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我思來想去,覺得最有可能的還是劉雨菲,雖然她以這樣的方式來找我很不合理,但我實在想不起其他人選了,於是給她發了條消息:你剛剛來我們班找過我嗎?
那邊很快就迴複了:沒有啊,怎麽了。
沒事,就剛有人找我,我不在,我怕你找我有事,沒事了。我將消息發出去後,就決定不想了,想來人家肯定是沒有啥急事的,管她呢,費神。但是這個疑惑很快就解決了,這個來班上找我的人很快就浮出水麵了,她就隻是想打聽我,想知曉我的動態。我隻能說我越發的反感她了,有什麽不能直接問我嗎,總是背後搞小動作,還拐彎抹角套我的話,我一直都不理解這種人,活得不累嗎?而且她隻有十五歲呀,哦,我差點忘了,別說十五歲了,不到十歲她就已經有了這般“玲瓏”心思。
是過年的時候,我們一家同小姨一家約著去給姨奶奶拜年,姨奶奶今年還很難得的給了兩百元新年紅包。大家在聊天的時候,小姨一直說她的女兒多麽的懂事,姨奶奶在做飯,她就讓妹妹幫忙端菜,還說:“我們家圓圓特別懂事,幫姨奶奶多做點事啊。在家裏也是什麽都幹,才懂事,莫事都不讓我們操心的。”
爸媽就聽著,沒做聲。
姨奶奶也特別喜歡他們一家,跟著小姨一起誇她,我看著在廚房進出的劉原,無動於衷,那也隻是表麵上無動於衷,內心有些尷尬,不是因為他們的操作顯得我不懂事而尷尬,而是覺得他們的行為舉止特別做作而感到尷尬。吃飯時聊天,大概是小姨和有些內涵我爸媽小氣,肯定不會對我大手大腳的花錢,就一直說他們給劉原買了什麽,給劉原拿錢幹了什麽,而小姨夫也跟著說。老媽就有點心裏不舒服,可是她又說不贏她們,最後在我的製止下還吃了癟,關鍵我也不是故意的,我隻是不想讓他們知道我在學傳媒而已。吃過飯,妹妹劉原提議出去逛逛,說很無聊。
我媽順著頭頂將我的頭發一路摸下來:“都一樣,現在孩子長大了,花錢的地方都多了,這不,前段時間她還做了個頭發,花了好幾百,不過做得倒還是蠻好看的。”
“我滴劉原是好孩子,蠻聽話,不會燙頭發滴。”小姨看著我又看看劉原。
劉原也應和:“是的撒,學生就應該做學生的事,燙頭發那都是社會人幹的事情。”
好假呀,我為什麽要參加這樣的飯局,渾身難受啊,我已經在心裏翻了好幾個白眼了。好學生?燙頭發就不是好學生了?那瞞著媽媽買蘋果手機是不是好學生,好孩子呢?那你喝酒算不算好學生呢?學生也是不能喝酒的呀。
上次吃酒以及今天的這餐年飯,劉原都主動要求喝酒,是紅酒,關鍵是她爸爸不僅給她倒了,還給我也倒了一杯,我拒絕:“我不會喝酒,我怕我喝醉了。”
小姨父說:“不會的,這是葡萄酒,沒多少度數的,圓圓都喝得,這酒量是有遺傳的,你爸能喝,你就是有點酒量的,圓圓還不如你呢。”
我看都給我倒了,又是過年,便沒在拒絕了。我平時我感覺我的酒量應該還行,我確實是不喝酒的,去年也是過年的時候,去舅伯家拜年,他給媽媽倒了一杯酒,也是葡萄酒,但媽媽身體不好,出於禮節,我就喝了,喝了沒啥感覺。但我平常是絕對不喝的,未成年飲酒,國家都不提倡。可劉原不一樣,她平常和朋友出去玩都喝酒,她發說說我看見的,這社交軟件也是前不久才加上的。
有一天我同她逛超市,逛到咖啡區,她問我喝不喝咖啡,我說喝,茶和咖啡我都喝。因為每天睡眠不足,總是犯困,我便寄希望於咖啡和茶,雖然絲毫不管用,該困還是困但我還是會喝,說不定哪天就管用了呢?然後她看著超市的大包咖啡說,她也喝。我大概知道她是什麽意思了,我就說你要喝的話,就買一包唄,我就不拿了,我還有好多。最後是我付的錢,那包也不貴。
結果周一上學的時候,她就跑到高三這棟樓來找我了,把咖啡給了我:“這咖啡還是給你吧。”
我以為她是不好意思,還趕緊將咖啡往她懷裏推:“這不是你想要的嗎,你就拿著喝吧,我還有好多,沒事的。”
她還是把咖啡塞我手上了:“我媽說小孩子不能喝咖啡,讓我還給你。”
我有點無語了,是說我一未成年喝咖啡不對嗎?既然你不要,那我就拿著,反正也是我買的,你愛喝不喝,我拿著咖啡就準備轉身進教室了。
“哎,等一下。”我被她喊住了,她是不會喊我姐姐的,這幾年我們兩家來往得少了,長輩之間生了嫌隙,她便對我也如此,我不想計較,因為我本身也不喜歡她,她把我喊住後說:“要不我們加個好友吧。”
我有些不太願意,因為我是一個藏不住事的人,社交平台裏有我所有的喜怒哀樂及各種想法,我不想讓她看到我的那些動態,我是個透明人,可她不是,我知道,她有著不該她這個年紀該有的城府,每次同她聊天時,我都會被她賣了我都不知道,既然玩不過,我就隻能躲著她。我確實是經常被她賣了,還幫著數錢,是後來老媽提醒我,我才知道的,我是一點玲瓏心思都沒有。再加上前不久我的微信剛刪了她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小姨,我們這個年紀是不玩微信的,都是大人才玩,我們用的都是扣扣。但我還是注冊了個微信,不常用,沒什麽好友。剛注冊沒多久,也有個別朋友會加我好友,都是手機號加的,我也知道是誰,便同意了,但是加歸加,都不用微信。有一天,又有一個人申請加好友,我看不了她的朋友圈,我問她是誰,她死活都不說,隻是讓我猜,我實在沒那閑心思,想著應該同學朋友吧。再後來,我就會發一些幼稚的吐槽、牢騷以及感想,大多是關於傳媒的,但是沒有明說,大多說的是考試難,學習難,沒有具體的內容。就是因為沒什麽人看,我才在微信上發的,可就在前不久我發現這個人是小姨,她換了自己的頭像。我頓時很不爽,這就說明她一直在窺探我的朋友圈,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少信息,搞得我還非常認真的研究了我發的那些朋友圈,還好,表麵上看不出什麽來。
於是當她提出來加好友的時候,我下意識是拒絕的,我也是這麽幹的:“不了吧,我不怎麽玩那些的,不怎麽聊天,沒時間,要非要聊我都是同同學發短信的。”
“那你給我手機號也行啊,姐姐。”她很難得的叫了我一聲姐姐,上次舅舅把我倆約著出來一起吃飯,她還張口閉口都是蝶蝶,舅舅也沒說她,反而一臉寵溺的看著她同他頂嘴,而我則是很帶著對長輩的尊敬的同舅舅聊天,舅舅一個勁的說我是姐姐,在一個學校裏就應該照顧一下妹妹。我不想摻這趟渾水,說是照顧,到時候指不定是個啥情況,再者說了,說我是姐姐,可能她心裏不這麽認為,但我已經不敢多說什麽了,因為上次舅舅也是讓我多和圓圓出去玩,我不懂事的迴了條短信:這兩年我們也沒有怎麽聯係,生活的圈子也不一樣了,我姐姐對我很好,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所以我也記得我姐姐的好,但現在都大了,我很喜歡我姐姐,但我同姐姐的交往也很少了,我作為妹妹,還想著如何同我姐姐建立聯係呢,因為她對我好,我也想對她好。
這條短信,我說的是實話,我姐姐對我很好,她雖然是堂姐,但在我心裏不是親姐勝似親姐。
我常跟朋友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在乎的親人,除了父母就是我姐姐了。”
姐姐心裏有我,很照顧我,我曾經也因為自己是姐姐,就很自覺的代入了姐姐的角色,隻不過別人不領情罷了。這條短信舅舅看了,隻覺得我是不願意跟妹妹來往,隻願意親近姐姐,雖然我確實是這麽想的,但我主要是想表達的事人與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不能說人家打你罵你,你還得上趕著對人家好吧,我雖然不聰明,但也不至於傻得透頂吧。但舅舅顯然沒有獲取到這層含義,他甚至打電話埋怨我媽把我教壞了,說教我同爸爸那邊的親戚親近,同媽媽這邊的疏遠。我就突然發現,我在親戚麵前從來不說話可能是有原因的。
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我便說:“我高三學習忙,沒有時間顧其他的。”
這點倒是說到舅舅心坎上了,在舅舅心裏學習大於一切,他在這方麵甚至比爸媽還嚴重,因為他的觀點過於腐朽了,他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什麽社交軟件都不要玩,下都不要下載,耽誤學習,包括我後來上大學,他還是說這句話。可時代就是要與時俱進,這是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呀,人們之間的通訊工具就是這些聊天軟件,甚至都用它來發通知、存文件。要想好好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就得跟緊時代的腳步,而不是固步自封呀。跟舅舅說不明白,便不想說了。
果然舅舅聽了我的迴答後,表示認可:“那是的,要以學習為重,那以後你畢業了,也還是可以聯係的啊,都是姐姐妹妹的,一家人不能在你們這斷了練習,你作為姐姐,要主動點,你大些,就比妹妹懂事些,以後就都照顧下妹妹,當然這是以後畢業的事,現在還是以學習為主哈。”
說的有點多了,得再轉過頭來聊聊劉原要加我好友的事。這聲“姐姐”叫得顯得我有些不懂事了,我看見吃完飯陸續迴來的同學,眼睛不停地往我倆這邊看,甚至還放慢了腳步,我眼看著,馬上就要上晚自習了,心想:她怎麽不著急呢,她從這兒走到高一高二的教學樓還得十來分鍾呢。她不著急我著急呀,我不想跟她在這,浪費寶貴的時間了,免得待會上了課,我倆還擱這糾纏著,老師看到了也不好,我便把手機號給她了。結果她立馬就申請了好友,我同意了,但設置了權限,她不可看,她倒是沒對我設限。我沒有進她空間看,不感興趣。隻是後來好友動態上偶爾會看見她發的照片配著說說,她發的東西不多,不像我一樣亂七八糟的一大堆。她發的很少,都是出去玩的照片,一些平常我幾乎不會去的地方的照片,當然,我現在除了學校就是家裏,從未跟同學約著出去玩過,沒有這種概念。比如ktv,或者類似於酒吧之類的?反正看照片裏桌上擺著五顏六色的酒,未成年不是進不去酒吧嗎,我也不知道是哪裏。我不理解大人對好孩子的定義是什麽,未成年喝酒是好孩子,而我反而他們眼裏一塌糊塗的壞孩子。
在爸媽眼裏,我還是好的,所以媽媽有點氣不過吧,就來了句:“他們老師讓她燙的。”
“噗,嗬嗬嗬,怎麽可能,我都沒有聽過有哪個老師還要求自己學生燙頭的,這不是違反校規的事嗎?”她發出做作的笑聲配著做作的笑容,手捂著嘴,側著身子,聳著肩膀,看得我有點想打她,但我也隻是想想,我慫得很。
然後我趕緊給媽媽使眼色:“沒有,是我自己想燙的。”在還沒有上大學之前我不想讓他們知道,事兒太多的人總會憑借一件事造出更多莫須有的事,我隻想耳根子清淨點。
老媽立即反應過來了:“哦,好好好,我說錯了,我說錯了,是她自己想要燙的。”
我對老媽的話很生氣,這話說出去了,根本就收不迴,都這樣明顯了,加上劉原也在這個學校,對高考政策也了解,都不用怎麽動腦筋,稍微一想,都知道我在學傳媒。我突然感覺我就是在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大概所有親朋好友都知道了吧,當初提出來不讓大家知道的是爸媽,現在往外吐的也是爸媽,能不讓人惱火嗎?
我思來想去,覺得最有可能的還是劉雨菲,雖然她以這樣的方式來找我很不合理,但我實在想不起其他人選了,於是給她發了條消息:你剛剛來我們班找過我嗎?
那邊很快就迴複了:沒有啊,怎麽了。
沒事,就剛有人找我,我不在,我怕你找我有事,沒事了。我將消息發出去後,就決定不想了,想來人家肯定是沒有啥急事的,管她呢,費神。但是這個疑惑很快就解決了,這個來班上找我的人很快就浮出水麵了,她就隻是想打聽我,想知曉我的動態。我隻能說我越發的反感她了,有什麽不能直接問我嗎,總是背後搞小動作,還拐彎抹角套我的話,我一直都不理解這種人,活得不累嗎?而且她隻有十五歲呀,哦,我差點忘了,別說十五歲了,不到十歲她就已經有了這般“玲瓏”心思。
是過年的時候,我們一家同小姨一家約著去給姨奶奶拜年,姨奶奶今年還很難得的給了兩百元新年紅包。大家在聊天的時候,小姨一直說她的女兒多麽的懂事,姨奶奶在做飯,她就讓妹妹幫忙端菜,還說:“我們家圓圓特別懂事,幫姨奶奶多做點事啊。在家裏也是什麽都幹,才懂事,莫事都不讓我們操心的。”
爸媽就聽著,沒做聲。
姨奶奶也特別喜歡他們一家,跟著小姨一起誇她,我看著在廚房進出的劉原,無動於衷,那也隻是表麵上無動於衷,內心有些尷尬,不是因為他們的操作顯得我不懂事而尷尬,而是覺得他們的行為舉止特別做作而感到尷尬。吃飯時聊天,大概是小姨和有些內涵我爸媽小氣,肯定不會對我大手大腳的花錢,就一直說他們給劉原買了什麽,給劉原拿錢幹了什麽,而小姨夫也跟著說。老媽就有點心裏不舒服,可是她又說不贏她們,最後在我的製止下還吃了癟,關鍵我也不是故意的,我隻是不想讓他們知道我在學傳媒而已。吃過飯,妹妹劉原提議出去逛逛,說很無聊。
我媽順著頭頂將我的頭發一路摸下來:“都一樣,現在孩子長大了,花錢的地方都多了,這不,前段時間她還做了個頭發,花了好幾百,不過做得倒還是蠻好看的。”
“我滴劉原是好孩子,蠻聽話,不會燙頭發滴。”小姨看著我又看看劉原。
劉原也應和:“是的撒,學生就應該做學生的事,燙頭發那都是社會人幹的事情。”
好假呀,我為什麽要參加這樣的飯局,渾身難受啊,我已經在心裏翻了好幾個白眼了。好學生?燙頭發就不是好學生了?那瞞著媽媽買蘋果手機是不是好學生,好孩子呢?那你喝酒算不算好學生呢?學生也是不能喝酒的呀。
上次吃酒以及今天的這餐年飯,劉原都主動要求喝酒,是紅酒,關鍵是她爸爸不僅給她倒了,還給我也倒了一杯,我拒絕:“我不會喝酒,我怕我喝醉了。”
小姨父說:“不會的,這是葡萄酒,沒多少度數的,圓圓都喝得,這酒量是有遺傳的,你爸能喝,你就是有點酒量的,圓圓還不如你呢。”
我看都給我倒了,又是過年,便沒在拒絕了。我平時我感覺我的酒量應該還行,我確實是不喝酒的,去年也是過年的時候,去舅伯家拜年,他給媽媽倒了一杯酒,也是葡萄酒,但媽媽身體不好,出於禮節,我就喝了,喝了沒啥感覺。但我平常是絕對不喝的,未成年飲酒,國家都不提倡。可劉原不一樣,她平常和朋友出去玩都喝酒,她發說說我看見的,這社交軟件也是前不久才加上的。
有一天我同她逛超市,逛到咖啡區,她問我喝不喝咖啡,我說喝,茶和咖啡我都喝。因為每天睡眠不足,總是犯困,我便寄希望於咖啡和茶,雖然絲毫不管用,該困還是困但我還是會喝,說不定哪天就管用了呢?然後她看著超市的大包咖啡說,她也喝。我大概知道她是什麽意思了,我就說你要喝的話,就買一包唄,我就不拿了,我還有好多。最後是我付的錢,那包也不貴。
結果周一上學的時候,她就跑到高三這棟樓來找我了,把咖啡給了我:“這咖啡還是給你吧。”
我以為她是不好意思,還趕緊將咖啡往她懷裏推:“這不是你想要的嗎,你就拿著喝吧,我還有好多,沒事的。”
她還是把咖啡塞我手上了:“我媽說小孩子不能喝咖啡,讓我還給你。”
我有點無語了,是說我一未成年喝咖啡不對嗎?既然你不要,那我就拿著,反正也是我買的,你愛喝不喝,我拿著咖啡就準備轉身進教室了。
“哎,等一下。”我被她喊住了,她是不會喊我姐姐的,這幾年我們兩家來往得少了,長輩之間生了嫌隙,她便對我也如此,我不想計較,因為我本身也不喜歡她,她把我喊住後說:“要不我們加個好友吧。”
我有些不太願意,因為我是一個藏不住事的人,社交平台裏有我所有的喜怒哀樂及各種想法,我不想讓她看到我的那些動態,我是個透明人,可她不是,我知道,她有著不該她這個年紀該有的城府,每次同她聊天時,我都會被她賣了我都不知道,既然玩不過,我就隻能躲著她。我確實是經常被她賣了,還幫著數錢,是後來老媽提醒我,我才知道的,我是一點玲瓏心思都沒有。再加上前不久我的微信剛刪了她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小姨,我們這個年紀是不玩微信的,都是大人才玩,我們用的都是扣扣。但我還是注冊了個微信,不常用,沒什麽好友。剛注冊沒多久,也有個別朋友會加我好友,都是手機號加的,我也知道是誰,便同意了,但是加歸加,都不用微信。有一天,又有一個人申請加好友,我看不了她的朋友圈,我問她是誰,她死活都不說,隻是讓我猜,我實在沒那閑心思,想著應該同學朋友吧。再後來,我就會發一些幼稚的吐槽、牢騷以及感想,大多是關於傳媒的,但是沒有明說,大多說的是考試難,學習難,沒有具體的內容。就是因為沒什麽人看,我才在微信上發的,可就在前不久我發現這個人是小姨,她換了自己的頭像。我頓時很不爽,這就說明她一直在窺探我的朋友圈,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少信息,搞得我還非常認真的研究了我發的那些朋友圈,還好,表麵上看不出什麽來。
於是當她提出來加好友的時候,我下意識是拒絕的,我也是這麽幹的:“不了吧,我不怎麽玩那些的,不怎麽聊天,沒時間,要非要聊我都是同同學發短信的。”
“那你給我手機號也行啊,姐姐。”她很難得的叫了我一聲姐姐,上次舅舅把我倆約著出來一起吃飯,她還張口閉口都是蝶蝶,舅舅也沒說她,反而一臉寵溺的看著她同他頂嘴,而我則是很帶著對長輩的尊敬的同舅舅聊天,舅舅一個勁的說我是姐姐,在一個學校裏就應該照顧一下妹妹。我不想摻這趟渾水,說是照顧,到時候指不定是個啥情況,再者說了,說我是姐姐,可能她心裏不這麽認為,但我已經不敢多說什麽了,因為上次舅舅也是讓我多和圓圓出去玩,我不懂事的迴了條短信:這兩年我們也沒有怎麽聯係,生活的圈子也不一樣了,我姐姐對我很好,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所以我也記得我姐姐的好,但現在都大了,我很喜歡我姐姐,但我同姐姐的交往也很少了,我作為妹妹,還想著如何同我姐姐建立聯係呢,因為她對我好,我也想對她好。
這條短信,我說的是實話,我姐姐對我很好,她雖然是堂姐,但在我心裏不是親姐勝似親姐。
我常跟朋友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在乎的親人,除了父母就是我姐姐了。”
姐姐心裏有我,很照顧我,我曾經也因為自己是姐姐,就很自覺的代入了姐姐的角色,隻不過別人不領情罷了。這條短信舅舅看了,隻覺得我是不願意跟妹妹來往,隻願意親近姐姐,雖然我確實是這麽想的,但我主要是想表達的事人與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不能說人家打你罵你,你還得上趕著對人家好吧,我雖然不聰明,但也不至於傻得透頂吧。但舅舅顯然沒有獲取到這層含義,他甚至打電話埋怨我媽把我教壞了,說教我同爸爸那邊的親戚親近,同媽媽這邊的疏遠。我就突然發現,我在親戚麵前從來不說話可能是有原因的。
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我便說:“我高三學習忙,沒有時間顧其他的。”
這點倒是說到舅舅心坎上了,在舅舅心裏學習大於一切,他在這方麵甚至比爸媽還嚴重,因為他的觀點過於腐朽了,他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什麽社交軟件都不要玩,下都不要下載,耽誤學習,包括我後來上大學,他還是說這句話。可時代就是要與時俱進,這是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呀,人們之間的通訊工具就是這些聊天軟件,甚至都用它來發通知、存文件。要想好好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就得跟緊時代的腳步,而不是固步自封呀。跟舅舅說不明白,便不想說了。
果然舅舅聽了我的迴答後,表示認可:“那是的,要以學習為重,那以後你畢業了,也還是可以聯係的啊,都是姐姐妹妹的,一家人不能在你們這斷了練習,你作為姐姐,要主動點,你大些,就比妹妹懂事些,以後就都照顧下妹妹,當然這是以後畢業的事,現在還是以學習為主哈。”
說的有點多了,得再轉過頭來聊聊劉原要加我好友的事。這聲“姐姐”叫得顯得我有些不懂事了,我看見吃完飯陸續迴來的同學,眼睛不停地往我倆這邊看,甚至還放慢了腳步,我眼看著,馬上就要上晚自習了,心想:她怎麽不著急呢,她從這兒走到高一高二的教學樓還得十來分鍾呢。她不著急我著急呀,我不想跟她在這,浪費寶貴的時間了,免得待會上了課,我倆還擱這糾纏著,老師看到了也不好,我便把手機號給她了。結果她立馬就申請了好友,我同意了,但設置了權限,她不可看,她倒是沒對我設限。我沒有進她空間看,不感興趣。隻是後來好友動態上偶爾會看見她發的照片配著說說,她發的東西不多,不像我一樣亂七八糟的一大堆。她發的很少,都是出去玩的照片,一些平常我幾乎不會去的地方的照片,當然,我現在除了學校就是家裏,從未跟同學約著出去玩過,沒有這種概念。比如ktv,或者類似於酒吧之類的?反正看照片裏桌上擺著五顏六色的酒,未成年不是進不去酒吧嗎,我也不知道是哪裏。我不理解大人對好孩子的定義是什麽,未成年喝酒是好孩子,而我反而他們眼裏一塌糊塗的壞孩子。
在爸媽眼裏,我還是好的,所以媽媽有點氣不過吧,就來了句:“他們老師讓她燙的。”
“噗,嗬嗬嗬,怎麽可能,我都沒有聽過有哪個老師還要求自己學生燙頭的,這不是違反校規的事嗎?”她發出做作的笑聲配著做作的笑容,手捂著嘴,側著身子,聳著肩膀,看得我有點想打她,但我也隻是想想,我慫得很。
然後我趕緊給媽媽使眼色:“沒有,是我自己想燙的。”在還沒有上大學之前我不想讓他們知道,事兒太多的人總會憑借一件事造出更多莫須有的事,我隻想耳根子清淨點。
老媽立即反應過來了:“哦,好好好,我說錯了,我說錯了,是她自己想要燙的。”
我對老媽的話很生氣,這話說出去了,根本就收不迴,都這樣明顯了,加上劉原也在這個學校,對高考政策也了解,都不用怎麽動腦筋,稍微一想,都知道我在學傳媒。我突然感覺我就是在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大概所有親朋好友都知道了吧,當初提出來不讓大家知道的是爸媽,現在往外吐的也是爸媽,能不讓人惱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