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就在這緊急關頭,消失了十天的太子劉據,竟然迴來了!


    周末加上三個工作日,劉據此番在未來待了五天。


    迴到大漢時,時間已過去足足十日。金光一閃中,劉據重新現身甘泉宮大殿,正在眯著眼假寐的劉徹,在恍惚中醒了過來。


    “太子!”


    劉徹定睛一看,那殿上之人,正是自己的嫡長子劉據,“你……你果真去了兩千年後?”


    “父皇,”劉據收起後世的鬆弛,行參拜大禮後正聲迴答,“兒臣的確剛從後世迴來。”


    一左一右兩個內侍,攙扶著劉徹從龍椅上起身。


    劉徹顫顫巍巍卻又步伐有力地走到劉據身前,用灼人的目光反複掃視了劉據周身,方才一隻手抓住劉據的胳膊。


    “太子何歸之遲也!叫朕好等!”


    劉徹抓住的地方,正是先前劉據胳膊被肇鉤酒瓶碎片劃傷之處,本來經過這些日子的用藥,已經結痂了,被劉徹這麽一抓,又疼痛起來。劉據沒忍住悶哼一聲。


    “父皇恕罪。父皇可還記得,兒臣先前稟告過父皇,兒臣現在後世一所學校任教當老師,也就是夫子,今日剛迎來休沐。”


    “夫子……我大漢太子,自是當得起後人夫子。”


    劉徹喃喃一聲,劉據的悶哼他自然收在眼裏。


    這位漢武大帝隻是老了,又沒有昏聵,他當即將劉據往他身前一拉,用力撩起劉據的衣袖,一道傷口就這樣暴露在劉徹眼前。


    “你受傷了?”劉徹語氣中隱隱有了怒意,“何人敢傷我大漢太子!”


    “父皇勿慮,此乃後世宵小所為,表兄已為我報了仇。”


    “表兄?”劉徹一驚,“你口中的表兄,可是朕的冠軍侯?”


    “正是。父皇,表兄雖在我大漢已逝,卻在後世重生,年歲一如當年。”


    “竟有此事?後世之人竟能活死人肉白骨?如此說來,未來豈非也能長生?”


    劉徹雙手顫抖,被劉據的話驚訝到無以複加。


    劉據當然知道自己的父皇想知道什麽。


    為此,他還特地向寧野請教過,寧野當時很篤定地告訴他:“生死乃宇宙規律,萬物莫不如此。”


    “父皇,即便是兩千年後,也並無長生不老藥。”


    劉據的話,讓劉徹心中五味雜陳。


    聽聞霍去病在未來重生,劉徹先是震驚。得知即便是兩千年後也不能長生,心情黯淡之餘劉徹又有幾分釋然。隨即,他開始羨慕霍去病。他很羨慕那個二十四歲就英年早逝又在後世重生的少年,若是他這個垂暮之人,也能青春複返,該多好啊。


    隻是,此等神跡卻並未發生在他的身上。


    劉徹心裏雖然失望,卻也無可奈何。不過,自己的嫡長子和冠軍侯被選去後世,說明冥冥之中,自有力量在眷顧大漢。


    “不過,寧校長,也就是掌管兒臣工作學校的……唔……太學祭酒,讓兒臣跟父皇說,與其求仙問道,不如運動治療,後世流行一句話,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劉據終歸還是不願意他的父皇太過失望的,轉而安慰道。


    劉徹仔細琢磨了一番後世流行的話,哂笑一番自己之後搖了搖頭,背著手,一步一步重新邁向龍椅。


    “長生之事,就此罷了。太子既去了後世,那我大漢國祚如何?”


    “父皇,我大漢享國405年,雖分東西兩漢,卻是自秦以降,兩千多年中,國祚最長的朝代。”


    “後人議論大漢之威時說,國恆以弱滅,漢獨以強亡。”


    “不僅如此,後世華夏的主體民族名曰漢族,乃以我大漢命名,足以可見後人對我大漢的認可。”


    “父皇亦是和秦皇並列的千古一帝,後人稱為秦皇漢武。”


    劉徹一邊聽一邊點頭,雖然什麽東西兩漢讓他不解,漢再強終究是亡了亦令他不快,可當聽到後世最大的民族自稱漢族,劉徹的嘴角都快翹上天了。


    得知自己的諡號為“武”,劉徹想了想,倒覺得還算可以接受,畢竟,“武” 這個諡號在《諡法》中是這樣解釋的:“威強睿德曰武。”想他劉徹北擊匈奴,開疆拓土,自然當得起“漢武”。


    聽到後人竟將他和秦皇並列,劉徹的心情也著實有點複雜。


    “嬴政統一六國,說他千古一帝倒也恰當。不過,這順序得換一下,朕看還是叫漢武秦皇更加好聽。”


    “父皇,兒臣此番去後世,還遇見了大秦長公子扶蘇。他和蒙恬屯兵上郡,防禦匈奴。秦皇雖以虎狼之師橫掃六合,但卻未能剿滅匈奴,又焚書坑儒,文治武功自是不及父皇。”


    因為巫蠱之事,父子倆已經很久沒這麽好好說過話了。


    也許是早已知曉未來的關係,劉據心中多了幾分底氣,即便麵對劉徹,說起話來也開始更加從容自如。


    劉徹自然感受到了劉據的變化。


    “這後世果真厲害,竟教朕的太子也學會這般說話。”劉徹終於心情舒暢,他話鋒一轉,“不過,我大漢是怎麽亡的?”


    劉據將迴來前寧野為他打印的大漢簡史材料,從袖子裏取出來呈上。


    西漢雖已有了紙,但此時造紙技術還不成熟。文字記錄主要還是使用竹簡、木牘和帛書。內侍將劉據遞過來的一遝材料獻上時,劉徹當場就被那白淨似雪、光滑如玉的a4紙吸引了。


    “此物……”


    “此物是後世的紙張,乃後世主要的書寫載體。不過,後世之人已經開始無紙化,更多使用名喚電腦和手機的大小屏幕。”


    劉據當即給劉徹做起了介紹,劉徹聽得津津有味。


    時而驚歎,時而羨慕。


    半晌,劉徹才翻起那一遝漢史材料。這一看,又給劉徹震驚到了。


    “這史書上說,原本曆史上的你,竟被江充逼得起兵造反?”


    劉徹將視線在漢史材料和劉據之間來迴切換,滿臉不可思議。


    “父皇,請恕兒臣子弄父兵之罪,兒臣以為父皇已被奸人所害,故而……”


    “朕的太子竟敢造反,好啊,真是好得很!”


    “父皇……”


    劉據低著頭,正等著挨批,沒想到,劉徹看了材料,知道原本曆史上劉據起兵造反之事,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擊掌叫好。


    “朕一向覺得你唯唯諾諾,一點也不類朕。沒想到,你竟敢起兵。哈哈哈!不過,手段還是低劣了些,終究是朕的手下敗將。”


    “兒臣豈敢和父皇相提並論。”劉據連忙說。


    “嗯……”


    劉徹正要繼續閱讀,外麵的守衛進來通傳:“陛下,蘇文和江充求見。”


    此時,劉徹已經讀完了巫蠱之案的來龍去脈,明白太子是被冤枉的,未來的自己不僅在橫橋上燒死了蘇文,還下旨滅了江充三族,心裏頓時如明鏡一般,當即想通了原委。


    劉徹冷言道,“宣他二人進來。”


    “宣蘇文、江充覲見。”內侍高聲傳令。


    大漢的曆史,在這一刻正式轉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徑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徑斜並收藏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