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射聲營
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 作者:三月流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次,張新非常順利的拿到了兵權。
劉宏拜他為平寇將軍,假節,督河東軍事。
趙雲等人各拜司馬,隨軍出征。
張新下朝後,興衝衝的拿著虎符,找何進要兵去了。
北軍校場,張新看著校場內大約隻有兩千出頭的士兵,瞪大了眼睛。
“大將軍?你就給我這點人?”
“子清能征善戰,又熟知黃巾。”
何進打了個哈哈,“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我看好你喲。”
“看好你個大壩!”
張新深吸一口氣,問道:“大將軍,白波黃巾多少人?”
“十餘萬吧。”何進道。
“那你就給我兩千人?”張新再問。
“是兩千二百三十七人。”何進糾正道。
還有零有整的。
張新翻了個白眼。
“兩千二百三十七人,打十餘萬人,大將軍覺得合理嗎?”
“你可以的。”何進點點頭。
“我不幹了。”
張新當即把虎符和官印往何進懷裏一丟,轉身就走。
“子清,子清。”
何進一把拽住,將虎符官印塞迴張新懷裏。
“你想要多少人?”
張新算了算。
黃巾雖然動不動就號稱十餘萬,但大多都是老弱婦孺,實際能戰之士最多也就五分之一。
也就是說,白波黃巾能上戰場的兵力,大概在兩萬多點。
而這些所謂的能戰之士,大多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民兵,自己率領的則是大漢最為精銳的中央軍,一個幹五個應該沒問題。
“怎麽著也得五千吧?”
張新沒敢開口多要,報了個相對保守的數字。
“五千?你咋不去搶?”
何進瞪大了眼睛,腦袋搖的和撥浪鼓似的。
“沒有!沒有沒有沒有沒有!”
“啥?”
張新與何進大眼瞪小眼,“大將軍,你好歹也是總督天下兵馬的大元帥,怎麽連五千人都沒有?”
“自討黃巾起,北軍五校就多有傷亡。”
何進為難道:“陛下到現在都沒給我補,真沒有啊。”
北軍五校分別為屯騎、越騎、長水、步兵、射聲五營。
一營滿編是二千五百人,五營是一萬二千五百,這就是東漢中央最精銳的野戰部隊了。
各地但凡出現叛亂,地方不能自行解決的,都是從北軍調兵。
當然了,城中還有虎賁衛、羽林騎、城門校尉的城防兵等其他軍隊。
不過那些兵馬何進都調不動,也不能調,他們還要負責雒陽的城防和皇宮的護衛。
自黃巾起義開始,北軍五校打了四年,損失了不少兵力。
劉宏一直沒給何進補。
時至今日,五校兵馬已不足萬人。
其中長水營和越騎營,還被抽調了部分兵力前往長安。
目前何進手上能調動的兵力,也就不到七千。
能給張新兩千兩百三十七人,已經算夠意思了。
畢竟他的手裏還要預留一些兵力,免得其他地方叛亂的時候無兵可派。
“叫你沒事去和黨人玩兒,活該。”
張新心中吐槽,臉上卻是堆笑道:“大將軍,給點兒,再給點兒,你給我湊個整,三千吧。”
“去去去!”
何進有些煩躁,“要兵沒有,要命一條!你張子清看我的腦袋值幾個兵,就砍了拿去換兵!”
“大將軍啊。”
張新委屈道:“我好歹也是堂堂正規軍的將軍,總不能連州兵都不如吧?這不是砸朝廷的牌子嘛?”
“我有兵我要你幹什麽!”
何進怒道:“你既然有能耐做這個平寇將軍,就有能耐去搞兵,要不然你就迴家抱孩子去,別在這給我嘰嘰歪歪!”
張新垮起個批臉。
何進似乎也覺得自己話說的有些過火,又溫聲道:“除了兵,糧草、軍資、器械、子清需要多少,報個數來,我無有不允。”
“再說了,朝廷給你錢糧,你還可以去募兵嘛。”
“行吧。”
張新搓手手。
“那我想找大將軍要個人。”
“誰?”
“荀攸。”
何進走後,張新來到點將台上,看向校場內的北軍士卒。
“射聲校尉何在?”張新大聲喊道。
一名年約五旬,胡子花白的老將上前,“射聲校尉馬日磾,拜見將軍。”
“射聲校尉竟然是他?”張新一愣。
馬日磾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這個身份在東漢絕對是根正苗紅。
李郭之亂時,李傕任命他為太傅,位列三公。
張新又一次感慨了一下世事的奇妙。
這位未來的三公,此時竟然成了他的部下。
“勞煩馬校尉命士卒演練一番。”張新對他說道:“我想看看射聲營的戰力。”
“諾。”
馬日磾聞言取了幾支令旗,揮舞起來。
各級將校看到令旗,紛紛指揮士卒動了起來。
“嘖,不愧是大漢朝廷的中央軍,效率就是高。”
張新看著場中有序的士卒,微微點頭。
北軍五校中,屯騎、越騎、長水三校是騎兵,步兵、射聲兩校是步兵。
其中屯騎營是全由漢人組成的騎兵,越騎和長水則是漢胡混雜。
越騎、長水二營此時編製不全,屯騎又是雒陽最後的機動兵力,因此何進沒有給他騎兵。
在兩個步兵營中,何進將編製相對完整的射聲營給了他。
射聲營中以弓弩兵為主,步兵為輔,隨著鼓聲響起,很快列好了幾個小陣。
這些小陣組合起來,又成為一個大陣。
“弓手射!”
馬日磾一聲令下,弓箭手挽弓放箭。
一波箭雨射出
“蹶張弩士,射!”
又是一波箭雨。
“臂張弩士,射!”
“這就是大漢禁軍的實力麽?”
張新搓手手。
他沒想到,東漢時期的漢軍竟然就會三段射了。
弓的有效射程約在百米左右。
弩分兩種,蹶張弩較硬,需要雙腳踩著,用上全身的力氣才能上弦,因此射程遠一些,有效射程大概在六七十米左右。
臂張弩較軟,用手臂的力量即可完成上弦,射程近一些,大概在四五十米左右。
弓是拋射,弩是平射,這三段射下來,簡直就是全方位立體式打擊!
張新很滿意,讓馬日磾叫了一些士卒過來,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增加了三種弓弩各自三段射的戰法,變成了九段射。
當然了,也不是說九段射就一定比三段射厲害,主要還得看地形。
若是地勢開闊,自然還是目前的三段射好用,因為覆蓋麵積廣。
可若是狹窄地帶,九段射的火力密度,那就是敵軍的噩夢了。
河東一帶東臨太行山,南臨中條山,北邊是呂梁山脈,西邊又有黃土高原,山地眾多。
有備無患嘛。
張新交代完九段射戰法,便迴到了家裏。
趙雲接住,對張新說道:“君侯,有個自稱荀攸的人,說奉大將軍之令前來,正在正堂等候。”
(瑪德,碼了個通宵的字,咋還給我卡審核了,也沒開車啊)
劉宏拜他為平寇將軍,假節,督河東軍事。
趙雲等人各拜司馬,隨軍出征。
張新下朝後,興衝衝的拿著虎符,找何進要兵去了。
北軍校場,張新看著校場內大約隻有兩千出頭的士兵,瞪大了眼睛。
“大將軍?你就給我這點人?”
“子清能征善戰,又熟知黃巾。”
何進打了個哈哈,“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我看好你喲。”
“看好你個大壩!”
張新深吸一口氣,問道:“大將軍,白波黃巾多少人?”
“十餘萬吧。”何進道。
“那你就給我兩千人?”張新再問。
“是兩千二百三十七人。”何進糾正道。
還有零有整的。
張新翻了個白眼。
“兩千二百三十七人,打十餘萬人,大將軍覺得合理嗎?”
“你可以的。”何進點點頭。
“我不幹了。”
張新當即把虎符和官印往何進懷裏一丟,轉身就走。
“子清,子清。”
何進一把拽住,將虎符官印塞迴張新懷裏。
“你想要多少人?”
張新算了算。
黃巾雖然動不動就號稱十餘萬,但大多都是老弱婦孺,實際能戰之士最多也就五分之一。
也就是說,白波黃巾能上戰場的兵力,大概在兩萬多點。
而這些所謂的能戰之士,大多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民兵,自己率領的則是大漢最為精銳的中央軍,一個幹五個應該沒問題。
“怎麽著也得五千吧?”
張新沒敢開口多要,報了個相對保守的數字。
“五千?你咋不去搶?”
何進瞪大了眼睛,腦袋搖的和撥浪鼓似的。
“沒有!沒有沒有沒有沒有!”
“啥?”
張新與何進大眼瞪小眼,“大將軍,你好歹也是總督天下兵馬的大元帥,怎麽連五千人都沒有?”
“自討黃巾起,北軍五校就多有傷亡。”
何進為難道:“陛下到現在都沒給我補,真沒有啊。”
北軍五校分別為屯騎、越騎、長水、步兵、射聲五營。
一營滿編是二千五百人,五營是一萬二千五百,這就是東漢中央最精銳的野戰部隊了。
各地但凡出現叛亂,地方不能自行解決的,都是從北軍調兵。
當然了,城中還有虎賁衛、羽林騎、城門校尉的城防兵等其他軍隊。
不過那些兵馬何進都調不動,也不能調,他們還要負責雒陽的城防和皇宮的護衛。
自黃巾起義開始,北軍五校打了四年,損失了不少兵力。
劉宏一直沒給何進補。
時至今日,五校兵馬已不足萬人。
其中長水營和越騎營,還被抽調了部分兵力前往長安。
目前何進手上能調動的兵力,也就不到七千。
能給張新兩千兩百三十七人,已經算夠意思了。
畢竟他的手裏還要預留一些兵力,免得其他地方叛亂的時候無兵可派。
“叫你沒事去和黨人玩兒,活該。”
張新心中吐槽,臉上卻是堆笑道:“大將軍,給點兒,再給點兒,你給我湊個整,三千吧。”
“去去去!”
何進有些煩躁,“要兵沒有,要命一條!你張子清看我的腦袋值幾個兵,就砍了拿去換兵!”
“大將軍啊。”
張新委屈道:“我好歹也是堂堂正規軍的將軍,總不能連州兵都不如吧?這不是砸朝廷的牌子嘛?”
“我有兵我要你幹什麽!”
何進怒道:“你既然有能耐做這個平寇將軍,就有能耐去搞兵,要不然你就迴家抱孩子去,別在這給我嘰嘰歪歪!”
張新垮起個批臉。
何進似乎也覺得自己話說的有些過火,又溫聲道:“除了兵,糧草、軍資、器械、子清需要多少,報個數來,我無有不允。”
“再說了,朝廷給你錢糧,你還可以去募兵嘛。”
“行吧。”
張新搓手手。
“那我想找大將軍要個人。”
“誰?”
“荀攸。”
何進走後,張新來到點將台上,看向校場內的北軍士卒。
“射聲校尉何在?”張新大聲喊道。
一名年約五旬,胡子花白的老將上前,“射聲校尉馬日磾,拜見將軍。”
“射聲校尉竟然是他?”張新一愣。
馬日磾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這個身份在東漢絕對是根正苗紅。
李郭之亂時,李傕任命他為太傅,位列三公。
張新又一次感慨了一下世事的奇妙。
這位未來的三公,此時竟然成了他的部下。
“勞煩馬校尉命士卒演練一番。”張新對他說道:“我想看看射聲營的戰力。”
“諾。”
馬日磾聞言取了幾支令旗,揮舞起來。
各級將校看到令旗,紛紛指揮士卒動了起來。
“嘖,不愧是大漢朝廷的中央軍,效率就是高。”
張新看著場中有序的士卒,微微點頭。
北軍五校中,屯騎、越騎、長水三校是騎兵,步兵、射聲兩校是步兵。
其中屯騎營是全由漢人組成的騎兵,越騎和長水則是漢胡混雜。
越騎、長水二營此時編製不全,屯騎又是雒陽最後的機動兵力,因此何進沒有給他騎兵。
在兩個步兵營中,何進將編製相對完整的射聲營給了他。
射聲營中以弓弩兵為主,步兵為輔,隨著鼓聲響起,很快列好了幾個小陣。
這些小陣組合起來,又成為一個大陣。
“弓手射!”
馬日磾一聲令下,弓箭手挽弓放箭。
一波箭雨射出
“蹶張弩士,射!”
又是一波箭雨。
“臂張弩士,射!”
“這就是大漢禁軍的實力麽?”
張新搓手手。
他沒想到,東漢時期的漢軍竟然就會三段射了。
弓的有效射程約在百米左右。
弩分兩種,蹶張弩較硬,需要雙腳踩著,用上全身的力氣才能上弦,因此射程遠一些,有效射程大概在六七十米左右。
臂張弩較軟,用手臂的力量即可完成上弦,射程近一些,大概在四五十米左右。
弓是拋射,弩是平射,這三段射下來,簡直就是全方位立體式打擊!
張新很滿意,讓馬日磾叫了一些士卒過來,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增加了三種弓弩各自三段射的戰法,變成了九段射。
當然了,也不是說九段射就一定比三段射厲害,主要還得看地形。
若是地勢開闊,自然還是目前的三段射好用,因為覆蓋麵積廣。
可若是狹窄地帶,九段射的火力密度,那就是敵軍的噩夢了。
河東一帶東臨太行山,南臨中條山,北邊是呂梁山脈,西邊又有黃土高原,山地眾多。
有備無患嘛。
張新交代完九段射戰法,便迴到了家裏。
趙雲接住,對張新說道:“君侯,有個自稱荀攸的人,說奉大將軍之令前來,正在正堂等候。”
(瑪德,碼了個通宵的字,咋還給我卡審核了,也沒開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