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李大牛最近沒有去賣豬肉。因為他娘病了,以前隻是懶得動,還能自理,現在卻不能自理了。
前幾天早上醒來發現母親嘴歪眼斜。就送去了醫院。
由於身體太重,兩個大漢都勉強抬動她,就在附近賣醫療器械的店裏租了一個輪椅推著去了醫院。
也幸好離的近,不然隻能驢車拉著進了。辦了住院手續各種檢查,得出結論中風,也稱為腦卒中。
醫生解釋道:“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
它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中風後患者可能會出現多種症狀和體征,如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吞咽困難、意識障礙等。”
聽完醫生的話,李大牛已經呆立在當場。
看來母親以後再也不會好起來啦!往後餘生都要有人來伺候她。
自己還得出攤賣肉,媳婦忙著送倆女兒上學,父親還要照顧兒子,怎麽辦呢?
李大牛思前想後決定讓媳婦照顧母親,倆女兒這學就別上了。
母親住了5天院,治療了5天,已經沒任何進展,還是誰也不認識,躺在那裏像個植物人。
醫生建議出院,迴家好好伺候著養著就行了。
迴到家,李大牛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媳婦高青枝。
高青枝聽了丈夫的話,瞪大了眼睛,堅決不同意。
她說:“大牛,咱再苦再難也不能耽誤孩子讀書啊。女兒們學習成績那麽好,不上學就毀了她們一輩子啊。”
李大牛歎氣道:“我也沒法子,娘這個樣子得要人時刻照看,我爹看不住調皮小子,我還得出去賣豬肉掙錢。”
高青枝沉默了一會說:“要不咱們請個鄰居幫忙照看下娘,我們給些報酬,我繼續送娃上學,順便打份零工補貼家用。”
李大牛搖著頭說:“鄰居哪能盡心,再說這長期下來花費也不少。”
這時,一直默默聽著的大女兒開口了:“爹,娘,你們別爭了。我不上學了,妹妹聰明,讓她繼續讀,我在家照顧奶奶。”
李大牛剛想嗬斥,看到女兒堅定的眼神,喉嚨像是被堵住了一樣。
最終,經過一家人的商量,決定先請鄰居臨時幫忙一段時間,同時找更合適的辦法。
高青枝想著無論如何也要保證兩個女兒的學業不受太大影響。
李大牛卻覺得丫頭片子就沒必要上學,根本沒用,以後嫁出去還便宜了別人。
他覺得自己花錢養大的閨女,嫁給別人不就是白白給人家送人口。
還供養她們上學,學習再好,以後再有本事能賺錢,也給不了自己一分一毛。
他的這個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根本沒辦法改過來。
因為女兒上學的事情,兩口子吵架吵了好幾次,每次都是不歡而散,也沒能定下什麽結果。
就這樣湊合著過了一周,鄰居虞嬸子已經習慣上手了。
她伺候高青枝的婆婆很仔細,每天喂飯喂水擦身體,就是翻身很費勁,誰讓她那麽胖呢!根本翻不動身子。
這樣也已經很好了,沒有讓婆婆生褥瘡。
有時候李大牛迴來的早了點,也會幫忙翻下身子,這樣才能幹淨點,不然屋裏會有異味的。
從婆婆躺著不起身開始,公公就不和她在一個床上睡覺了。
公公都是在孫子屋裏睡覺的,也許他也嫌棄婆婆吧!
婆婆溺愛的大金孫,沒有看過她一眼,就算以前沒中風隻躺著不愛動的時候,也沒去看過她。
這孩子已經養廢了,他覺得大人疼他寵他都是應該的。奶奶說過家裏的好東西,都應該是他自己的。
因為他是家裏的寶,是大金孫。長大要傳宗接代的。丫頭片子就不該有好的待遇,都是賠錢貨。
這些話都是他奶奶成天掛在嘴邊的,他小時候就一直聽著,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被毒教育浸透了。
現在婆婆躺在床上,人事不懂,如果她能清醒過來,知道自己捧在手心裏的寶,是這樣對她的,也許她會後悔吧!
高青枝已經看清楚了自己兒子,恐怕自己以後老了,兒子也不會管自己的。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真的。古人誠不欺我。
她還是把希望放在兩個女兒身上吧!
虞嬸子幹的挺好,說好了工資一周一結,虞嬸子嫌麻煩,還攢不住錢,索性開口要求一個月結一次錢。
每個月給50塊錢,這已經算多的了。虞嬸子很樂意幹。
鎮上富戶找保姆幫忙照顧老人,一個月也就40塊錢,還那麽多禮數,錢不多事不少,還要時時刻刻留在主人家住宿,一點不劃算。
她現在每天除了喂飯喂水擦身洗癤子,別的活不用幹。
早上忙活完就能迴家。中午再來喂午飯,都是用針管吸了流食再打進嘴裏也省事。
午飯喂完,就能迴家了,晚上再來看一遍。
如果高青枝迴來,或者家裏有大人迴來,虞嬸子就能下班了。
這工作時間短,還輕鬆,工資也不低,所以虞嬸子很知足特別願意來。
有了虞嬸子的幫忙,高青枝總算鬆口氣,不耽誤女兒上學,還安了丈夫的心,她很樂意花這個錢。
反正都是她丈夫賺錢,她才不會心疼。她可不想伺候婆婆那個惡人。
以前惡婆婆怎麽對待她和女兒的,她一刻也忘不了。
隻是在丈夫麵前她要偽裝自己,拿女兒當借口而已。因為這個惡婆婆不配讓自己伺候她。
她心裏直唿“報應來了,真爽!”
高青枝還是會繼續藏錢,為什麽要停止呢?
她現在不相信任何人,丈夫以前聽婆婆的,以後不知會怎麽對待她們母女,還是要為女兒,為自己做好打算。
再說女兒上學一直都是自己出錢,不攢錢怎麽交學費書本費,李大牛是指望不上的。
當初說自己娘留給外孫女的錢也是借口而已。她必須要為學費的出處找個合適的理由。
正好李大牛也不知道具體是多少錢,所以她可以放心供女兒讀書了。
前幾天早上醒來發現母親嘴歪眼斜。就送去了醫院。
由於身體太重,兩個大漢都勉強抬動她,就在附近賣醫療器械的店裏租了一個輪椅推著去了醫院。
也幸好離的近,不然隻能驢車拉著進了。辦了住院手續各種檢查,得出結論中風,也稱為腦卒中。
醫生解釋道:“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
它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中風後患者可能會出現多種症狀和體征,如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吞咽困難、意識障礙等。”
聽完醫生的話,李大牛已經呆立在當場。
看來母親以後再也不會好起來啦!往後餘生都要有人來伺候她。
自己還得出攤賣肉,媳婦忙著送倆女兒上學,父親還要照顧兒子,怎麽辦呢?
李大牛思前想後決定讓媳婦照顧母親,倆女兒這學就別上了。
母親住了5天院,治療了5天,已經沒任何進展,還是誰也不認識,躺在那裏像個植物人。
醫生建議出院,迴家好好伺候著養著就行了。
迴到家,李大牛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媳婦高青枝。
高青枝聽了丈夫的話,瞪大了眼睛,堅決不同意。
她說:“大牛,咱再苦再難也不能耽誤孩子讀書啊。女兒們學習成績那麽好,不上學就毀了她們一輩子啊。”
李大牛歎氣道:“我也沒法子,娘這個樣子得要人時刻照看,我爹看不住調皮小子,我還得出去賣豬肉掙錢。”
高青枝沉默了一會說:“要不咱們請個鄰居幫忙照看下娘,我們給些報酬,我繼續送娃上學,順便打份零工補貼家用。”
李大牛搖著頭說:“鄰居哪能盡心,再說這長期下來花費也不少。”
這時,一直默默聽著的大女兒開口了:“爹,娘,你們別爭了。我不上學了,妹妹聰明,讓她繼續讀,我在家照顧奶奶。”
李大牛剛想嗬斥,看到女兒堅定的眼神,喉嚨像是被堵住了一樣。
最終,經過一家人的商量,決定先請鄰居臨時幫忙一段時間,同時找更合適的辦法。
高青枝想著無論如何也要保證兩個女兒的學業不受太大影響。
李大牛卻覺得丫頭片子就沒必要上學,根本沒用,以後嫁出去還便宜了別人。
他覺得自己花錢養大的閨女,嫁給別人不就是白白給人家送人口。
還供養她們上學,學習再好,以後再有本事能賺錢,也給不了自己一分一毛。
他的這個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根本沒辦法改過來。
因為女兒上學的事情,兩口子吵架吵了好幾次,每次都是不歡而散,也沒能定下什麽結果。
就這樣湊合著過了一周,鄰居虞嬸子已經習慣上手了。
她伺候高青枝的婆婆很仔細,每天喂飯喂水擦身體,就是翻身很費勁,誰讓她那麽胖呢!根本翻不動身子。
這樣也已經很好了,沒有讓婆婆生褥瘡。
有時候李大牛迴來的早了點,也會幫忙翻下身子,這樣才能幹淨點,不然屋裏會有異味的。
從婆婆躺著不起身開始,公公就不和她在一個床上睡覺了。
公公都是在孫子屋裏睡覺的,也許他也嫌棄婆婆吧!
婆婆溺愛的大金孫,沒有看過她一眼,就算以前沒中風隻躺著不愛動的時候,也沒去看過她。
這孩子已經養廢了,他覺得大人疼他寵他都是應該的。奶奶說過家裏的好東西,都應該是他自己的。
因為他是家裏的寶,是大金孫。長大要傳宗接代的。丫頭片子就不該有好的待遇,都是賠錢貨。
這些話都是他奶奶成天掛在嘴邊的,他小時候就一直聽著,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被毒教育浸透了。
現在婆婆躺在床上,人事不懂,如果她能清醒過來,知道自己捧在手心裏的寶,是這樣對她的,也許她會後悔吧!
高青枝已經看清楚了自己兒子,恐怕自己以後老了,兒子也不會管自己的。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真的。古人誠不欺我。
她還是把希望放在兩個女兒身上吧!
虞嬸子幹的挺好,說好了工資一周一結,虞嬸子嫌麻煩,還攢不住錢,索性開口要求一個月結一次錢。
每個月給50塊錢,這已經算多的了。虞嬸子很樂意幹。
鎮上富戶找保姆幫忙照顧老人,一個月也就40塊錢,還那麽多禮數,錢不多事不少,還要時時刻刻留在主人家住宿,一點不劃算。
她現在每天除了喂飯喂水擦身洗癤子,別的活不用幹。
早上忙活完就能迴家。中午再來喂午飯,都是用針管吸了流食再打進嘴裏也省事。
午飯喂完,就能迴家了,晚上再來看一遍。
如果高青枝迴來,或者家裏有大人迴來,虞嬸子就能下班了。
這工作時間短,還輕鬆,工資也不低,所以虞嬸子很知足特別願意來。
有了虞嬸子的幫忙,高青枝總算鬆口氣,不耽誤女兒上學,還安了丈夫的心,她很樂意花這個錢。
反正都是她丈夫賺錢,她才不會心疼。她可不想伺候婆婆那個惡人。
以前惡婆婆怎麽對待她和女兒的,她一刻也忘不了。
隻是在丈夫麵前她要偽裝自己,拿女兒當借口而已。因為這個惡婆婆不配讓自己伺候她。
她心裏直唿“報應來了,真爽!”
高青枝還是會繼續藏錢,為什麽要停止呢?
她現在不相信任何人,丈夫以前聽婆婆的,以後不知會怎麽對待她們母女,還是要為女兒,為自己做好打算。
再說女兒上學一直都是自己出錢,不攢錢怎麽交學費書本費,李大牛是指望不上的。
當初說自己娘留給外孫女的錢也是借口而已。她必須要為學費的出處找個合適的理由。
正好李大牛也不知道具體是多少錢,所以她可以放心供女兒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