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迴朝
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 作者:三月流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兩章不好分,合一起發,4000字)
“你把郭大殺了?”
縣衙內,張新瞪大眼睛,看著堂下跪著的韓暹。
在他的案上,還有一個木匣。
“是。”
韓暹臉上堆笑,“郭大犯上作亂,十惡不赦,因此小人將他斬了,特獻首級於君侯。”
“稚叔。”張新看向一員大漢。
大漢名叫張楊,是並州刺史部的武猛從事。
這次張新調集州兵前來,就是由他領兵。
隻不過郭大敗得太快,張楊趕到時,祁縣已經收複。
“下吏在。”張楊行禮。
張新一指韓暹,“叉出去,斬了!”
“諾。”
張楊上前,拖著韓暹就往門外走去。
“君侯,君侯饒命啊!”
韓暹驚亂道:“小人斬殺賊酋來投,有功在身,有功在身啊!”
張新大怒。
“背主之徒還敢妄稱有功?不忠不義!你有何麵目立於天地之間?”
白波黃巾中,能讓張新在意的,隻有兩個人。
除了徐晃,就是郭大了。
徐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自不必說。
而郭大,也是黃巾軍中難得的一個帥才。
和褚燕那種隻想著窩在山裏,將手中部眾賣一個好價錢的人不同。
郭大不僅有過大敗牛輔的戰績,還將白波黃巾發展的很好。
白波黃巾勢力最大時,橫跨並州、司隸、兗州三州,占據了河東、太原、上黨、河內、河南五郡,以及兗州的一小部分。
當時的曹操、袁紹等人都不敢觸其鋒芒,隻能用分化之策慢慢瓦解。
甚至就連董卓都有點怵他。
若非分化之策奏效,白波黃巾內亂,郭大隻要攻下兗州,不僅能盡收兗州黃巾,還能連通豫州黃巾以及青徐黃巾。
再加上黑山的褚燕和南匈奴騎兵,郭大的勢力將覆蓋並、司、兗、豫、青、徐、冀七州!
就諸侯爭霸前期那副菜雞互啄的情況,搞不好還真能讓他立個黃天起來。
這樣的一個人才,還有太平道這個天然紐帶。
張新怎麽能不心動?
畢竟相比於曹操、孫堅等人有宗族相助,袁紹袁術四世三公,門生故吏無數。
張新是真正的孤家寡人,無依無靠。
他所能依靠的,無非就是趙雲、關羽、張遼這些寒門英才,以及黃巾了。
黃巾中好不容易出個帥才,你韓暹竟然一刀將他宰了?
若是他兵臨城下時,韓暹斬了郭大來降,倒也罷了。
看在獻城投降的份上,他也不會為難韓暹。
可現在郭大都窮途末路了,你殺他來邀功?
要臉嗎?
我用你殺啊?
楊鳳不會抓嗎?
“君侯饒命!君侯饒命......”
韓暹大聲求饒。
然而他一介反賊,又豈會有人替他求情?
不多時,求饒聲便戛然而止。
張楊迴到堂內,獻上韓暹首級。
“和郭大首級一並送到雒陽去吧。”
張新興致缺缺,提筆寫起了戰報。
外部勢力想要攻打太原,一共有三條路。
其一是從北邊的雁門郡南下。
雁門現在還在漢人手中,無需擔憂。
另外兩條,就是從河東或者上黨北上。
這兩條路現在也掌握在張新手中。
因此張新倒也不急著去晉陽,而是留在祁縣,安置白波黃巾。
州內的田畝賬冊,自有小吏幫他取來,送到祁縣。
張新查看賬冊,依照各縣的剩餘土地,將白波黃巾一一分散出去。
不夠之處,便花錢購買。
足足忙了一個多月,張新終於將這十餘萬百姓都安置好了。
這時幽州兵也到了。
劉虞很給麵子,征調了萬人過來,由鮮於輔統帥,按照張新的要求,送到雁門郡。
鮮於輔自被張新舉孝廉後,由於朝廷暫時沒有空缺,便在家待業。
劉虞聽說後,將其征辟到了州府中,任為從事。
關羽那邊,同樣也領了四千騎兵,在雁門待命。
張新修書一封,命兩軍合並,由關羽擔任主將,鮮於輔為軍師,自雁門關出,收複定襄和雲中兩郡。
收複兩郡後,將大軍駐紮在桐過、箕陵之間,等待他到來。
原本張新想的是,讓幽州兵收複定襄和雲中後,屯兵駱縣,威脅南匈奴王庭美稷。
而他自己則率並州兵,從龍門渡北上,與關羽夾擊南匈奴。
但在仔細的研究了地形之後,張新放棄了這個想法。
龍門渡以北的黃土高原,地勢狹窄難行,且荒無人煙。
若是少量騎兵突襲倒還可以,大軍行進的話,後勤補給根本跟不上。
因此,在與荀攸商議後,張新決定和關羽合兵一處,在美稷與南匈奴決戰。
此時張新手下有三千四百騎兵,五千黑山軍,兩千郡兵和張楊帶來的兩千州兵,以及高順的三千新軍,還有馬日磾的兩千多射聲營。
除去傷亡,以及駐守龍門渡,不能動用的射聲營以外,還有一萬四千餘人。
若與關羽合兵,再加上雁門的郡兵,差不多也有三萬大軍。
這三萬大軍可是一點水分沒有,實打實的戰兵。
若是算上負責後勤的民夫,自稱十萬大軍一點問題沒有。
“這種富裕仗,俺老張八輩子都沒打過。”
算完兵力,張新不由自主的搓起了手手。
自出道以來,他每次領兵不過數千,麵對的都是數倍於己的敵人。
難得這一次,手下能有數萬大軍。
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將從皇甫嵩兵書上學到的東西實踐一下。
正當張新準備召集諸將,商討出征事宜之時,王淩快步走了進來。
“姐夫,朝中有聖旨到,天使已至城外三十裏。”
“聖旨?”
張新有些納悶。
朝廷這個時候下聖旨做什麽?
封賞嗎?
他是有平定白波黃巾的功勞沒錯,可在收複河東的時候,朝廷剛封了鎮北將軍、並州刺史等一大堆官職,按理來說不可能這麽快就再次封賞。
不是封賞,又是什麽呢?
“彥雲隨我出城迎接吧。”張新開口說道。
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了。
“諾。”
王淩在被張新征辟的第二天,他的父母就以他已經入仕為由,給他起了個表字,叫彥雲。
這讓張新完全確定了,自家小舅子確實就是後來曹魏那個,總督江淮軍政的太尉王淩。
司馬懿真該死啊!
張新出城迎接,看清來人之後,麵色一愣。
“怎麽張讓親自來了?”
張讓看到張新,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宣威侯,許久不見了。”
“下官見過常侍。”
張新行了一禮,迎了上去,低聲問道:“朝中有何要事,竟勞常侍親自前來宣旨?”
張讓神秘一笑。
“宣威侯放心,是好事。”
“好事?”
張新一頭霧水。
但見張讓不肯多說,他也就沒有再問。
反正一會兒宣旨的時候就知道了。
張新引著天使車隊迴到城中,擺香案領旨。
劉宏在聖旨中收迴了他並州刺史,都督幽並二州諸軍事的權力,命他即刻迴朝。
並州刺史的職務,將由騎都尉丁原接手。
“常侍,這......”
張新一臉懵逼,“並州決戰在即,陛下應當知曉啊,怎麽在這個時候召我迴朝?”
他奶奶的,這算是哪門子的好事?
張讓沒有迴答,而是說道:“宣威侯,接旨吧。”
張新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了聖旨。
“臣領旨。”
沒辦法,現在劉宏沒死,家人還在雒陽,他可不敢抗旨。
張讓見他接過聖旨,臉上這才露出一絲笑容。
“宣威侯放心,奴婢先前說了是好事,那就是好事。”
張新起身道:“下官愚鈍,還請常侍明示。”
“陛下欲要組建一支新軍。”張讓笑道:“宣威侯覺得,這算不算是好事呢?”
“新軍?”
張新一愣,想起來了。
中平五年八月,劉宏在西園組建了一支新軍,分為八部,便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園八校尉。
袁紹、曹操、淳於瓊等人,都曾擔任過西園新軍的校尉。
這支新軍的組建,目的是為了分何進的兵權。
眼下已經是七月初了,劉宏在這個時間召他迴朝,難道是要給他一部兵馬,準備扶植他對抗何進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半個並不富裕的並州,對於劉宏來說,確實沒有新軍的兵權重要。
反正並州最重要的雁門、太原、上黨三郡都已經被張新收迴來了。
其餘各郡加起來,總人口也就十萬出頭。
還不如內郡的一個縣。
“這個關口迴朝,難搞哦......”
張新並不想去做西園校尉。
但聖旨已下,他現在還沒有抗旨的資本,隻能先迴去,走一步看一步了。
“十月份還有個青徐黃巾起義,這是我最後的機會了......”
張新心中思緒飛快,臉上卻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
“陛下天恩,下官明白了。”
張讓很滿意。
隨後,張新又垮起個批臉。
“常侍,並州這邊,丁原能行麽?”
“宣威侯勿憂。”
張讓笑道:“陛下的意思,是讓他先守住三郡,其他的,等新軍練成之後再說。”
“那幽州兵怎麽辦?”張新問道。
丁原雖然接任並州刺史,但劉宏似乎沒有給他都督幽州軍事的權力。
“讓他們迴去。”張讓道。
“下官明白了。”
張新點頭,“還請常侍先去歇息,下官這就去安排並州防務,準備交接。”
送走張讓,張新立即提筆給關羽寫了一封信,讓他們迴幽州去。
如有已經收複的郡縣,便安排當地郡兵駐紮。
隨後張新將楊鳳、黃龍、陶升三人召了過來,將自己即將卸任並州刺史的事說了一下。
“少將軍要卸任並州刺史?”
楊鳳瞪大了眼睛,“那我們怎麽辦啊?”
此時沒有外人,他們也就不用顧忌稱唿了。
“對啊對啊。”
黃龍、陶升也說道:“少將軍若不在並州,山中部眾該如何是好啊?”
“我也不想走,可是聖旨已下,沒有辦法。”
張新歎了口氣,安撫道:“不過爾等放心,我會讓牛豐送十萬石糧給你們,稍解山中糧荒。”
“少將軍。”
這時陶升抱拳道:“非是我等貪心,而是十萬石糧草,其實也解決不了什麽問題。”
“山中部眾雖無百萬,但七八十萬還是有的,十萬石糧草分出去,就算省著吃,也就隻夠七八日而已。”
“到那時,恐怕我等還是要下山就食啊!”
陶升說完,重重歎了口氣。
他本性仁慈,劫掠本就是無奈之舉。
這段時間跟著張新,糧食無憂,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開心。
若是張新走了,黑山賊再次下山劫掠,生靈塗炭,這是他所不願意看到的。
“是啊是啊。”
楊鳳和黃龍也附和道:“依我等之見,少將軍幹脆反了算了,反正少將軍現在有一州之地,還有山中百萬部眾支持,何必聽那皇帝的聖旨?”
“你看,又急。”
張新一笑,“我話還沒說完呢。”
“少將軍請講。”三人連忙道。
“爾等在山中,不是還有皮毛,草藥之類的山貨麽?”張新問道。
三人點頭。
八百裏太行,若是種地,種不出多少糧食。
若是皮毛草藥,那簡直是要多少有多少。
“可是那些東西賣不了幾個錢啊。”楊鳳為難道。
“別急。”
張新笑道:“中山甄氏與我還算有些交情,我會修書一封,讓他給你們優惠價。”
“另外,幽州那邊這幾年很不錯,現在的糧價隻有三十錢一石,漁陽太守顧雍是我的故吏,我也會寫信給他,讓他再便宜點,賣給你們。”
“哦對了,老牛也在漁陽,我也會寫信給他,若是你們有困難,去信一封,能幫的一定幫。”
張牛角加入太平道的時間比張新久得多,楊鳳等人基本都認識他。
“還有幽州刺史劉虞那邊,我也會寫信給他,讓他多照顧一下你們......”
“如此,想來爾等的日子會好過一些了,待到日後我重新出鎮地方,一定再想辦法把你們安置好!”
張新一條一條的叮囑著,楊鳳等人見此情景,眼前不由浮現出了張角的影子。
想當初,大賢良師也是這般仁慈,溫和。
果然是我等的少將軍!
“我等代山中部眾,多謝少將軍。”
楊鳳等人哽咽,起身下拜。
“都起來吧。”
張新扶起三人,對楊鳳道:“我實話與你講,褚燕心思不純,我是不會再放他迴山裏了,日後山中各部,你要統帥好。”
“諾。”
楊鳳點點頭,問道:“不知少將軍欲如何安置褚燕?”
“褚燕於黑山部眾有功德,無論如何,我都會保他一命的。”
張新笑道:“他不還是平難中郎將麽?放心,日子過得不會差的。”
楊鳳等人聞言,心中大定,對張新千恩萬謝。
處理完黑山黃巾的事,張新再把高順召了過來。
“你把郭大殺了?”
縣衙內,張新瞪大眼睛,看著堂下跪著的韓暹。
在他的案上,還有一個木匣。
“是。”
韓暹臉上堆笑,“郭大犯上作亂,十惡不赦,因此小人將他斬了,特獻首級於君侯。”
“稚叔。”張新看向一員大漢。
大漢名叫張楊,是並州刺史部的武猛從事。
這次張新調集州兵前來,就是由他領兵。
隻不過郭大敗得太快,張楊趕到時,祁縣已經收複。
“下吏在。”張楊行禮。
張新一指韓暹,“叉出去,斬了!”
“諾。”
張楊上前,拖著韓暹就往門外走去。
“君侯,君侯饒命啊!”
韓暹驚亂道:“小人斬殺賊酋來投,有功在身,有功在身啊!”
張新大怒。
“背主之徒還敢妄稱有功?不忠不義!你有何麵目立於天地之間?”
白波黃巾中,能讓張新在意的,隻有兩個人。
除了徐晃,就是郭大了。
徐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自不必說。
而郭大,也是黃巾軍中難得的一個帥才。
和褚燕那種隻想著窩在山裏,將手中部眾賣一個好價錢的人不同。
郭大不僅有過大敗牛輔的戰績,還將白波黃巾發展的很好。
白波黃巾勢力最大時,橫跨並州、司隸、兗州三州,占據了河東、太原、上黨、河內、河南五郡,以及兗州的一小部分。
當時的曹操、袁紹等人都不敢觸其鋒芒,隻能用分化之策慢慢瓦解。
甚至就連董卓都有點怵他。
若非分化之策奏效,白波黃巾內亂,郭大隻要攻下兗州,不僅能盡收兗州黃巾,還能連通豫州黃巾以及青徐黃巾。
再加上黑山的褚燕和南匈奴騎兵,郭大的勢力將覆蓋並、司、兗、豫、青、徐、冀七州!
就諸侯爭霸前期那副菜雞互啄的情況,搞不好還真能讓他立個黃天起來。
這樣的一個人才,還有太平道這個天然紐帶。
張新怎麽能不心動?
畢竟相比於曹操、孫堅等人有宗族相助,袁紹袁術四世三公,門生故吏無數。
張新是真正的孤家寡人,無依無靠。
他所能依靠的,無非就是趙雲、關羽、張遼這些寒門英才,以及黃巾了。
黃巾中好不容易出個帥才,你韓暹竟然一刀將他宰了?
若是他兵臨城下時,韓暹斬了郭大來降,倒也罷了。
看在獻城投降的份上,他也不會為難韓暹。
可現在郭大都窮途末路了,你殺他來邀功?
要臉嗎?
我用你殺啊?
楊鳳不會抓嗎?
“君侯饒命!君侯饒命......”
韓暹大聲求饒。
然而他一介反賊,又豈會有人替他求情?
不多時,求饒聲便戛然而止。
張楊迴到堂內,獻上韓暹首級。
“和郭大首級一並送到雒陽去吧。”
張新興致缺缺,提筆寫起了戰報。
外部勢力想要攻打太原,一共有三條路。
其一是從北邊的雁門郡南下。
雁門現在還在漢人手中,無需擔憂。
另外兩條,就是從河東或者上黨北上。
這兩條路現在也掌握在張新手中。
因此張新倒也不急著去晉陽,而是留在祁縣,安置白波黃巾。
州內的田畝賬冊,自有小吏幫他取來,送到祁縣。
張新查看賬冊,依照各縣的剩餘土地,將白波黃巾一一分散出去。
不夠之處,便花錢購買。
足足忙了一個多月,張新終於將這十餘萬百姓都安置好了。
這時幽州兵也到了。
劉虞很給麵子,征調了萬人過來,由鮮於輔統帥,按照張新的要求,送到雁門郡。
鮮於輔自被張新舉孝廉後,由於朝廷暫時沒有空缺,便在家待業。
劉虞聽說後,將其征辟到了州府中,任為從事。
關羽那邊,同樣也領了四千騎兵,在雁門待命。
張新修書一封,命兩軍合並,由關羽擔任主將,鮮於輔為軍師,自雁門關出,收複定襄和雲中兩郡。
收複兩郡後,將大軍駐紮在桐過、箕陵之間,等待他到來。
原本張新想的是,讓幽州兵收複定襄和雲中後,屯兵駱縣,威脅南匈奴王庭美稷。
而他自己則率並州兵,從龍門渡北上,與關羽夾擊南匈奴。
但在仔細的研究了地形之後,張新放棄了這個想法。
龍門渡以北的黃土高原,地勢狹窄難行,且荒無人煙。
若是少量騎兵突襲倒還可以,大軍行進的話,後勤補給根本跟不上。
因此,在與荀攸商議後,張新決定和關羽合兵一處,在美稷與南匈奴決戰。
此時張新手下有三千四百騎兵,五千黑山軍,兩千郡兵和張楊帶來的兩千州兵,以及高順的三千新軍,還有馬日磾的兩千多射聲營。
除去傷亡,以及駐守龍門渡,不能動用的射聲營以外,還有一萬四千餘人。
若與關羽合兵,再加上雁門的郡兵,差不多也有三萬大軍。
這三萬大軍可是一點水分沒有,實打實的戰兵。
若是算上負責後勤的民夫,自稱十萬大軍一點問題沒有。
“這種富裕仗,俺老張八輩子都沒打過。”
算完兵力,張新不由自主的搓起了手手。
自出道以來,他每次領兵不過數千,麵對的都是數倍於己的敵人。
難得這一次,手下能有數萬大軍。
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將從皇甫嵩兵書上學到的東西實踐一下。
正當張新準備召集諸將,商討出征事宜之時,王淩快步走了進來。
“姐夫,朝中有聖旨到,天使已至城外三十裏。”
“聖旨?”
張新有些納悶。
朝廷這個時候下聖旨做什麽?
封賞嗎?
他是有平定白波黃巾的功勞沒錯,可在收複河東的時候,朝廷剛封了鎮北將軍、並州刺史等一大堆官職,按理來說不可能這麽快就再次封賞。
不是封賞,又是什麽呢?
“彥雲隨我出城迎接吧。”張新開口說道。
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了。
“諾。”
王淩在被張新征辟的第二天,他的父母就以他已經入仕為由,給他起了個表字,叫彥雲。
這讓張新完全確定了,自家小舅子確實就是後來曹魏那個,總督江淮軍政的太尉王淩。
司馬懿真該死啊!
張新出城迎接,看清來人之後,麵色一愣。
“怎麽張讓親自來了?”
張讓看到張新,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宣威侯,許久不見了。”
“下官見過常侍。”
張新行了一禮,迎了上去,低聲問道:“朝中有何要事,竟勞常侍親自前來宣旨?”
張讓神秘一笑。
“宣威侯放心,是好事。”
“好事?”
張新一頭霧水。
但見張讓不肯多說,他也就沒有再問。
反正一會兒宣旨的時候就知道了。
張新引著天使車隊迴到城中,擺香案領旨。
劉宏在聖旨中收迴了他並州刺史,都督幽並二州諸軍事的權力,命他即刻迴朝。
並州刺史的職務,將由騎都尉丁原接手。
“常侍,這......”
張新一臉懵逼,“並州決戰在即,陛下應當知曉啊,怎麽在這個時候召我迴朝?”
他奶奶的,這算是哪門子的好事?
張讓沒有迴答,而是說道:“宣威侯,接旨吧。”
張新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了聖旨。
“臣領旨。”
沒辦法,現在劉宏沒死,家人還在雒陽,他可不敢抗旨。
張讓見他接過聖旨,臉上這才露出一絲笑容。
“宣威侯放心,奴婢先前說了是好事,那就是好事。”
張新起身道:“下官愚鈍,還請常侍明示。”
“陛下欲要組建一支新軍。”張讓笑道:“宣威侯覺得,這算不算是好事呢?”
“新軍?”
張新一愣,想起來了。
中平五年八月,劉宏在西園組建了一支新軍,分為八部,便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園八校尉。
袁紹、曹操、淳於瓊等人,都曾擔任過西園新軍的校尉。
這支新軍的組建,目的是為了分何進的兵權。
眼下已經是七月初了,劉宏在這個時間召他迴朝,難道是要給他一部兵馬,準備扶植他對抗何進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半個並不富裕的並州,對於劉宏來說,確實沒有新軍的兵權重要。
反正並州最重要的雁門、太原、上黨三郡都已經被張新收迴來了。
其餘各郡加起來,總人口也就十萬出頭。
還不如內郡的一個縣。
“這個關口迴朝,難搞哦......”
張新並不想去做西園校尉。
但聖旨已下,他現在還沒有抗旨的資本,隻能先迴去,走一步看一步了。
“十月份還有個青徐黃巾起義,這是我最後的機會了......”
張新心中思緒飛快,臉上卻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
“陛下天恩,下官明白了。”
張讓很滿意。
隨後,張新又垮起個批臉。
“常侍,並州這邊,丁原能行麽?”
“宣威侯勿憂。”
張讓笑道:“陛下的意思,是讓他先守住三郡,其他的,等新軍練成之後再說。”
“那幽州兵怎麽辦?”張新問道。
丁原雖然接任並州刺史,但劉宏似乎沒有給他都督幽州軍事的權力。
“讓他們迴去。”張讓道。
“下官明白了。”
張新點頭,“還請常侍先去歇息,下官這就去安排並州防務,準備交接。”
送走張讓,張新立即提筆給關羽寫了一封信,讓他們迴幽州去。
如有已經收複的郡縣,便安排當地郡兵駐紮。
隨後張新將楊鳳、黃龍、陶升三人召了過來,將自己即將卸任並州刺史的事說了一下。
“少將軍要卸任並州刺史?”
楊鳳瞪大了眼睛,“那我們怎麽辦啊?”
此時沒有外人,他們也就不用顧忌稱唿了。
“對啊對啊。”
黃龍、陶升也說道:“少將軍若不在並州,山中部眾該如何是好啊?”
“我也不想走,可是聖旨已下,沒有辦法。”
張新歎了口氣,安撫道:“不過爾等放心,我會讓牛豐送十萬石糧給你們,稍解山中糧荒。”
“少將軍。”
這時陶升抱拳道:“非是我等貪心,而是十萬石糧草,其實也解決不了什麽問題。”
“山中部眾雖無百萬,但七八十萬還是有的,十萬石糧草分出去,就算省著吃,也就隻夠七八日而已。”
“到那時,恐怕我等還是要下山就食啊!”
陶升說完,重重歎了口氣。
他本性仁慈,劫掠本就是無奈之舉。
這段時間跟著張新,糧食無憂,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開心。
若是張新走了,黑山賊再次下山劫掠,生靈塗炭,這是他所不願意看到的。
“是啊是啊。”
楊鳳和黃龍也附和道:“依我等之見,少將軍幹脆反了算了,反正少將軍現在有一州之地,還有山中百萬部眾支持,何必聽那皇帝的聖旨?”
“你看,又急。”
張新一笑,“我話還沒說完呢。”
“少將軍請講。”三人連忙道。
“爾等在山中,不是還有皮毛,草藥之類的山貨麽?”張新問道。
三人點頭。
八百裏太行,若是種地,種不出多少糧食。
若是皮毛草藥,那簡直是要多少有多少。
“可是那些東西賣不了幾個錢啊。”楊鳳為難道。
“別急。”
張新笑道:“中山甄氏與我還算有些交情,我會修書一封,讓他給你們優惠價。”
“另外,幽州那邊這幾年很不錯,現在的糧價隻有三十錢一石,漁陽太守顧雍是我的故吏,我也會寫信給他,讓他再便宜點,賣給你們。”
“哦對了,老牛也在漁陽,我也會寫信給他,若是你們有困難,去信一封,能幫的一定幫。”
張牛角加入太平道的時間比張新久得多,楊鳳等人基本都認識他。
“還有幽州刺史劉虞那邊,我也會寫信給他,讓他多照顧一下你們......”
“如此,想來爾等的日子會好過一些了,待到日後我重新出鎮地方,一定再想辦法把你們安置好!”
張新一條一條的叮囑著,楊鳳等人見此情景,眼前不由浮現出了張角的影子。
想當初,大賢良師也是這般仁慈,溫和。
果然是我等的少將軍!
“我等代山中部眾,多謝少將軍。”
楊鳳等人哽咽,起身下拜。
“都起來吧。”
張新扶起三人,對楊鳳道:“我實話與你講,褚燕心思不純,我是不會再放他迴山裏了,日後山中各部,你要統帥好。”
“諾。”
楊鳳點點頭,問道:“不知少將軍欲如何安置褚燕?”
“褚燕於黑山部眾有功德,無論如何,我都會保他一命的。”
張新笑道:“他不還是平難中郎將麽?放心,日子過得不會差的。”
楊鳳等人聞言,心中大定,對張新千恩萬謝。
處理完黑山黃巾的事,張新再把高順召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