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孫堅上門
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 作者:三月流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消息傳開,來張新府上拜訪的人頓時多了不少。
可惜大多都是些沒什麽名氣的小卡拉米。
不過想想也是。
蔡邕弟子這個名頭,雖然可以讓他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到士人中去,但想要以此吸引到真正的大才,還差點意思。
這些人有單純想來拜訪一下的,有想通過張新攀上蔡邕這個高枝的,還有鬱鬱不得誌,過來求官的。
張新來者不拒,一一接待,將禮賢下士四個字發揮的淋漓盡致。
原想著沙裏淘金,看能不能發掘幾個被曆史埋沒的人才。
但很可惜的是,一番交談下來,張新發現這些人大多隻是誇誇其談之輩,並沒有什麽大才。
漢時的察舉製雖然有著弊端,會讓士人為了培養名聲,做一些沽名釣譽的事情,導致那些所謂的名士,往往名不符實。
舉茂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這句民間流傳的諺語,就很能說明問題。
但若是換個角度來想,一個人如果連撈名聲都不會,那大概率也是個庸才。
有才無名之人當然有,隻是很少。
起碼張新這幾天接待的人中沒有。
真正有名有才的人,此時大多都在何進和袁氏的麾下。
張新心中失望,但麵上並未表現出來,而是根據對方的目的一一應對。
單純來拜訪的,他以禮相待。
想攀蔡邕的,他表示下次一定。
那些來求官的,他選了一些還算能用的人,收為門客。
畢竟爭霸天下,不是隻靠謀臣大將就行的。
基層的文吏也很重要。
沒被選上的人,張新就和他們說,他現在官職低微,宣威那破地方又收不上稅,實在是養不起了。
等我升官了再來找你們。
一番處置下來,無人不滿,張新禮賢下士的名聲很快就傳遍了雒陽。
他們是滿意了,可張新卻累得像條死狗。
算了,就當撈名聲了。
煩死了!
張新全身呈一個‘太’字形,躺在床上。
正準備補個午覺,突然典韋走了進來。
“主公,有客來訪。”
“誰啊?”張新眼也不睜。
“他說他叫孫堅,還帶了幾個人來。”典韋道:“末將看了一下,那幾個人都頗為不凡,應該是久經沙場之輩。”
“孫堅?他來我這做什麽?”
張新一咕嚕從床上爬了起來,心中疑惑。
中平二年時,張溫派遣周慎追擊韓遂叛軍,當時孫堅在周慎麾下,建議可以分兵截斷韓遂糧道,但周慎沒有采納。
後來周慎反被韓遂斷了糧道,幾乎全軍覆沒。
周慎因此被治罪,孫堅卻因為獻策有功,被朝廷征為議郎。
張新去光祿寺上值時,已經見過這位在後世大名鼎鼎的江東猛虎了。
隻不過蔡邕的名頭在孫堅這並不好使,他也看不起張新的黃巾出身,表麵上雖然客氣應對,實際態度卻相當冷漠。
張新和孫堅攀談了兩次,見對方無甚興趣,便也不再理會。
如今他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見到名人,就心中激動的小黃巾了。
他是宣威侯,劉宏親封的宣威侯。
孫堅隻是個議郎而已。
更別說孫堅的出身其實也不好,在雒陽多被士人看不起。
若是張新一直糾纏,別人不僅不會說他禮賢下士,反而會覺得他自降身價,成全了孫堅的名聲。
先前冷漠應對,如今卻登門拜訪。
這讓張新不由有些好奇孫堅的來意。
“請進來......算了,我出去迎吧。”
張新起身整理了一下儀容,邁步向門外走去。
府門外,孫堅正在等候,臉上神情有些別扭。
他的身後還跟著四個大漢。
這四個人,都是跟隨他出生入死,一路征戰的得力部將。
程普、黃蓋、韓當、祖茂。
“公覆。”
孫堅迴頭看向黃蓋,低聲問道:“先前我對宣威侯頗為冷淡,如今登門拜訪......能行麽?”
“主公勿憂。”
黃蓋三十出頭,麵相剛毅,此時微微笑道:“宣威侯禮賢下士,這在雒陽是出了名的,主公先前並未對其無禮,想來以他之名聲,斷然不會為難主公。”
“如此便好。”
孫堅得黃蓋寬慰,麵色稍安,但心中還是覺得別扭。
他生性好戰,喜歡征戰沙場,常將生死置之度外。
討黃巾時,他單騎追擊,受傷墜馬,隻能藏於草中。
當時軍隊分散,部下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幸虧他所乘騎的戰馬頗通人性,跑迴營中咆哮嘶鳴。
眾人這才隨著戰馬,找到了重傷瀕死的他。
迴營休養了十幾日,傷勢稍好,他又再次上陣,為的就是享受生死之間,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後來他被朝廷征為議郎,雖然算是好事,卻也失去了征戰沙場的機會。
孫堅為此,常與黃蓋等人歎息。
想要外出征戰,又沒有門路,能在朝中說上話的大員,都看不上他這個寒門出身的武夫。
先前涼州大戰,他也隻能坐在雒陽幹瞪眼,看著別人過癮。
直到這段時間,張新的名聲在雒陽傳開。
黃蓋深知自家主公的尿性,於是勸說道:“宣威侯禮賢下士,又得大將軍看重,主公不妨前往拜訪。”
“如今涼州尚未平定,若能得宣威侯在大將軍麵前美言幾句,外出征戰想必不難。”
孫堅聞言糾結道:“先前在光祿寺中,我對宣威侯頗為無禮,若登門拜訪,豈非自取其辱?”
黃蓋心中一驚,連忙詢問孫堅細節。
孫堅說完,黃蓋放下心來,笑道:“主公先前隻是對其平淡了些,又非無禮,更無得罪,想來宣威侯不會計較。”
孫堅還是猶豫。
黃蓋見狀直接說道:“那我沒辦法了,咱們就在雒陽養老吧。”
孫堅咬咬牙,道:“若是登門拜訪,要用什麽借口?”
“聽聞宣威侯麾下猛將頗多,先前其被罷官時,那些部將皆辭官隨侍左右。”
黃蓋道:“主公不妨以切磋武藝為名,登門拜訪,宣威侯亦是大將,想來不會拒絕。”
孫堅聽聞有猛將,頓時興奮起來,可一想到自己要拉下臉去拜訪一個黃巾,又垮起個批臉。
他打了那麽久黃巾,沒想到最後還要去求一個黃巾。
思來想去,孫堅還是帶上了江東第一代f4,來到宣威侯府。
比起拜訪黃巾,還是過癮比較重要。
他又不懂朝政,在雒陽都快閑出屁來了。
“文台,文台兄!”
突然一道熟悉的聲音響起,孫堅迴頭看去。
可惜大多都是些沒什麽名氣的小卡拉米。
不過想想也是。
蔡邕弟子這個名頭,雖然可以讓他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到士人中去,但想要以此吸引到真正的大才,還差點意思。
這些人有單純想來拜訪一下的,有想通過張新攀上蔡邕這個高枝的,還有鬱鬱不得誌,過來求官的。
張新來者不拒,一一接待,將禮賢下士四個字發揮的淋漓盡致。
原想著沙裏淘金,看能不能發掘幾個被曆史埋沒的人才。
但很可惜的是,一番交談下來,張新發現這些人大多隻是誇誇其談之輩,並沒有什麽大才。
漢時的察舉製雖然有著弊端,會讓士人為了培養名聲,做一些沽名釣譽的事情,導致那些所謂的名士,往往名不符實。
舉茂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這句民間流傳的諺語,就很能說明問題。
但若是換個角度來想,一個人如果連撈名聲都不會,那大概率也是個庸才。
有才無名之人當然有,隻是很少。
起碼張新這幾天接待的人中沒有。
真正有名有才的人,此時大多都在何進和袁氏的麾下。
張新心中失望,但麵上並未表現出來,而是根據對方的目的一一應對。
單純來拜訪的,他以禮相待。
想攀蔡邕的,他表示下次一定。
那些來求官的,他選了一些還算能用的人,收為門客。
畢竟爭霸天下,不是隻靠謀臣大將就行的。
基層的文吏也很重要。
沒被選上的人,張新就和他們說,他現在官職低微,宣威那破地方又收不上稅,實在是養不起了。
等我升官了再來找你們。
一番處置下來,無人不滿,張新禮賢下士的名聲很快就傳遍了雒陽。
他們是滿意了,可張新卻累得像條死狗。
算了,就當撈名聲了。
煩死了!
張新全身呈一個‘太’字形,躺在床上。
正準備補個午覺,突然典韋走了進來。
“主公,有客來訪。”
“誰啊?”張新眼也不睜。
“他說他叫孫堅,還帶了幾個人來。”典韋道:“末將看了一下,那幾個人都頗為不凡,應該是久經沙場之輩。”
“孫堅?他來我這做什麽?”
張新一咕嚕從床上爬了起來,心中疑惑。
中平二年時,張溫派遣周慎追擊韓遂叛軍,當時孫堅在周慎麾下,建議可以分兵截斷韓遂糧道,但周慎沒有采納。
後來周慎反被韓遂斷了糧道,幾乎全軍覆沒。
周慎因此被治罪,孫堅卻因為獻策有功,被朝廷征為議郎。
張新去光祿寺上值時,已經見過這位在後世大名鼎鼎的江東猛虎了。
隻不過蔡邕的名頭在孫堅這並不好使,他也看不起張新的黃巾出身,表麵上雖然客氣應對,實際態度卻相當冷漠。
張新和孫堅攀談了兩次,見對方無甚興趣,便也不再理會。
如今他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見到名人,就心中激動的小黃巾了。
他是宣威侯,劉宏親封的宣威侯。
孫堅隻是個議郎而已。
更別說孫堅的出身其實也不好,在雒陽多被士人看不起。
若是張新一直糾纏,別人不僅不會說他禮賢下士,反而會覺得他自降身價,成全了孫堅的名聲。
先前冷漠應對,如今卻登門拜訪。
這讓張新不由有些好奇孫堅的來意。
“請進來......算了,我出去迎吧。”
張新起身整理了一下儀容,邁步向門外走去。
府門外,孫堅正在等候,臉上神情有些別扭。
他的身後還跟著四個大漢。
這四個人,都是跟隨他出生入死,一路征戰的得力部將。
程普、黃蓋、韓當、祖茂。
“公覆。”
孫堅迴頭看向黃蓋,低聲問道:“先前我對宣威侯頗為冷淡,如今登門拜訪......能行麽?”
“主公勿憂。”
黃蓋三十出頭,麵相剛毅,此時微微笑道:“宣威侯禮賢下士,這在雒陽是出了名的,主公先前並未對其無禮,想來以他之名聲,斷然不會為難主公。”
“如此便好。”
孫堅得黃蓋寬慰,麵色稍安,但心中還是覺得別扭。
他生性好戰,喜歡征戰沙場,常將生死置之度外。
討黃巾時,他單騎追擊,受傷墜馬,隻能藏於草中。
當時軍隊分散,部下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幸虧他所乘騎的戰馬頗通人性,跑迴營中咆哮嘶鳴。
眾人這才隨著戰馬,找到了重傷瀕死的他。
迴營休養了十幾日,傷勢稍好,他又再次上陣,為的就是享受生死之間,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後來他被朝廷征為議郎,雖然算是好事,卻也失去了征戰沙場的機會。
孫堅為此,常與黃蓋等人歎息。
想要外出征戰,又沒有門路,能在朝中說上話的大員,都看不上他這個寒門出身的武夫。
先前涼州大戰,他也隻能坐在雒陽幹瞪眼,看著別人過癮。
直到這段時間,張新的名聲在雒陽傳開。
黃蓋深知自家主公的尿性,於是勸說道:“宣威侯禮賢下士,又得大將軍看重,主公不妨前往拜訪。”
“如今涼州尚未平定,若能得宣威侯在大將軍麵前美言幾句,外出征戰想必不難。”
孫堅聞言糾結道:“先前在光祿寺中,我對宣威侯頗為無禮,若登門拜訪,豈非自取其辱?”
黃蓋心中一驚,連忙詢問孫堅細節。
孫堅說完,黃蓋放下心來,笑道:“主公先前隻是對其平淡了些,又非無禮,更無得罪,想來宣威侯不會計較。”
孫堅還是猶豫。
黃蓋見狀直接說道:“那我沒辦法了,咱們就在雒陽養老吧。”
孫堅咬咬牙,道:“若是登門拜訪,要用什麽借口?”
“聽聞宣威侯麾下猛將頗多,先前其被罷官時,那些部將皆辭官隨侍左右。”
黃蓋道:“主公不妨以切磋武藝為名,登門拜訪,宣威侯亦是大將,想來不會拒絕。”
孫堅聽聞有猛將,頓時興奮起來,可一想到自己要拉下臉去拜訪一個黃巾,又垮起個批臉。
他打了那麽久黃巾,沒想到最後還要去求一個黃巾。
思來想去,孫堅還是帶上了江東第一代f4,來到宣威侯府。
比起拜訪黃巾,還是過癮比較重要。
他又不懂朝政,在雒陽都快閑出屁來了。
“文台,文台兄!”
突然一道熟悉的聲音響起,孫堅迴頭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