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野在一旁想,誒,還真是呢。


    人家削藩都是“交兵權保富貴”,即便是強勢如漢武大帝,也隻能搞搞“推恩令”,一代一代慢慢削。


    哪有像建文朝這樣的,不是把藩王逼死就是廢為庶人,這簡直就是連根拔起啊。


    但是呢,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寧野又很同情朱允炆。


    他雖然是一個現代人,沒有經曆過皇權爭奪,可即便現代中國早就沒有皇帝,那些大公司裏爭權奪位的新聞還少見麽?


    一個年輕的集團繼承人,麵對一群手握重權又可能不怎麽服他的分公司總裁叔叔,放你在他這個位置,你怎麽辦?


    “朱棣那混小子,奪你皇位,實屬不該。”


    朱元璋接著朱標的話說。


    “但咱看你這皇帝當得也是糊塗。說,這都是誰的主意?齊泰?黃子澄?還是誰?”


    朱允炆生怕朱元璋迴去後處置另一個大明的建文智囊團,急忙主動攬下責任。


    “皇爺爺、爹爹教訓的是,是孩兒思慮不周,與旁人無關。但是,孩兒的本意也是為了消除藩王對朝廷的威脅,鞏固大明江山社稷。”


    “說來說去,都怪朱棣?”


    寧野想著,要是朱棣此刻在這兒,估計會兩手一攤,沒好氣地說一聲“怪我咯”。


    沒辦法,人家朱棣就是強。


    曆史上唯一一個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還奪位成功的。


    登上皇位後,不僅進行了五次北征,還派鄭和六次下西洋(第七次發生於明宣宗朱瞻基時期)。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以肯尼亞的蒙巴薩為例,其距離大明應天府(今江蘇南京)的直線距離大致在 公裏以上。


    這可是六百年前的大明朝!


    就已經開始嚐試全球化航行了,寧野覺得當真是牛的。


    “這怎麽能怪老四呢?”朱元璋聽了寧野的話,當即忍不住又為朱棣抱屈,明明他之前抄起戒尺打小朱棣可順手了,“要怪就怪那幫酸儒文臣,一個個盡出餿主意!”


    朱標和朱元璋也差不多。


    先前質問朱允炆有多嚴厲,此刻就有多維護,立馬也站到自己兒子這邊。


    “老四雖然迫不得已,但爹既然有遺詔命允炆登基,以下犯上、以藩王奪君位,終究不妥。李唐殷鑒未遠,此例一開,後患無窮。這也不能怪允炆,若是我,恐怕麵對藩王的不法行為,長此以往也難以容忍。”


    “就是……”


    朱允炆感動極了,剛想說話附和朱標。


    “閉嘴。”


    沒想到朱標和朱元璋不約而同白了他一眼。


    朱允炆隻得訕訕低下頭,老實在一旁聽著。


    “我看你們還是怪我吧,”寧野見這祖孫仨,已經開始演戲了,就想合起夥來勸他入甕,為大明獻計呢。“怪我沒早點跟你們提建議唄。”


    “這怎麽能怪寧校長呢,咱可沒這想法。”


    “寧校長誤會了。”


    “寧先生,皇爺爺和爹爹絕無此意,朕也沒有。”


    “得嘞,那就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們之腹啦,好的,看來我這主意是白幫你們想了,那就爛在肚子裏好咯。”


    “別呀!”


    朱元璋就等著寧野說這話呢,“寧校長,咱自從第一眼見到你,就覺得你有高人之姿,乃吾之子房,想必寧校長必有高見教咱。”


    “我和允炆也是如此想的。”


    朱標急忙補充。


    朱允炆雖然自從來了後世,不是被敲打,就是被責罵,但此刻見朱元璋和朱標如此心急地向寧野求策,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為了幫他避免靖難之役的發生,頓時內心很是感動。


    寧野聽了朱元璋的話,也是哭笑不得。


    這祖孫仨,為了讓他獻策,都把他比做張良了。


    “嘖嘖嘖,這高帽可不興戴,我才不想被捧殺。哎,我說還不行嗎?”


    寧野一邊笑著聳聳肩,一邊重新把之前給大家在電腦上看過的那張世界地圖拿出來。


    “辦法,就在這張地圖裏。”


    “哦?”


    聽到寧野的話,祖孫仨都急忙湊到電腦邊上,寧野將世界地圖用全屏進行了展示。


    隨後,寧野先是用手指,沿著中國南海往下滑,一直滑到一塊名叫“澳洲”的大陸,然後又順著應天府往上滑,從一個名叫“白令海峽”的地方,滑到了與中國隔了一個太平洋的另一塊名叫“北美洲”的大陸。


    見三人似懂非懂,寧野接著說。


    “建文元年,用我們現在的紀年法,就是公元1399年。這時候的澳洲,還處於土著居民原始部落時期,連統一的國家都還沒有形成,與外界基本沒有交流。”


    “至於北美洲,有眾多的印第安部落,他們有著各自獨特的文化和社會結構,但各部落之間相對獨立,尚未形成統一的強大國家。”


    “不過,想要的話得抓點緊了,再過不到一百年,1492年,哥倫布就要發現北美了,歐洲人就會對美洲大陸開啟持續探索和殖民,1606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也會首次在澳大利亞登陸。”


    “這群歐洲人,留給你們的時間,可是不多嘍。”


    這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三朱哪裏會聽不明白,這麽大的土地,居然是連國家都沒形成的地方,寧野又特別提到。


    那簡直就是不要白不要啊。


    “寧校長的意思是……”朱元璋沉吟了一會兒,“把老四封到海外去,讓老四自己選,是分封澳洲還是北美?”


    “沒錯,寇可往,我亦可往,這句話你們應該聽過吧?”


    朱元璋、朱標和朱允炆都點點頭。


    此言,據說出自漢武帝劉徹。


    漢朝初期,匈奴勢大,時常侵擾漢朝邊境。一直到文景之治,國力逐漸強盛以後,漢武帝決心改變對匈奴的被動防禦。


    在衛青、霍去病大漢帝國雙壁的努力下,終於大敗匈奴。


    當時,漢武帝說這句話,是站在華夏大地的角度。但此時,到了大明,再來看這句話,就需要帶上全球視野。


    中華民族的確愛好和平。


    但是呢,咱就是說,咱這土地也不是充話費送的。資源就這麽多,你不爭也會有別人去爭。


    更何況,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封建王朝。


    如果要改變平行宇宙的華夏近現代數百年之恥辱,就必須在大明之時,高屋建瓴,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發生之前,主動勇立潮頭,如此,才能在全球化必將到來的將來,為華夏子民占據先發優勢。


    因此,寧野雖然沒見過朱棣,卻早已有了一個解決大明意難平的絕妙想法。


    ------


    作者說:


    今日份重磅禮物支持感謝如下。


    感謝【雲中君子遊】送上「催更符」禮物x2,超給力的重磅禮物支持榜一!


    感謝【雲霞花】送上「催更符」禮物x1。


    感謝【看天上有星星】送上「一封情書」禮物x1。


    本書在讀從2萬+降到1.7萬人了。


    終於要達成連更66天的成就啦。會寫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再完結。


    番茄愛給流量就給,不給大流量就看大家的支持。


    各位讀者寶子閱讀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徑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徑斜並收藏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