,繼續追問道:“他們在宜陽還有其他的眼線嗎?還有哪些地方是他們的據點或者聯絡處?老實交代,否則會死得很慘。”
王浪搖了搖頭道:“宜陽城裏應該沒有了。至於其他地方……他們行事向來謹慎,我隻是個小角色,很多重要的計劃他們根本不會告知我。”
諸葛如燕眼神中滿是憤怒與不解,她提高了音量質問道:“王浪,你本可以在這宜陽城中本本分分地經營你的三陽樓,為何要做出這等叛國通敵之事?你就不怕遭受千夫所指、遺臭萬年嗎?”
王浪緩緩抬起頭,嘴角微微上揚,扯出一個略帶苦澀的笑容,沉默片刻後說道:“小姑娘,你乃是‘正國公’諸葛遲大人的掌上明珠,自幼便生活在那高高在上的雲端,生來便享受著榮華富貴,被眾人簇擁嗬護,哪能明白我們這些在底層苦苦掙紮的小人物的艱難與不易。”
諸葛如燕聽後,眉頭緊皺,臉上露出一絲困惑,繼續追問道:“艱難?不易?這豈是你背叛家國的理由?這宜陽城中,哪一個百姓不是在努力生活,誰又比誰輕鬆多少?”
王浪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輕聲歎道:“你不懂,當一家人連溫飽都成問題,當生活的重壓日複一日地將人逼至絕境,而那些達官顯貴們卻在肆意揮霍、盡享奢靡之時,人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蒙元的人給了我錢財,給了我一個看似能改變命運的機會,我沒理由拒絕。”
諸葛如燕冷哼一聲,滿臉不屑地說道:“機會?你這是自甘墮落!真正的機會應該是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靠正道去爭取,而不是用這賣國求榮的行徑去換取那肮髒的錢財。你可曾想過,你的所作所為會給這宜陽城裏的百姓帶來多大的災難?”
王浪抬起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甘與嘲諷,冷冷地說道:“哼,大道理誰都會說,你站在那兒,義正言辭地在我麵前‘教育’我,不過是因為你生來便不缺這些東西罷了。你可知我每日為了生計奔波,起早貪黑,卻隻能勉強維持溫飽。看著家人跟著我受苦,我卻無能為力,那種滋味你可曾體會過?”
諸葛如燕氣得臉頰泛紅,緊握著拳頭反駁道:“你莫要為自己的過錯找借口!這世間之人,誰不是在努力生活?有困難便要走這叛國的歪路嗎?那些在戰火中仍堅守家園、互幫互助的百姓,他們難道就比你容易?”
王浪苦笑一聲,搖了搖頭:“你說得輕巧,當你眼睜睜看著親人生病無錢醫治,看著孩子因饑餓而啼哭,你心中的道義還能剩幾分?我沒得選,而你,從始至終都不曾麵臨過我這樣的絕境。”
諸葛如燕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自己的情緒:“你錯了,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隻是你選擇了最錯誤、最自私的那一條。即使生活艱難,也總有人堅守正道,你卻輕易地拋棄了自己的國家和同胞。”
王浪的聲音微微顫抖,眼中滿是憤懣與不甘,繼續說道:“你可知我也曾十年寒窗,飽讀詩書,最終在大興六年進士及第,本以為能就此改變命運,光宗耀祖。可結果呢?就因為我沒有給吏部的那些官員送上足夠的好處,便被分配到那偏遠的汝陽做一個九品主簿。”
諸葛如燕聽到這話,心中不禁一震,臉上閃過一絲驚訝,“大興六年?那時候你才三十多歲吧!也算是年少有為了!”
“正是!那一年我三十有六。”王浪挺直腰板,似乎想起了曾經的意氣風發。
諸葛如燕很快又恢複了嚴肅的神情,說道:“即便如此,這也不能成為你叛國的理由。官場黑暗,自古以來便有,但也不乏清正廉潔之士堅守本心,在困境中努力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盡忠職守。你若真有才華和抱負,為何不憑借自己的能力去改變現狀,反而要依附外敵,做出這等不忠不義之事?”
王浪苦笑著搖頭:“改變?談何容易。在汝陽的那些年,我每日麵對的都是繁雜瑣碎的事務,還要忍受上級的刁難和同僚的排擠。我努力過,抗爭過,可換來的隻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諸葛如燕聽聞王浪這番抱怨,心中雖仍有怒火,但也不禁有些好奇,於是追問道:“你說自己走投無路,可你曾身為一縣主簿,本應比常人更懂得責任與擔當,為何會落到如今這般田地?莫不是犯了何事而被免官?”
王浪冷笑一聲道:“官場上的黑暗,豈是你能想象的。我不過是遭受牽連,但至少命還在……命還在……”
說到此處,王浪竟不由自主的抽泣起來。
諸葛如燕麵露疑色,審視著王浪的表情,似乎在判斷他話語的真假:“你莫不是有冤屈?若你真是被冤枉的,為何不向上申訴,尋求公正?”
王浪自嘲地笑了笑:“申訴?官員相互勾結,官官相護,我一個無權無勢的小人物,又有誰會為我主持公道?我四處碰壁,求告無門,心也就漸漸冷了下來。後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蒙元的人找到我,給了我一絲‘希望’。”
諸葛如燕冷哼一聲:“你這是自欺欺人!哪怕官場黑暗,也總有正道可走,你卻如此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原則,淪為了敵人的走狗。被免官或許是你人生的一個挫折,但絕不是你叛國的理由。”
“嗬嗬嗬……好!既然如此,煩勞你聽一聽我的故事。”王浪說道。
諸葛如燕做出一個“請”的手勢。
“我在主簿任上做了六年,終於看到一絲曙光的時候,空降了一個十八歲的第二代鬆林學院畢業弟子,原本屬於我的縣丞之位,沒了。”
“十八歲,可真年輕啊!那時候看著他,隻覺得年少有為、意氣風發、無所畏懼!但同時也太嫩了,毫無經驗,果然,沒過多久便弄砸了差事。”
“那差事是關乎汝陽當地的河道修繕與疏通,這可是關係到民生的大事,需要仔細勘察、精準規劃並妥善安排人力物力。這年輕人卻憑借著自己在學院裏學來的皮毛理論,盲目指揮,全然不顧當地的實際地形和百姓的實際需求。”
“他為了節省開支,大幅縮減了河工的工錢,導致眾多經驗豐富的老河工紛紛離去。無良商人看到他立功心切,賣給他低價的劣質河工材料,他不加分辨,照單全收。結果在那年汛期,河水衝垮了剛剛修繕不久的河道堤壩,周邊的農田被淹,百姓的房屋也受損嚴重,許多人因此流離失所。”
“這本該是嚴重的失職,犯下如此大錯,他卻能憑借著鬆林學院弟子的身份輕易脫身,朝廷隻是派人簡單斥責一下,當天晚上二人就一起吃宴了。這年輕人在宴會上即興寫了一封‘罪己書’,惹得一眾喝彩,說是什麽‘文筆真好’‘不愧是鬆林弟子’之類的屁話。”
“而我們這些無辜之人卻要承受慘痛的代價。我被貶為不入流的小吏,生活更加艱難,每日遭受著旁人的冷眼與嘲笑,往昔的學識與抱負皆成了泡影。河道官劉五、張風被杖責後丟了差事,一家人生活無以為繼,最後慘死街頭;監工白小二更是淒慘,被流放邊疆,三年前客死他鄉。”
王浪說到此處,眼中滿是悲憤,緊握的雙拳因為用力而指節泛白。
諸葛如燕聽著他的講述,心中對這種官場的腐敗和不公也感到憤慨,強壓下情緒,繼續問道:“那之後呢?你與這鬆林弟子還有過交集嗎?”
王浪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接著說道:“自那以後,我便心灰意冷,對這官場徹底失望。那鬆林弟子雖因這次事件暫避鋒芒,但沒過多久便又被委以其他職務。”
“而我,被貶為小吏後,生活愈發艱難,索性辭去了官職,迴到老家宜陽,本想做點小本買賣,可生意難做,生活的壓力再次將我逼入絕境。”
“蒙元人找到我時,承諾給我大量的錢財和一個能夠重新‘出人頭地’的機會。我猶豫過,但想到過往的種種不公,我便答應了。”
“所以你便鬼迷心竅,答應了他們,成為了三陽樓的掌櫃,為他們暗中傳遞消息。王浪,你所遭遇的確實令人同情,但投靠蒙元絕非正途。但你可知道,你這一時的糊塗,會讓多少無辜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如今你已被我們抓獲,若能將功贖罪,協助我們揭露蒙元的陰謀,或許還能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也能為那些因你而受苦的人做些彌補。”諸葛如燕目光如炬地看著王浪,嚴肅地說。
王浪苦笑著,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彌補?我又能如何彌補?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我知道自己難逃一死,隻是心中不甘,為何這世道如此不公?為何我們這些無權無勢之人隻能任人宰割?”
諸葛如燕見王浪情緒低落,言辭中充滿了絕望,她放緩了語氣說道:“王浪,你並非完全沒有機會。朝廷如今也在大力整治官場的腐敗與不公,你說的那人是第二代鬆林學院哪位學子?我可以幫你指證這玩忽職守之人!”
王浪抬起頭,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冷冷地說道:“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宜陽知縣朱世珍!”
諸葛如燕聽到這個名字,如遭雷擊,身體猛地一震,臉上滿是震驚與難以置信的神情。她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著王浪,聲音都有些顫抖地說道:“你……你說的可是真的?朱師兄怎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這絕不可能!”
王浪看著諸葛如燕的反應,嘴角泛起一絲苦笑,說道:“我又何必在此事上說謊?這一切都是我親身經曆,千真萬確。當年的他,年輕氣盛,仗著自己是鬆林學院的高材生,又有背景撐腰,完全不把我們這些地方官員放在眼裏,肆意妄為,才釀成了如此大禍。而我們這些無辜之人,卻成了他的替罪羊,被這官場的黑暗無情吞噬。”
諸葛如燕的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一般,朱世珍在她的印象中一直是溫文爾雅、才學出眾且心懷百姓的師兄,她怎麽也無法將眼前王浪口中的這個人和她所認識的朱世珍聯係在一起。
她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再次問道:“那後來呢?你可有什麽證據能證明你所說的這一切?”
王浪搖了搖頭,無奈地說道:“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當時的證據又哪裏還找得到?我不過是一個被官場拋棄的小人物,能保住這條命就已經不錯了,哪還敢奢望留下什麽證據去扳倒他。況且,他背後的勢力盤根錯節,即便有證據,又能如何?”
諸葛如燕咬著嘴唇,心中陷入了深深的糾結與矛盾之中。
她一方麵難以相信王浪的話,另一方麵又深知王浪沒有說謊的必要。
片刻之後,諸葛如燕抬起頭,眼神堅定地看著王浪,說道:“我會去調查此事,若你所言屬實,你放心,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諸葛如燕身姿挺拔地站在王浪麵前,眼神銳利如鷹,緊緊盯著眼前這個曾經諂媚至極,如今卻有些“坦然”的三陽樓掌櫃。
“奸賊惡佞罪難償,引寇侵邦惡貫長。
賣祖求榮心似蟒,背宗叛國性如狼。
世人羞把王為姓,眾口皆言浪有殃。
千古罵名留史冊,萬年遺臭永傳揚。”
“罵得好!罵得妙!這是你寫的?不愧是第三代鬆林學院弟子!”王浪看到此詩後全無怒色,反而拍手稱快。
“王浪,事到如今,你還是老實交代吧,把你知道的關於蒙元的一切都說出來,或許還能從輕發落。”諸葛如燕的聲音清脆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在這狹小的牢房內迴蕩。
王浪抬起頭,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緩緩說道:“事已至此,我也沒什麽好隱瞞的了。蒙元人給了我足夠的錢財,讓三陽樓作為他們在宜陽城的據點,我一時貪心,便答應了下來,我知道自己罪無可恕。對了,他們殺死了我店裏的幾個夥計,用來做‘牛肉’了。我想問問,你們把他們安葬了嗎?”
諸葛如燕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憐憫,但很快又被憤怒所取代,她緊咬下唇,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那些蒙元人簡直喪心病狂,手段殘忍至極!竟將你的夥計們全都剁碎了,現場一片血肉模糊,根本分辨不出誰是誰。官府實在不忍將這般慘狀告知他們的家人,便謊稱他們在前幾日的戰鬥中幫忙守城牆,英勇奮戰,最終全部犧牲了。”
王浪聽聞此言,身體微微一震,臉上露出痛苦和自責的神情。他閉上雙眼,沉默了許久,似乎在為那些無辜的夥計們默哀。
過了一會兒,他緩緩睜開眼睛,臉上的神情逐漸變得欣慰,輕聲說道:“官府能這樣善待他們的家人,也算是給了我這罪人一絲慰藉。他們都是善良本分的人,若不是我將他們卷入這危險的漩渦,他們也不會遭受如此橫禍,隻希望他們的家人能夠得到妥善的安置。”
諸葛如燕微微皺眉,繼續追問道:“他們在宜陽還有其他的眼線嗎?還有哪些地方是他們的據點或者聯絡處?老實交代,否則會死得很慘。”
王浪搖了搖頭道:“宜陽城裏應該沒有了。至於其他地方……他們行事向來謹慎,我隻是個小角色,很多重要的計劃他們根本不會告知我。”
諸葛如燕眼神中滿是憤怒與不解,她提高了音量質問道:“王浪,你本可以在這宜陽城中本本分分地經營你的三陽樓,為何要做出這等叛國通敵之事?你就不怕遭受千夫所指、遺臭萬年嗎?”
王浪緩緩抬起頭,嘴角微微上揚,扯出一個略帶苦澀的笑容,沉默片刻後說道:“小姑娘,你乃是‘正國公’諸葛遲大人的掌上明珠,自幼便生活在那高高在上的雲端,生來便享受著榮華富貴,被眾人簇擁嗬護,哪能明白我們這些在底層苦苦掙紮的小人物的艱難與不易。”
諸葛如燕聽後,眉頭緊皺,臉上露出一絲困惑,繼續追問道:“艱難?不易?這豈是你背叛家國的理由?這宜陽城中,哪一個百姓不是在努力生活,誰又比誰輕鬆多少?”
王浪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輕聲歎道:“你不懂,當一家人連溫飽都成問題,當生活的重壓日複一日地將人逼至絕境,而那些達官顯貴們卻在肆意揮霍、盡享奢靡之時,人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蒙元的人給了我錢財,給了我一個看似能改變命運的機會,我沒理由拒絕。”
諸葛如燕冷哼一聲,滿臉不屑地說道:“機會?你這是自甘墮落!真正的機會應該是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靠正道去爭取,而不是用這賣國求榮的行徑去換取那肮髒的錢財。你可曾想過,你的所作所為會給這宜陽城裏的百姓帶來多大的災難?”
王浪抬起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甘與嘲諷,冷冷地說道:“哼,大道理誰都會說,你站在那兒,義正言辭地在我麵前‘教育’我,不過是因為你生來便不缺這些東西罷了。你可知我每日為了生計奔波,起早貪黑,卻隻能勉強維持溫飽。看著家人跟著我受苦,我卻無能為力,那種滋味你可曾體會過?”
諸葛如燕氣得臉頰泛紅,緊握著拳頭反駁道:“你莫要為自己的過錯找借口!這世間之人,誰不是在努力生活?有困難便要走這叛國的歪路嗎?那些在戰火中仍堅守家園、互幫互助的百姓,他們難道就比你容易?”
王浪苦笑一聲,搖了搖頭:“你說得輕巧,當你眼睜睜看著親人生病無錢醫治,看著孩子因饑餓而啼哭,你心中的道義還能剩幾分?我沒得選,而你,從始至終都不曾麵臨過我這樣的絕境。”
諸葛如燕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自己的情緒:“你錯了,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隻是你選擇了最錯誤、最自私的那一條。即使生活艱難,也總有人堅守正道,你卻輕易地拋棄了自己的國家和同胞。”
王浪的聲音微微顫抖,眼中滿是憤懣與不甘,繼續說道:“你可知我也曾十年寒窗,飽讀詩書,最終在大興六年進士及第,本以為能就此改變命運,光宗耀祖。可結果呢?就因為我沒有給吏部的那些官員送上足夠的好處,便被分配到那偏遠的汝陽做一個九品主簿。”
諸葛如燕聽到這話,心中不禁一震,臉上閃過一絲驚訝,“大興六年?那時候你才三十多歲吧!也算是年少有為了!”
“正是!那一年我三十有六。”王浪挺直腰板,似乎想起了曾經的意氣風發。
諸葛如燕很快又恢複了嚴肅的神情,說道:“即便如此,這也不能成為你叛國的理由。官場黑暗,自古以來便有,但也不乏清正廉潔之士堅守本心,在困境中努力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盡忠職守。你若真有才華和抱負,為何不憑借自己的能力去改變現狀,反而要依附外敵,做出這等不忠不義之事?”
王浪苦笑著搖頭:“改變?談何容易。在汝陽的那些年,我每日麵對的都是繁雜瑣碎的事務,還要忍受上級的刁難和同僚的排擠。我努力過,抗爭過,可換來的隻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諸葛如燕聽聞王浪這番抱怨,心中雖仍有怒火,但也不禁有些好奇,於是追問道:“你說自己走投無路,可你曾身為一縣主簿,本應比常人更懂得責任與擔當,為何會落到如今這般田地?莫不是犯了何事而被免官?”
王浪冷笑一聲道:“官場上的黑暗,豈是你能想象的。我不過是遭受牽連,但至少命還在……命還在……”
說到此處,王浪竟不由自主的抽泣起來。
諸葛如燕麵露疑色,審視著王浪的表情,似乎在判斷他話語的真假:“你莫不是有冤屈?若你真是被冤枉的,為何不向上申訴,尋求公正?”
王浪自嘲地笑了笑:“申訴?官員相互勾結,官官相護,我一個無權無勢的小人物,又有誰會為我主持公道?我四處碰壁,求告無門,心也就漸漸冷了下來。後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蒙元的人找到我,給了我一絲‘希望’。”
諸葛如燕冷哼一聲:“你這是自欺欺人!哪怕官場黑暗,也總有正道可走,你卻如此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原則,淪為了敵人的走狗。被免官或許是你人生的一個挫折,但絕不是你叛國的理由。”
“嗬嗬嗬……好!既然如此,煩勞你聽一聽我的故事。”王浪說道。
諸葛如燕做出一個“請”的手勢。
“我在主簿任上做了六年,終於看到一絲曙光的時候,空降了一個十八歲的第二代鬆林學院畢業弟子,原本屬於我的縣丞之位,沒了。”
“十八歲,可真年輕啊!那時候看著他,隻覺得年少有為、意氣風發、無所畏懼!但同時也太嫩了,毫無經驗,果然,沒過多久便弄砸了差事。”
“那差事是關乎汝陽當地的河道修繕與疏通,這可是關係到民生的大事,需要仔細勘察、精準規劃並妥善安排人力物力。這年輕人卻憑借著自己在學院裏學來的皮毛理論,盲目指揮,全然不顧當地的實際地形和百姓的實際需求。”
“他為了節省開支,大幅縮減了河工的工錢,導致眾多經驗豐富的老河工紛紛離去。無良商人看到他立功心切,賣給他低價的劣質河工材料,他不加分辨,照單全收。結果在那年汛期,河水衝垮了剛剛修繕不久的河道堤壩,周邊的農田被淹,百姓的房屋也受損嚴重,許多人因此流離失所。”
“這本該是嚴重的失職,犯下如此大錯,他卻能憑借著鬆林學院弟子的身份輕易脫身,朝廷隻是派人簡單斥責一下,當天晚上二人就一起吃宴了。這年輕人在宴會上即興寫了一封‘罪己書’,惹得一眾喝彩,說是什麽‘文筆真好’‘不愧是鬆林弟子’之類的屁話。”
“而我們這些無辜之人卻要承受慘痛的代價。我被貶為不入流的小吏,生活更加艱難,每日遭受著旁人的冷眼與嘲笑,往昔的學識與抱負皆成了泡影。河道官劉五、張風被杖責後丟了差事,一家人生活無以為繼,最後慘死街頭;監工白小二更是淒慘,被流放邊疆,三年前客死他鄉。”
王浪說到此處,眼中滿是悲憤,緊握的雙拳因為用力而指節泛白。
諸葛如燕聽著他的講述,心中對這種官場的腐敗和不公也感到憤慨,強壓下情緒,繼續問道:“那之後呢?你與這鬆林弟子還有過交集嗎?”
王浪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接著說道:“自那以後,我便心灰意冷,對這官場徹底失望。那鬆林弟子雖因這次事件暫避鋒芒,但沒過多久便又被委以其他職務。”
“而我,被貶為小吏後,生活愈發艱難,索性辭去了官職,迴到老家宜陽,本想做點小本買賣,可生意難做,生活的壓力再次將我逼入絕境。”
“蒙元人找到我時,承諾給我大量的錢財和一個能夠重新‘出人頭地’的機會。我猶豫過,但想到過往的種種不公,我便答應了。”
“所以你便鬼迷心竅,答應了他們,成為了三陽樓的掌櫃,為他們暗中傳遞消息。王浪,你所遭遇的確實令人同情,但投靠蒙元絕非正途。但你可知道,你這一時的糊塗,會讓多少無辜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如今你已被我們抓獲,若能將功贖罪,協助我們揭露蒙元的陰謀,或許還能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也能為那些因你而受苦的人做些彌補。”諸葛如燕目光如炬地看著王浪,嚴肅地說。
王浪苦笑著,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彌補?我又能如何彌補?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我知道自己難逃一死,隻是心中不甘,為何這世道如此不公?為何我們這些無權無勢之人隻能任人宰割?”
諸葛如燕見王浪情緒低落,言辭中充滿了絕望,她放緩了語氣說道:“王浪,你並非完全沒有機會。朝廷如今也在大力整治官場的腐敗與不公,你說的那人是第二代鬆林學院哪位學子?我可以幫你指證這玩忽職守之人!”
王浪抬起頭,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冷冷地說道:“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宜陽知縣朱世珍!”
諸葛如燕聽到這個名字,如遭雷擊,身體猛地一震,臉上滿是震驚與難以置信的神情。她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著王浪,聲音都有些顫抖地說道:“你……你說的可是真的?朱師兄怎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這絕不可能!”
王浪看著諸葛如燕的反應,嘴角泛起一絲苦笑,說道:“我又何必在此事上說謊?這一切都是我親身經曆,千真萬確。當年的他,年輕氣盛,仗著自己是鬆林學院的高材生,又有背景撐腰,完全不把我們這些地方官員放在眼裏,肆意妄為,才釀成了如此大禍。而我們這些無辜之人,卻成了他的替罪羊,被這官場的黑暗無情吞噬。”
諸葛如燕的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一般,朱世珍在她的印象中一直是溫文爾雅、才學出眾且心懷百姓的師兄,她怎麽也無法將眼前王浪口中的這個人和她所認識的朱世珍聯係在一起。
她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再次問道:“那後來呢?你可有什麽證據能證明你所說的這一切?”
王浪搖了搖頭,無奈地說道:“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當時的證據又哪裏還找得到?我不過是一個被官場拋棄的小人物,能保住這條命就已經不錯了,哪還敢奢望留下什麽證據去扳倒他。況且,他背後的勢力盤根錯節,即便有證據,又能如何?”
諸葛如燕咬著嘴唇,心中陷入了深深的糾結與矛盾之中。
她一方麵難以相信王浪的話,另一方麵又深知王浪沒有說謊的必要。
片刻之後,諸葛如燕抬起頭,眼神堅定地看著王浪,說道:“我會去調查此事,若你所言屬實,你放心,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