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年於我父王旁敲側擊,居然沒打聽到絲毫,殿下卻知曉的如此詳細!果然神人!”陳安誇讚道。
“不瞞陳大哥,母妃與表哥相認之際,本王恰好身處當場。正因如此,才得以了解到這其中的來龍去脈!說實話,當時本王的震驚不比你現在小!”說罷,龍傲惠輕輕歎了口氣,似乎對這段過往仍記憶猶新。
“莫非殿下您真的有把握可以說服宮川,使其心甘情願地為您效犬馬之勞嗎?”陳安一臉疑惑地詢問道。
“表哥確實一直以來都對我坦誠相待,但這更多的是因與母妃血脈相連,從而愛屋及烏罷了,隻能說恩若兄弟;然而,他與大哥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情比金堅、親如手足啊!想要說服他轉而幫助我,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根本沒有任何可能!”
“既然如此,那麽殿下您為何還要……”陳安欲言又止。
“表哥這條路走不通,並不意味著其他途徑也行不通啊!我們不能自上而下,那就幹脆自下而上!”
“陳安洗耳恭聽,請殿下明示!”
“掌印大監就是一個絕佳的突破點。”
“哈?掌印大監?近些年來,掌印大監與宮家幾乎毫無交集啊。”
“這也怪不得掌印大監,內廷不得參政,此乃我大興的鐵血律令,任何人膽敢觸碰,必將遭受嚴懲!更何況,他老人家已然成為了身體有缺之人,自慚形穢之下便羞於直麵世人。”
“那為何說掌印大監是突破點呢?他一直對宮川很忠誠吧?”
“掌印大監對表哥的確忠誠,可他和來叔等三人的忠誠有本質的不同。他原是宮家家仆,所效忠的對象是小姨,或者說宮家的正統血脈。他之所以會對表哥關懷備至,無非是出於內心深處那份因當年未能盡到保護之責,致使小姨在敵國飽受苦難折磨而產生的愧疚之情罷了!如若不然,返迴大興之後,他又怎會心甘情願地自我閹割,投身於內廷之中侍奉我的母妃呢?因此,我有絕對的把握說動掌印大監現在我們這邊!”
“太好了!掌印大監乃是掌控著宮廷內所有印璽之人!其權力之大、地位之尊崇,簡直難以想象!擁有如此強大的助力,對我們而言無疑是如虎添翼!然而,此刻卻有一個問題擺在眼前——宮來他們該如何處置呢?”
說到此處,龍傲惠不禁皺起眉頭,陷入沉思之中。
片刻後,他接著說道:“至於來叔、西叔以及小達嘛……他們對表哥可謂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但恰恰正因如此,才更有利於計劃實施!唯有如此純粹的忠誠,方能令我順利地向他們剖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使他們明白表哥目前所處的境遇亦是危機四伏、險象環生。”
聽到這裏,陳安麵露驚訝之色,脫口而出道:“宮川剛被封為異姓王,可是風光的緊!如今的處境都不甚安全嗎?”
龍傲惠點了點頭,語氣堅定地迴應道:“陳大哥,你剛才勸諫本王時所提及的種種情形,其實表哥無一不具備,甚至比起那些狀況還要更為嚴重幾分!”
沒錯,正如龍傲惠所言,宮川即便身為義子,那也同樣算作兒子!更別提現今他已獲封為“武成王”,此乃除去開國功勳之外首位異姓王!這等榮耀絕非尋常人所能企及!
而宮川此人才華橫溢,實乃新一代之翹楚,足以引領風騷。然而,年紀尚輕的他,平素裏過於展露鋒芒,以致於無意間開罪眾多人士,其中不乏那些開國的元老重臣。此外,宮川心懷壯誌,立誌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隻不過,雄心與野心之間僅有一字之差,可有時候,卻是一念之差。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當初宮川身處鬆林學院之際,對徐雪可謂是情根深種,對其更是有救命之恩!這與龍傲惠截然不同,因為宮川的這段經曆不僅廣為人知,更是時常被人們傳頌為佳話,導致現在許多癡心男子皆以宮川為楷模。
單就以上這三個方麵而言,便已然足夠引得某些人心生嫉妒,迫不及待地想要站出來大肆渲染一番了!誠如陳安適才所言,世間從來都不缺少那種阿諛奉承、乘人之危的卑鄙小人!
“的確......如此這般確實非常合乎情理。”陳安略微沉思片刻之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然而倘若本王能夠登上皇位寶座,那麽就能夠將表哥是父皇義子這一特殊身份所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限度。畢竟對於我而言,表哥身上流淌著來自母族的血脈,因此於我眼中,他並非皇室宗親,而是屬於外戚。我非但不會對其施加任何傷害之舉,反而會竭盡全力地給予扶持和幫助!想必來叔等人定然也不願意看到表哥置身於險象環生之境,故而必然會選擇與我攜手並肩、通力協作!”
“哈哈哈哈!真是妙哉啊殿下!原本陳安還覺得僅有七成把握能夠成事,但如今看來,成功的幾率已然高達九成九之多啊!也是陳安自負,本以為是為殿下雪中送炭,沒想到是錦上添花了!”
“哦?我倒想聽聽陳大哥打算如何幫我?”
“殿下言重了!陳安不過出幾分綿薄之力,何談幫忙?這首先便是軍隊,連陛下都在《皇帝陛下金口聖言》第十三條所言‘槍杆子裏出政權’!陳安作為城防營副帥,您當年也是跟城防營眾人一起吃過肉、流過血的真兄弟,所以隻要你我振臂一唿,城防營必然是您一大助力!您能說服宮西和宮達,那禦林軍和龍騎軍就會被我們抓在手中!如今京城精銳不是隨陛下南巡,就是調防增援邊關,剩下的不過大貓小貓兩三隻,還有誰能與咱們抗衡呢?”
“嗯……”龍傲惠點了點頭,但又很快搖了搖頭,似乎仍然有所顧慮,“不過陳大哥恐怕過於樂觀,即使可戰之兵大多不在洛陽,但仍然有洛陽將軍府、火器營、金蛇衛、武林盟等武裝力量,單憑這些兵馬似乎不夠……”
“殿下稍安勿躁,”陳安打斷了他的話,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我們尚有一支龐大的戰鬥力量,雖然戰鬥力偏弱,甚至可以說是一群烏合之眾,但人數上卻占據絕對優勢,足足有三萬有餘!”
“什麽?三萬有餘!”龍傲惠的雙眼瞬間瞪大,難掩震驚之色。
“不知殿下您可曾聽說過毒龍幫?”陳安緩緩問道。
龍傲惠皺眉思索片刻,隨即迴答:“略有耳聞,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一個江湖幫派。洛陽城內外的不少江湖勢力都對其懷有敬意,即便是武林盟也不敢輕易與其為敵。”
“殿下所言極是,這便是我陳安送給您的一件禮物。”陳安微微一笑,接著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這毒龍幫,正是不才在下所創立。”
“什麽?你竟然還創立了一個江湖門派?”龍傲惠的聲音充滿了驚愕,但這份驚訝很快就被理解所取代,“也對,毒龍,那不就是你陳氏毒龍族的象征嗎!然而,毒龍幫如此迅猛的崛起,武林盟難道就沒有任何質疑或反對的聲音?”
陳安沉穩地搖了搖頭,說道:“江湖之大,幫派之多,如同過江之鯽,不計其數。而武林盟的力量終究有限,又怎能做到一一監管呢?這時我選擇與他們合作,毒龍幫的存在,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大助力,他們為何會反對?而我,則先以武林盟為前鋒,打開局麵,再用恩威並重的方式收服。如今洛陽內外的江湖勢力,已基本被我整合。”
龍傲惠微微皺眉,“這群江湖人,各自為戰,甚至各懷鬼胎,你如何能保證他們會真心為我所用?”
陳安微笑自信,“殿下,明日我會召集眾人,暗下裏使用家傳的秘藥‘斷鱗散’來控製他們,這樣,他們就隻能聽命於我們。”
“斷鱗散?”龍傲惠眼中閃過一絲驚愕,“陳安大哥果然好魄力!斷鱗散,那可是號稱我們龍族的第一毒藥,若無解藥,中毒者三個時辰內必將暴斃。”
“殿下過譽了。”陳安恭敬地迴應,“為了殿下的大事,我怎能不盡全力?然而,我也明白此舉有些陰險,所以之後還需殿下出麵,隻要殿下能給予他們一些恩惠,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強大助力。”
龍傲惠聽後,目光深邃地點了點頭,但隨即又歎息道:“大哥掌握著朝廷的軍政大權,就算有這些助力,恐怕還是不夠。”
“這就不得不提殿下另一項優勢,朝堂。”
當聽到這句話時,龍傲惠滿臉狐疑之色,不禁緊緊皺起了眉頭,心中暗自思忖道:“朝堂?如今大哥奉旨監國,可謂權勢滔天,那三省六部盡皆被其牢牢掌控於手中,在此情形之下,我竟然還能擁有優勢不成?”
陳安嘴角微揚,露出一抹神秘莫測的笑容,緩聲道:“誠然,宮相爺現今執掌門下省,但也不過是中央三省中的一省之力;而拉攏宮來,禦史台也不過是朝廷之喉舌而已。光憑此二者實難成大事!故而,陳安特意為您找到了一位堅實的盟友——尚書省尚書令。不知殿下對此意下如何呢?”
聽聞此言,龍傲惠先是一怔,隨即目光如炬地盯著陳安,沉聲道:“尚書省尚書令?老狀元明鴻武大人?且不說他與你之間有著翁婿及師徒的雙重關係,單論此事之敏感性,你又怎能篤定他定會牽涉其中呢?”
明鴻武,此人之名猶如璀璨星辰般閃耀於士林之間,其聲望之高,堪比徐世知,被天下萬千儒生奉為精神領袖。
大興二年,首屆科舉大考拉開帷幕,無數才子齊聚一堂,各展才華,競爭激烈異常。而就在這場龍爭虎鬥之中,明鴻武宛如一匹黑馬橫空出世,以超群絕倫之勢一舉奪得桂冠,榮膺狀元之位。彼時的他,年方二十七歲,可謂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當真是少年得誌,令人豔羨不已!
更有甚者,當此盛事傳來,當今聖上龍心偉竟親自降階相迎,並與之同桌共飲,以示恩寵有加。這般殊榮,實乃罕見至極,無疑是對明鴻武莫大的肯定與讚賞!自此以後,明鴻武之名更是響徹朝野內外,成為眾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焦點。
時至今日,那部名動天下、廣為流傳的《皇帝陛下金口玉言》,亦是出自這位奇才之手整修編纂。憑借著此修書之功,明鴻武聲名鵲起,扶搖直上,順利晉升至尚書省尚書令一職,位列宰輔之列,權傾朝野,一時風頭無兩。
陳安斬釘截鐵地迴應道:“老師他必定能夠參與!而且不是您需要他,是他需要您。”
“哦?此言何解?”龍傲惠不禁心生疑惑,忙追問緣由。
陳安微微一笑,緩聲道:“理所當然,殿下您久居朝堂,難道還當真覺得我大興朝局波瀾不驚嗎?”
“哦?願聞其詳。”
“我大興建國之初,朝廷乃是由一群德高望重的老臣們占據主導地位,我將他們稱作‘元老派’。與此同時,陛下大力推行科舉製度,廣納天下賢才,於是便湧現出了這樣一批通過科考脫穎而出的人才,我則稱其為‘科舉派’。那個時候,陛下恩加四海,加之眾人齊心協力、眾誌成城,並未有顯著的朝堂紛爭或派係鬥爭出現,故而稍加平衡便好。”
“陳大哥所說的‘稍加平衡’,想必所指之人便是自身無疑了!本王知道,如果按照真實意願行事,陳大哥你是鐵定的鬆林學院初代學子。然而父皇為了維護朝廷勢力的均衡與穩定,不得不迫使陳大哥舍棄進入鬆林學院的機會,轉而拜老狀元為師。後來父皇甚至還下旨將明鴻武長女許配給陳大哥作為妻子。”
“哈哈!都是陳年舊事罷了,殿下不用放在心上!咱們言歸正傳,時至今日,眾多元老皆因年歲漸長,多數都懷有辭官歸鄉或者退隱幕後之念,但卻有兩人與眾不同。”
“陳大哥所說的莫非就是老師和趙丞相嗎?”
“殿下真是聰慧過人啊!確實如您所言,正是徐世知和趙孟頫這二位,而且尤以徐世知最為突出。”
“沒想到老師的影響力竟然還能淩駕於趙丞相之上?”
“毋庸置疑!雖然從才華方麵來看,趙孟頫確實略勝一籌,但他一直以來都秉持著清正廉潔的原則,始終保持獨立,絕不與他人拉幫結派。反觀徐世知呢,他曾擔任過鬆林學院的院長一職,其門下弟子、舊日僚屬數量眾多!時至今日,四代鬆林學院畢業學子已在朝中擁有了相當可觀的話語權,正因如此,一個全新的‘鬆林派’應運而生。”
“按照陳大哥如此所言,那麽舅舅和陳大哥便可歸為元老派,老狀元則應屬科舉派無疑,至於大哥、表哥還有本王,豈不是皆可被視作鬆林派的一分子了麽?”
“哈哈,殿下所言極是啊!”陳安朗笑迴應道。
“如此說來,現今我大興朝廷豈非已呈三足鼎立之勢了?”
“殿下此語謬矣!三派分庭抗禮之局麵斷無可能出現!日後唯有鬆林派與科舉派之間的紛爭罷了!”
陳安稍作停頓後,接著說道:“元老派終將日漸式微,乃至最終大多都會融入鬆林派之中。畢竟鬆林書院的學生多數皆是元老之後裔,雖說不能斷言‘鬆林派’已然全然取代昔日之‘元老派’,但前者的確乃是自後者衍生而來。”
“明鴻武貴為我大興首位狀元郎,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科舉派’所擁戴推崇的領袖人物,對於他而言,最為擔憂的便是‘鬆林派’勢力過於膨脹!所以為了平衡,他也一定會站在本王這一邊。”
“殿下所言極是!此番道理我陳安都看得明白,老師自然不會看不出。”
“可就算如此,畢竟朝中十之八九的臣工還是靠科舉走入仕途,如果大哥登基,也決計不會忽略‘科舉派’吧!”
“的確如殿下所說,龍傲華不會忽略科舉派,但他如今身旁圍繞著的幾乎全都是出身於鬆林學院的同門,倘若將來有朝一日他登上皇位君臨天下,那‘科舉派’將會麵臨怎樣的境遇呢?光是想象一下,恐怕都會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吧!而殿下您呢,平日裏為人低調太多,隻與三兩好友相聚,科舉派如果不在您身上下注,恐怕沒有更好的出路了!”
“陳大哥此言,本王明白了!那老狀元那邊就全靠陳大哥斡旋了!”
“不瞞陳大哥,母妃與表哥相認之際,本王恰好身處當場。正因如此,才得以了解到這其中的來龍去脈!說實話,當時本王的震驚不比你現在小!”說罷,龍傲惠輕輕歎了口氣,似乎對這段過往仍記憶猶新。
“莫非殿下您真的有把握可以說服宮川,使其心甘情願地為您效犬馬之勞嗎?”陳安一臉疑惑地詢問道。
“表哥確實一直以來都對我坦誠相待,但這更多的是因與母妃血脈相連,從而愛屋及烏罷了,隻能說恩若兄弟;然而,他與大哥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情比金堅、親如手足啊!想要說服他轉而幫助我,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根本沒有任何可能!”
“既然如此,那麽殿下您為何還要……”陳安欲言又止。
“表哥這條路走不通,並不意味著其他途徑也行不通啊!我們不能自上而下,那就幹脆自下而上!”
“陳安洗耳恭聽,請殿下明示!”
“掌印大監就是一個絕佳的突破點。”
“哈?掌印大監?近些年來,掌印大監與宮家幾乎毫無交集啊。”
“這也怪不得掌印大監,內廷不得參政,此乃我大興的鐵血律令,任何人膽敢觸碰,必將遭受嚴懲!更何況,他老人家已然成為了身體有缺之人,自慚形穢之下便羞於直麵世人。”
“那為何說掌印大監是突破點呢?他一直對宮川很忠誠吧?”
“掌印大監對表哥的確忠誠,可他和來叔等三人的忠誠有本質的不同。他原是宮家家仆,所效忠的對象是小姨,或者說宮家的正統血脈。他之所以會對表哥關懷備至,無非是出於內心深處那份因當年未能盡到保護之責,致使小姨在敵國飽受苦難折磨而產生的愧疚之情罷了!如若不然,返迴大興之後,他又怎會心甘情願地自我閹割,投身於內廷之中侍奉我的母妃呢?因此,我有絕對的把握說動掌印大監現在我們這邊!”
“太好了!掌印大監乃是掌控著宮廷內所有印璽之人!其權力之大、地位之尊崇,簡直難以想象!擁有如此強大的助力,對我們而言無疑是如虎添翼!然而,此刻卻有一個問題擺在眼前——宮來他們該如何處置呢?”
說到此處,龍傲惠不禁皺起眉頭,陷入沉思之中。
片刻後,他接著說道:“至於來叔、西叔以及小達嘛……他們對表哥可謂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但恰恰正因如此,才更有利於計劃實施!唯有如此純粹的忠誠,方能令我順利地向他們剖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使他們明白表哥目前所處的境遇亦是危機四伏、險象環生。”
聽到這裏,陳安麵露驚訝之色,脫口而出道:“宮川剛被封為異姓王,可是風光的緊!如今的處境都不甚安全嗎?”
龍傲惠點了點頭,語氣堅定地迴應道:“陳大哥,你剛才勸諫本王時所提及的種種情形,其實表哥無一不具備,甚至比起那些狀況還要更為嚴重幾分!”
沒錯,正如龍傲惠所言,宮川即便身為義子,那也同樣算作兒子!更別提現今他已獲封為“武成王”,此乃除去開國功勳之外首位異姓王!這等榮耀絕非尋常人所能企及!
而宮川此人才華橫溢,實乃新一代之翹楚,足以引領風騷。然而,年紀尚輕的他,平素裏過於展露鋒芒,以致於無意間開罪眾多人士,其中不乏那些開國的元老重臣。此外,宮川心懷壯誌,立誌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隻不過,雄心與野心之間僅有一字之差,可有時候,卻是一念之差。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當初宮川身處鬆林學院之際,對徐雪可謂是情根深種,對其更是有救命之恩!這與龍傲惠截然不同,因為宮川的這段經曆不僅廣為人知,更是時常被人們傳頌為佳話,導致現在許多癡心男子皆以宮川為楷模。
單就以上這三個方麵而言,便已然足夠引得某些人心生嫉妒,迫不及待地想要站出來大肆渲染一番了!誠如陳安適才所言,世間從來都不缺少那種阿諛奉承、乘人之危的卑鄙小人!
“的確......如此這般確實非常合乎情理。”陳安略微沉思片刻之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然而倘若本王能夠登上皇位寶座,那麽就能夠將表哥是父皇義子這一特殊身份所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限度。畢竟對於我而言,表哥身上流淌著來自母族的血脈,因此於我眼中,他並非皇室宗親,而是屬於外戚。我非但不會對其施加任何傷害之舉,反而會竭盡全力地給予扶持和幫助!想必來叔等人定然也不願意看到表哥置身於險象環生之境,故而必然會選擇與我攜手並肩、通力協作!”
“哈哈哈哈!真是妙哉啊殿下!原本陳安還覺得僅有七成把握能夠成事,但如今看來,成功的幾率已然高達九成九之多啊!也是陳安自負,本以為是為殿下雪中送炭,沒想到是錦上添花了!”
“哦?我倒想聽聽陳大哥打算如何幫我?”
“殿下言重了!陳安不過出幾分綿薄之力,何談幫忙?這首先便是軍隊,連陛下都在《皇帝陛下金口聖言》第十三條所言‘槍杆子裏出政權’!陳安作為城防營副帥,您當年也是跟城防營眾人一起吃過肉、流過血的真兄弟,所以隻要你我振臂一唿,城防營必然是您一大助力!您能說服宮西和宮達,那禦林軍和龍騎軍就會被我們抓在手中!如今京城精銳不是隨陛下南巡,就是調防增援邊關,剩下的不過大貓小貓兩三隻,還有誰能與咱們抗衡呢?”
“嗯……”龍傲惠點了點頭,但又很快搖了搖頭,似乎仍然有所顧慮,“不過陳大哥恐怕過於樂觀,即使可戰之兵大多不在洛陽,但仍然有洛陽將軍府、火器營、金蛇衛、武林盟等武裝力量,單憑這些兵馬似乎不夠……”
“殿下稍安勿躁,”陳安打斷了他的話,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我們尚有一支龐大的戰鬥力量,雖然戰鬥力偏弱,甚至可以說是一群烏合之眾,但人數上卻占據絕對優勢,足足有三萬有餘!”
“什麽?三萬有餘!”龍傲惠的雙眼瞬間瞪大,難掩震驚之色。
“不知殿下您可曾聽說過毒龍幫?”陳安緩緩問道。
龍傲惠皺眉思索片刻,隨即迴答:“略有耳聞,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一個江湖幫派。洛陽城內外的不少江湖勢力都對其懷有敬意,即便是武林盟也不敢輕易與其為敵。”
“殿下所言極是,這便是我陳安送給您的一件禮物。”陳安微微一笑,接著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這毒龍幫,正是不才在下所創立。”
“什麽?你竟然還創立了一個江湖門派?”龍傲惠的聲音充滿了驚愕,但這份驚訝很快就被理解所取代,“也對,毒龍,那不就是你陳氏毒龍族的象征嗎!然而,毒龍幫如此迅猛的崛起,武林盟難道就沒有任何質疑或反對的聲音?”
陳安沉穩地搖了搖頭,說道:“江湖之大,幫派之多,如同過江之鯽,不計其數。而武林盟的力量終究有限,又怎能做到一一監管呢?這時我選擇與他們合作,毒龍幫的存在,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大助力,他們為何會反對?而我,則先以武林盟為前鋒,打開局麵,再用恩威並重的方式收服。如今洛陽內外的江湖勢力,已基本被我整合。”
龍傲惠微微皺眉,“這群江湖人,各自為戰,甚至各懷鬼胎,你如何能保證他們會真心為我所用?”
陳安微笑自信,“殿下,明日我會召集眾人,暗下裏使用家傳的秘藥‘斷鱗散’來控製他們,這樣,他們就隻能聽命於我們。”
“斷鱗散?”龍傲惠眼中閃過一絲驚愕,“陳安大哥果然好魄力!斷鱗散,那可是號稱我們龍族的第一毒藥,若無解藥,中毒者三個時辰內必將暴斃。”
“殿下過譽了。”陳安恭敬地迴應,“為了殿下的大事,我怎能不盡全力?然而,我也明白此舉有些陰險,所以之後還需殿下出麵,隻要殿下能給予他們一些恩惠,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強大助力。”
龍傲惠聽後,目光深邃地點了點頭,但隨即又歎息道:“大哥掌握著朝廷的軍政大權,就算有這些助力,恐怕還是不夠。”
“這就不得不提殿下另一項優勢,朝堂。”
當聽到這句話時,龍傲惠滿臉狐疑之色,不禁緊緊皺起了眉頭,心中暗自思忖道:“朝堂?如今大哥奉旨監國,可謂權勢滔天,那三省六部盡皆被其牢牢掌控於手中,在此情形之下,我竟然還能擁有優勢不成?”
陳安嘴角微揚,露出一抹神秘莫測的笑容,緩聲道:“誠然,宮相爺現今執掌門下省,但也不過是中央三省中的一省之力;而拉攏宮來,禦史台也不過是朝廷之喉舌而已。光憑此二者實難成大事!故而,陳安特意為您找到了一位堅實的盟友——尚書省尚書令。不知殿下對此意下如何呢?”
聽聞此言,龍傲惠先是一怔,隨即目光如炬地盯著陳安,沉聲道:“尚書省尚書令?老狀元明鴻武大人?且不說他與你之間有著翁婿及師徒的雙重關係,單論此事之敏感性,你又怎能篤定他定會牽涉其中呢?”
明鴻武,此人之名猶如璀璨星辰般閃耀於士林之間,其聲望之高,堪比徐世知,被天下萬千儒生奉為精神領袖。
大興二年,首屆科舉大考拉開帷幕,無數才子齊聚一堂,各展才華,競爭激烈異常。而就在這場龍爭虎鬥之中,明鴻武宛如一匹黑馬橫空出世,以超群絕倫之勢一舉奪得桂冠,榮膺狀元之位。彼時的他,年方二十七歲,可謂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當真是少年得誌,令人豔羨不已!
更有甚者,當此盛事傳來,當今聖上龍心偉竟親自降階相迎,並與之同桌共飲,以示恩寵有加。這般殊榮,實乃罕見至極,無疑是對明鴻武莫大的肯定與讚賞!自此以後,明鴻武之名更是響徹朝野內外,成為眾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焦點。
時至今日,那部名動天下、廣為流傳的《皇帝陛下金口玉言》,亦是出自這位奇才之手整修編纂。憑借著此修書之功,明鴻武聲名鵲起,扶搖直上,順利晉升至尚書省尚書令一職,位列宰輔之列,權傾朝野,一時風頭無兩。
陳安斬釘截鐵地迴應道:“老師他必定能夠參與!而且不是您需要他,是他需要您。”
“哦?此言何解?”龍傲惠不禁心生疑惑,忙追問緣由。
陳安微微一笑,緩聲道:“理所當然,殿下您久居朝堂,難道還當真覺得我大興朝局波瀾不驚嗎?”
“哦?願聞其詳。”
“我大興建國之初,朝廷乃是由一群德高望重的老臣們占據主導地位,我將他們稱作‘元老派’。與此同時,陛下大力推行科舉製度,廣納天下賢才,於是便湧現出了這樣一批通過科考脫穎而出的人才,我則稱其為‘科舉派’。那個時候,陛下恩加四海,加之眾人齊心協力、眾誌成城,並未有顯著的朝堂紛爭或派係鬥爭出現,故而稍加平衡便好。”
“陳大哥所說的‘稍加平衡’,想必所指之人便是自身無疑了!本王知道,如果按照真實意願行事,陳大哥你是鐵定的鬆林學院初代學子。然而父皇為了維護朝廷勢力的均衡與穩定,不得不迫使陳大哥舍棄進入鬆林學院的機會,轉而拜老狀元為師。後來父皇甚至還下旨將明鴻武長女許配給陳大哥作為妻子。”
“哈哈!都是陳年舊事罷了,殿下不用放在心上!咱們言歸正傳,時至今日,眾多元老皆因年歲漸長,多數都懷有辭官歸鄉或者退隱幕後之念,但卻有兩人與眾不同。”
“陳大哥所說的莫非就是老師和趙丞相嗎?”
“殿下真是聰慧過人啊!確實如您所言,正是徐世知和趙孟頫這二位,而且尤以徐世知最為突出。”
“沒想到老師的影響力竟然還能淩駕於趙丞相之上?”
“毋庸置疑!雖然從才華方麵來看,趙孟頫確實略勝一籌,但他一直以來都秉持著清正廉潔的原則,始終保持獨立,絕不與他人拉幫結派。反觀徐世知呢,他曾擔任過鬆林學院的院長一職,其門下弟子、舊日僚屬數量眾多!時至今日,四代鬆林學院畢業學子已在朝中擁有了相當可觀的話語權,正因如此,一個全新的‘鬆林派’應運而生。”
“按照陳大哥如此所言,那麽舅舅和陳大哥便可歸為元老派,老狀元則應屬科舉派無疑,至於大哥、表哥還有本王,豈不是皆可被視作鬆林派的一分子了麽?”
“哈哈,殿下所言極是啊!”陳安朗笑迴應道。
“如此說來,現今我大興朝廷豈非已呈三足鼎立之勢了?”
“殿下此語謬矣!三派分庭抗禮之局麵斷無可能出現!日後唯有鬆林派與科舉派之間的紛爭罷了!”
陳安稍作停頓後,接著說道:“元老派終將日漸式微,乃至最終大多都會融入鬆林派之中。畢竟鬆林書院的學生多數皆是元老之後裔,雖說不能斷言‘鬆林派’已然全然取代昔日之‘元老派’,但前者的確乃是自後者衍生而來。”
“明鴻武貴為我大興首位狀元郎,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科舉派’所擁戴推崇的領袖人物,對於他而言,最為擔憂的便是‘鬆林派’勢力過於膨脹!所以為了平衡,他也一定會站在本王這一邊。”
“殿下所言極是!此番道理我陳安都看得明白,老師自然不會看不出。”
“可就算如此,畢竟朝中十之八九的臣工還是靠科舉走入仕途,如果大哥登基,也決計不會忽略‘科舉派’吧!”
“的確如殿下所說,龍傲華不會忽略科舉派,但他如今身旁圍繞著的幾乎全都是出身於鬆林學院的同門,倘若將來有朝一日他登上皇位君臨天下,那‘科舉派’將會麵臨怎樣的境遇呢?光是想象一下,恐怕都會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吧!而殿下您呢,平日裏為人低調太多,隻與三兩好友相聚,科舉派如果不在您身上下注,恐怕沒有更好的出路了!”
“陳大哥此言,本王明白了!那老狀元那邊就全靠陳大哥斡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