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氣昏趙頊的靖康恥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 作者:石徑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頊在心裏盤算了一下。
雖然聽寧野的意思,自己並不長壽,但畢竟距離寧野說的北宋滅亡,還有五十三年。
古往今來,皇帝長壽的不多,趙頊對此心裏有數。
“宋徽宗也就是趙佶,是你的第十一子,”寧野查看了一下係統給他的曆史材料,“還要八年才會出生。”
趙頊點頭,到今年他一共也才四個兒子。
長子趙佾、次子趙僅皆早殤,眼下唯有三子趙俊還活著,四子趙伸即將出生,不過,若是趙頊此時知道曆史上這兩個兒子也會早殤,趙頊肯定會肝腸寸斷。
此時聽到寧野說自己未來還有第十一子,趙頊心中鬆了口氣。
可當他繼續往下聽自己這第十一子的所作所為時,他馬上就氣不打一處來了。
“宋徽宗即位後雖啟用新法,但重用蔡京……”
蔡京熙寧三年登進士第,目前還在任舒州推官,在財政等事務上能力突出,又積極響應新法,當下的趙頊對他印象還不錯。
沒想到,寧野馬上就潑來一盆冷水。
“蔡京等人,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賄賂公行,賣官鬻爵。有一句順口溜說,‘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為了搜刮民財不折手段。金人圍攻開封時,追究其禍國之罪,蔡京本人被稱為六賊之首。”
“亂臣賊子!亂臣賊子!”
趙頊終於忍不住了,一拳拍在講台桌子上,頓時氣得脖子都紅溫了。
趙昺雖然知道這段曆史,卻不敢說,躲在寧野身後。
蘇軾和陸秀夫對視一眼,不知作何反應。
與牛富貴、隆三出身寒門不同,勞之逸來自名門望族,雖說是禦廚,但勞家屬於新黨一派,他和蔡京也算認識,不僅知道蔡京其人,兩人還曾有過幾麵之緣,他不禁在心裏為蔡京捏了把汗。
勞之逸怎麽也不相信,那個以書法揚名的元長兄,將來竟然會禍國亂政。
“然後呢,”趙頊氣唿唿地問,“趙佶還做了什麽?”
“您的兒子趙佶,也即宋徽宗,生活奢靡,不僅在南方采辦‘花石綱’,在汴京修建‘艮嶽’,還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
“宣和七年(1125年),金滅遼後分兵兩路,南下攻宋,直逼開封。趙佶驚恐之下,將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
“哦,對了,為了抵抗金人,還有一個撒豆成兵的典故。”
“撒豆成兵?”
趙頊看向蘇軾,豈料咱們蘇學士知識再淵博也無法容下這樣的荒謬。蘇軾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
寧野繼續解釋。
“撒豆成兵,說的是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軍再次以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有一個叫郭京的士兵,謊稱自己會法術,可施道門‘六甲法’,生擒金將退敵,欽宗等人深信不疑,授以官職金帛。結果,其‘六甲神兵’被金兵擊敗,郭京則趁亂逃走。”
在場的所有人都已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趙頊更是心中暗自決定,皇位說什麽都絕不能傳給他的第十一子。此時趙頊還不知曉,在宋徽宗之前,他還有個兒子宋哲宗趙煦也做了皇帝。
趙煦被後人稱讚“天資聰粹,實有為之主”,其早逝被認為是宋朝進一步發展的極大損失。
“再之後,金人攻陷汴梁,俘虜了徽欽二帝,您的兒子和孫子成了金國的俘虜,史稱靖康之恥。”
“不可能!絕無可能!你在騙朕!”
趙頊感到頭腦熱血上湧,他站起身來,隻覺得一股氣直衝天靈感,差點氣昏過去。
“官家!”
蘇軾眼疾手快急忙上前扶住。
寧野沉默了一會兒,趁著給大家消化的時間,他將陸秀夫從半山茶寮帶來教室的爐子點燃,重新熱起了茶水。待趙頊冷靜下來,茶水也重新燒開,整個教室,隻有茶壺裏咕嚕咕嚕的氣泡聲。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這是未來的抗金名將嶽飛的名言,不過,嶽飛結局也不好,他在前線為大宋賣命,結果卻被趙佶第九子、也即你的另一個孫子宋高宗趙構給背刺了。”
“後人戲稱趙構為完顏構,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催令嶽飛班師,然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嶽飛。”
“……”
所有人都捏緊了拳頭,暗自無言。
“那是南宋的事了,說迴靖康之恥。金人不僅擄走了徽欽二帝,還帶走了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貴卿朝臣共三千餘人,繁華的東京城被洗劫一空。”
“北宋,就此滅亡。”
聽到此處,趙頊終於再也支撐不住。
他一個趔趄,隻覺得天旋地轉,“撲通”一聲,趙頊在眾人驚慌中倒在了沙發上。
“官家!”
蘇軾見趙頊昏倒,嚇得腿都軟了。
邀請趙頊來後世的人正是蘇軾,萬一官家在此處有個閃失,他當真是萬死莫贖。
這一次受到的驚嚇著實不小。趙頊在沙發上休息了好一會兒,才終於睜開雙眸。
“朕沒事。”
趙頊坐了起來,講台上的沙發很軟,他需要非常用力才能保持自己不陷進去。
“喝口茶,潤潤心。”
寧野將剛剛沏好的茶,遞給趙頊。
蘇軾、趙昺等人,亦從一驚一乍中緩過神來。
蘇軾看了一眼寧野,隻見寧野神態自若,絲毫沒有慌亂之感,他不禁對眼前這個年輕人如此年少就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鎮定,愈發佩服。
“難道,果真就像太皇太後和太後所言,王安石亂天下?”
趙頊喃喃自語。
想起方才給他當頭一棒的靖康之恥,結合前不久鄭俠的《流民圖》,趙頊心中的困惑愈發強烈了。
趙頊不明白。
他不明白,自己明明懷抱著滿腔熱血支持變法,王安石亦是負天下人望三十年的忠臣,為何卻是這樣的結果?
要知道,趙頊是發自真心地想和王安石在史書上留下君明臣賢的佳話的。
趙頊自認為自己是明君。
他也相信,王安石是有真才實學的忠臣。
為何明君賢臣的組合,拚搏多年,可以說為變法奉獻了自己的一切,曆史上卻是這樣一個結果?
這,到底是為何?
------
【故事互動】學富五車的寶子們,你們覺得宋神宗趙頊和王安石的熙寧變法,為什麽失敗?感興趣的寶子,可以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交流討論喔!
雖然聽寧野的意思,自己並不長壽,但畢竟距離寧野說的北宋滅亡,還有五十三年。
古往今來,皇帝長壽的不多,趙頊對此心裏有數。
“宋徽宗也就是趙佶,是你的第十一子,”寧野查看了一下係統給他的曆史材料,“還要八年才會出生。”
趙頊點頭,到今年他一共也才四個兒子。
長子趙佾、次子趙僅皆早殤,眼下唯有三子趙俊還活著,四子趙伸即將出生,不過,若是趙頊此時知道曆史上這兩個兒子也會早殤,趙頊肯定會肝腸寸斷。
此時聽到寧野說自己未來還有第十一子,趙頊心中鬆了口氣。
可當他繼續往下聽自己這第十一子的所作所為時,他馬上就氣不打一處來了。
“宋徽宗即位後雖啟用新法,但重用蔡京……”
蔡京熙寧三年登進士第,目前還在任舒州推官,在財政等事務上能力突出,又積極響應新法,當下的趙頊對他印象還不錯。
沒想到,寧野馬上就潑來一盆冷水。
“蔡京等人,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賄賂公行,賣官鬻爵。有一句順口溜說,‘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為了搜刮民財不折手段。金人圍攻開封時,追究其禍國之罪,蔡京本人被稱為六賊之首。”
“亂臣賊子!亂臣賊子!”
趙頊終於忍不住了,一拳拍在講台桌子上,頓時氣得脖子都紅溫了。
趙昺雖然知道這段曆史,卻不敢說,躲在寧野身後。
蘇軾和陸秀夫對視一眼,不知作何反應。
與牛富貴、隆三出身寒門不同,勞之逸來自名門望族,雖說是禦廚,但勞家屬於新黨一派,他和蔡京也算認識,不僅知道蔡京其人,兩人還曾有過幾麵之緣,他不禁在心裏為蔡京捏了把汗。
勞之逸怎麽也不相信,那個以書法揚名的元長兄,將來竟然會禍國亂政。
“然後呢,”趙頊氣唿唿地問,“趙佶還做了什麽?”
“您的兒子趙佶,也即宋徽宗,生活奢靡,不僅在南方采辦‘花石綱’,在汴京修建‘艮嶽’,還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
“宣和七年(1125年),金滅遼後分兵兩路,南下攻宋,直逼開封。趙佶驚恐之下,將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
“哦,對了,為了抵抗金人,還有一個撒豆成兵的典故。”
“撒豆成兵?”
趙頊看向蘇軾,豈料咱們蘇學士知識再淵博也無法容下這樣的荒謬。蘇軾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
寧野繼續解釋。
“撒豆成兵,說的是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軍再次以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有一個叫郭京的士兵,謊稱自己會法術,可施道門‘六甲法’,生擒金將退敵,欽宗等人深信不疑,授以官職金帛。結果,其‘六甲神兵’被金兵擊敗,郭京則趁亂逃走。”
在場的所有人都已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趙頊更是心中暗自決定,皇位說什麽都絕不能傳給他的第十一子。此時趙頊還不知曉,在宋徽宗之前,他還有個兒子宋哲宗趙煦也做了皇帝。
趙煦被後人稱讚“天資聰粹,實有為之主”,其早逝被認為是宋朝進一步發展的極大損失。
“再之後,金人攻陷汴梁,俘虜了徽欽二帝,您的兒子和孫子成了金國的俘虜,史稱靖康之恥。”
“不可能!絕無可能!你在騙朕!”
趙頊感到頭腦熱血上湧,他站起身來,隻覺得一股氣直衝天靈感,差點氣昏過去。
“官家!”
蘇軾眼疾手快急忙上前扶住。
寧野沉默了一會兒,趁著給大家消化的時間,他將陸秀夫從半山茶寮帶來教室的爐子點燃,重新熱起了茶水。待趙頊冷靜下來,茶水也重新燒開,整個教室,隻有茶壺裏咕嚕咕嚕的氣泡聲。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這是未來的抗金名將嶽飛的名言,不過,嶽飛結局也不好,他在前線為大宋賣命,結果卻被趙佶第九子、也即你的另一個孫子宋高宗趙構給背刺了。”
“後人戲稱趙構為完顏構,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催令嶽飛班師,然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嶽飛。”
“……”
所有人都捏緊了拳頭,暗自無言。
“那是南宋的事了,說迴靖康之恥。金人不僅擄走了徽欽二帝,還帶走了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貴卿朝臣共三千餘人,繁華的東京城被洗劫一空。”
“北宋,就此滅亡。”
聽到此處,趙頊終於再也支撐不住。
他一個趔趄,隻覺得天旋地轉,“撲通”一聲,趙頊在眾人驚慌中倒在了沙發上。
“官家!”
蘇軾見趙頊昏倒,嚇得腿都軟了。
邀請趙頊來後世的人正是蘇軾,萬一官家在此處有個閃失,他當真是萬死莫贖。
這一次受到的驚嚇著實不小。趙頊在沙發上休息了好一會兒,才終於睜開雙眸。
“朕沒事。”
趙頊坐了起來,講台上的沙發很軟,他需要非常用力才能保持自己不陷進去。
“喝口茶,潤潤心。”
寧野將剛剛沏好的茶,遞給趙頊。
蘇軾、趙昺等人,亦從一驚一乍中緩過神來。
蘇軾看了一眼寧野,隻見寧野神態自若,絲毫沒有慌亂之感,他不禁對眼前這個年輕人如此年少就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鎮定,愈發佩服。
“難道,果真就像太皇太後和太後所言,王安石亂天下?”
趙頊喃喃自語。
想起方才給他當頭一棒的靖康之恥,結合前不久鄭俠的《流民圖》,趙頊心中的困惑愈發強烈了。
趙頊不明白。
他不明白,自己明明懷抱著滿腔熱血支持變法,王安石亦是負天下人望三十年的忠臣,為何卻是這樣的結果?
要知道,趙頊是發自真心地想和王安石在史書上留下君明臣賢的佳話的。
趙頊自認為自己是明君。
他也相信,王安石是有真才實學的忠臣。
為何明君賢臣的組合,拚搏多年,可以說為變法奉獻了自己的一切,曆史上卻是這樣一個結果?
這,到底是為何?
------
【故事互動】學富五車的寶子們,你們覺得宋神宗趙頊和王安石的熙寧變法,為什麽失敗?感興趣的寶子,可以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交流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