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不可置信的看著信中的內容。


    這封信是何進親筆寫的,裏麵詳細的講述了他在朝堂之上,與張溫據理力爭的過程。


    末了,還附上一句,他佩服張新的忠義,希望以後有機會一起共事。


    全文語調較為平和,內容也很友好,完全沒有大將軍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何進這是想招攬我?”張新思索道:“看來他這個大將軍也不是那麽好做的啊......”


    在他看來,何進就是漢末第一大冤種。


    何皇後,是東漢唯一一個,非世家大族出身的皇後。


    劉宏把何進提拔上來,為的就是讓他對抗士人。


    光和元年,宋皇後廢,三年,何皇後立。


    直到中平元年,短短四年的時間,何進就從潁川太守一路坐火箭似的升到了大將軍。


    比起前任宋皇後的父親,七年時間才做到執金吾,快上太多了。


    本來麽,自家妹夫是皇帝,又做了大將軍,隻要好好輔佐皇帝,榮華富貴肯定是少不了的。


    可何進偏不,當了大將軍以後,就跑去和士人鬼混了。


    氣的劉宏連兵都不想給他補了。


    中平五年,劉宏組建西園新軍,不僅把何進排除在外,還令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節製大將軍。


    小黃門是什麽官?


    天子家奴而已。


    掌管一萬人的大將軍,說出去都讓人笑話,還得聽家奴的指揮。


    大將軍做到何進這個份上,也是沒誰了。


    得罪完皇帝,再看士人這邊,純純把他當槍使,天天挑撥他去殺宦官。


    搞得弟弟何苗都看不下去了,和他說:我們從南陽來的時候,貧賤不堪,都是靠著宦官運作,現在才能富貴,國家的事沒有那麽簡單,希望你好好考慮。


    何太後那邊,也懷疑他殺宦官是想效仿竇武專權,因此不再信任他。


    家人、宦官也得罪完了。


    最後的結果呢?身死族滅,哪個士人記得他的好?


    要不是兒媳婦被曹操收進府中,連何晏這個孫子都留不下來。


    太冤種了。


    不過,既然何進有意招攬,張新自然不會拒絕。


    朝中有人好做官嘛。


    張新思索一會,遣人將鮮於輔和張方叫了過來。


    少傾,二人來到,行禮道:“不知明公喚我等前來,所為何事?”


    張新將何進的書信拿給二人看,問道:“大將軍似有意延攬於我,不知卿等以為我該如何迴複?”


    鮮於輔接過書信一看,眼中露出震驚的神色。


    臥槽!明公牛逼啊!


    大將軍是什麽官?


    百官之首啊!


    何進是什麽人?


    大漢國舅爺啊!


    這樣的一個人,竟然在朝堂上為張新說話?


    他真的隻是一個反賊嗎?


    鮮於輔看完,將書信遞給張方,張方臉上也露出了震驚的神色。


    這個小太守好像不簡單啊......


    張新靜靜地看著二人,也不打擾。


    片刻,鮮於輔迴過神來,拱手說道:“久聞大將軍廣交天下豪傑之士,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臣以為,明公既得大將軍看重,不妨應之,朝中有大將軍為明公說話,對明公日後仕途頗有裨益。”


    “臣附議。”張方也道。


    張新點頭,“那便依二位所言,我稍後迴書一封。”


    問他們怎麽迴複,這隻是個借口。


    何進想招攬他,那他借用一下何進的名頭,這不過分吧?


    他的目的就是要告訴鮮於氏和張氏,老子朝中是有人的。


    這些士族的消息網就和蜘蛛網一樣,隻要眼前這二人知道了,那麽天下人早晚都會知道。


    這對他日後的名聲,是很有好處的。


    接著張新說道:“明日我要升朝,勞煩鮮於卿告知百官。”


    “諾。”


    次日,張新上朝,將田楷諫言的吏治之事說了一下,要求郡府派出監察人員,監督縣鄉各級官吏。


    同時命令新上任的南部督郵陳鬆起駕巡縣,整治各縣中盜匪、遊俠的問題。


    退朝後,張新讓嚴進留了下來。


    “嚴老,郡中工匠可有會造紙之人?”


    嚴進一路跟隨張新,造木筏,備兵甲,出力甚多,因此張新在得了太守之位後,辟他為工曹掾,總領郡府以及黃巾的所有工匠。


    “有。”嚴進迴道。


    和帝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一說發明),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東西,造出了“蔡侯紙”。


    不過蔡侯紙的製作工藝複雜,且容易損壞,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書寫還是以竹簡為主。


    漁陽作為郡府,對紙還是有些需求的,因此府內有一些會造紙的工匠。


    “我意改進造紙術。”張新開門見山,“你去將那些會造紙的工匠都集中起來,命他們研究新紙。”


    “諾。”嚴進應了一聲,隨後問道:“不知明公對新紙作何要求?”


    “要適合書寫,結實耐用,還要能長時間保存。”張新說道:“同時還要成本低廉,能大規模製造。”


    “這......”嚴進為難道:“恐怕極難啊......”


    “無妨。”張新微微一笑,“我給你提個醒,可用桑皮、麻、楮皮、竹等物製作,尤其是竹。”


    “耐用方麵,可取膠溶於紙漿,再加以黃蘖汁驅蟲。”


    造紙的原材料張新知道,但工藝他不知道,隻能把他所知的材料都告訴嚴進,讓他們自己去探索。


    古人隻是沒有wifi和手機,並不是傻。


    “大帥竟也懂得造紙?”嚴進驚奇道。


    “去做吧。”張新沒有迴答,“要錢,去府庫裏拿,要人,你找張牛角調。”


    “諾。”


    嚴進躬身行禮,轉身離開。


    張新看著他的背影,微微一笑。


    從東漢到唐末的士族門閥政治,說白了就是對知識的壟斷。


    這些士族利用古代知識傳播不便的特點,壟斷了所有書籍。


    東漢的底層教育十分普及,朝廷甚至將“學”之一事,納入了郡縣官員的考核體係中。


    然而,底層百姓所能接觸到的,無非就是類似於《孝經》這種勸人向善,有利於統治者穩定的書籍。


    說得難聽點,就是愚民用的書籍!


    張角的《太平經》也算,所以他在造反前,還蠻得朝廷看重的。


    而真正能學到東西的書籍,都壟斷在世家大族的手裏。


    張新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知識的壟斷!


    隻有打破壟斷,底層才能向上流動,國家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不是像魏晉南北朝那般,整個國家一潭死水。


    打破壟斷的第一步,就是造出足夠便宜,足夠多的紙!


    有了足夠便宜的紙,百姓才能讀的起書。


    等到天下的讀書人足夠多了,他就可以開科取士了。


    雖然這需要很長時間,不過張新今年才十七歲,他有足夠多的時間,等待天下讀書人成長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月流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月流雪並收藏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