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是大文豪也是老饕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 作者:石徑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為北宋中期文壇領袖,蘇軾的一生堪稱傳奇。
蘇軾很多流傳千古的詩詞和美食故事,幾乎都與其貶官經曆有關。
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市)時期,蘇軾寫出了《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膾炙人口的大作。
他留下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哲思,以及“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名篇。
還有那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句“迴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堪稱千古名句。
至於美食,那就更是貶到哪兒就吃到哪兒。
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看到當地的豬肉價格便宜,他自己研究了一種獨特的烹飪方法,還專門寫了下來。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便是東坡肉的由來。
元豐四年(1081年),蘇軾又在黃州按照同鄉楊士昌寄來的方子,用蜜糖試釀蜜酒,被後人稱之為 “東坡蜜酒”。
紹聖二年(1095年),被貶官惠州(今廣東惠陽)期間,蘇軾又寫出了《惠州一絕》,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正是出自這裏。
諸如此類的故事,不勝枚舉。
以至於蘇軾留給後人的印象,除了是大文豪,也是熱愛吃吃吃的“老饕”。
蘇軾還寫了一篇《老饕賦》,研究飲食之道。
不過,這些都和熙寧七年的蘇軾,暫時還沒有太大關係,至於以後還不會有關係,因為有了係統的介入,在這個平行世界也變得很難說。
趙頊派人去傳詔蘇軾的當天下午,蘇軾就趕到了皇宮大內。
得知官家已經知道自己受邀前往後世,而官家本人卻未被直接邀請,蘇軾有點誠惶誠恐。
“臣,蘇軾,參見官家。”
蘇軾一進大殿,就行大禮參拜。
老實說,蘇軾還挺想去後世看看,係統在勸說他接受邀請時,特別提到,950年後的未來,會有大宋完全沒有的美食。
不過,能不能去,這並不是蘇軾可以一言決斷的。
他現在是大宋的臣子,趙頊若是不允許他去,蘇軾也不可能真的去。
“蘇愛卿,一路舟車勞頓,真是辛苦。”
垂拱殿內,趙頊坐在龍椅上,遠遠說道。
殿前已經站著三個人,各自神色欣喜中又帶著幾分惶恐。蘇軾進殿時看了一眼,以製服觀之,似乎是宮內尚食局的人。
莫非,這三個人也受到了係統邀約?
“官家客氣了,迴京述職,本就是臣分內之事。”
蘇軾拱手,當即上前一步,“臣蘇軾有要事啟奏官家,想必官家已經知曉,臣已受邀前往950年後的後世一事。”
“唔……”
趙頊不置可否地用鼻子應了一聲,在龍椅上端詳了蘇軾許久,這才起身,踱步走到蘇軾身邊。
“朕確已知曉此事,朕還知道,蘇愛卿擁有帶人前往後世的特權,這可是連朕都沒有的權力呢,讓朕著實好生羨慕。”
“臣惶恐。”
蘇軾當即後退數步行禮,拱手之時不忘將頭埋入雙臂衣袖之後。
“哈哈哈哈哈。”
沒想到,趙頊卻大笑起來。
“蘇愛卿說的哪裏話,朕剛才不過逗趣而已。能夠有幸前往後世,這不僅是你們的福氣,更是我大宋的福氣。新法如今受挫,百姓亦因天災流離失所,若是能去後世,想必可知大宋未來,指引今朝。隻是不知,蘇愛卿打算帶何人同往?”
“……”
蘇軾一時有點沒太明白趙頊的話。
半晌,政治反射弧稍微有點長的蘇軾,終於聽懂了趙頊的意思。
“官家可願隨臣一同前往?”
果然,蘇軾話音未落,趙頊就激動地上前,一把握住蘇軾的手。
“蘇愛卿此言當真?”
“當然,能陪官家去後世,此乃臣的榮幸。”
蘇軾總算還是有點政治頭腦,他立馬表態。明明是他帶趙頊去,卻把他自己說成那個陪同者。
趙頊正欲答應,皇城司使常紹出言勸阻。
“官家,此番前去,兇險未知,這次不如讓末將先行,為官家探路?”
“不必了。”
趙頊當即擺手,“此等千載難逢的良機,朕豈能錯過?準備一下,便由蘇愛卿和尚食局的三位禦廚,陪朕同行,看看我大宋的千秋萬世。”
“喏。”
趙頊一錘定音,蘇軾、勞之逸、隆三、牛富貴四人,當即應聲。
一道金光在大殿閃過,北宋五人組隨即消失。
皇城司使常紹、內侍總管陳禮以及留在殿內的幾個內侍,盡管此前早有心理準備,卻仍然都被眼前的一幕,驚訝到合不攏嘴。
------
兩千年後。
寧野早上起來,看到係統發來的新員工名單時,頓時一個頭兩個大。
不是說,接下來不是名人的概率會加大嘛?
怎麽又是名人,而且又來一個皇帝,這個皇帝還是他之前為了教育南宋君臣專門提到的,北宋大名鼎鼎的神宗皇帝,組織了王安石變法。
看資料,趙頊是從熙寧七年來的。
寧野沉思了一下,熙寧七年春,天大旱,久不雨,鄭俠進《流民圖》,王安石第一次罷相。五十三年後,金人攻破汴京,二帝北狩,靖康恥。
看來,係統這迴是要來把大的啊。
寧野又翻了一頁資料,看到“蘇軾”兩個字的時候,他有點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
“小霍!”
寧野一把抓住正在洗漱的霍去病,“你快幫我看看看,這上麵寫的誰?”
霍去病滿嘴牙膏泡沫,雖然很不明白一向穩重的寧野為什麽剛起床就這麽興奮,還是配合地看了一眼,隨即淡淡地迴答。
“蘇軾,蘇東坡。”
“是他!真的是那個又是大文豪又是老饕的男人!我們的膳堂終於要開業了!”
寧野的激動不言而喻。
放眼整個華夏文化圈,真正讓寧野由衷欽佩且喜歡的,蘇軾當排第一,李白都要稍稍靠後。
無他,實在是蘇軾的豪放派風格,結合他的人生經曆以及各種故事,太太太有個人魅力了。
係統說,這是第一批膳堂老師,趙頊不是每周必來,目前的規則是蘇軾每個月可以帶他來一次,其餘的人,蘇軾、勞之逸、隆三和牛富貴每周都要來學校工作。
至於更多的後勤老師,係統後續會根據學校的營收和招人表現,陸續提供到位。
寧野急忙洗漱完畢,興衝衝地來到趙昺等人的房間,發現趙昺和陸秀夫都不在,隻有張世傑剛起床。
“校長早啊。 何事如此欣喜?”
張世傑見寧野難掩喜色,遂好奇道。
“小昺在哪裏?”
“今天上午不是沒有考察團嗎?左丞相帶官家去六藝學館上早課了。”
額……
寧野每天起來的晚,根本不知道原來趙昺即便來了後世,每日也是要早起上完課再上班的。
可憐的娃,七百年前就要從早卷到晚了。
“走!北宋要來人了,趙昺他老祖宗神宗皇帝還有蘇軾等人要來學校了!”
“校長,你方才說誰要來?”
“宋神宗趙頊,大文豪蘇軾,還有尚食局的幾個禦廚。”
即便是早在沙場上被戰爭曆練的張世傑,聞言也是一驚。
大宋被霍霍成這樣,別說開封了,整個中原都快丟了,這叫他們如何有顏麵去見大宋三百年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充滿理想和熱血的皇帝?
隨後,濃到化不開的羞恥感,頓時襲上張世傑接下來還有趙昺、陸秀夫的心頭。
蘇軾很多流傳千古的詩詞和美食故事,幾乎都與其貶官經曆有關。
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市)時期,蘇軾寫出了《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膾炙人口的大作。
他留下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哲思,以及“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名篇。
還有那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句“迴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堪稱千古名句。
至於美食,那就更是貶到哪兒就吃到哪兒。
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看到當地的豬肉價格便宜,他自己研究了一種獨特的烹飪方法,還專門寫了下來。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便是東坡肉的由來。
元豐四年(1081年),蘇軾又在黃州按照同鄉楊士昌寄來的方子,用蜜糖試釀蜜酒,被後人稱之為 “東坡蜜酒”。
紹聖二年(1095年),被貶官惠州(今廣東惠陽)期間,蘇軾又寫出了《惠州一絕》,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正是出自這裏。
諸如此類的故事,不勝枚舉。
以至於蘇軾留給後人的印象,除了是大文豪,也是熱愛吃吃吃的“老饕”。
蘇軾還寫了一篇《老饕賦》,研究飲食之道。
不過,這些都和熙寧七年的蘇軾,暫時還沒有太大關係,至於以後還不會有關係,因為有了係統的介入,在這個平行世界也變得很難說。
趙頊派人去傳詔蘇軾的當天下午,蘇軾就趕到了皇宮大內。
得知官家已經知道自己受邀前往後世,而官家本人卻未被直接邀請,蘇軾有點誠惶誠恐。
“臣,蘇軾,參見官家。”
蘇軾一進大殿,就行大禮參拜。
老實說,蘇軾還挺想去後世看看,係統在勸說他接受邀請時,特別提到,950年後的未來,會有大宋完全沒有的美食。
不過,能不能去,這並不是蘇軾可以一言決斷的。
他現在是大宋的臣子,趙頊若是不允許他去,蘇軾也不可能真的去。
“蘇愛卿,一路舟車勞頓,真是辛苦。”
垂拱殿內,趙頊坐在龍椅上,遠遠說道。
殿前已經站著三個人,各自神色欣喜中又帶著幾分惶恐。蘇軾進殿時看了一眼,以製服觀之,似乎是宮內尚食局的人。
莫非,這三個人也受到了係統邀約?
“官家客氣了,迴京述職,本就是臣分內之事。”
蘇軾拱手,當即上前一步,“臣蘇軾有要事啟奏官家,想必官家已經知曉,臣已受邀前往950年後的後世一事。”
“唔……”
趙頊不置可否地用鼻子應了一聲,在龍椅上端詳了蘇軾許久,這才起身,踱步走到蘇軾身邊。
“朕確已知曉此事,朕還知道,蘇愛卿擁有帶人前往後世的特權,這可是連朕都沒有的權力呢,讓朕著實好生羨慕。”
“臣惶恐。”
蘇軾當即後退數步行禮,拱手之時不忘將頭埋入雙臂衣袖之後。
“哈哈哈哈哈。”
沒想到,趙頊卻大笑起來。
“蘇愛卿說的哪裏話,朕剛才不過逗趣而已。能夠有幸前往後世,這不僅是你們的福氣,更是我大宋的福氣。新法如今受挫,百姓亦因天災流離失所,若是能去後世,想必可知大宋未來,指引今朝。隻是不知,蘇愛卿打算帶何人同往?”
“……”
蘇軾一時有點沒太明白趙頊的話。
半晌,政治反射弧稍微有點長的蘇軾,終於聽懂了趙頊的意思。
“官家可願隨臣一同前往?”
果然,蘇軾話音未落,趙頊就激動地上前,一把握住蘇軾的手。
“蘇愛卿此言當真?”
“當然,能陪官家去後世,此乃臣的榮幸。”
蘇軾總算還是有點政治頭腦,他立馬表態。明明是他帶趙頊去,卻把他自己說成那個陪同者。
趙頊正欲答應,皇城司使常紹出言勸阻。
“官家,此番前去,兇險未知,這次不如讓末將先行,為官家探路?”
“不必了。”
趙頊當即擺手,“此等千載難逢的良機,朕豈能錯過?準備一下,便由蘇愛卿和尚食局的三位禦廚,陪朕同行,看看我大宋的千秋萬世。”
“喏。”
趙頊一錘定音,蘇軾、勞之逸、隆三、牛富貴四人,當即應聲。
一道金光在大殿閃過,北宋五人組隨即消失。
皇城司使常紹、內侍總管陳禮以及留在殿內的幾個內侍,盡管此前早有心理準備,卻仍然都被眼前的一幕,驚訝到合不攏嘴。
------
兩千年後。
寧野早上起來,看到係統發來的新員工名單時,頓時一個頭兩個大。
不是說,接下來不是名人的概率會加大嘛?
怎麽又是名人,而且又來一個皇帝,這個皇帝還是他之前為了教育南宋君臣專門提到的,北宋大名鼎鼎的神宗皇帝,組織了王安石變法。
看資料,趙頊是從熙寧七年來的。
寧野沉思了一下,熙寧七年春,天大旱,久不雨,鄭俠進《流民圖》,王安石第一次罷相。五十三年後,金人攻破汴京,二帝北狩,靖康恥。
看來,係統這迴是要來把大的啊。
寧野又翻了一頁資料,看到“蘇軾”兩個字的時候,他有點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
“小霍!”
寧野一把抓住正在洗漱的霍去病,“你快幫我看看看,這上麵寫的誰?”
霍去病滿嘴牙膏泡沫,雖然很不明白一向穩重的寧野為什麽剛起床就這麽興奮,還是配合地看了一眼,隨即淡淡地迴答。
“蘇軾,蘇東坡。”
“是他!真的是那個又是大文豪又是老饕的男人!我們的膳堂終於要開業了!”
寧野的激動不言而喻。
放眼整個華夏文化圈,真正讓寧野由衷欽佩且喜歡的,蘇軾當排第一,李白都要稍稍靠後。
無他,實在是蘇軾的豪放派風格,結合他的人生經曆以及各種故事,太太太有個人魅力了。
係統說,這是第一批膳堂老師,趙頊不是每周必來,目前的規則是蘇軾每個月可以帶他來一次,其餘的人,蘇軾、勞之逸、隆三和牛富貴每周都要來學校工作。
至於更多的後勤老師,係統後續會根據學校的營收和招人表現,陸續提供到位。
寧野急忙洗漱完畢,興衝衝地來到趙昺等人的房間,發現趙昺和陸秀夫都不在,隻有張世傑剛起床。
“校長早啊。 何事如此欣喜?”
張世傑見寧野難掩喜色,遂好奇道。
“小昺在哪裏?”
“今天上午不是沒有考察團嗎?左丞相帶官家去六藝學館上早課了。”
額……
寧野每天起來的晚,根本不知道原來趙昺即便來了後世,每日也是要早起上完課再上班的。
可憐的娃,七百年前就要從早卷到晚了。
“走!北宋要來人了,趙昺他老祖宗神宗皇帝還有蘇軾等人要來學校了!”
“校長,你方才說誰要來?”
“宋神宗趙頊,大文豪蘇軾,還有尚食局的幾個禦廚。”
即便是早在沙場上被戰爭曆練的張世傑,聞言也是一驚。
大宋被霍霍成這樣,別說開封了,整個中原都快丟了,這叫他們如何有顏麵去見大宋三百年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充滿理想和熱血的皇帝?
隨後,濃到化不開的羞恥感,頓時襲上張世傑接下來還有趙昺、陸秀夫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