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做好下午去擺攤事宜 二叔陳曉旭
重生1982:倆個女兒萌爆了! 作者:皮皮蝦涵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好,我要買這些東西,請問都齊全嗎?”陳峰的聲音帶著一絲期待,他將手中緊握的紙條遞給供銷社的工作人員。
那是他清晨起床後,一筆一劃認真寫下的購物清單。
工作人員是一位中年婦女,她身著藍色的工作服,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顯得幹練而專業。
她接過紙條,目光迅速掃過上麵的字跡,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生薑一斤、大蒜一斤、辣椒五斤、醬油一瓶、料酒一瓶、白糖一斤、食鹽十包。一個炒勺和一口大鐵鍋。”她一邊念叨著,一邊在心裏默默計算著價格,“這些都是我們這兒的常備貨,您放心。”
陳峰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他最擔心的就是供銷社缺貨,那他就得四處奔波才能湊齊所需的物品。現在,他可以鬆一口氣了。
工作人員熟練地撥動著算盤,那清脆的響聲在安靜的供銷社內迴蕩,宛如一首古老的旋律。
“生薑一斤一毛錢,大蒜也是一毛錢,辣椒五斤給您算五毛錢,醬油一瓶三毛錢,料酒一瓶四毛錢,白糖一斤八毛錢,食鹽一包二分錢,十包就是二毛錢,一起二塊七毛七。炒勺和大鐵鍋,倆樣三塊五,”
她一邊報著價格,一邊在算盤上飛快地計算著。
“好了,都齊了。”陳峰將挑選好的工具和調料放在櫃台上,工作人員手腳麻利地幫他裝好。
“一共是6塊2毛7。加上東西所對應的票。”售貨員最後給出了總價。
陳峰從口袋裏掏出一疊整齊的錢和票,仔細數了數,然後遞給售貨員。
“謝謝你了,這可真是幫了我大忙。”他接過售貨員遞來的零錢和裝滿商品的袋子,心中充滿了感激。
走在迴家的路上,清晨的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剛剛蘇醒的街道上。
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新芽的清新氣息,這是初春特有的味道,讓人感到生機勃勃。路邊的柳樹已經抽出了嫩綠的新枝,隨風輕輕搖曳,仿佛在向每一個路過的行人招手。
迴到家中,陳峰發現妻子和女兒已經不在家,空蕩的房間裏隻剩下他一個人。
他走到桌子前,目光落在那張紙條上,女兒曉蝶詩涵用稚嫩的筆跡和歪歪扭扭的笑臉,給他留下了這樣的話語:
“爸爸,我和媽媽妹妹去外婆家了,我們會乖乖的。今天早上粥好好喝,還有青蛙最好吃了。
晚上我和妹妹還可以吃嗎?爸爸我們會想你的,——曉蝶詩涵留。”
紙條上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溫暖了陳峰的心,同時也讓他感到一絲愧疚。
他知道,妻子和女兒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地吃過一頓肉了。
這個念頭在他心中激起了波瀾,他決定,今天晚上要為家人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幸福。
他開始準備炒田螺,這是他計劃中的一部分。
他先將田螺一個個清洗幹淨,用鉗子小心翼翼地剪去它們的尾部,確保在炒製過程中能夠更加入味。
接著,他將鍋燒熱,倒入適量的油,待油溫升高後,他將切好的辣椒、蒜瓣和薑片一一放入,隨著“嗞啦”一聲,香料的香氣立刻彌漫開來,充滿了整個廚房。
他將田螺倒入大鐵鍋中,用炒勺快速翻炒,確保每一顆田螺都能均勻受熱。
他的動作熟練而有力,每一次翻炒都讓田螺的香味更加濃鬱。最後,再快速翻炒幾下,讓調料的清新與田螺的鮮美完美融合。
炒田螺終於出鍋了,預估差不多有100斤的樣子,田螺的外殼閃著誘人的光澤,辣椒和香菜的點綴讓整道菜看起來更加誘人。
時間飛逝,快晌午了,陳峰的目光從那座老式掛鍾上移開,鍾麵上的指針已經指向了11點的位置。他輕輕歎了口氣,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流逝,而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他走到廚房,那裏放著昨晚從田裏捉迴來的田雞。陳峰知道,要想做出美味的田雞菜肴,首先要保證食材的新鮮和清潔。
他開始忙碌起來,仔細地將田雞一隻隻地清洗幹淨,去除內髒和不必要的部分,然後熟練地剁成適口的塊狀。晚上,他打算做紅燒田雞給妻子和女兒吃。
接著,他將酒、鹽、薑片等調料混合在一起,均勻地塗抹在田雞塊上,讓它們充分吸收調料的味道,以去腥增香。
醃製好田雞後,陳峰又拿起一張紙和筆,開始規劃下午去蓮花鎮擺攤的事宜。他需要準備的東西還不少,首先得去二叔陳曉旭家借一輛木板車,畢竟十多裏路,東西多了手提肩扛是不行的。
他寫下了需要準備的清單:一個大木桶用來裝炒好的田螺,一把稱用來稱重,還有竹簽——在這個年代,竹簽是吃田螺的必備工具。
陳峰一邊寫著,一邊在心裏盤算著如何布置攤位,如何吸引顧客。畢竟嗦螺在這個年代還沒出現過。
“對了,我可以先免費給顧客試吃嗦螺,顧客覺得好吃了肯定會買單。”他心想。
快十二點了,先去二叔家借木板車和木桶,下午一點前要出發。
二叔陳曉旭是一個木匠,以其精湛的木匠手藝而聞名。他那雙粗糙卻靈巧的大手,能夠將一塊塊普通的木頭,變幻成結實耐用的凳子、桌子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小型家具。
在那個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二叔的手藝不僅為村裏人提供了方便,也為自己帶來了一份可觀的收入。一個月下來,他能夠賺到三十到五十塊錢,這在蓮花村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收入了。
有時候,碰上村裏有人家辦喜事或者需要大量家具的時候,二叔的生意就會格外的好,一個月賺過百也是有可能的。
上輩子二叔最疼愛的就是我這個不爭氣的大侄子。想到這,陳峰走到二叔家小院裏,隻見裏麵擺放著簡單的工具和一些基本的木材。
那是他清晨起床後,一筆一劃認真寫下的購物清單。
工作人員是一位中年婦女,她身著藍色的工作服,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顯得幹練而專業。
她接過紙條,目光迅速掃過上麵的字跡,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生薑一斤、大蒜一斤、辣椒五斤、醬油一瓶、料酒一瓶、白糖一斤、食鹽十包。一個炒勺和一口大鐵鍋。”她一邊念叨著,一邊在心裏默默計算著價格,“這些都是我們這兒的常備貨,您放心。”
陳峰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他最擔心的就是供銷社缺貨,那他就得四處奔波才能湊齊所需的物品。現在,他可以鬆一口氣了。
工作人員熟練地撥動著算盤,那清脆的響聲在安靜的供銷社內迴蕩,宛如一首古老的旋律。
“生薑一斤一毛錢,大蒜也是一毛錢,辣椒五斤給您算五毛錢,醬油一瓶三毛錢,料酒一瓶四毛錢,白糖一斤八毛錢,食鹽一包二分錢,十包就是二毛錢,一起二塊七毛七。炒勺和大鐵鍋,倆樣三塊五,”
她一邊報著價格,一邊在算盤上飛快地計算著。
“好了,都齊了。”陳峰將挑選好的工具和調料放在櫃台上,工作人員手腳麻利地幫他裝好。
“一共是6塊2毛7。加上東西所對應的票。”售貨員最後給出了總價。
陳峰從口袋裏掏出一疊整齊的錢和票,仔細數了數,然後遞給售貨員。
“謝謝你了,這可真是幫了我大忙。”他接過售貨員遞來的零錢和裝滿商品的袋子,心中充滿了感激。
走在迴家的路上,清晨的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剛剛蘇醒的街道上。
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新芽的清新氣息,這是初春特有的味道,讓人感到生機勃勃。路邊的柳樹已經抽出了嫩綠的新枝,隨風輕輕搖曳,仿佛在向每一個路過的行人招手。
迴到家中,陳峰發現妻子和女兒已經不在家,空蕩的房間裏隻剩下他一個人。
他走到桌子前,目光落在那張紙條上,女兒曉蝶詩涵用稚嫩的筆跡和歪歪扭扭的笑臉,給他留下了這樣的話語:
“爸爸,我和媽媽妹妹去外婆家了,我們會乖乖的。今天早上粥好好喝,還有青蛙最好吃了。
晚上我和妹妹還可以吃嗎?爸爸我們會想你的,——曉蝶詩涵留。”
紙條上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溫暖了陳峰的心,同時也讓他感到一絲愧疚。
他知道,妻子和女兒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地吃過一頓肉了。
這個念頭在他心中激起了波瀾,他決定,今天晚上要為家人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幸福。
他開始準備炒田螺,這是他計劃中的一部分。
他先將田螺一個個清洗幹淨,用鉗子小心翼翼地剪去它們的尾部,確保在炒製過程中能夠更加入味。
接著,他將鍋燒熱,倒入適量的油,待油溫升高後,他將切好的辣椒、蒜瓣和薑片一一放入,隨著“嗞啦”一聲,香料的香氣立刻彌漫開來,充滿了整個廚房。
他將田螺倒入大鐵鍋中,用炒勺快速翻炒,確保每一顆田螺都能均勻受熱。
他的動作熟練而有力,每一次翻炒都讓田螺的香味更加濃鬱。最後,再快速翻炒幾下,讓調料的清新與田螺的鮮美完美融合。
炒田螺終於出鍋了,預估差不多有100斤的樣子,田螺的外殼閃著誘人的光澤,辣椒和香菜的點綴讓整道菜看起來更加誘人。
時間飛逝,快晌午了,陳峰的目光從那座老式掛鍾上移開,鍾麵上的指針已經指向了11點的位置。他輕輕歎了口氣,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流逝,而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他走到廚房,那裏放著昨晚從田裏捉迴來的田雞。陳峰知道,要想做出美味的田雞菜肴,首先要保證食材的新鮮和清潔。
他開始忙碌起來,仔細地將田雞一隻隻地清洗幹淨,去除內髒和不必要的部分,然後熟練地剁成適口的塊狀。晚上,他打算做紅燒田雞給妻子和女兒吃。
接著,他將酒、鹽、薑片等調料混合在一起,均勻地塗抹在田雞塊上,讓它們充分吸收調料的味道,以去腥增香。
醃製好田雞後,陳峰又拿起一張紙和筆,開始規劃下午去蓮花鎮擺攤的事宜。他需要準備的東西還不少,首先得去二叔陳曉旭家借一輛木板車,畢竟十多裏路,東西多了手提肩扛是不行的。
他寫下了需要準備的清單:一個大木桶用來裝炒好的田螺,一把稱用來稱重,還有竹簽——在這個年代,竹簽是吃田螺的必備工具。
陳峰一邊寫著,一邊在心裏盤算著如何布置攤位,如何吸引顧客。畢竟嗦螺在這個年代還沒出現過。
“對了,我可以先免費給顧客試吃嗦螺,顧客覺得好吃了肯定會買單。”他心想。
快十二點了,先去二叔家借木板車和木桶,下午一點前要出發。
二叔陳曉旭是一個木匠,以其精湛的木匠手藝而聞名。他那雙粗糙卻靈巧的大手,能夠將一塊塊普通的木頭,變幻成結實耐用的凳子、桌子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小型家具。
在那個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二叔的手藝不僅為村裏人提供了方便,也為自己帶來了一份可觀的收入。一個月下來,他能夠賺到三十到五十塊錢,這在蓮花村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收入了。
有時候,碰上村裏有人家辦喜事或者需要大量家具的時候,二叔的生意就會格外的好,一個月賺過百也是有可能的。
上輩子二叔最疼愛的就是我這個不爭氣的大侄子。想到這,陳峰走到二叔家小院裏,隻見裏麵擺放著簡單的工具和一些基本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