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突圍(中)
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 作者:三月流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過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張牛角和胡才趕了過來。
“大帥有何吩咐?”二人抱拳道。
張新看向張牛角,“工匠可都帶出來了?”
“帶了,一共五百餘人。”張牛角點頭。
張新又問胡才:“渡河的木料可準備好了?”
“準備好了,隻是......”胡才皺眉道:“時間緊急,末將能找到的木料並不多。”
“夠紮多少木筏?”張新問道。
“這......末將又不是工匠,哪裏能知道?”胡才訕笑。
“去找個工匠來問問。”張新指著那些馬車對張牛角道:“你再派一隊士卒,將那些個馬車,箱子都拆了,能拆多少是多少。”
“諾。”
沒過多久,張牛角領了一個老者過來。
“大帥,這是嚴老。”張牛角介紹道:“是城裏最好的工匠。”
嚴老看著張新那還略顯稚嫩的麵龐,眼中閃過一抹驚訝,下拜道:“老朽嚴進,見過大帥。”
“嚴老不必多禮。”張新連忙下馬,將嚴進扶了起來。
“胡才,你那邊有多少木料?”
胡才報了個數。
張新開口問道:“嚴老,這些木料若是紮成可渡十人的木筏,能紮多少?”
“木料不同,用處也不同。”嚴進說道:“老朽得去看看,才能知曉。”
胡才引著眾人來到堆放木料的地方。
嚴進看完以後,說道:“若是要載十人,能紮木筏五十餘艘。”
“隻有五十艘?”張新皺眉,指著那些被拆解的馬車說道:“若是再算上這些,能紮多少?”
嚴進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大約七十餘艘。”
“我把全城的工匠都調給你,不必考慮耐用,隻需能渡十餘次河便好,卯時前能紮好嗎?”
張新在心中算了算,七十艘大概是夠用了。
“能!”嚴進點頭。
“好。”張新喜道:“若嚴老能在卯時前紮好七十艘木筏,我重重有賞!”
“謝大帥。”嚴進躬身一禮。
張新揮手屏退嚴進,對張牛角和胡才說道:“這些工匠紮完木筏以後,全部交由李樂護送,你二人合兵一處,張牛角為主將,胡才為副將。”
“一會先送三十艘木筏到西門,然後等我號令,若無我令,擅自開城者,斬!”
“諾。”二人抱拳應道。
張牛角放下手,皺眉道:“大帥,先前你讓我去聚集工匠,胡才找木料,李樂護送家眷,左豹去找引火之物,這......我軍的糧草呢?”
胡才聽完以後也是一愣。
“對啊對啊,糧草呢?”
“糧草之事爾等不必擔憂,我自有辦法解決。”張新擺擺手,“去做好你們該做的事吧。”
二人對視一眼,抱拳離開。
從北門出來,張新又來到西門。
西門內的黃巾已經將道路擠的水泄不通,士卒的叫罵聲,補覺的鼾聲和傷員的呻吟聲連成一片。
看樣子,張寶應該是把城裏能動的男子都拉出來了。
張新看著這些黃巾,麵色複雜。
他知道,過了今日,眼前這些活生生的人就會變成屍體,他們的鮮血,也會染紅整條河水。
是他,親手將他們送到了漢軍的屠刀之下。
即使張新知道,就算沒有他這條計策,這些人也活不了兩天,但事到臨頭,他的心裏還是一陣難受。
這,就是亂世。
漢末三國,英雄輩出,無數人心向往之,可誰又能知道,這些英雄名的背後,又是多少百姓的白骨塚?
黃巾起義前,全國人口大約有五千五百萬左右,等到西晉統一之後,全國人口僅僅剩下了一千六百萬左右。
百年動蕩,百姓十不存三,這才有了後麵的神州陸沉,五胡亂華。
“既然來這一趟,我必須設法為華夏大地多保留一些元氣。”
張新深吸一口氣,一股曆史的使命感自心底湧起。
今日保下的這五千多黃巾,便是一個開始!
“子清!”
這時耳邊傳來一道唿喊,打斷了張新的思緒。
迴頭看去,果然是張寶。
“二叔。”張新下馬行禮。
“你那邊可準備妥當了?”張寶問道。
張新點頭,“二叔這邊如何?”
“隻要你一聲令下,即刻可以出發。”張寶看著張新,“你還有沒有什麽要交代的。”
張新想了想,“麻煩二叔傳令,每隔十個士卒打一支火把即可。”
“好。”張寶點頭,“還有嗎?”
“若是二叔遭遇漢軍伏兵,即刻作出渡河北上的姿態便可。”
“我記下了,還有嗎?”
“沒有了。”張新看著張寶,腦中迴想起這兩年來的一點一滴,眼中不由泛起淚花。
張寶微微一笑,“如今你已是大帥,莫要做那小兒女姿態。”
頓了頓,又道:“黃巾的未來和寧兒,我都交與你了,你要帶著他們好好的活下去。”
“新必不負二叔!”張新下拜,叩首。
張寶深深看了張新一眼,轉身離去。
城門打開,黃巾士卒魚貫而出。
張新一直跪到所有的黃巾都出城了,這才起身拭去淚水。
揉了揉酸痛的膝蓋,張新喚過幾名親兵,讓他們充作斥候,出城偵查漢軍動向。
隨後又讓人關好城門,將他本部的一千五百士卒都叫到西門。
黃巾出城的動靜很大,很快,漢軍那裏就收到了消息。
“你說賊軍出城了?”
中軍大帳中,皇甫嵩穿著貼身的裏衣,困倦的揉了揉眼睛。
“賊軍此番出城共有多少人?”
“約萬五千人。”斥候答道。
“你沒數錯?”皇甫嵩精神一振。
一萬五千人,那就是城內黃巾的全部主力了。
斥候點頭道:“賊軍每隔十人便打一支火把,很好數。”
“賊軍打的何人旗號?”
“地公將軍。”
皇甫嵩哈哈大笑,心中再無疑慮,“張寶死期至矣!來人!召集諸將,帳中議事!”
很快,漢軍將領便來到了中軍大帳。
“斥候來報,張寶率大軍一萬五千從西門出。”
皇甫嵩高坐主位,披掛整齊,沉聲道:“我已在西門布下伏兵,今夜賊軍棄城逃跑,此天賜我等竟全功之機!”
“將軍神算。”帳中諸將紛紛笑道,臉上都是抑製不住的喜氣。
他們都知道,等打完這一仗,就可以迴家了。
到時候朝廷的封賞下來,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會升官發財。
皇甫嵩拿出一支令箭,喊道:“董旻、牛輔、胡軫、李傕、郭汜、徐榮!”
“末將在!”
“命爾等率本部騎兵即刻出發,擊敵側翼!”
“領命!”董旻上前接過令箭。
皇甫嵩又拿出一支令箭,“命東門宗員即刻起兵,取下曲陽城,斷賊歸路!”
“諾!”一名傳令兵上前接過令箭,傳令去了。
“命北門鄒靖出擊,防賊渡河北上!”
“諾!”
“其餘諸將,隨我率主力出擊!”
“大帥有何吩咐?”二人抱拳道。
張新看向張牛角,“工匠可都帶出來了?”
“帶了,一共五百餘人。”張牛角點頭。
張新又問胡才:“渡河的木料可準備好了?”
“準備好了,隻是......”胡才皺眉道:“時間緊急,末將能找到的木料並不多。”
“夠紮多少木筏?”張新問道。
“這......末將又不是工匠,哪裏能知道?”胡才訕笑。
“去找個工匠來問問。”張新指著那些馬車對張牛角道:“你再派一隊士卒,將那些個馬車,箱子都拆了,能拆多少是多少。”
“諾。”
沒過多久,張牛角領了一個老者過來。
“大帥,這是嚴老。”張牛角介紹道:“是城裏最好的工匠。”
嚴老看著張新那還略顯稚嫩的麵龐,眼中閃過一抹驚訝,下拜道:“老朽嚴進,見過大帥。”
“嚴老不必多禮。”張新連忙下馬,將嚴進扶了起來。
“胡才,你那邊有多少木料?”
胡才報了個數。
張新開口問道:“嚴老,這些木料若是紮成可渡十人的木筏,能紮多少?”
“木料不同,用處也不同。”嚴進說道:“老朽得去看看,才能知曉。”
胡才引著眾人來到堆放木料的地方。
嚴進看完以後,說道:“若是要載十人,能紮木筏五十餘艘。”
“隻有五十艘?”張新皺眉,指著那些被拆解的馬車說道:“若是再算上這些,能紮多少?”
嚴進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大約七十餘艘。”
“我把全城的工匠都調給你,不必考慮耐用,隻需能渡十餘次河便好,卯時前能紮好嗎?”
張新在心中算了算,七十艘大概是夠用了。
“能!”嚴進點頭。
“好。”張新喜道:“若嚴老能在卯時前紮好七十艘木筏,我重重有賞!”
“謝大帥。”嚴進躬身一禮。
張新揮手屏退嚴進,對張牛角和胡才說道:“這些工匠紮完木筏以後,全部交由李樂護送,你二人合兵一處,張牛角為主將,胡才為副將。”
“一會先送三十艘木筏到西門,然後等我號令,若無我令,擅自開城者,斬!”
“諾。”二人抱拳應道。
張牛角放下手,皺眉道:“大帥,先前你讓我去聚集工匠,胡才找木料,李樂護送家眷,左豹去找引火之物,這......我軍的糧草呢?”
胡才聽完以後也是一愣。
“對啊對啊,糧草呢?”
“糧草之事爾等不必擔憂,我自有辦法解決。”張新擺擺手,“去做好你們該做的事吧。”
二人對視一眼,抱拳離開。
從北門出來,張新又來到西門。
西門內的黃巾已經將道路擠的水泄不通,士卒的叫罵聲,補覺的鼾聲和傷員的呻吟聲連成一片。
看樣子,張寶應該是把城裏能動的男子都拉出來了。
張新看著這些黃巾,麵色複雜。
他知道,過了今日,眼前這些活生生的人就會變成屍體,他們的鮮血,也會染紅整條河水。
是他,親手將他們送到了漢軍的屠刀之下。
即使張新知道,就算沒有他這條計策,這些人也活不了兩天,但事到臨頭,他的心裏還是一陣難受。
這,就是亂世。
漢末三國,英雄輩出,無數人心向往之,可誰又能知道,這些英雄名的背後,又是多少百姓的白骨塚?
黃巾起義前,全國人口大約有五千五百萬左右,等到西晉統一之後,全國人口僅僅剩下了一千六百萬左右。
百年動蕩,百姓十不存三,這才有了後麵的神州陸沉,五胡亂華。
“既然來這一趟,我必須設法為華夏大地多保留一些元氣。”
張新深吸一口氣,一股曆史的使命感自心底湧起。
今日保下的這五千多黃巾,便是一個開始!
“子清!”
這時耳邊傳來一道唿喊,打斷了張新的思緒。
迴頭看去,果然是張寶。
“二叔。”張新下馬行禮。
“你那邊可準備妥當了?”張寶問道。
張新點頭,“二叔這邊如何?”
“隻要你一聲令下,即刻可以出發。”張寶看著張新,“你還有沒有什麽要交代的。”
張新想了想,“麻煩二叔傳令,每隔十個士卒打一支火把即可。”
“好。”張寶點頭,“還有嗎?”
“若是二叔遭遇漢軍伏兵,即刻作出渡河北上的姿態便可。”
“我記下了,還有嗎?”
“沒有了。”張新看著張寶,腦中迴想起這兩年來的一點一滴,眼中不由泛起淚花。
張寶微微一笑,“如今你已是大帥,莫要做那小兒女姿態。”
頓了頓,又道:“黃巾的未來和寧兒,我都交與你了,你要帶著他們好好的活下去。”
“新必不負二叔!”張新下拜,叩首。
張寶深深看了張新一眼,轉身離去。
城門打開,黃巾士卒魚貫而出。
張新一直跪到所有的黃巾都出城了,這才起身拭去淚水。
揉了揉酸痛的膝蓋,張新喚過幾名親兵,讓他們充作斥候,出城偵查漢軍動向。
隨後又讓人關好城門,將他本部的一千五百士卒都叫到西門。
黃巾出城的動靜很大,很快,漢軍那裏就收到了消息。
“你說賊軍出城了?”
中軍大帳中,皇甫嵩穿著貼身的裏衣,困倦的揉了揉眼睛。
“賊軍此番出城共有多少人?”
“約萬五千人。”斥候答道。
“你沒數錯?”皇甫嵩精神一振。
一萬五千人,那就是城內黃巾的全部主力了。
斥候點頭道:“賊軍每隔十人便打一支火把,很好數。”
“賊軍打的何人旗號?”
“地公將軍。”
皇甫嵩哈哈大笑,心中再無疑慮,“張寶死期至矣!來人!召集諸將,帳中議事!”
很快,漢軍將領便來到了中軍大帳。
“斥候來報,張寶率大軍一萬五千從西門出。”
皇甫嵩高坐主位,披掛整齊,沉聲道:“我已在西門布下伏兵,今夜賊軍棄城逃跑,此天賜我等竟全功之機!”
“將軍神算。”帳中諸將紛紛笑道,臉上都是抑製不住的喜氣。
他們都知道,等打完這一仗,就可以迴家了。
到時候朝廷的封賞下來,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會升官發財。
皇甫嵩拿出一支令箭,喊道:“董旻、牛輔、胡軫、李傕、郭汜、徐榮!”
“末將在!”
“命爾等率本部騎兵即刻出發,擊敵側翼!”
“領命!”董旻上前接過令箭。
皇甫嵩又拿出一支令箭,“命東門宗員即刻起兵,取下曲陽城,斷賊歸路!”
“諾!”一名傳令兵上前接過令箭,傳令去了。
“命北門鄒靖出擊,防賊渡河北上!”
“諾!”
“其餘諸將,隨我率主力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