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婆子,在家嗎?”穆淑雲道。
“誰啊?呦,穆婆子來來來,屋裏坐”。張婆子道。
“昨天聽你說我大兒媳又和別人吵架了,怎麽迴事啊?孩子沒啥大事吧!”
“放心放心,孩子沒事,孩子的爹看著呢,就是王翠花和人家打的架,沒有打起來,她也沒受傷。”張婆子道。
穆淑雲悄悄鬆了一口氣道 :“具體怎麽迴事啊?”。
“嗨,也沒大事,就是她鄰居是我表妹,那表妹家院子裏的棗樹,長的大了些,離她家屋簷近了,她說樹根紮到她家屋裏地下了,毀了她家的地麵了。還有樹上的葉子啊蟲子啊都跟著窗戶刮進她屋裏了。讓我表妹把樹刨了,她家不願意,就吵起來了。”
穆淑雲聞言,心中了然,這又是大兒媳在沒事兒找事兒了。她無奈地搖搖頭,說道:“張婆子,這事兒真是麻煩你說和說和。我那大兒媳就是脾氣倔,得理不饒人。我迴去好好說說她。”
張婆子連忙擺手道:“穆婆子,你這話就見外了。咱們都是多年的老鄰居了,互相幫忙也是應該的。再說了,這事兒也不大,說開了就好了。”
穆淑雲點點頭,謝過張婆子後,便迴家去了。她想著等會兒怎麽跟大兒媳說這事,既要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能傷了她的麵子。
穆淑雲來到大兒子家,看到王翠花正在院子裏洗衣服。她走過去,輕聲問道:“翠花啊,你跟隔壁吵架的事,我聽說了。
你咋迴事啊,為啥要那樣做呢?”王翠花停下手中的活兒,抬頭看著穆淑雲,說道:“娘,我那也是為了咱家好。那棵棗樹長得太大了,影響咱家了。我讓她刨了,她還不樂意。我當然要跟她理論理論了。”
穆淑雲歎了口氣,說道:“翠花啊,你這脾氣也該改改了。都是鄰居,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何必為了一點小事鬧得不愉快呢?你說是不是?”
王翠花聽了,不以為然地說道:“娘,我知道了。以後我注意就是了。”穆淑雲看她這樣子,知道她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過,她也不想再多說什麽,免得惹惱了王翠花。
她轉身走進屋子,心裏暗自祈禱著,希望大兒媳能夠早日改變這種倔強的脾氣。
屋裏頭大孫子孔建軍在哄著搖籃中的弟弟孔建國。這時的孔建國才一歲,還沒有學會說話。
穆淑雲走過去,抱起二孫子,搖晃著他,逗著他笑,教他說話。“乖寶,叫奶奶,奶~奶”。說著輕輕捏了一下他的小臉蛋。
小家夥眨著眼睛,笑眯眯的看著奶奶。也許是血脈相連的緣故,小家夥很喜歡奶奶抱著他。沒一會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穆淑雲看著熟睡的小孔建國,心中充滿了慈愛。她輕輕地將他放迴搖籃,然後拉過一把椅子坐下,與孔建軍聊起了天。
“建軍啊,你弟弟真是可愛。”穆淑雲笑著說。
“是啊,奶奶。他每天都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我很喜歡弟弟。”孔建軍點頭道。
“你們兄弟倆要好好相處,長大了要互相照顧。”穆淑雲囑咐道,“你爸爸媽媽工作忙,你們要懂事些,你也要幫忙照看弟弟。”
孔建軍認真地點了點頭,“我知道了,奶奶。我會照顧好弟弟的。”
穆淑雲欣慰地笑了笑,然後站起身來,“時候不早了,奶奶也該迴去了。你們要聽媽媽的話,知道嗎?有什麽事就去找奶奶啊”
“知道了,奶奶再見!”孔建軍揮手道別。
穆淑雲離開了大兒子家,心中感慨萬千。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她希望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對於這個兒媳婦她是最了解的。村裏也有人告訴過她,王翠花經常打大兒子,不聽話了直接拿掃帚打頭,穆淑雲怕她把好好的孩子給打傻了。
所以隔三差五的往這裏跑。每次來,孔建軍都特別高興,最起碼奶奶在,他娘會收斂一點的。
穆淑雲心事重重地迴到家中,始終擔心著孔建國的狀況。她決定找王翠花談談,希望她能改變教育方式。
幾天後,穆淑雲再次來到孔建軍家。王翠花正在做飯,穆淑雲走進廚房,輕聲說道:“翠花啊,關於建軍,我有話跟你說。”
王翠花停下手中的活兒,看著婆婆。穆淑雲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還小,需要耐心教導。打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傷害到孩子。要是打傻了你後悔也晚了。”
王翠花低頭不語,似乎在思考婆婆的話。
穆淑雲繼續說:“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以後換一種方式吧。如果你太忙,照顧不過來,就把老大送下去,到我家,我照顧。”
王翠花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算計,“媽,我知道了,以後我忙的時候就把他送過去。”
穆淑雲鬆了口氣,“那就好,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她還真擔心她不同意送過去讓她看孩子。
以前因為雲丫的原因,王翠花三天兩頭的下去找事,罵街。說“不給幫忙看孩子,以後想見孫子都不讓你見到。”
當時那場麵,全村人都震驚了!
沒想到這次她能爽快答應了。穆淑雲心裏還是很高興的。
以前雲丫小,她看雲丫自己都忙不過來,如果大孫子也送過去,看倆孩子她怎麽能照顧好,恐怕兩個一起的話,一個也照顧不好。
不過,現在倆孩子都大了,一個四歲了,一個四歲半,自己能吃飯,能走路,也能說話。倆一起看也能照顧好了。
穆淑雲對待外孫女和孫子一樣疼愛。都是自己家的孩子,男女都一樣。
王翠花眼裏滿滿的算計。一直以來都是她自己看孩子,隻有坐月子是婆婆照顧的。
她心裏想著現在孩子能自己跑去奶奶家了,也不用她送,還能在婆婆家吃飯,她也省糧食了。
這樣她還輕鬆不少。所以現在婆婆說讓大兒子去她家,王翠花很快同意了。
“誰啊?呦,穆婆子來來來,屋裏坐”。張婆子道。
“昨天聽你說我大兒媳又和別人吵架了,怎麽迴事啊?孩子沒啥大事吧!”
“放心放心,孩子沒事,孩子的爹看著呢,就是王翠花和人家打的架,沒有打起來,她也沒受傷。”張婆子道。
穆淑雲悄悄鬆了一口氣道 :“具體怎麽迴事啊?”。
“嗨,也沒大事,就是她鄰居是我表妹,那表妹家院子裏的棗樹,長的大了些,離她家屋簷近了,她說樹根紮到她家屋裏地下了,毀了她家的地麵了。還有樹上的葉子啊蟲子啊都跟著窗戶刮進她屋裏了。讓我表妹把樹刨了,她家不願意,就吵起來了。”
穆淑雲聞言,心中了然,這又是大兒媳在沒事兒找事兒了。她無奈地搖搖頭,說道:“張婆子,這事兒真是麻煩你說和說和。我那大兒媳就是脾氣倔,得理不饒人。我迴去好好說說她。”
張婆子連忙擺手道:“穆婆子,你這話就見外了。咱們都是多年的老鄰居了,互相幫忙也是應該的。再說了,這事兒也不大,說開了就好了。”
穆淑雲點點頭,謝過張婆子後,便迴家去了。她想著等會兒怎麽跟大兒媳說這事,既要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能傷了她的麵子。
穆淑雲來到大兒子家,看到王翠花正在院子裏洗衣服。她走過去,輕聲問道:“翠花啊,你跟隔壁吵架的事,我聽說了。
你咋迴事啊,為啥要那樣做呢?”王翠花停下手中的活兒,抬頭看著穆淑雲,說道:“娘,我那也是為了咱家好。那棵棗樹長得太大了,影響咱家了。我讓她刨了,她還不樂意。我當然要跟她理論理論了。”
穆淑雲歎了口氣,說道:“翠花啊,你這脾氣也該改改了。都是鄰居,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何必為了一點小事鬧得不愉快呢?你說是不是?”
王翠花聽了,不以為然地說道:“娘,我知道了。以後我注意就是了。”穆淑雲看她這樣子,知道她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過,她也不想再多說什麽,免得惹惱了王翠花。
她轉身走進屋子,心裏暗自祈禱著,希望大兒媳能夠早日改變這種倔強的脾氣。
屋裏頭大孫子孔建軍在哄著搖籃中的弟弟孔建國。這時的孔建國才一歲,還沒有學會說話。
穆淑雲走過去,抱起二孫子,搖晃著他,逗著他笑,教他說話。“乖寶,叫奶奶,奶~奶”。說著輕輕捏了一下他的小臉蛋。
小家夥眨著眼睛,笑眯眯的看著奶奶。也許是血脈相連的緣故,小家夥很喜歡奶奶抱著他。沒一會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穆淑雲看著熟睡的小孔建國,心中充滿了慈愛。她輕輕地將他放迴搖籃,然後拉過一把椅子坐下,與孔建軍聊起了天。
“建軍啊,你弟弟真是可愛。”穆淑雲笑著說。
“是啊,奶奶。他每天都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我很喜歡弟弟。”孔建軍點頭道。
“你們兄弟倆要好好相處,長大了要互相照顧。”穆淑雲囑咐道,“你爸爸媽媽工作忙,你們要懂事些,你也要幫忙照看弟弟。”
孔建軍認真地點了點頭,“我知道了,奶奶。我會照顧好弟弟的。”
穆淑雲欣慰地笑了笑,然後站起身來,“時候不早了,奶奶也該迴去了。你們要聽媽媽的話,知道嗎?有什麽事就去找奶奶啊”
“知道了,奶奶再見!”孔建軍揮手道別。
穆淑雲離開了大兒子家,心中感慨萬千。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她希望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對於這個兒媳婦她是最了解的。村裏也有人告訴過她,王翠花經常打大兒子,不聽話了直接拿掃帚打頭,穆淑雲怕她把好好的孩子給打傻了。
所以隔三差五的往這裏跑。每次來,孔建軍都特別高興,最起碼奶奶在,他娘會收斂一點的。
穆淑雲心事重重地迴到家中,始終擔心著孔建國的狀況。她決定找王翠花談談,希望她能改變教育方式。
幾天後,穆淑雲再次來到孔建軍家。王翠花正在做飯,穆淑雲走進廚房,輕聲說道:“翠花啊,關於建軍,我有話跟你說。”
王翠花停下手中的活兒,看著婆婆。穆淑雲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還小,需要耐心教導。打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傷害到孩子。要是打傻了你後悔也晚了。”
王翠花低頭不語,似乎在思考婆婆的話。
穆淑雲繼續說:“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以後換一種方式吧。如果你太忙,照顧不過來,就把老大送下去,到我家,我照顧。”
王翠花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算計,“媽,我知道了,以後我忙的時候就把他送過去。”
穆淑雲鬆了口氣,“那就好,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她還真擔心她不同意送過去讓她看孩子。
以前因為雲丫的原因,王翠花三天兩頭的下去找事,罵街。說“不給幫忙看孩子,以後想見孫子都不讓你見到。”
當時那場麵,全村人都震驚了!
沒想到這次她能爽快答應了。穆淑雲心裏還是很高興的。
以前雲丫小,她看雲丫自己都忙不過來,如果大孫子也送過去,看倆孩子她怎麽能照顧好,恐怕兩個一起的話,一個也照顧不好。
不過,現在倆孩子都大了,一個四歲了,一個四歲半,自己能吃飯,能走路,也能說話。倆一起看也能照顧好了。
穆淑雲對待外孫女和孫子一樣疼愛。都是自己家的孩子,男女都一樣。
王翠花眼裏滿滿的算計。一直以來都是她自己看孩子,隻有坐月子是婆婆照顧的。
她心裏想著現在孩子能自己跑去奶奶家了,也不用她送,還能在婆婆家吃飯,她也省糧食了。
這樣她還輕鬆不少。所以現在婆婆說讓大兒子去她家,王翠花很快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