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遠行
斬神,精神病院有天庭 作者:白菜燉豆腐雞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慶幸的是,第一位創世主早已不在人世,否則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危險,悄然降臨。
自從煉化了浩然氣丹後,楊波濤感覺自己的心靈仿佛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讀聖人典籍時原本困惑難解的地方如今都變得明朗起來。果然是“胸有浩然之氣,心生聖賢之慧”,這種智慧的增長讓他在讀書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也更加享受學習的樂趣。
不僅如此,有了浩然氣丹的幫助,楊波濤的身體素質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即便是在守孝期間,需要長時間地站立、靜坐或行走,他也能夠輕鬆應對,不再出現身體疲憊不堪的狀況了。這讓他可以在緬懷親人同時,也不必擔心自身的健康問題。
原計劃中,楊波濤曾想著去一趟苦禪寺,拜訪那裏的高僧求教佛學。然而正當準備啟程之時,他收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七皇子龍泉即將離京遠行,途經哀牢山腳下。於是,他決定暫時擱置前往寺廟的想法,轉而等待這位特殊的朋友經過此地。
當下的大德皇帝膝下共有十一位皇子。一個月前,在一場震撼朝野的變革中,大德皇帝宣布廢除了太子位,並立誌要做一位流傳萬世的偉大帝王。為了安撫諸子及背後各自勢力的情緒波動,皇帝分封了其中四位年輕貴族為地方王爵,從而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具體來說,原來的太子被賜予齊王稱號,負責管轄東北地區的重要府邸;四皇子則成為了恆王,統管著正西方的恆府;排位第七的龍泉皇子獲封洛王頭銜,掌管西北方向上的洛府領地;而最小的兒子十一皇子,則是接過了徐王之名,控製東部邊界的徐府領土。
這四位新晉親王年齡皆處於十五六歲左右,正是青少年時期最具活力與好奇心的成長階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剛剛獲得新身份的龍泉與楊波濤同年出生,同齡人的關係使他們之間有著更多共同語言。按照皇室傳統,滿十五歲即意味著少年開始向成年過渡的關鍵時刻;而今年正值大德元年一月末尾,也是各位年輕王爺踏上征程正式履職的第一天。
得知七皇子必然要從元京城西北方門出發,途徑流經哀牢山脈底部的落英河流進入更廣闊的洛河流域,繼續朝著他們的目的地前進之後,楊波濤便早早起床,來到兩河交匯處迎候故友。他與宮內許多皇子都有來往,但是若論交情深厚程度,則非龍泉莫屬。或許因為都是愛好文學之人,兩人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天然的默契。龍泉雖身為皇子卻極富書香氣息,是眾多王子之中最為博學多才者之一。
終於等到日已升高至頭頂之上之際,在陽光照耀下的落英河道上出現了三個快速移動的小黑點,隨著距離拉近可以看出那是三艘巨大的鐵殼戰船。最前端艦船的甲板上有位身著華麗蟒紋長袍、氣質非凡的年輕人,他身高約莫七尺,麵色如雪,衣帶飄揚間透露出一股書生氣十足卻又不失尊貴感的獨特韻味。
船隻逐漸駛近岸邊,站於船頭了望遠方的七皇子終於看到了那個等候多時的身影。“哈哈哈—-我就知道無上兄一定會來送我的,卻讓你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七皇子沒有展現出任何架子或是威嚴,反而表現得很平易近人。隻見他禮貌地向岸邊的楊波濤拱手示意,然後輕盈地一躍,竟跨越了足足十丈的距離穩穩落在後者身旁。
麵對如此坦誠相見的兄弟,楊波濤隻是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迴應道:“殿下,請您原諒我此刻因守孝緣故不能給予太多禮數招待。”
“哪裏哪裏,既然我們倆私交甚好,又何必講究那麽多繁文縟節呢?”聽到對方提到自己父親去世後的禮儀規範後,七皇子認真地迴答。作為熟稔經典著作的人,他對這方麵規矩理解得非常透徹。即使現在站在眼前是一位穿著喪服的普通青年,即便是見到了最高統治者本人,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也應該允許免除一些形式主義的做法。更何況彼此之間存在著深厚的友誼紐帶,這就更應該彼此體諒了。
謝七皇子。無上在此等候,隻為送皇子一詩。”楊波濤淡淡道,語氣中沒有半點波瀾。
“此乃吾之榮幸,楊少的墨寶在整個元京城都是一大寶藏,世人皆知‘千金易得,一詩難求’,不知道楊少將贈我何種詩歌?”七皇子興奮地說道,此刻他已經對楊波濤表現出極大的尊敬,之前的淡淡憂愁也消失不見。緊接著,他大聲命令手下:“拿筆墨紙硯來!”
不一會兒,船上的仆人們便迅速準備好了一應俱全的文房四寶:上好的毛筆、香墨、宣紙以及精美的硯台。
“但此情此景,又何必拘泥於紙筆之間呢?” 楊波濤搖搖頭,眼中似乎閃爍著幾分無奈與遺憾。
“哦?無上兄,請說吧。”
此時此刻,二人正站在河岸邊,洛河的波濤滾滾拍打在不遠處的岸邊,激起層層白沫,浪聲震耳欲聾,仿佛能傳遞千裏之外。唯有眼前這段落英河段顯得平靜而安穩。然而,一旦離開這小片避風港,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洶湧澎湃的洛河主流——一個充滿變數與挑戰的地方。而那遙遠的洛河上遊,則是民風淳樸卻也粗獷勇武之地。
“驚濤怒浪永不休,
安居一隅十五載,
今朝逐夢洛河流,
不如棄法修氣行。
爭!爭!爭!”
隨著最後一句呐喊,一股難以言喻的強大氣勢從楊波濤身上爆發出來,這樣的魄力顯然不是一位普通書生所能具備。這既像是對自己未來道路的宣誓,也如同給摯友七皇子加油打氣的話語。過去的十五年對他們而言確實相對安逸,但從今往後,一切都必須依靠自我奮鬥去爭取了。
“唉……看來我真是失去了你這個朋友啊。” 七皇子輕歎一聲,聲音中帶著一絲悲涼,隨後便轉身進入船艙深處。這位年輕帝王表麵上看性格溫和脆弱,實則悟性極高;他已理解了楊波濤詩句背後隱藏的深意,隻是最終仍舊決定不采納對方的意見。
看著七皇子乘坐的大船逐漸遠去直至消失在視野盡頭,楊波濤麵無表情地注視著遠方。忽然,他感覺到身後有人靠近。
危險,悄然降臨。
自從煉化了浩然氣丹後,楊波濤感覺自己的心靈仿佛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讀聖人典籍時原本困惑難解的地方如今都變得明朗起來。果然是“胸有浩然之氣,心生聖賢之慧”,這種智慧的增長讓他在讀書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也更加享受學習的樂趣。
不僅如此,有了浩然氣丹的幫助,楊波濤的身體素質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即便是在守孝期間,需要長時間地站立、靜坐或行走,他也能夠輕鬆應對,不再出現身體疲憊不堪的狀況了。這讓他可以在緬懷親人同時,也不必擔心自身的健康問題。
原計劃中,楊波濤曾想著去一趟苦禪寺,拜訪那裏的高僧求教佛學。然而正當準備啟程之時,他收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七皇子龍泉即將離京遠行,途經哀牢山腳下。於是,他決定暫時擱置前往寺廟的想法,轉而等待這位特殊的朋友經過此地。
當下的大德皇帝膝下共有十一位皇子。一個月前,在一場震撼朝野的變革中,大德皇帝宣布廢除了太子位,並立誌要做一位流傳萬世的偉大帝王。為了安撫諸子及背後各自勢力的情緒波動,皇帝分封了其中四位年輕貴族為地方王爵,從而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具體來說,原來的太子被賜予齊王稱號,負責管轄東北地區的重要府邸;四皇子則成為了恆王,統管著正西方的恆府;排位第七的龍泉皇子獲封洛王頭銜,掌管西北方向上的洛府領地;而最小的兒子十一皇子,則是接過了徐王之名,控製東部邊界的徐府領土。
這四位新晉親王年齡皆處於十五六歲左右,正是青少年時期最具活力與好奇心的成長階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剛剛獲得新身份的龍泉與楊波濤同年出生,同齡人的關係使他們之間有著更多共同語言。按照皇室傳統,滿十五歲即意味著少年開始向成年過渡的關鍵時刻;而今年正值大德元年一月末尾,也是各位年輕王爺踏上征程正式履職的第一天。
得知七皇子必然要從元京城西北方門出發,途徑流經哀牢山脈底部的落英河流進入更廣闊的洛河流域,繼續朝著他們的目的地前進之後,楊波濤便早早起床,來到兩河交匯處迎候故友。他與宮內許多皇子都有來往,但是若論交情深厚程度,則非龍泉莫屬。或許因為都是愛好文學之人,兩人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天然的默契。龍泉雖身為皇子卻極富書香氣息,是眾多王子之中最為博學多才者之一。
終於等到日已升高至頭頂之上之際,在陽光照耀下的落英河道上出現了三個快速移動的小黑點,隨著距離拉近可以看出那是三艘巨大的鐵殼戰船。最前端艦船的甲板上有位身著華麗蟒紋長袍、氣質非凡的年輕人,他身高約莫七尺,麵色如雪,衣帶飄揚間透露出一股書生氣十足卻又不失尊貴感的獨特韻味。
船隻逐漸駛近岸邊,站於船頭了望遠方的七皇子終於看到了那個等候多時的身影。“哈哈哈—-我就知道無上兄一定會來送我的,卻讓你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七皇子沒有展現出任何架子或是威嚴,反而表現得很平易近人。隻見他禮貌地向岸邊的楊波濤拱手示意,然後輕盈地一躍,竟跨越了足足十丈的距離穩穩落在後者身旁。
麵對如此坦誠相見的兄弟,楊波濤隻是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迴應道:“殿下,請您原諒我此刻因守孝緣故不能給予太多禮數招待。”
“哪裏哪裏,既然我們倆私交甚好,又何必講究那麽多繁文縟節呢?”聽到對方提到自己父親去世後的禮儀規範後,七皇子認真地迴答。作為熟稔經典著作的人,他對這方麵規矩理解得非常透徹。即使現在站在眼前是一位穿著喪服的普通青年,即便是見到了最高統治者本人,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也應該允許免除一些形式主義的做法。更何況彼此之間存在著深厚的友誼紐帶,這就更應該彼此體諒了。
謝七皇子。無上在此等候,隻為送皇子一詩。”楊波濤淡淡道,語氣中沒有半點波瀾。
“此乃吾之榮幸,楊少的墨寶在整個元京城都是一大寶藏,世人皆知‘千金易得,一詩難求’,不知道楊少將贈我何種詩歌?”七皇子興奮地說道,此刻他已經對楊波濤表現出極大的尊敬,之前的淡淡憂愁也消失不見。緊接著,他大聲命令手下:“拿筆墨紙硯來!”
不一會兒,船上的仆人們便迅速準備好了一應俱全的文房四寶:上好的毛筆、香墨、宣紙以及精美的硯台。
“但此情此景,又何必拘泥於紙筆之間呢?” 楊波濤搖搖頭,眼中似乎閃爍著幾分無奈與遺憾。
“哦?無上兄,請說吧。”
此時此刻,二人正站在河岸邊,洛河的波濤滾滾拍打在不遠處的岸邊,激起層層白沫,浪聲震耳欲聾,仿佛能傳遞千裏之外。唯有眼前這段落英河段顯得平靜而安穩。然而,一旦離開這小片避風港,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洶湧澎湃的洛河主流——一個充滿變數與挑戰的地方。而那遙遠的洛河上遊,則是民風淳樸卻也粗獷勇武之地。
“驚濤怒浪永不休,
安居一隅十五載,
今朝逐夢洛河流,
不如棄法修氣行。
爭!爭!爭!”
隨著最後一句呐喊,一股難以言喻的強大氣勢從楊波濤身上爆發出來,這樣的魄力顯然不是一位普通書生所能具備。這既像是對自己未來道路的宣誓,也如同給摯友七皇子加油打氣的話語。過去的十五年對他們而言確實相對安逸,但從今往後,一切都必須依靠自我奮鬥去爭取了。
“唉……看來我真是失去了你這個朋友啊。” 七皇子輕歎一聲,聲音中帶著一絲悲涼,隨後便轉身進入船艙深處。這位年輕帝王表麵上看性格溫和脆弱,實則悟性極高;他已理解了楊波濤詩句背後隱藏的深意,隻是最終仍舊決定不采納對方的意見。
看著七皇子乘坐的大船逐漸遠去直至消失在視野盡頭,楊波濤麵無表情地注視著遠方。忽然,他感覺到身後有人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