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朱棣:我幹啥了?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 作者:石徑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老夫老妻了,馬皇後豈會不了解朱元璋。
朱元璋這神情一出來,馬皇後就知道事情不簡單。
自從至正十二年(1352年),馬氏嫁於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為妻,洪武十五年(1382年)恰好是他們結婚後的第30年。
多少人的婚姻,七年就癢了。
像他們這樣,相扶相依三十年還能一如當年,不管別人怎麽想,朱元璋和馬皇後都是很知足的。
想當年,朱元璋還在郭子興麾下。
郭子興性情暴躁,忌才護短,雖然器重朱元璋,但又容易被讒言蠱惑,在別人的挑唆下,動輒猜疑朱元璋,對朱元璋加以斥罵。
有一迴,郭子興發怒,將朱元璋禁閉在空室,不許進食。
馬皇後知道了以後,親自來到廚房,“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這就是前文中馬皇後和朱標說的那件舊事。
當時,為了修補和郭子興的關係,彌縫裂痕,幫助朱元璋脫離困境,馬皇後還把自己家的財產送給養母張夫人以及郭子興妾張氏,請她們在義父郭子興前給幹女婿說點好話。
朱元璋南下之時,馬皇後不僅負責往來的文書,並且做得井井有條,同時她還勸朱元璋不要擾民、不要濫殺。
當戰爭需要時,馬皇後還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
在強敵兵臨城下之際,別人或打算逃難、或窖藏金銀、或囤積糧食,馬皇後卻鎮定自若,以自己的金帛犒賞士兵,穩定了軍心。
可以說,朱元璋能打下天下,馬皇後也是功不可沒的。
正因為如此,得知曆史走向的朱元璋,心情低沉到無以複加。
他當然希望馬皇後能繼續陪他久一點,越久越好。
“怎麽了這是?”
馬皇後拍了拍落到朱元璋衣服上的灰塵。
“去了一趟後世跟丟了魂似的,跟兒子發什麽脾氣?他又要幫你處理政務,又要照顧雄英,最近壓力有多大你不知道?”
聽到馬皇後的話,看著馬皇後最近愈發憔悴的臉,朱元璋滿是心疼。
“妹子……”
“說吧,是不是在後世看到什麽不好的曆史了?”
“沒有,怎麽會呢?我大明自然會千秋萬代的。”
“切,你什麽德行我還不知道?大明沒事,那就是我們有事了?”
不愧是曆史上有名的賢後,盡管朱元璋守口如瓶,什麽也沒說,但馬皇後卻從朱元璋微表情中看出來蛛絲馬跡。
“你別問了,咱什麽也不會說,也不會讓那些不好的事發生。雄英的病,有後世的神藥,應該問題不大。從今天起,咱們迴宮裏去,你最近受累憔悴,咱讓太醫也給你瞧瞧。”
“我又沒病,瞧什麽太醫啊……”
“這叫體檢!懂嗎?後世人都流行這個。”
朱元璋知道馬皇後絕不是他靠威壓可以拿下的,遂連哄帶勸,“妹子,你就聽咱一句話,咱們也不年輕了,就當是為了兒孫顧惜身體,可好?”
“好吧。那臣妾就謝過陛下關心了。”
馬皇後素來是親情為重的,此言一出,哪裏還有話說,隻得調侃著點頭答應。
兩人正要出門,太子妃呂氏親自端著茶點過來。
“父皇,母後。”
呂氏恭敬地行了禮,端莊典雅地說道:“兒媳為父皇母後準備了茶點作為早膳,可要用些?”
迴來前,朱元璋讓寧野用手機查了有關朱雄英、馬皇後和朱標去世的曆史記載。
他自然也已經知道,有後人猜測朱雄英乃至上一任太子妃常氏去世是遭到呂氏暗害。但是,即便是後世,這種說法也被認為並無確鑿的曆史證據,隻是後人的猜測和臆想。
朱元璋也不相信,眼前這個女人,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耍花招。
而且,曆史上自己傳位給了朱允炆,並沒有學漢武帝去母留子,建文元年,呂氏被尊為皇太後。很難想象,如果呂氏真有暗害朱雄英的情況,他朱元璋會不進行深入調查和處理。
但是,有時候,念頭的力量是強大的。
盡管呂氏可能並無害人之心,但朱元璋卻不由得起了提防之意。
馬皇後見朱元璋發呆,正要答應留下吃早點,卻被朱元璋抓住手腕。
“妹子,時辰不早了。咱們迴宮去。”
他走了幾步,頓了頓,才又扭過頭,意味深長地盯著不知發生了何事而惴惴不安的呂氏。
“太子妃,太子和雄英,咱就交給你照顧了,你可要好生看顧,若是有什麽醃臢事,咱可不會輕饒!”
呂氏不知自己哪裏做錯,聞言大驚失色,急忙跪下。
“謹遵父皇之命,兒媳萬萬不敢怠慢。”
“雄英的病情,一日三報,傳至宮裏。”朱元璋拉著馬皇後走到門外,又吩咐道,“對了,一會兒料理完東宮的事,讓太子進宮一趟,就說咱有事要和太子商議。”
“哦!差點忘了,讓老大把朱棣這個逆子給咱一起叫來麵聖。“
------
同一個大明。
南京,燕王府。
自從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年僅22歲的朱棣,終於好不容易借著迴來看望母後、大哥以及侄子的名義,重返應天府。
本來呢,這段時間,朱棣在府裏過得還挺自在的。
這次迴來,朱棣是得了父皇允許,一個人獨自迴來的,就連他敬愛的 “女諸生”燕王妃徐妙雲(徐達長女)都留在了北平打理王府。
南京的燕王府雖然冷清了些,但勝在自由啊。
更何況,北平此時還是塞北之地,哪有京師南京好玩。
別的不說,光是南京的鹹水鴨、鴨血粉絲湯,朱棣從小吃到大,怎麽也吃不膩。
而且,近來還有人向他舉薦了一個名叫道衍(後被朱棣賜名姚廣孝)的和尚。
這個和尚可不簡單,不僅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高僧、文學家,還是原本曆史上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
朱棣和姚廣孝聊得還算投緣,也就留他在府上做謀士。
不過,迴來剛樂活沒幾天的朱棣,很快就有了煩惱。
大哥朱標今天一早派人來傳話,說老爹詔他入宮,還說老爹語氣不太友好。
貼心的大哥特地讓人問他,是不是最近迴來京師又胡作非為了,被父皇抓到把柄,有的話趕緊跟大哥說,大哥想辦法罩著他。
朱棣一聽,簡直都快感動哭了好嘛。
有大哥就是好啊!
但是,朱棣轉念一想,誒,我幹啥了?我啥也沒幹啊!
------
作者說:
今日份重磅禮物支持感謝如下。
感謝【雲中君子遊】送上「催更符」禮物x1,今日份重磅禮物支持榜一。感謝感謝~!
感謝【紅月林】送上「一封情書」禮物x1。
感謝【郗瑜】送上「點個讚」禮物x1。
感謝【愛吃杏仁魚柳的康誌軍】送上「點個讚」禮物x1。
最近日收降了好多,已經書測,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來很多量。大家的禮物支持是作者更新的一大動力,繼續努力吧。
閱讀快樂哦~!多多評論、催更、支持哈~!
朱元璋這神情一出來,馬皇後就知道事情不簡單。
自從至正十二年(1352年),馬氏嫁於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為妻,洪武十五年(1382年)恰好是他們結婚後的第30年。
多少人的婚姻,七年就癢了。
像他們這樣,相扶相依三十年還能一如當年,不管別人怎麽想,朱元璋和馬皇後都是很知足的。
想當年,朱元璋還在郭子興麾下。
郭子興性情暴躁,忌才護短,雖然器重朱元璋,但又容易被讒言蠱惑,在別人的挑唆下,動輒猜疑朱元璋,對朱元璋加以斥罵。
有一迴,郭子興發怒,將朱元璋禁閉在空室,不許進食。
馬皇後知道了以後,親自來到廚房,“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這就是前文中馬皇後和朱標說的那件舊事。
當時,為了修補和郭子興的關係,彌縫裂痕,幫助朱元璋脫離困境,馬皇後還把自己家的財產送給養母張夫人以及郭子興妾張氏,請她們在義父郭子興前給幹女婿說點好話。
朱元璋南下之時,馬皇後不僅負責往來的文書,並且做得井井有條,同時她還勸朱元璋不要擾民、不要濫殺。
當戰爭需要時,馬皇後還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
在強敵兵臨城下之際,別人或打算逃難、或窖藏金銀、或囤積糧食,馬皇後卻鎮定自若,以自己的金帛犒賞士兵,穩定了軍心。
可以說,朱元璋能打下天下,馬皇後也是功不可沒的。
正因為如此,得知曆史走向的朱元璋,心情低沉到無以複加。
他當然希望馬皇後能繼續陪他久一點,越久越好。
“怎麽了這是?”
馬皇後拍了拍落到朱元璋衣服上的灰塵。
“去了一趟後世跟丟了魂似的,跟兒子發什麽脾氣?他又要幫你處理政務,又要照顧雄英,最近壓力有多大你不知道?”
聽到馬皇後的話,看著馬皇後最近愈發憔悴的臉,朱元璋滿是心疼。
“妹子……”
“說吧,是不是在後世看到什麽不好的曆史了?”
“沒有,怎麽會呢?我大明自然會千秋萬代的。”
“切,你什麽德行我還不知道?大明沒事,那就是我們有事了?”
不愧是曆史上有名的賢後,盡管朱元璋守口如瓶,什麽也沒說,但馬皇後卻從朱元璋微表情中看出來蛛絲馬跡。
“你別問了,咱什麽也不會說,也不會讓那些不好的事發生。雄英的病,有後世的神藥,應該問題不大。從今天起,咱們迴宮裏去,你最近受累憔悴,咱讓太醫也給你瞧瞧。”
“我又沒病,瞧什麽太醫啊……”
“這叫體檢!懂嗎?後世人都流行這個。”
朱元璋知道馬皇後絕不是他靠威壓可以拿下的,遂連哄帶勸,“妹子,你就聽咱一句話,咱們也不年輕了,就當是為了兒孫顧惜身體,可好?”
“好吧。那臣妾就謝過陛下關心了。”
馬皇後素來是親情為重的,此言一出,哪裏還有話說,隻得調侃著點頭答應。
兩人正要出門,太子妃呂氏親自端著茶點過來。
“父皇,母後。”
呂氏恭敬地行了禮,端莊典雅地說道:“兒媳為父皇母後準備了茶點作為早膳,可要用些?”
迴來前,朱元璋讓寧野用手機查了有關朱雄英、馬皇後和朱標去世的曆史記載。
他自然也已經知道,有後人猜測朱雄英乃至上一任太子妃常氏去世是遭到呂氏暗害。但是,即便是後世,這種說法也被認為並無確鑿的曆史證據,隻是後人的猜測和臆想。
朱元璋也不相信,眼前這個女人,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耍花招。
而且,曆史上自己傳位給了朱允炆,並沒有學漢武帝去母留子,建文元年,呂氏被尊為皇太後。很難想象,如果呂氏真有暗害朱雄英的情況,他朱元璋會不進行深入調查和處理。
但是,有時候,念頭的力量是強大的。
盡管呂氏可能並無害人之心,但朱元璋卻不由得起了提防之意。
馬皇後見朱元璋發呆,正要答應留下吃早點,卻被朱元璋抓住手腕。
“妹子,時辰不早了。咱們迴宮去。”
他走了幾步,頓了頓,才又扭過頭,意味深長地盯著不知發生了何事而惴惴不安的呂氏。
“太子妃,太子和雄英,咱就交給你照顧了,你可要好生看顧,若是有什麽醃臢事,咱可不會輕饒!”
呂氏不知自己哪裏做錯,聞言大驚失色,急忙跪下。
“謹遵父皇之命,兒媳萬萬不敢怠慢。”
“雄英的病情,一日三報,傳至宮裏。”朱元璋拉著馬皇後走到門外,又吩咐道,“對了,一會兒料理完東宮的事,讓太子進宮一趟,就說咱有事要和太子商議。”
“哦!差點忘了,讓老大把朱棣這個逆子給咱一起叫來麵聖。“
------
同一個大明。
南京,燕王府。
自從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年僅22歲的朱棣,終於好不容易借著迴來看望母後、大哥以及侄子的名義,重返應天府。
本來呢,這段時間,朱棣在府裏過得還挺自在的。
這次迴來,朱棣是得了父皇允許,一個人獨自迴來的,就連他敬愛的 “女諸生”燕王妃徐妙雲(徐達長女)都留在了北平打理王府。
南京的燕王府雖然冷清了些,但勝在自由啊。
更何況,北平此時還是塞北之地,哪有京師南京好玩。
別的不說,光是南京的鹹水鴨、鴨血粉絲湯,朱棣從小吃到大,怎麽也吃不膩。
而且,近來還有人向他舉薦了一個名叫道衍(後被朱棣賜名姚廣孝)的和尚。
這個和尚可不簡單,不僅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高僧、文學家,還是原本曆史上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
朱棣和姚廣孝聊得還算投緣,也就留他在府上做謀士。
不過,迴來剛樂活沒幾天的朱棣,很快就有了煩惱。
大哥朱標今天一早派人來傳話,說老爹詔他入宮,還說老爹語氣不太友好。
貼心的大哥特地讓人問他,是不是最近迴來京師又胡作非為了,被父皇抓到把柄,有的話趕緊跟大哥說,大哥想辦法罩著他。
朱棣一聽,簡直都快感動哭了好嘛。
有大哥就是好啊!
但是,朱棣轉念一想,誒,我幹啥了?我啥也沒幹啊!
------
作者說:
今日份重磅禮物支持感謝如下。
感謝【雲中君子遊】送上「催更符」禮物x1,今日份重磅禮物支持榜一。感謝感謝~!
感謝【紅月林】送上「一封情書」禮物x1。
感謝【郗瑜】送上「點個讚」禮物x1。
感謝【愛吃杏仁魚柳的康誌軍】送上「點個讚」禮物x1。
最近日收降了好多,已經書測,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來很多量。大家的禮物支持是作者更新的一大動力,繼續努力吧。
閱讀快樂哦~!多多評論、催更、支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