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兩個都要救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 作者:石徑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一個來,先說說老朱,你這邊比較急。雄英的病,可是天花?”
“天花?”
“也就是痘瘡。”
“沒錯,禦醫說是這個病,已經服過藥了,一直不見好轉。”
“唔……”
寧野本來第一反應是想給朱元璋科普牛痘接種法的。
牛痘接種的原理是通過將牛痘病毒引入人體,刺激免疫係統產生抗體,從而對天花病毒產生免疫力。
但係統在腦海裏提示寧野,如果已經得了天花病毒,接種牛痘可能並不能治愈。
因為人感染天花後,天花病毒已經在體內大量繁殖並引發一係列病理反應。此時接種牛痘,很難迅速阻止天花病毒的增殖和對身體的破壞,因此難以達到治愈天花的效果。
不過,這個方法對於阻斷天花傳播,還是有效的。
寧野當即就對朱元璋做了介紹。
朱允炆想著迴去也能廣為傳播,造福百姓,聽得也很認真。
“所以,按校長之言,這牛痘接種法能救雄英嗎?”
“就像我前麵說的,已經得了天花病毒,單純靠牛痘接種,恐怕不能治愈。”
“那怎麽辦?”
“別急,”寧野思考了一會兒,又在腦內和係統交流了一番,接著用手機查閱了資料,這才說道,“天花病毒在現代已經被人類消滅了,有些藥物可能有效。這樣,老朱,你跟我迴學校超市,我看看係統準備的緊急藥箱裏有沒有對症的藥。”
事不宜遲,眾人當即跟著寧野離開主題園區下山。
雖然已經是晚上,但一路下來,燦爛的路燈將學校映照得富麗堂皇。
朱元璋和朱允炆雖沒說什麽,內心想必也是震驚的。尤其是朱元璋,對寧野手上那個會發光能查資料的所謂手機很感興趣。
正所謂“馬無夜草不肥”,霍去病要去喂馬,寧野先前點的晚餐麥當當也快要到了,蘭陵王要去學校門口等外賣。
兩人遂向二朱告辭。
寧野帶著朱元璋和朱允炆來到超市。
剛進超市,兩個大明的陛下,就被超市裏琳琅滿目的商品震撼到說不出話來。
不過,他們目前心思不在這,就沒多看。
由於寧野在醫學上並不專業,朱元璋又沒辦法帶朱雄英來現代治療天花,因此寧野隻能根據資料讓朱元璋帶一些藥物迴去嚐試。
“治療天花,主要有幾個部分。”
“第一就是抗病毒,抑製病毒繼續複製,這是一些抗病毒藥物,你先拿著。”
寧野拿出幾盒藥,遞給朱元璋。
擔心兩人不理解何為病毒,寧野又在手機上搜了科普視頻,外放聲音給他們看。
朱元璋和朱元璋見那不過手掌大的方寸之物,竟然有會動的圖畫,比走馬燈、皮影戲要逼真一萬倍。
在視頻講解下,他們很快就懂了病毒、細菌、電解質為何物,感染又是什麽等一些基本的現代醫學常識。
“第二個,就是退燒、緩解發熱症狀。”
寧野又專門拿出了適合兒童服用的退燒藥,囑咐朱元璋根據朱雄英的年齡和體重酌情服用。
“第三就是保持水分和電解質平衡,並進行皮膚護理,還要處理繼發的細菌感染。”
“允炆。”
朱元璋突然扭頭看向聽得雲裏霧裏的朱允炆,“咱怕忘了,快拿筆給皇爺爺都記下來。”
“好的皇爺爺。寧先生,請問此處可有文房四寶?”
“沒有。用這個吧。”
寧野當即從櫃台處拿出一支圓珠筆和幾張a4紙。
紙還好,畢竟是明朝,造紙術已經很成熟。
可那不用研墨又小巧精致隨時能寫的圓珠筆,不用說,又是震驚朱元璋和朱允炆的未來科技。
朱允炆當即用圓珠筆將方才寧野所言,仔細迴憶後一一記下,擔心寫錯,還和寧野做了校對。
寧野也和朱元璋打了招唿,就像之前蘭陵王求藥一樣,朱元璋這次帶藥迴大明,也是賒賬的,藥費要從之後的工資裏扣。
朱元璋感激都來不及,自無不可。
一番忙碌,朱雄英的事算是有了著落。
不過,馬皇後的病,就有點難辦了。之所以說馬皇後的病難辦,原因主要有兩點。
關於馬皇後的病情,曆史是這麽記載的。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洪武十五年八月寢疾。群臣請禱祀,求良醫。後謂帝曰:“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
如史料所述。
一則,史料中提到馬皇後在睡覺時突然得病,但是,並未詳細說明是何種疾病。
二則,馬皇後得病後,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
馬皇後對朱元璋說:“生和死都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麽用處呢!況且太醫又如何能保證讓人起死迴生!假如吃了藥卻沒有效果,難道不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於各位太醫嗎?”
馬皇後擔心太醫受到牽連,不願意因為自己生病而過度折騰求醫問藥。
即便身為幾百年後的後人,對於馬皇後的賢明,寧野也早有耳聞。
馬皇後不僅是朱元璋的結發之妻,白月光,賢內助,更是大明少有真正能管住朱元璋和朱棣的人。
若是馬皇後在,朱元璋晚年可能不會變得殘暴嗜殺。
而朱允炆,或許不需要也不敢那麽激進地削藩,畢竟,馬皇後一聲“跪下”,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二人,大概也隻能一跪泯恩仇。
因此,馬皇後對於改寫大明的曆史,至關重要。朱雄英和馬皇後,寧野兩個都要救。
如果能直接救人,寧野當然願意像給朱雄英取藥那般,直接幫忙救下馬皇後。
但馬皇後的情況,與朱雄英不一樣。
畢竟,馬皇後現在還沒有發病,寧野也不敢妄言。
“這幫該死的史官!”聽到曆史並未記載馬皇後的病因,朱元璋勃然大怒,“平日裏總給咱說什麽以史為鑒,如此重要的大事都不記載!虧得咱還給他們發薪俸!”
朱允炆生怕朱元璋迴去又亂殺人,急忙站出來。
“皇爺爺。”
朱允炆細聲細語地勸道,“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沒有記載,想必一來是皇祖母不願牽連太醫,太醫沒有仔細看診,故而未能得知病因。二來這是皇家秘聞,即便史官知曉,沒有寫入史料也能理解。”
朱元璋斜著眼睛看了一眼朱允炆,鼻子哼了一聲。
“你倒是學了你父親,寬以待人,隻是不知,那幫臣子是否真的盡忠職守。”
寧野站出來說道:“不管怎麽說,現在都還有時間嘛。老朱,你這次迴去,讓太醫提前給馬皇後體檢,也就是檢查一下身體,若是有什麽異常情況,等你迴來後世,我們再一起想辦法便是。”
聽到這裏,朱元璋總算臉色稍霽。
其實,朱元璋晚年擅殺功臣,據說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天花?”
“也就是痘瘡。”
“沒錯,禦醫說是這個病,已經服過藥了,一直不見好轉。”
“唔……”
寧野本來第一反應是想給朱元璋科普牛痘接種法的。
牛痘接種的原理是通過將牛痘病毒引入人體,刺激免疫係統產生抗體,從而對天花病毒產生免疫力。
但係統在腦海裏提示寧野,如果已經得了天花病毒,接種牛痘可能並不能治愈。
因為人感染天花後,天花病毒已經在體內大量繁殖並引發一係列病理反應。此時接種牛痘,很難迅速阻止天花病毒的增殖和對身體的破壞,因此難以達到治愈天花的效果。
不過,這個方法對於阻斷天花傳播,還是有效的。
寧野當即就對朱元璋做了介紹。
朱允炆想著迴去也能廣為傳播,造福百姓,聽得也很認真。
“所以,按校長之言,這牛痘接種法能救雄英嗎?”
“就像我前麵說的,已經得了天花病毒,單純靠牛痘接種,恐怕不能治愈。”
“那怎麽辦?”
“別急,”寧野思考了一會兒,又在腦內和係統交流了一番,接著用手機查閱了資料,這才說道,“天花病毒在現代已經被人類消滅了,有些藥物可能有效。這樣,老朱,你跟我迴學校超市,我看看係統準備的緊急藥箱裏有沒有對症的藥。”
事不宜遲,眾人當即跟著寧野離開主題園區下山。
雖然已經是晚上,但一路下來,燦爛的路燈將學校映照得富麗堂皇。
朱元璋和朱允炆雖沒說什麽,內心想必也是震驚的。尤其是朱元璋,對寧野手上那個會發光能查資料的所謂手機很感興趣。
正所謂“馬無夜草不肥”,霍去病要去喂馬,寧野先前點的晚餐麥當當也快要到了,蘭陵王要去學校門口等外賣。
兩人遂向二朱告辭。
寧野帶著朱元璋和朱允炆來到超市。
剛進超市,兩個大明的陛下,就被超市裏琳琅滿目的商品震撼到說不出話來。
不過,他們目前心思不在這,就沒多看。
由於寧野在醫學上並不專業,朱元璋又沒辦法帶朱雄英來現代治療天花,因此寧野隻能根據資料讓朱元璋帶一些藥物迴去嚐試。
“治療天花,主要有幾個部分。”
“第一就是抗病毒,抑製病毒繼續複製,這是一些抗病毒藥物,你先拿著。”
寧野拿出幾盒藥,遞給朱元璋。
擔心兩人不理解何為病毒,寧野又在手機上搜了科普視頻,外放聲音給他們看。
朱元璋和朱元璋見那不過手掌大的方寸之物,竟然有會動的圖畫,比走馬燈、皮影戲要逼真一萬倍。
在視頻講解下,他們很快就懂了病毒、細菌、電解質為何物,感染又是什麽等一些基本的現代醫學常識。
“第二個,就是退燒、緩解發熱症狀。”
寧野又專門拿出了適合兒童服用的退燒藥,囑咐朱元璋根據朱雄英的年齡和體重酌情服用。
“第三就是保持水分和電解質平衡,並進行皮膚護理,還要處理繼發的細菌感染。”
“允炆。”
朱元璋突然扭頭看向聽得雲裏霧裏的朱允炆,“咱怕忘了,快拿筆給皇爺爺都記下來。”
“好的皇爺爺。寧先生,請問此處可有文房四寶?”
“沒有。用這個吧。”
寧野當即從櫃台處拿出一支圓珠筆和幾張a4紙。
紙還好,畢竟是明朝,造紙術已經很成熟。
可那不用研墨又小巧精致隨時能寫的圓珠筆,不用說,又是震驚朱元璋和朱允炆的未來科技。
朱允炆當即用圓珠筆將方才寧野所言,仔細迴憶後一一記下,擔心寫錯,還和寧野做了校對。
寧野也和朱元璋打了招唿,就像之前蘭陵王求藥一樣,朱元璋這次帶藥迴大明,也是賒賬的,藥費要從之後的工資裏扣。
朱元璋感激都來不及,自無不可。
一番忙碌,朱雄英的事算是有了著落。
不過,馬皇後的病,就有點難辦了。之所以說馬皇後的病難辦,原因主要有兩點。
關於馬皇後的病情,曆史是這麽記載的。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洪武十五年八月寢疾。群臣請禱祀,求良醫。後謂帝曰:“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
如史料所述。
一則,史料中提到馬皇後在睡覺時突然得病,但是,並未詳細說明是何種疾病。
二則,馬皇後得病後,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
馬皇後對朱元璋說:“生和死都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麽用處呢!況且太醫又如何能保證讓人起死迴生!假如吃了藥卻沒有效果,難道不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於各位太醫嗎?”
馬皇後擔心太醫受到牽連,不願意因為自己生病而過度折騰求醫問藥。
即便身為幾百年後的後人,對於馬皇後的賢明,寧野也早有耳聞。
馬皇後不僅是朱元璋的結發之妻,白月光,賢內助,更是大明少有真正能管住朱元璋和朱棣的人。
若是馬皇後在,朱元璋晚年可能不會變得殘暴嗜殺。
而朱允炆,或許不需要也不敢那麽激進地削藩,畢竟,馬皇後一聲“跪下”,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二人,大概也隻能一跪泯恩仇。
因此,馬皇後對於改寫大明的曆史,至關重要。朱雄英和馬皇後,寧野兩個都要救。
如果能直接救人,寧野當然願意像給朱雄英取藥那般,直接幫忙救下馬皇後。
但馬皇後的情況,與朱雄英不一樣。
畢竟,馬皇後現在還沒有發病,寧野也不敢妄言。
“這幫該死的史官!”聽到曆史並未記載馬皇後的病因,朱元璋勃然大怒,“平日裏總給咱說什麽以史為鑒,如此重要的大事都不記載!虧得咱還給他們發薪俸!”
朱允炆生怕朱元璋迴去又亂殺人,急忙站出來。
“皇爺爺。”
朱允炆細聲細語地勸道,“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沒有記載,想必一來是皇祖母不願牽連太醫,太醫沒有仔細看診,故而未能得知病因。二來這是皇家秘聞,即便史官知曉,沒有寫入史料也能理解。”
朱元璋斜著眼睛看了一眼朱允炆,鼻子哼了一聲。
“你倒是學了你父親,寬以待人,隻是不知,那幫臣子是否真的盡忠職守。”
寧野站出來說道:“不管怎麽說,現在都還有時間嘛。老朱,你這次迴去,讓太醫提前給馬皇後體檢,也就是檢查一下身體,若是有什麽異常情況,等你迴來後世,我們再一起想辦法便是。”
聽到這裏,朱元璋總算臉色稍霽。
其實,朱元璋晚年擅殺功臣,據說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