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在榻榻米上躺好。


    “校長,何為臥談會?”劉據率先發問。


    寧野在床上抬了抬腳,伸了伸懶腰,鬆弛地說:“就是字麵意義,臥著談話的會議。”


    “既是會議,必有要事商議,豈能如此懶散。”


    扶蘇當即就要正襟危坐,寧野哭笑不得,古人是不是都這樣,一聽到要議事就特別嚴肅。


    “哎呀,我們的臥談會,和你們朝堂議事不一樣,就是大家隨便聊聊天,瞎扯淡。”


    眾人沒有再追問,蝦為什麽要扯蛋。


    如果每個現代術語都要寧野解釋一通,估計這天很難聊下去。


    霍去病半倚著枕頭沒說話,盯著天花板的燈一言不發,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曆史上司馬遷說霍去病“少言不泄”,就是沉默寡言,不輕易泄露自己的想法。寧野瞧見霍去病本人,還真是如此。


    “那我們臥談會的議題為何?”


    劉據接著問。


    “嗯……除了小霍今晚剛到,你們倆來了也有兩次,馬上暑假就要到了,咱們的國學夏令營,得抓緊辦起來。不知大家對此有何想法?”


    寧野心中對眾人其實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計劃。


    不過,在闡述自己的想法前,他想先聽聽大家夥的意見,也是看看大家對他以及學校是否還有什麽問題。


    “在商談國學夏令營的想法前,我想先問問寧校長,儒學在現代為何不興?”


    扶蘇將心中的疑問拋了出來。


    雖然已經來了兩次,但他隻去過藏書閣一迴,當時隻顧得上看秦史,關於華夏曆史的演變,他還沒來得及了解全麵。


    “對,我也想問這個,”


    劉據插嘴道,“我父皇親政後可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要是知道儒學在後世不顯,不知該作何感想。”


    扶蘇聽到劉據的父皇,也就是寧野口中另一位千古一帝漢武帝,竟然如此推崇儒學,和自己老爹秦始皇可以說是完全不同,頓時有幾分羨慕。


    若是他老爹秦始皇也這麽做,焚書坑儒自不存在,秦朝二世而亡想必也能避免。


    “唔……”


    寧野想了想。


    這個問題太大了,他不懂學術,因此迴答談不上專業,隻能說說自己的理解。


    “我先說一下,我不是大師,學術界的事我不懂,所以,以下想法隻代表我此時此刻的個人觀點,給大家做個參考。”


    在寧野看來,一個時代的主導學問,是和這個時代的社會結構、生產力、生產關係以及上層建築密切相關的。


    首先,當代的社會結構和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扶蘇、劉據、霍去病,來自古代封建社會,也就是傳統農業社會,儒家所強調的家庭倫理和等級秩序,早就已經不再適應當下這個高度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現代社會。


    古人依附於土地,又有重土難遷的思想觀念,基本上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此才有四世同堂、家族聚居。


    而現代社會,人口流動性大,更像是由一個個原子化的個體構成的民族共同體,小家庭、獨立居住成為社會主流,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已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儒家所倡導的基於家族和血緣關係的倫理規範,對於現代人沒什麽吸引力也就不難理解。


    其次,中國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的多元文化衝擊,以及中國人自身的數次革命運動,打破了傳統思想的禁錮。


    現代教育體係大量引入與時俱進的學科體係和教育方法,開眼看世界,帶來了各種文化思想的興起,儒家思想在文化市場中的份額被稀釋,也就不足為奇。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儒學自身的發展困境。


    儒家思想發展到明清,已經逐漸變成統治階級控製人們思想的工具,儒學自身的理論創新不足,“三綱五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強調等級尊卑和絕對服從的觀念,在近代以來的思想解放運動中被批判與否定。


    在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時代大環境下,僅靠儒家思想,無法治國,更無法救國。


    這不是說儒學毫無可取之處,而是說,時代變了,社會思想自然也要與時俱進。


    因此,近代以來,無數仁人誌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國家富強和民族解放奉獻自己。中國人民智大開,這才有了中華民族重新走向複興,再次昂首挺胸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此外,在屈辱的近代史的教育下,很多國人也不再相信,單純依靠仁德教化就可以實現興國安邦。


    畢竟,正如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句話“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


    若是一味因循守舊,妄自尊大,隻會導致落後就要挨打的局麵卷土重來,這是無數中國人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儒學在現代不顯不興,有很多原因,但正所謂“攻守之勢異也”,歸根到底,完全是時代發展到了這一步。


    為了讓三個華夷之辨思想深入骨髓的古人,不要小瞧其他國家,深刻理解時代的變化,寧野又給扶蘇、劉據、霍去病講起了中國近代史的慘痛經曆。


    在三個古人眼中,當下的中國如此強大,他們哪能想到,就在一百多年前,中國的滿清王朝卻固步自封、沉迷天朝上國美夢,落後於時代,不但簽下若幹不平等條約,致使中國國力衰微,更導致中國被列強覬覦,統治者卻還厚顏無恥大放厥詞“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此後,堂堂中華,竟被一個小小倭國入侵,中國人曆經多年抗戰,這才終於取得了偉大勝利。


    扶蘇和劉據,聽聞後人被如此欺負,都氣急攻心。


    “豈有此理!”


    霍去病更是騰得一下從床上站起來,怒不可遏。


    “這倭國在何處?若我得知,必親率大軍,直搗黃龍,非犁庭掃穴不可。”


    “冷靜,冷靜。”


    寧野安撫了一下大家,接著說。


    “現在我們再也不會任人欺負了,我們不僅經濟發達,科技實力也位居世界前列,上可飛九天探月,下可入五洋捉鱉。大家可知,這一切成果來自於何處?”


    “來自於何處?”


    扶蘇、劉據、霍去病都聽得心神澎湃,不約而同齊齊問道。


    “來自於過去現在未來,無數華夏兒女,孜孜不倦的奮鬥和拚搏。”


    寧野迴歸主題,開啟了總結。


    “因此,我希望各位可以明白,中國,非一家一姓之中國,而是千千萬萬華夏子民之中國。為了實現我們的偉大複興,僅僅依靠一家一族之勢力、一門一派之學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博采眾長,有容乃大,百家皆為我所用,每一個思想的爭鳴都彌足珍貴。”


    雖然這些想法,和寧野今晚臥談會的主題,似乎沒有太大關係。


    但正如係統所說,招聘古人來他的學校任教,是希望這些古人也能學點東西,帶迴各自的時代,從而改寫萬朝意難平。


    比起具體的科學技術,寧野更希望給這些古人的心中種下一顆種子。


    一顆名叫“中華”的共同的種子。


    寧野相信,隻要所有人跨越時空一起努力,那麽,無論在什麽平行世界,我華夏之光,必將耀世而立,映照萬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徑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徑斜並收藏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