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會嫌錢多,尤其是劉據。


    經過這段時間,他那小本本早就密密麻麻記滿了東西,無奈,他的工資雖然和扶蘇並列古人第一,在海量的欲望麵前,卻還是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校長,錢就這麽點,你可有何建議?”


    苦惱的劉據,懶得再自己琢磨了,索性把難題拋給“有問題肯定有答案”的寧野。


    “你小子,5000塊錢還嫌少啊,也不怕噎著!”


    寧野笑著指了指劉據,笑著搖搖頭,見大家都充滿期待地看向他。


    “行吧,那我就再建議建議,供大家參考。”


    關於不同的時代,帶什麽糧食作物種子迴去,寧野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扶蘇,你所處的大秦,農業以粟、黍、稻、麥等為主,我推薦你多買點玉米種子帶迴去,玉米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比較適合秦朝的農業生產條件。其次,雜交水稻可以帶一點。”


    扶蘇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劉據呢,你的西漢,鐵製農具廣泛使用,水利工程不斷興建,農業技術是有很大進步的,多買點紅薯吧,紅薯產量高,適應性廣,可在山地、沙地等多種土地上種植,而且西漢人口逐漸增多,引入紅薯可以增加糧食產量,養活更多人口。”


    劉據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蘭陵王,北齊的農業生產已經比較發達了,但是北齊國土麵積小,又經常打仗,土豆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而且土豆產量可觀,可作為糧食儲備,十分有利於北齊的軍事和民生。”


    “長恭謝過校長,便依校長之言。”


    蘭陵王拱手。


    “小昺,你們現在已經打下海南做抗元根據地了,土豆天性喜涼怕熱,海南不太適合或者說要克服很多困難,紅薯、玉米的話,也要麵臨因倉儲設施簡陋帶來的受潮發黴、腐爛變質的問題。再說了,你們現在口糧第一,有糧才有兵,因此,建議你們以雜交水稻為主。”


    趙昺似懂非懂,不過陸秀夫、張世傑完全聽懂了,當即頷首,對寧野的分析完全讚同。


    “至於釣魚城那邊……”


    寧野看向冉璡和冉璞,“不知王堅將軍可有什麽囑咐?”


    “寧校長、官家,”冉氏兄弟對視一眼,最後由冉璡出來發言,“上個月我軍與蒙古大軍交戰,已按照曆史那般殺死了蒙軍統帥蒙哥,現在已經在執行造反計劃了。”


    “嗯,你們雖然話不多,但行動卻很迅速。”


    寧野讚賞地點點頭,接下來王堅他們要在南宋還存在的前提下造反,然後在川蜀大搞土地革命來招募兵員成立大宋遊擊隊,因此,糧食很重要。


    “成都乃天府之國,向來物產豐饒,你們就每個種子帶點迴去,看看百姓喜歡吃什麽,就多種什麽,如何?哦,對了!辣椒!必須買點辣椒迴去,四川火鍋可是很有名的!”


    “遵命!”


    冉氏兄弟決定照寧野的話做。


    雖然大明來的三位,這次啥也帶不迴去。


    但寧野這一波設身處地、因時製宜地幫各朝古人分析帶什麽糧食作物的種子迴去種植,當真是讓朱元璋、朱標和朱允炆都大開眼界。


    他們已經開始期待下個月的發薪日了。


    “當然,上麵的分析隻是拍腦袋,還是那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家可以先試一試,日後再慢慢改進。反正等你們工資多了還可以繼續買。初期就多買點主推,其他的也都買一點帶迴古代嚐試。”


    “謝寧校長賜教!”


    一眾古人不約而同拱手言謝。


    寧野見大家都沒問題,就將各自對糧食作物的采購計劃提交給了係統。係統表示會安排統一采購,讓大家去校門口等著,很快物資就會送貨上門。


    訂了貨的古人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離開了。


    唯有朱元璋、朱標和朱允炆還留在校長辦公室。


    “寧校長,”朱元璋意味深長地笑了笑,“你看,我大明,咋弄啊?”


    “還請寧校長\/寧先生賜教。”


    朱標和朱允炆這對父子,當即默契地配合朱元璋的提問。


    朱元璋祖孫三人,雖然來自兩個大明,但歸根結底,麵臨的還是同一個問題。


    那就是,未來過於強悍的朱棣,到底如何處理為好。


    朱標活著,一切都好說。


    但即便朱標沒有死,而且順利當上皇帝,他也要思考把朱棣安置在什麽位置上合適。


    朱允炆,那就更不用說了,已經箭在弦上了。


    再過幾個月,等朱允炆宇宙的朱棣,在北平發起“靖難之役”,那可就一切都晚了。


    得知朱允炆剛坐上皇位就迫不及待地削藩,朱標眉頭皺得可高了,眉心都快擰成川字。


    “允炆,你怎麽能這麽對待你的叔叔呢?”


    朱標看了一眼朱元璋,生怕朱元璋暴起,又把朱允炆揍一頓。


    畢竟,來之前,朱元璋可是剛剛揍過那個還什麽都沒幹的小朱棣的。


    “皇爺爺,爹。”


    朱允炆倒沒那麽懦弱,相反,他隻是害怕得不到祖父和父親的認可而已。


    他要是膽怯,又豈會削藩?


    “孩兒並不覺得削藩做錯了,削藩是一定要削的,不僅僅是因為部分藩王的確目無法紀,也是為了安定國家,避免漢朝七國之亂在我大明上演。”


    “所以你就把你叔叔們往死裏整?”


    朱元璋明顯很不認同,他冷哼一聲。


    “周王朱橚是否真有謀反之心尚且不論,齊王朱榑、代王朱桂皆乃性格殘暴的暴虐之人,多行不法之事,岷王朱楩肆意妄為,咱多少也知道了。別的藩王違法亂紀也就罷了,可是,湘王朱柏做了什麽?”


    “皇爺爺,孫兒……”


    朱允炆有心解釋,卻被朱元璋直接打斷。


    “朱柏並沒有任何劣跡、惡行,卻被你以偽造寶鈔的罪名進行削藩,最後又驚又怒,不堪受辱,舉家自焚以死明誌!”


    朱標先前不知道朱允炆具體怎麽削藩的,現在他知道了。


    心中那是又驚訝,又慚愧,總覺得是自己——雖然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自己——沒能陪伴在朱允炆身邊悉心教導,幫助朱允炆解決藩王問題,才導致朱允炆和他的藩王叔叔們水火不容。


    其實單方麵說朱允炆容不下他的叔叔們也有失公允。


    即便朱允炆不削藩,他的皇位也不能確保坐得穩,畢竟明朝藩王權力很大,有自己的軍隊、領地以及諸多經濟特權,部分藩王仍可能造反。


    “允炆,你十二叔(朱柏),比你不過大六歲而已,你們幾乎一起長大,你竟連他也容不下嗎?”


    “爹爹,孩兒還未……”


    “你這是削藩嗎?還是在以削藩之名行廢藩之實?”


    朱標很是生氣,他走到朱允炆身前,擋在朱元璋身前,沉著臉質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徑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徑斜並收藏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