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入青州
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 作者:三月流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亮的大名,想必後世無人不曉,無需過多介紹。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曆代君王都將其作為臣子典範,大肆褒揚。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現在諸葛亮還在徐州老家,張新必須把他弄過來。
隻是相比於兒子的名垂青史,千古流芳,作為老子的諸葛珪,在史書上的記載就很少了。
張新想了一會,叫了兩個人進來,讓他們明日啟程,去徐州的琅琊國,打聽一下諸葛珪和諸葛玄這兩兄弟的消息。
如果能把諸葛珪直接弄來,那自然最好。
即使他過來就死,張新也可以‘汝妻子吾養之’。
如果不行,那就把諸葛玄弄過來。
他記不清諸葛珪是啥時候死的,但卻知道,諸葛瑾會在諸葛珪死後,帶著家人投奔諸葛玄。
如果能把諸葛玄弄過來,那諸葛亮基本就跑不了了。
還有一個諸葛瑾作為贈品。
完美。
這時負責采買的人迴來了,士卒們殺豬宰羊,營地內很快就飄滿了肉香。
典韋端了一碗肉湯過來。
張新咕嚕咕嚕。
嘶哈......
天氣越來越冷,此時一碗溫熱的肉湯下肚,爽的不行。
“嗯......是不是該讓胡才李樂送點毛衣過來了......”
正在張新沉思之時,王淩迴到營中。
“君侯,樂進到了。”
張新驚喜的站起身來,看了半天,沒有見到人。
“人呢?”張新疑惑的看向王淩。
這時一道聲音從下方響起。
“衛國樂進,拜見牧伯。”
張新順著聲音低頭看去。
一個身形瘦小,分不清是半大小子還是成年人的身影,正對著張新行禮。
“不必多禮。”
張新連忙將人扶起,問道:“你就是樂進,樂文謙?”
“正是。”
樂進點頭。
張新仔細打量著他。
“史書上說樂進容貌短小,沒想到這麽小,竟然比彥雲還矮了半個頭。”
王淩的身高大約一米六五左右,樂進矮了半個頭,最多也就一米六左右。
不過,他的身材雖然矮小,麵容卻極其剛毅,眼神中還透露著一絲鋒芒。
光看眼神,張新基本就能確定,此人確實是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了。
“難道正是因為他身材矮小,敵軍無法選中,這才讓他每戰先登?”
張新心中胡思亂想,臉上卻是笑道:“我奉天子之命出鎮青州,然而青徐黃巾勢大,需有賢才相助。”
“我聞樂君頗有勇烈,欲征辟君到我軍中,不知君可否願意?”
“進願為牧伯效犬馬之勞!”
樂進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下拜。
張新打量他時,他也在打量張新。
他沒有想到,威震天下的宣威侯,竟然如此年輕!
如此少年英傑,又身兼青州牧、鎮東將軍等職,身上不僅沒有絲毫驕矜之氣,還在聽聞了他的薄名之後,親自派人來請。
如此禮賢下士之主,他有什麽資格不應?
“好!好!好!”
張新一連說了三個好,“那我便辟文謙為帳下吏,撥五十士卒與你試統之,後續若有戰功,再行升遷。”
“臣多謝明公!”
樂進激動下拜。
帳下吏雖是鬥食小吏,但卻是親近之職,再加上張新給了他五十士卒,很明顯這是一個過渡職位。
他自知初來乍到,名聲不顯,又無資曆,如此安排最為合適。
“文謙來的正好。”
張新拉著樂進的手,來到一口鍋前,親自舀了一碗肉湯給他。
“營中肉食剛熟,文謙可有口福了。”
禮賢下士的戲碼,張新現在是越來越熟練了。
“豈敢勞明公親自舀湯?”
樂進受寵若驚,雙手接過。
張新再拿出在雒陽與那些士人交往時學的本事,把樂進哄得感激涕零。
次日,大軍開拔。
收了樂進,張新的心情很好。
行至陽平,張新派人過河,到對岸的東阿去征辟程立。
等了一日,屬下迴報,程立不肯應辟。
張新對此並不意外。
程立此人高傲無比,又曾擊過黃巾,看不上自己這個黃巾出身的人也很正常。
征辟他,本就是奔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想法。
應了固然好,不應就算了。
那道自製小菜,就留著他自己吃吧。
張新命令大軍啟程,轉道向北,從博平入青州。
行至博平,張新卸下甲胄,穿上官服,登上州牧車駕,遵從朝廷禮製,彰顯威儀。
這個威儀必須彰顯,因為這是他統治青州的合法性所在。
博平往東三十裏便是青州。
張新行至州界,此處卻是空無一人。
作為先鋒的張遼見狀頓時大怒。
“青州官員竟敢如此怠慢?”
別說州牧,就連刺史上任,州界所在的郡縣官員,都得來到州界迎接。
便是縣令,上任之時,縣衙之中的吏員也要到縣界迎接。
這是禮製,也是尊重。
張遼策馬來到張新身邊。
“還請君侯在此稍待,待遼殺入平原郡府,將那平原太守捉來,與君侯賠罪!”
周圍諸將亦是一臉憤怒。
張新即將到任的消息早就傳到平原郡了。
州牧上任都敢不迎,若是不懲戒,日後政令下達,各郡縣的官員們會聽嗎?
“文遠稍安勿躁。”
張新心裏也很不爽,但考慮到青州的實際情況,還是忍了下來。
“青州黃巾勢大,郡府或許是出事了也說不定,還是先派人去打探一下消息,再行定奪。”
張遼聞言,壓下心頭不滿,點了幾個斥候,入青州打探消息。
張新的車駕就地在州界處紮營。
天將黑時,斥候陸續迴報。
“君侯,青州黃巾攻下了高唐、漯陰兩縣!。”
“平原如何?”張新連忙問道。
“尚在。”斥候答。
平原沒丟,那還行。
張新鬆了口氣,又問道:“其餘各縣如何?你可知?”
斥侯搖搖頭,“平原遍地皆是黃巾,我等不敢深入,還望君侯恕罪。”
已經這麽嚴重了嗎?
張新皺起眉頭,對斥候道:“我知道了,再探再報。”
“諾。”
這時在後軍負責運輸糧草的荀攸走了過來。
“君侯,青州如何?”
“公達來的正好。”
張新鋪開地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曆代君王都將其作為臣子典範,大肆褒揚。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現在諸葛亮還在徐州老家,張新必須把他弄過來。
隻是相比於兒子的名垂青史,千古流芳,作為老子的諸葛珪,在史書上的記載就很少了。
張新想了一會,叫了兩個人進來,讓他們明日啟程,去徐州的琅琊國,打聽一下諸葛珪和諸葛玄這兩兄弟的消息。
如果能把諸葛珪直接弄來,那自然最好。
即使他過來就死,張新也可以‘汝妻子吾養之’。
如果不行,那就把諸葛玄弄過來。
他記不清諸葛珪是啥時候死的,但卻知道,諸葛瑾會在諸葛珪死後,帶著家人投奔諸葛玄。
如果能把諸葛玄弄過來,那諸葛亮基本就跑不了了。
還有一個諸葛瑾作為贈品。
完美。
這時負責采買的人迴來了,士卒們殺豬宰羊,營地內很快就飄滿了肉香。
典韋端了一碗肉湯過來。
張新咕嚕咕嚕。
嘶哈......
天氣越來越冷,此時一碗溫熱的肉湯下肚,爽的不行。
“嗯......是不是該讓胡才李樂送點毛衣過來了......”
正在張新沉思之時,王淩迴到營中。
“君侯,樂進到了。”
張新驚喜的站起身來,看了半天,沒有見到人。
“人呢?”張新疑惑的看向王淩。
這時一道聲音從下方響起。
“衛國樂進,拜見牧伯。”
張新順著聲音低頭看去。
一個身形瘦小,分不清是半大小子還是成年人的身影,正對著張新行禮。
“不必多禮。”
張新連忙將人扶起,問道:“你就是樂進,樂文謙?”
“正是。”
樂進點頭。
張新仔細打量著他。
“史書上說樂進容貌短小,沒想到這麽小,竟然比彥雲還矮了半個頭。”
王淩的身高大約一米六五左右,樂進矮了半個頭,最多也就一米六左右。
不過,他的身材雖然矮小,麵容卻極其剛毅,眼神中還透露著一絲鋒芒。
光看眼神,張新基本就能確定,此人確實是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了。
“難道正是因為他身材矮小,敵軍無法選中,這才讓他每戰先登?”
張新心中胡思亂想,臉上卻是笑道:“我奉天子之命出鎮青州,然而青徐黃巾勢大,需有賢才相助。”
“我聞樂君頗有勇烈,欲征辟君到我軍中,不知君可否願意?”
“進願為牧伯效犬馬之勞!”
樂進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下拜。
張新打量他時,他也在打量張新。
他沒有想到,威震天下的宣威侯,竟然如此年輕!
如此少年英傑,又身兼青州牧、鎮東將軍等職,身上不僅沒有絲毫驕矜之氣,還在聽聞了他的薄名之後,親自派人來請。
如此禮賢下士之主,他有什麽資格不應?
“好!好!好!”
張新一連說了三個好,“那我便辟文謙為帳下吏,撥五十士卒與你試統之,後續若有戰功,再行升遷。”
“臣多謝明公!”
樂進激動下拜。
帳下吏雖是鬥食小吏,但卻是親近之職,再加上張新給了他五十士卒,很明顯這是一個過渡職位。
他自知初來乍到,名聲不顯,又無資曆,如此安排最為合適。
“文謙來的正好。”
張新拉著樂進的手,來到一口鍋前,親自舀了一碗肉湯給他。
“營中肉食剛熟,文謙可有口福了。”
禮賢下士的戲碼,張新現在是越來越熟練了。
“豈敢勞明公親自舀湯?”
樂進受寵若驚,雙手接過。
張新再拿出在雒陽與那些士人交往時學的本事,把樂進哄得感激涕零。
次日,大軍開拔。
收了樂進,張新的心情很好。
行至陽平,張新派人過河,到對岸的東阿去征辟程立。
等了一日,屬下迴報,程立不肯應辟。
張新對此並不意外。
程立此人高傲無比,又曾擊過黃巾,看不上自己這個黃巾出身的人也很正常。
征辟他,本就是奔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想法。
應了固然好,不應就算了。
那道自製小菜,就留著他自己吃吧。
張新命令大軍啟程,轉道向北,從博平入青州。
行至博平,張新卸下甲胄,穿上官服,登上州牧車駕,遵從朝廷禮製,彰顯威儀。
這個威儀必須彰顯,因為這是他統治青州的合法性所在。
博平往東三十裏便是青州。
張新行至州界,此處卻是空無一人。
作為先鋒的張遼見狀頓時大怒。
“青州官員竟敢如此怠慢?”
別說州牧,就連刺史上任,州界所在的郡縣官員,都得來到州界迎接。
便是縣令,上任之時,縣衙之中的吏員也要到縣界迎接。
這是禮製,也是尊重。
張遼策馬來到張新身邊。
“還請君侯在此稍待,待遼殺入平原郡府,將那平原太守捉來,與君侯賠罪!”
周圍諸將亦是一臉憤怒。
張新即將到任的消息早就傳到平原郡了。
州牧上任都敢不迎,若是不懲戒,日後政令下達,各郡縣的官員們會聽嗎?
“文遠稍安勿躁。”
張新心裏也很不爽,但考慮到青州的實際情況,還是忍了下來。
“青州黃巾勢大,郡府或許是出事了也說不定,還是先派人去打探一下消息,再行定奪。”
張遼聞言,壓下心頭不滿,點了幾個斥候,入青州打探消息。
張新的車駕就地在州界處紮營。
天將黑時,斥候陸續迴報。
“君侯,青州黃巾攻下了高唐、漯陰兩縣!。”
“平原如何?”張新連忙問道。
“尚在。”斥候答。
平原沒丟,那還行。
張新鬆了口氣,又問道:“其餘各縣如何?你可知?”
斥侯搖搖頭,“平原遍地皆是黃巾,我等不敢深入,還望君侯恕罪。”
已經這麽嚴重了嗎?
張新皺起眉頭,對斥候道:“我知道了,再探再報。”
“諾。”
這時在後軍負責運輸糧草的荀攸走了過來。
“君侯,青州如何?”
“公達來的正好。”
張新鋪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