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恆問趙受益要如何應對喀喇汗王國和於闐國之間的戰爭的時候,趙受益說他的應對之策是“一捧鮮花,和兩把劍。”
那一捧花,和第一把劍已經講清楚了。於是趙恆又問趙受益為喀喇汗王國準備的第二把劍是什麽。
趙受益看了看地圖,看著河西走廊,眼神變得越來越堅定。
“陳兵環慶,隨時準備西進,支援於闐作戰。”
“你不是勸朕,不要動刀兵麽?不要做伏屍百萬,血流成河的暴君。”
“不,不能動用大宋的軍隊!這樣等於我們對喀喇汗王國開戰了,況且邊軍人數吃緊,若處境作戰,就會導致邊防空虛,而京城裏的禁軍,雖然人數接近百萬,卻早已腐朽,不堪重用。”
“那又如何陳兵環慶?”
“用招募來的番邦勇士。官家可曾聽說過,黨項曾經五路大軍征伐沙洲,結果被一支一千名番兵擊敗?”
這些年,大宋軍隊對外作戰總是勝少敗多,像柴無畏一千番兵擊敗李德明數萬大軍的戰例他當然會銘記於心的。
“哈哈哈,朕當然知道。聽說率領這支番兵的是一位年輕的劍客,沙洲城下,麵對黨項的數萬大軍,如入無人之境,手持長槍,左衝右突,無人可擋。一人獨戰野利旺榮,斡道衝,仁多零丁,山遇惟亮,李繼瑗數名大將絲毫不落下風。”
“是的,就是這一戰,讓黨項人多年都不敢再向沙洲用兵。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兒臣建議從父皇的內庫支出銀錢十萬貫招募番兵!招攬天下勇士。軍械糧草,後勤輜重由工部協調,就近調運至環慶路。以番兵之勇武,和我大宋朝武器裝備的精良,定能取勝。”
趙受益的一番話,聽得趙恆是熱血沸騰。自澶淵之戰多少年了,大宋的戰報裏,再也沒有讓朝廷振奮人心的消息了。
“好啊,好啊!”
趙恆連連讚歎。激動的從龍椅上站了起來,提著袞服快步走到趙受益跟前。
“那將領呢?由朝廷任命,還是.......”
“不,不能是朝中之人,若是用我大宋的將領,就等於和喀喇汗王朝直接撕破臉了,告訴西域諸國我大宋已經參與了這場戰爭。若是贏了還好,若是輸了,豈不有損我天朝威嚴?”
“未料勝,先慮敗。好!好!”
“我們要最大程度的保持政治的靈活性,就不能用官方的將領。若戰敗,亦或是捅出簍子,朝廷可以及時和他們撇清關係!這樣即便是我們在軍事上有失,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國際地位。”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趙恆對太子的迴答很是滿意,又轉頭望向了劉娥。
“皇後你說,對於此次出戰的將領,太子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聽到趙恆詢問,劉娥臉色突然變的緊張起來。
“迴官家,太子心中卻是已經有了人選。”
“何人?”
聽到趙恆詢問,劉娥嚇得居然跪在了地上。
“臣妾,臣妾不敢說!”
說罷劉娥將目光轉向了趙受益。
“迴稟父皇,我說的這位將領是西北公認的戰神?沙州城下,以一千番兵大破黨項大軍正是此人?”
“是誰?這樣勇武的英雄豪傑,若能替我大宋征伐西域,朕一定要冊封他為鎮西龍威大將軍。”
“柴無畏!”
趙受益在念出柴無畏三個字的時候,也慢慢的跪在了地上,並且低下了頭,不敢凝視趙恆。
“柴無畏?這個名字怎麽有點熟悉呢?”
趙恆看到劉娥和趙受益驚慌失措,等待處罰的樣子,大概也猜出了柴無畏是誰。
趙恆微笑的表情慢慢變得凝重起來,隨後陷入了沉默之中。
碩大的宮殿裏,除了幾個人的唿吸聲,什麽也聽不到。所有人不敢發出一絲一毫的聲音。
趙恆當了大半輩子的皇帝,見到皇後和太子這麽舉止怪異。大致也是猜到了這位西北劍客的身份了。
趙恆用堅硬中帶有陰狠的目光凝視著跪在他眼前的皇後和太子。
“朕是大宋的皇帝,太子,你將來是要繼承朕的大統的。你可知道,陳橋兵變之前,這個姓柴的......曾經.......”
趙恆說不出口,難道他要告訴自己的兒子,陳橋兵變之前,柴榮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主子,是他們老趙家,趁著柴榮病死,發動了陳橋兵變,篡奪了柴家的天下?
“臣妾知罪!臣妾知罪!”
劉娥感覺到了趙恆的憤怒,帝王的怒火,如火山噴發,抄家滅族隻在一瞬間。劉娥隻能磕頭,祈求皇帝的原諒。
“這天下既不姓柴,也不姓趙,它是天下人的天下。”
趙受益緩緩的抬起頭來,眼神堅定的看著趙恆這麽說道。
“什麽?”
趙恆不可思議的看著年幼的趙受益,他不能理解,作為統治者的一員,趙受益竟然說出否定自己至高無上權力的話來。這不是在宣揚民主,要革封建王朝的命麽?
“這是誰告訴你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難道你要否定朕身為天子至高無上的權力麽?”
趙恆略帶憤怒的質問著趙受益。
“兒臣不敢否定君權神授,父皇是天選之子,當然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孟子有雲: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若君主不能做到勤政愛民,上天也會通過降下災難,或者顯現異相來表達對天子的不滿。因此孩兒認為,這老天爺是聽民意的,這天下事天下人的天下。”
趙受益的這套理論,聽得趙恆是一愣一愣的。心想:我靠,自漢代起,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搞外儒內法這一套。政治上將最至高無上的權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壟斷對古籍知識的解釋權,缺立教育內容和標準,教化萬民,設立等級製度,統禦萬民。這都經過一千年了,我兒子怎麽還有這麽活泛的思維呢?是我給他看的書太多,讓他有了智慧,能獨立思考了麽?
趙恆盯著趙受益看了半天,搖了搖頭說道:“讓你讀漢朝之後的經典,你非要讀什麽孟子?還說什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儒學經典,可不是這麽讀的。”
趙受益不理解的看著趙恆。
劉娥把頭埋的很低,害怕皇帝生氣。
“孩子還小,官家切莫和他一般見識。”
趙恆盯著趙受益看了半天,慢慢的說道:“為君者,要研習百家經典,切莫被世俗的條條框框所束縛了。孟子雖為聖賢,可若是生在當代,朕也定要讓他承認天子權力的至高無上。什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不過天下百姓美好的暢想而已。”
“是太傅傳道解惑偏頗了。”
劉娥連忙甩鍋給太子的老師們。可趙恆並不接話,而是繼續淡淡的說。
“若是尋常百姓,讀一讀儒家也就夠了。可你是朕的接班人,要懂治國之道,要有駕馭百官的能力。什麽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隻要有強國富民的,都隻是工具而已。”
趙受益連連點頭:“謹遵父皇教誨。”
“你是我唯一的兒子,我很重視你的教育,挑選全國最好的老師來教育你,就是想將你培養成一位仁德的君主。今天的談話,可以看得出你知識淵博,而且對時局洞若觀火,總體我還是很滿意的。你的老師經常誇你是宅心仁厚,有容人之量,若為君主,定是仁德之君。但為君者,隻有仁德是不夠的,還要有王道,霸道,法治。”
“是是是,臣妾以後一定督促太子研習百家經典。”
趙恆點點頭,然後轉身走向自己的禦案,拿起幾本書遞給了劉娥。
“這幾本書都是韓非子的著作,是法家經典,其中《五蠹》《孤憤》《說難》等需要太子重點學習。”
劉娥雙手接過書來。點點頭說:“臣妾一定會讓太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聽到沒有太子,這是你父皇讓你讀的書。你一定要認真研讀。”
趙受益連連點點頭說:“謹遵父皇母後的教誨,孩兒一定會認真研讀的。”
“好,那你說說為什麽要推薦這個姓柴的擔任支援於闐的將領呢?”
“因為此行非他不可。”
那麽為什麽此次去於闐作戰的將領為什麽非柴無畏不可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那一捧花,和第一把劍已經講清楚了。於是趙恆又問趙受益為喀喇汗王國準備的第二把劍是什麽。
趙受益看了看地圖,看著河西走廊,眼神變得越來越堅定。
“陳兵環慶,隨時準備西進,支援於闐作戰。”
“你不是勸朕,不要動刀兵麽?不要做伏屍百萬,血流成河的暴君。”
“不,不能動用大宋的軍隊!這樣等於我們對喀喇汗王國開戰了,況且邊軍人數吃緊,若處境作戰,就會導致邊防空虛,而京城裏的禁軍,雖然人數接近百萬,卻早已腐朽,不堪重用。”
“那又如何陳兵環慶?”
“用招募來的番邦勇士。官家可曾聽說過,黨項曾經五路大軍征伐沙洲,結果被一支一千名番兵擊敗?”
這些年,大宋軍隊對外作戰總是勝少敗多,像柴無畏一千番兵擊敗李德明數萬大軍的戰例他當然會銘記於心的。
“哈哈哈,朕當然知道。聽說率領這支番兵的是一位年輕的劍客,沙洲城下,麵對黨項的數萬大軍,如入無人之境,手持長槍,左衝右突,無人可擋。一人獨戰野利旺榮,斡道衝,仁多零丁,山遇惟亮,李繼瑗數名大將絲毫不落下風。”
“是的,就是這一戰,讓黨項人多年都不敢再向沙洲用兵。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兒臣建議從父皇的內庫支出銀錢十萬貫招募番兵!招攬天下勇士。軍械糧草,後勤輜重由工部協調,就近調運至環慶路。以番兵之勇武,和我大宋朝武器裝備的精良,定能取勝。”
趙受益的一番話,聽得趙恆是熱血沸騰。自澶淵之戰多少年了,大宋的戰報裏,再也沒有讓朝廷振奮人心的消息了。
“好啊,好啊!”
趙恆連連讚歎。激動的從龍椅上站了起來,提著袞服快步走到趙受益跟前。
“那將領呢?由朝廷任命,還是.......”
“不,不能是朝中之人,若是用我大宋的將領,就等於和喀喇汗王朝直接撕破臉了,告訴西域諸國我大宋已經參與了這場戰爭。若是贏了還好,若是輸了,豈不有損我天朝威嚴?”
“未料勝,先慮敗。好!好!”
“我們要最大程度的保持政治的靈活性,就不能用官方的將領。若戰敗,亦或是捅出簍子,朝廷可以及時和他們撇清關係!這樣即便是我們在軍事上有失,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國際地位。”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趙恆對太子的迴答很是滿意,又轉頭望向了劉娥。
“皇後你說,對於此次出戰的將領,太子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聽到趙恆詢問,劉娥臉色突然變的緊張起來。
“迴官家,太子心中卻是已經有了人選。”
“何人?”
聽到趙恆詢問,劉娥嚇得居然跪在了地上。
“臣妾,臣妾不敢說!”
說罷劉娥將目光轉向了趙受益。
“迴稟父皇,我說的這位將領是西北公認的戰神?沙州城下,以一千番兵大破黨項大軍正是此人?”
“是誰?這樣勇武的英雄豪傑,若能替我大宋征伐西域,朕一定要冊封他為鎮西龍威大將軍。”
“柴無畏!”
趙受益在念出柴無畏三個字的時候,也慢慢的跪在了地上,並且低下了頭,不敢凝視趙恆。
“柴無畏?這個名字怎麽有點熟悉呢?”
趙恆看到劉娥和趙受益驚慌失措,等待處罰的樣子,大概也猜出了柴無畏是誰。
趙恆微笑的表情慢慢變得凝重起來,隨後陷入了沉默之中。
碩大的宮殿裏,除了幾個人的唿吸聲,什麽也聽不到。所有人不敢發出一絲一毫的聲音。
趙恆當了大半輩子的皇帝,見到皇後和太子這麽舉止怪異。大致也是猜到了這位西北劍客的身份了。
趙恆用堅硬中帶有陰狠的目光凝視著跪在他眼前的皇後和太子。
“朕是大宋的皇帝,太子,你將來是要繼承朕的大統的。你可知道,陳橋兵變之前,這個姓柴的......曾經.......”
趙恆說不出口,難道他要告訴自己的兒子,陳橋兵變之前,柴榮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主子,是他們老趙家,趁著柴榮病死,發動了陳橋兵變,篡奪了柴家的天下?
“臣妾知罪!臣妾知罪!”
劉娥感覺到了趙恆的憤怒,帝王的怒火,如火山噴發,抄家滅族隻在一瞬間。劉娥隻能磕頭,祈求皇帝的原諒。
“這天下既不姓柴,也不姓趙,它是天下人的天下。”
趙受益緩緩的抬起頭來,眼神堅定的看著趙恆這麽說道。
“什麽?”
趙恆不可思議的看著年幼的趙受益,他不能理解,作為統治者的一員,趙受益竟然說出否定自己至高無上權力的話來。這不是在宣揚民主,要革封建王朝的命麽?
“這是誰告訴你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難道你要否定朕身為天子至高無上的權力麽?”
趙恆略帶憤怒的質問著趙受益。
“兒臣不敢否定君權神授,父皇是天選之子,當然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孟子有雲: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若君主不能做到勤政愛民,上天也會通過降下災難,或者顯現異相來表達對天子的不滿。因此孩兒認為,這老天爺是聽民意的,這天下事天下人的天下。”
趙受益的這套理論,聽得趙恆是一愣一愣的。心想:我靠,自漢代起,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搞外儒內法這一套。政治上將最至高無上的權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壟斷對古籍知識的解釋權,缺立教育內容和標準,教化萬民,設立等級製度,統禦萬民。這都經過一千年了,我兒子怎麽還有這麽活泛的思維呢?是我給他看的書太多,讓他有了智慧,能獨立思考了麽?
趙恆盯著趙受益看了半天,搖了搖頭說道:“讓你讀漢朝之後的經典,你非要讀什麽孟子?還說什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儒學經典,可不是這麽讀的。”
趙受益不理解的看著趙恆。
劉娥把頭埋的很低,害怕皇帝生氣。
“孩子還小,官家切莫和他一般見識。”
趙恆盯著趙受益看了半天,慢慢的說道:“為君者,要研習百家經典,切莫被世俗的條條框框所束縛了。孟子雖為聖賢,可若是生在當代,朕也定要讓他承認天子權力的至高無上。什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不過天下百姓美好的暢想而已。”
“是太傅傳道解惑偏頗了。”
劉娥連忙甩鍋給太子的老師們。可趙恆並不接話,而是繼續淡淡的說。
“若是尋常百姓,讀一讀儒家也就夠了。可你是朕的接班人,要懂治國之道,要有駕馭百官的能力。什麽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隻要有強國富民的,都隻是工具而已。”
趙受益連連點頭:“謹遵父皇教誨。”
“你是我唯一的兒子,我很重視你的教育,挑選全國最好的老師來教育你,就是想將你培養成一位仁德的君主。今天的談話,可以看得出你知識淵博,而且對時局洞若觀火,總體我還是很滿意的。你的老師經常誇你是宅心仁厚,有容人之量,若為君主,定是仁德之君。但為君者,隻有仁德是不夠的,還要有王道,霸道,法治。”
“是是是,臣妾以後一定督促太子研習百家經典。”
趙恆點點頭,然後轉身走向自己的禦案,拿起幾本書遞給了劉娥。
“這幾本書都是韓非子的著作,是法家經典,其中《五蠹》《孤憤》《說難》等需要太子重點學習。”
劉娥雙手接過書來。點點頭說:“臣妾一定會讓太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聽到沒有太子,這是你父皇讓你讀的書。你一定要認真研讀。”
趙受益連連點點頭說:“謹遵父皇母後的教誨,孩兒一定會認真研讀的。”
“好,那你說說為什麽要推薦這個姓柴的擔任支援於闐的將領呢?”
“因為此行非他不可。”
那麽為什麽此次去於闐作戰的將領為什麽非柴無畏不可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