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秦,要變天了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 作者:石徑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得知有使者自驪山來,扶蘇直接懵了。
尤其是當使者告訴扶蘇,始皇在驪山大營等他覲見已久,扶蘇驚慌之餘,又有幾分震怒。
驚慌的原因,自然是他想到父皇還在世的可能性。
而震怒,則是一種恰恰相反的情緒。
扶蘇在後世看過的史書記載得明明白白,始皇已駕崩於沙丘平台,此刻,使者卻說他的父皇在驪山而且還活著?
難道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驪山假冒父皇傳詔?
這叫扶蘇如何不怒?
但是,使者手裏所持的天子劍,是真的。
扶蘇記得很清楚,多年前荊軻行刺,當時父皇因劍太長一時拔不出來,不得不繞柱走,差點死於刺客之手,此後父皇就特地命人打造了數把短劍,隨身配帶,以做防身之用,還將其中的幾把賜給了扶蘇等公子。
父皇自己留下的那一把,就是天子劍。
扶蘇當時看過,對天子劍印象深刻,劍柄上的龍紋都是大秦最好的能工巧匠精雕細琢,這幾把短劍皆是削鐵如泥,鋒利無比。
使者竟能拿出天子劍,在扶蘇看來,隻有兩個可能。
第一,父皇非但沒有死,不知為何,還去了驪山大營。
第二,父皇的確如史料記載的那樣已經駕崩,趙高見他不願自裁,便派人將天子劍送往驪山,並說服章邯行詐計,把他扶蘇騙到驪山殺掉。
此刻距離鹹陽隻有一步之遙。
先前在後世與大家議兵討論計策時,劉據曾經建言扶蘇聯絡公子高、公子將閭等兄弟,以及爭取右丞相馮去疾以及將軍馮劫。
扶蘇覺得此言甚善,為避免關中軍團阻攔他率軍入內史(京師地區),扶蘇特地修書若幹,早已命人送往鹹陽。
到現在都還沒有見到關中軍,想來應該是他的修書起了作用。
此刻,隻要繼續前進,最快明天最遲後日便能兵臨鹹陽城下。
但是,這是建立在父皇確實已經駕崩的基礎上,如果父皇的確如使者所言還活著,就在驪山大營等他,扶蘇卻明知父皇傳詔而不去覲見,反倒先率大軍入鹹陽,父皇會如何看他?天下人到時候又會如何看他?
“長公子。”
蒙鳶已整理好雲陽城的軍備補給,隻待扶蘇一聲令下,大軍便可立即開拔,向鹹陽進發。
看到扶蘇因使者之言而似有猶豫,蒙鳶當即問道,“吾等接下來是去驪山還是鹹陽?”
扶蘇聞言,眉頭微蹙。
若是以往,他肯定拋下一切,直接輕裝簡行,前往驪山覲見請罪了,畢竟,他的確是無詔調兵,還率大軍劍指鹹陽。
可是,感覺自己已在曆史上“死”過一迴的扶蘇,此時的心,柔軟的底色上早已多了幾分堅硬。
扶蘇心一橫,咬了咬牙。
“若我隻是人子,自當速往驪山拜見父皇,可身為大秦長公子,天下安危係於我身,我豈能明知或許有詐,卻以身犯險?”
他當即遣使者迴去傳話,無論在驪山給他傳達詔令的是不是始皇陛下,他都會在攻取鹹陽後,去驪山相見。
同時,扶蘇也給章邯帶了一句話,若是章邯膽敢矯詔,始皇不在驪山,他扶蘇將來定會發大兵討逆。
言畢,扶蘇不複多言,振臂一唿,便向鹹陽進發。
此時的扶蘇,已經陌生到蒙鳶感覺自己再也認不出來了,蒙鳶卻喜歡扶蘇身上的變化,這意味著,他們這些跟著扶蘇來鹹陽的人,不會因為扶蘇一時軟弱而被治罪。
在雲陽稍作休整之後,扶蘇馬不停蹄,立刻率大軍繼續向鹹陽逼近。
這一路並非毫無阻攔,大軍在鹹陽城外遭到部分關中軍團的攔阻。
原來,自從趙高派人傳信給朝中幾個重要大臣始皇已崩、扶蘇已反的消息後,朝中迅速分裂成保蘇派和保胡派。
仆射淳於越以及因收到扶蘇信函早已知曉消息的公子高、公子將閭等人,旗幟鮮明支持扶蘇返迴鹹陽主持大局。
右丞相馮去疾以及將軍馮劫,態度不明。
有幾個依附李斯的大臣,以及趙高留在朝中的黨羽,則不僅反對扶蘇迴來,還要求關中軍立馬出兵討伐扶蘇。
關中軍因此分裂成幾派。
趙高、李斯的門客串聯後,派人聯絡軍中將領東門止,以矯詔之名,命其率三萬人,伏兵於鹹陽城郊十裏處,準備等扶蘇大軍經過時攻其不備,刺殺扶蘇於亂軍之中。
一開始,扶蘇軍被突襲時確實手忙腳亂,遭到關中軍衝殺後更是亂成一團。
蒙鳶當即列陣迎敵,扶蘇更是坐鎮中軍,親上前線,經過一夜響徹雲霄的廝殺之後,扶蘇軍以兩千多人的戰損,殲敵一萬。
蒙鳶率親兵突圍,衝入敵方陣營,勸降失敗後,斬殺對麵大將東門止。
由於關中軍團分裂,部分關中軍全程旁觀,最終導致原本實力強悍的關中軍,被扶蘇的長城軍打得潰不成軍。
趙高和李斯留在鹹陽的反蘇軍方勢力,在此戰中幾乎被消滅殆盡。
天色將明之時,親自上陣的扶蘇滿臉是血,他雙目紅腫,盯著被血液染紅的大地,許久不曾說一句話。
遠處巍峨的鹹陽城,在一片燦爛的霞光映照下隱隱可見。
“鹹陽,我迴來了,從今天起,大秦由我守護!”
扶蘇將長劍入鞘,迎接著初升的旭日喃喃自語。
一天後,扶蘇率八萬餘長城大軍直抵鹹陽。親胡派中大多數人見風使舵,立場開始曖昧起來,他們怎麽也想象不到,此前溫文爾雅的扶蘇公子,此番為迴鹹陽竟不惜名節,大動幹戈。
少部分支持趙高、李斯的頑固分子,在扶蘇進城前公開了矯詔內容,留下“始皇已死,遺詔命胡亥登基”的謠言,想要置扶蘇於不忠不孝的境地。
朝野內外,頓時議論洶洶。
這些死到臨頭還想用道德束縛威逼扶蘇的人,包括馮去疾、馮劫等在內的觀望者,都以為扶蘇會在人言可畏之下,遵始皇遺詔讓位。
沒想到,扶蘇完全不理會謠言。
在留下七萬多人在鹹陽城外駐紮後,扶蘇親率一萬人馬入城,不僅將李斯的丞相府以及中車府令趙高的府邸之人全部下獄嚴審,還宣布鹹陽進入戰時狀態,全城戒嚴,以維持秩序,任何企圖煽動叛亂或者製造混亂的人,都被扶蘇統統下獄。
鹹陽大亂,進入了整整三天的雷霆行動時期,所有人,或心甘或不願,這才意識到一個早就肉眼可見的事實。
扶蘇,早已不是他們印象裏仁慈可欺的長公子。
大秦,要變天了。
尤其是當使者告訴扶蘇,始皇在驪山大營等他覲見已久,扶蘇驚慌之餘,又有幾分震怒。
驚慌的原因,自然是他想到父皇還在世的可能性。
而震怒,則是一種恰恰相反的情緒。
扶蘇在後世看過的史書記載得明明白白,始皇已駕崩於沙丘平台,此刻,使者卻說他的父皇在驪山而且還活著?
難道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驪山假冒父皇傳詔?
這叫扶蘇如何不怒?
但是,使者手裏所持的天子劍,是真的。
扶蘇記得很清楚,多年前荊軻行刺,當時父皇因劍太長一時拔不出來,不得不繞柱走,差點死於刺客之手,此後父皇就特地命人打造了數把短劍,隨身配帶,以做防身之用,還將其中的幾把賜給了扶蘇等公子。
父皇自己留下的那一把,就是天子劍。
扶蘇當時看過,對天子劍印象深刻,劍柄上的龍紋都是大秦最好的能工巧匠精雕細琢,這幾把短劍皆是削鐵如泥,鋒利無比。
使者竟能拿出天子劍,在扶蘇看來,隻有兩個可能。
第一,父皇非但沒有死,不知為何,還去了驪山大營。
第二,父皇的確如史料記載的那樣已經駕崩,趙高見他不願自裁,便派人將天子劍送往驪山,並說服章邯行詐計,把他扶蘇騙到驪山殺掉。
此刻距離鹹陽隻有一步之遙。
先前在後世與大家議兵討論計策時,劉據曾經建言扶蘇聯絡公子高、公子將閭等兄弟,以及爭取右丞相馮去疾以及將軍馮劫。
扶蘇覺得此言甚善,為避免關中軍團阻攔他率軍入內史(京師地區),扶蘇特地修書若幹,早已命人送往鹹陽。
到現在都還沒有見到關中軍,想來應該是他的修書起了作用。
此刻,隻要繼續前進,最快明天最遲後日便能兵臨鹹陽城下。
但是,這是建立在父皇確實已經駕崩的基礎上,如果父皇的確如使者所言還活著,就在驪山大營等他,扶蘇卻明知父皇傳詔而不去覲見,反倒先率大軍入鹹陽,父皇會如何看他?天下人到時候又會如何看他?
“長公子。”
蒙鳶已整理好雲陽城的軍備補給,隻待扶蘇一聲令下,大軍便可立即開拔,向鹹陽進發。
看到扶蘇因使者之言而似有猶豫,蒙鳶當即問道,“吾等接下來是去驪山還是鹹陽?”
扶蘇聞言,眉頭微蹙。
若是以往,他肯定拋下一切,直接輕裝簡行,前往驪山覲見請罪了,畢竟,他的確是無詔調兵,還率大軍劍指鹹陽。
可是,感覺自己已在曆史上“死”過一迴的扶蘇,此時的心,柔軟的底色上早已多了幾分堅硬。
扶蘇心一橫,咬了咬牙。
“若我隻是人子,自當速往驪山拜見父皇,可身為大秦長公子,天下安危係於我身,我豈能明知或許有詐,卻以身犯險?”
他當即遣使者迴去傳話,無論在驪山給他傳達詔令的是不是始皇陛下,他都會在攻取鹹陽後,去驪山相見。
同時,扶蘇也給章邯帶了一句話,若是章邯膽敢矯詔,始皇不在驪山,他扶蘇將來定會發大兵討逆。
言畢,扶蘇不複多言,振臂一唿,便向鹹陽進發。
此時的扶蘇,已經陌生到蒙鳶感覺自己再也認不出來了,蒙鳶卻喜歡扶蘇身上的變化,這意味著,他們這些跟著扶蘇來鹹陽的人,不會因為扶蘇一時軟弱而被治罪。
在雲陽稍作休整之後,扶蘇馬不停蹄,立刻率大軍繼續向鹹陽逼近。
這一路並非毫無阻攔,大軍在鹹陽城外遭到部分關中軍團的攔阻。
原來,自從趙高派人傳信給朝中幾個重要大臣始皇已崩、扶蘇已反的消息後,朝中迅速分裂成保蘇派和保胡派。
仆射淳於越以及因收到扶蘇信函早已知曉消息的公子高、公子將閭等人,旗幟鮮明支持扶蘇返迴鹹陽主持大局。
右丞相馮去疾以及將軍馮劫,態度不明。
有幾個依附李斯的大臣,以及趙高留在朝中的黨羽,則不僅反對扶蘇迴來,還要求關中軍立馬出兵討伐扶蘇。
關中軍因此分裂成幾派。
趙高、李斯的門客串聯後,派人聯絡軍中將領東門止,以矯詔之名,命其率三萬人,伏兵於鹹陽城郊十裏處,準備等扶蘇大軍經過時攻其不備,刺殺扶蘇於亂軍之中。
一開始,扶蘇軍被突襲時確實手忙腳亂,遭到關中軍衝殺後更是亂成一團。
蒙鳶當即列陣迎敵,扶蘇更是坐鎮中軍,親上前線,經過一夜響徹雲霄的廝殺之後,扶蘇軍以兩千多人的戰損,殲敵一萬。
蒙鳶率親兵突圍,衝入敵方陣營,勸降失敗後,斬殺對麵大將東門止。
由於關中軍團分裂,部分關中軍全程旁觀,最終導致原本實力強悍的關中軍,被扶蘇的長城軍打得潰不成軍。
趙高和李斯留在鹹陽的反蘇軍方勢力,在此戰中幾乎被消滅殆盡。
天色將明之時,親自上陣的扶蘇滿臉是血,他雙目紅腫,盯著被血液染紅的大地,許久不曾說一句話。
遠處巍峨的鹹陽城,在一片燦爛的霞光映照下隱隱可見。
“鹹陽,我迴來了,從今天起,大秦由我守護!”
扶蘇將長劍入鞘,迎接著初升的旭日喃喃自語。
一天後,扶蘇率八萬餘長城大軍直抵鹹陽。親胡派中大多數人見風使舵,立場開始曖昧起來,他們怎麽也想象不到,此前溫文爾雅的扶蘇公子,此番為迴鹹陽竟不惜名節,大動幹戈。
少部分支持趙高、李斯的頑固分子,在扶蘇進城前公開了矯詔內容,留下“始皇已死,遺詔命胡亥登基”的謠言,想要置扶蘇於不忠不孝的境地。
朝野內外,頓時議論洶洶。
這些死到臨頭還想用道德束縛威逼扶蘇的人,包括馮去疾、馮劫等在內的觀望者,都以為扶蘇會在人言可畏之下,遵始皇遺詔讓位。
沒想到,扶蘇完全不理會謠言。
在留下七萬多人在鹹陽城外駐紮後,扶蘇親率一萬人馬入城,不僅將李斯的丞相府以及中車府令趙高的府邸之人全部下獄嚴審,還宣布鹹陽進入戰時狀態,全城戒嚴,以維持秩序,任何企圖煽動叛亂或者製造混亂的人,都被扶蘇統統下獄。
鹹陽大亂,進入了整整三天的雷霆行動時期,所有人,或心甘或不願,這才意識到一個早就肉眼可見的事實。
扶蘇,早已不是他們印象裏仁慈可欺的長公子。
大秦,要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