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有啥事兒需要我幫忙的?”


    “不不不,”朱允炆急忙擺手,“雖然剛來後世,朕已經從寧先生這裏所學良多,當真是受益匪淺,豈敢再做叨擾。”


    “嗐,在我這兒不用客氣。”


    沒幾分鍾,熱水壺的水就燒開了。


    寧野走到茶幾處,從上方的櫃子裏拿出兩個茶杯,又放入上好的鐵觀音茶葉,給兩人各泡了一杯茶。


    “來,坐著聊。”


    “我留下來,是想和寧先生單獨說一聲謝謝。”


    “謝我什麽?我也沒做啥啊。來,喝茶。”


    “不,先生已經做了很多了。”


    朱允炆也沒客氣,端起茶杯,深深吸了一口茶香,抿了一口。


    “其實,雖然在皇爺爺、爹爹麵前,我堅持削藩沒有錯,但我內心深處,也很懷疑自己這麽做到底對不對,尤其是看到曆史上的我,最終失敗了。”


    “所以,知道曆史走向後,你的自我懷疑,達到了頂峰?”


    “是的。直到我聽寧先生說,「將大明滅亡完全歸咎於削藩,是不對的,我們不能美化沒有選擇的那條路。」聽了你的話,我才再次找迴信心。”


    “嗐,我以為是什麽呢,本來就是這樣啊,我隻是就事論事。”


    “爹爹質問我,這到底是削藩還是廢藩,沒錯,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這就是廢藩。但是,我能不這麽做嗎?無論是為了大明,還是為了我自己,我有其他選擇嗎?”


    寧野早就設身處地代入過朱允炆的處境,自然很快就明白了朱允炆為什麽這麽說。


    在寧野看來,朱允炆之所以這麽問,原因很明顯。


    說到底,還是性格仁柔,內心深處可能因為年輕、經驗不足而缺乏自信,導致其沒有安全感,再加上,朱允炆不是強人那一掛,他的性格也決定了,他或許比扶蘇要果敢,但又不像劉據那麽決絕。


    別說造父親的反了,曆史上,朱棣都起兵了,朱允炆也不願意殺朱棣。


    據《明史?本紀?成祖一》記載,建文三年三月的夾河之戰中,諸將因 “天子有詔,毋使負殺叔父名” 而未對朱棣動手。


    對此,當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說到底,朱允炆在他那群手握兵權的叔叔麵前,還是太年輕了,而那些藩王作為叔父輩,在家族地位較高,對朱允炆的皇位並不十分敬畏。


    代入一下,換個角度想想,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現在,假設你是你們家族裏年輕的後輩,然後你爺爺把整個家族的企業都交給你來打理,你那些叔叔都是分公司總裁,一個個都不把你這個名義上的集團董事長放在眼裏,有的甚至還違法亂紀,破壞公司規定,你能怎麽辦?


    所以,將心比心,寧野能理解朱允炆的處境。


    但是,沒辦法,身在帝王家,沒有能力,就是坐不穩皇位。


    “你啊,還是沒搞懂,權力的本質。”


    “權力的本質?”


    朱允炆跟著寧野的話,喃喃自語地念道。


    這是他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題,或者說,出生於皇室、從小養在深宮的他,一直認為,他的權力是與生俱來的。


    因此,聽到寧野這個問題的那一刹那,朱允炆第一反應是不理解的。


    “在即位前,我就已經是皇太孫,皇爺爺龍馭賓天以後,遺詔命我登基即皇帝位,這不就是權力嗎?”


    “不,這或許解釋了你當皇帝的權力的來源,但並沒有解釋權力的本質。”


    寧野站起身,將之前用過的小白板拖到茶幾前。


    上麵還留著寧野前幾天和趙頊他們討論大宋新聞業時的筆記。朱允炆瞥了一眼,什麽“新聞發言人”“報紙宣講員”“輿論高地”等等,幾乎全是他看不懂的詞匯。


    朱允炆頓時對後世的學問,越發好奇起來。


    寧野將小白板擦幹淨以後,迅速用馬克筆在白板上重新寫下一個詞“權力”。


    “關於權力,現代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各個學科,想必都已經有很多人進行過解釋,這裏,我就不說那些學術化的東西,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藏書閣看,應該能找到書籍。”


    “我就問你兩個問題。”


    “寧先生請說,朕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第一個問題,你覺得你和朱棣,誰的權力大?”


    朱允炆心想,這個問題還用問嗎?


    他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權力最大的,在他來的大明,那肯定是他了。


    既然寧野專門提出這個問題,朱允炆也不得不再次思考其背後的深層含義。


    但是,他想了半天,實在沒辦法承認朱棣比他權力要大。


    “先生,我想了想,雖然從結果來看,朕是輸了,但是,若論權力,四叔不及朕多矣。”


    朱允炆決定怎麽想就怎麽說。


    “那第二個問題也就來了,既然你都說了,你的權力比朱棣要大,那為何贏的人是他,不是你?”


    “這……”


    寧野將桌上那本明史拿起來,遞給朱允炆,“這本書,想必你剛才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已經看過了吧?”


    朱允炆誠實地點點頭。


    剛才他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自己失敗的細節,但這時候接過書,卻不想再翻閱了,因為裏麵的每一個字,在朱允炆看來都格外刺眼,仿佛都在嘲笑他一般。


    “你當然可以說,是黃子澄昏招頻出,辜負了你的重用。”


    “你也當然可以抱怨,李景隆不過是你大明的趙括,隻會紙上談兵不說,還深負皇恩,背叛了你的信任。”


    “如果你耍無賴,你甚至可以怪朱棣,都怪他太能打。”


    “……”


    寧野一席話,說得朱允炆和麵紅耳赤,羞得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若不是心中還留有理性,他差點就和係統說,他要迴大明再也不來現代了。


    “怎麽?覺得受侮辱了?”


    看到朱允炆的臉色一會兒紅一會兒白,嘴唇都快咬出血,卻一言不發,寧野抿了口茶,優哉遊哉地問道。


    “沒有……此天意也,非戰之罪,朕又豈會怨恨旁人。”


    “我剛才說的還算好的,”寧野說,“你可知道,後世網友如何評價你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徑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徑斜並收藏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