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石元孫從下馬林逃出去之後,並沒有馬上返迴清邊城,而是找到了最近的烽燧台,點起了狼煙。
“等我大宋的主力來了,一定要讓這些黨項的狼崽死無葬身之地。”
可是,石元孫和剩下的十幾名士兵,就在了望塔上等了半晌,沒看見有一兵一卒來支援他們。
“石校尉,我等阻擊敵人,又點起了狼煙,任務也算是完成了,也是有了軍功之人了。”
士兵小李說道。
石元孫並沒有聽出小李的弦外之音,小李其實是想說。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我們經過大半天的奮戰,箭矢已經用完了,兄弟們也已經疲憊,能不能讓兄弟們先迴城中休整,再出城作戰?
“兄弟們都是好樣的,是有功之人,迴城以後,我一定為兄弟們請功。”
石元孫說道。
士兵小張說:“那請石校尉趕快帶兄弟們迴城去吧。”
石元孫不理,依然是盯著遠處的清邊城。
“石校尉,安撫使大人恐怕是誆騙了我們,我們任務已經完成,還是先撤吧!”
又有士兵催促石元孫撤退進城。
石元孫猶豫了一下說道:“不行!再等等吧。”
就在猶豫之時,清邊城的城門突然打開,五百多名步騎混合的部隊,從城中朝下馬林方向衝了出來,而遠遠望去,軍隊的大旗上寫著一個‘種’字。
“怎麽打著‘種’字的大旗啊?莫非是......”
石元孫心領神會的大笑一聲:“哈哈哈,這小子終究還是來了。”
說完轉身對手下人說道:“兄弟們,我們的援軍到了。現如今敵人剛剛經曆大戰已經疲憊不堪,而我們背後是一支生力軍啊,以逸待勞必將取勝。我們何不殺將迴去,全殲這夥賊寇?”
聽到石元孫的這番話,剛逃出生天的士兵們都沉默了。
“石校尉,敵軍雖然疲憊,但人數依然是我們的數十倍。我們雖有援軍,可遠水救不了近火,隻怕我們就算衝殺過去,也隻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迴啊。”
石元孫擺擺手,指著遠處的下馬林說道:“弟兄們且看,我們身居高處,而下馬林地勢低矮,下馬林密集不能騎馬,等敵軍剛出林子的時候,而沒有完全走出來的時候,陣型一定混亂。我們等他們立足未穩,打他們個措手不及,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這就是半渡而擊麽?”
士兵甲問道。
“是的,半渡而擊。他不僅適用於敵軍過河,還適用於任何類似的場景,比如騎兵過密集的樹林,也是很好的機會。”
石元孫迴答道。
經過石元孫的這番解釋,將士們也都有了信心,提起兵器,下了了望台。調撥馬頭殺迴下馬林。
而下馬林這邊的柴無畏看到狼煙已經升起,就對狄青說道:“宋軍馬上就要來了,一會兒兩軍對壘,難免會有一場惡戰,我們還是先走吧。”
狄青卻搖搖頭說道:“我不走。”
柴無畏:“為什麽?難道你不怕死?”
小狄青搖搖頭說道:“我怕死,但是有一件事我沒想明白。”
柴無畏問:“何事?”
“黨項人不是曆代都向我大宋稱臣麽?為何我們要怕他們?”
小狄青問道。
柴無畏一時不知道怎麽迴答。
小狄青又問:“這下馬林是我大宋的地界,不是黨項人的勢力範圍,我們為什麽要走?”
柴無畏聽完狄青的問題,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麽迴答。
默默的思考了起來,無論是夏商西周還是秦漢隋唐,哪個中原王朝不是威伏四方,開疆拓土?隻有這宋朝,九州之地都沒有完整的控製,北邊的燕雲十六中,西邊的河西走廊,全都被其他民族政權所控製。遼國勢力強大,騎兵獨步天下,暫且不論。可是就連地不過五州,人不過百萬的黨項小族也敢欺淩大宋,這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預保秦隴先固河西,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溝通西域的重要橋梁。大宋前期十萬禁軍橫掃天下,現如今坐擁百萬軍隊卻被民不過百萬的小族部落所欺淩。這有大宋製度、軍事部署、以及軍人的社會地位等各種原因有關,這裏就不過度講述了。
狄青這一問,讓柴無畏熱血沸騰,憤怒不已。
“對啊,這裏是大宋的地界,為什麽我們要逃走?”
柴無畏低語道。
狄青定睛看了看下馬林裏人頭攢動,李元昊的軍隊已經到達了,正在列陣迎戰。李元昊剛出下馬林就看見了地上拓跋冬的人頭。再看不遠的地方有一名劍客和一個放牧的小孩。
李元昊在十幾名護衛的保護下,緩緩走向了柴無畏,指著拓跋冬的屍體問道。
“你殺的?”
柴無畏冷冷的迴複道:”犯我大宋者,殺無赦!“
李元昊也冷冷的笑了笑,調撥馬頭,緩緩地走迴隊伍中。
“狄青,你真是一位赤子之心的好少年啊。”
柴無畏將自己的兼愛劍遞給狄青說道:“這把劍你拿著防身,就在旁邊好好看著,看我如何破敵!”
說罷,柴無畏抽出了破虜刀,眼神冰冷的盯著慢慢集結起來的黨項軍隊。
拓跋春和拓跋秋認出了柴無畏,對李元昊說:“少主,此人乃西北劍神柴無畏,劍法無雙,悍勇無比。強攻定然會兩敗俱傷,不如我們用弓箭把他射殺掉?”
李元昊點點頭,隨即命令弓箭手射向柴無畏。柴無畏並不慌張,運作真氣將破虜刀往地上一劃,一股劍氣從地麵拔地而起,竟然形成了一道由劍氣形成的風牆。弓箭無法穿透風牆,,隨著劍氣的消失,紛紛掉落。
柴無畏翻身上馬,對狄青說道:“小狄青,快去上麵坡地,那裏安全一些,你且靜靜觀戰。看看我中原男兒是如何殺敵報國的。”
柴無畏從懷裏,掏出一個青銅麵具。麵具呈圓形,怒目圓睜,眉似刀峰,眼角上揚。嘴大張,獠牙畢現,滿臉猙獰。刻有龍鳳紋,線條剛硬。此憤怒之相,仿佛要衝破束縛,令人膽寒,仿若有衝天怒火,隨時爆發。
柴無畏戴上一麵青銅麵具,仿佛化身為戰神一般。像一陣旋風一樣殺入敵陣,劍氣所到之處,敵人非死即傷。就像是收割機割麥子一樣,柴無畏所過之處,全是敵人的屍體。
小狄青看的也是過癮,讚歎道:“柴大哥,真乃神人啊!”
李元昊隨即派出鐵鷂子以及黨項的重甲騎兵,雖然柴無畏悍勇但架不住身上沒穿鎧甲,並且也隻是短兵器。在古代打仗陣法很重要,武功再高的人,麵對幾十個身穿鐵甲,手持兩米多長長槍的騎兵也是難打。他們就像是坦克一樣壓了過來。沒過多久柴無畏就陷入苦戰之中,一層又一層的敵軍圍了上來,座下戰馬身中數槍而倒地不起,不多時,隻有短兵器的柴無畏就被淹沒在亂軍之中。
就在這危急時刻,山坡上突然閃出十餘騎,是石元孫趕到了。
倉啷啷拔出寶劍大喊一聲:“犯我大宋者,殺無赦,兄弟們和我一起殺啊!”
石元孫一馬當先,借著地形優勢,率領著十餘騎兵,像雷電一樣衝進了敵陣。借著這個機會,柴無畏搶過一名黨項騎兵的戰馬,又殺出重圍。
石元孫讚歎道:“閣下的英勇,就像是天神下凡啊,竟然以一己之力抵擋了一支軍隊。”
柴無畏冷笑道:“將軍說笑了,如果朝廷的軍隊足夠英勇的話,我這鄉野村夫早就該把唐刀賣了,買把鋤頭迴家種地了。”
這番話說的石元孫和旁邊的宋兵啞口無言。
見石元孫慚愧,柴無畏又說道:“雖然我大宋號稱陳兵百萬。奈何絕大多數都隻在汴梁,邊軍兵少將寡,受異族欺淩,若將軍有心,可以多給上層提提建議,增加戍邊軍隊。”
石元孫知道,自己人微言輕,就算上表也沒什麽作用。
“我軍雖然兵少,但作戰勇猛。即便今天戰死沙場,我也要讓賊兵們知道我大宋王朝的天威。”
說罷挺槍出擊。
石元孫也是猛將,率領十餘名騎兵和柴無畏一起陷入敵陣,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
李元昊見石元孫也是悍勇之輩大吼道:“來將可留姓名?”
石元孫迴答道:“開封石元孫。”
聽說這個人這就是射中自己的石元孫,李元昊笑道:“原來你就是石元孫!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既然你都撞到我槍口上了,不送你一程實在是對不起長生天賜下的緣分。”
“殺石元孫者賞錢五千貫。”
李元昊大喊道。
黨項的士兵們聽到有錢拿,還是這麽多錢,都像是瘋了一樣衝將過來想要殺死石元孫。就在這危險時刻突然聽到馬蹄聲像打雷一樣,從遠處傳了過來,一麵大大的旗幟在空中飄揚,寫著一個大大的種字。北宋名將種世衡來了!
種世衡的到來,對戰局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石元孫麵對李元昊的全力攻擊能否逃出生天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等我大宋的主力來了,一定要讓這些黨項的狼崽死無葬身之地。”
可是,石元孫和剩下的十幾名士兵,就在了望塔上等了半晌,沒看見有一兵一卒來支援他們。
“石校尉,我等阻擊敵人,又點起了狼煙,任務也算是完成了,也是有了軍功之人了。”
士兵小李說道。
石元孫並沒有聽出小李的弦外之音,小李其實是想說。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我們經過大半天的奮戰,箭矢已經用完了,兄弟們也已經疲憊,能不能讓兄弟們先迴城中休整,再出城作戰?
“兄弟們都是好樣的,是有功之人,迴城以後,我一定為兄弟們請功。”
石元孫說道。
士兵小張說:“那請石校尉趕快帶兄弟們迴城去吧。”
石元孫不理,依然是盯著遠處的清邊城。
“石校尉,安撫使大人恐怕是誆騙了我們,我們任務已經完成,還是先撤吧!”
又有士兵催促石元孫撤退進城。
石元孫猶豫了一下說道:“不行!再等等吧。”
就在猶豫之時,清邊城的城門突然打開,五百多名步騎混合的部隊,從城中朝下馬林方向衝了出來,而遠遠望去,軍隊的大旗上寫著一個‘種’字。
“怎麽打著‘種’字的大旗啊?莫非是......”
石元孫心領神會的大笑一聲:“哈哈哈,這小子終究還是來了。”
說完轉身對手下人說道:“兄弟們,我們的援軍到了。現如今敵人剛剛經曆大戰已經疲憊不堪,而我們背後是一支生力軍啊,以逸待勞必將取勝。我們何不殺將迴去,全殲這夥賊寇?”
聽到石元孫的這番話,剛逃出生天的士兵們都沉默了。
“石校尉,敵軍雖然疲憊,但人數依然是我們的數十倍。我們雖有援軍,可遠水救不了近火,隻怕我們就算衝殺過去,也隻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迴啊。”
石元孫擺擺手,指著遠處的下馬林說道:“弟兄們且看,我們身居高處,而下馬林地勢低矮,下馬林密集不能騎馬,等敵軍剛出林子的時候,而沒有完全走出來的時候,陣型一定混亂。我們等他們立足未穩,打他們個措手不及,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這就是半渡而擊麽?”
士兵甲問道。
“是的,半渡而擊。他不僅適用於敵軍過河,還適用於任何類似的場景,比如騎兵過密集的樹林,也是很好的機會。”
石元孫迴答道。
經過石元孫的這番解釋,將士們也都有了信心,提起兵器,下了了望台。調撥馬頭殺迴下馬林。
而下馬林這邊的柴無畏看到狼煙已經升起,就對狄青說道:“宋軍馬上就要來了,一會兒兩軍對壘,難免會有一場惡戰,我們還是先走吧。”
狄青卻搖搖頭說道:“我不走。”
柴無畏:“為什麽?難道你不怕死?”
小狄青搖搖頭說道:“我怕死,但是有一件事我沒想明白。”
柴無畏問:“何事?”
“黨項人不是曆代都向我大宋稱臣麽?為何我們要怕他們?”
小狄青問道。
柴無畏一時不知道怎麽迴答。
小狄青又問:“這下馬林是我大宋的地界,不是黨項人的勢力範圍,我們為什麽要走?”
柴無畏聽完狄青的問題,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麽迴答。
默默的思考了起來,無論是夏商西周還是秦漢隋唐,哪個中原王朝不是威伏四方,開疆拓土?隻有這宋朝,九州之地都沒有完整的控製,北邊的燕雲十六中,西邊的河西走廊,全都被其他民族政權所控製。遼國勢力強大,騎兵獨步天下,暫且不論。可是就連地不過五州,人不過百萬的黨項小族也敢欺淩大宋,這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預保秦隴先固河西,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溝通西域的重要橋梁。大宋前期十萬禁軍橫掃天下,現如今坐擁百萬軍隊卻被民不過百萬的小族部落所欺淩。這有大宋製度、軍事部署、以及軍人的社會地位等各種原因有關,這裏就不過度講述了。
狄青這一問,讓柴無畏熱血沸騰,憤怒不已。
“對啊,這裏是大宋的地界,為什麽我們要逃走?”
柴無畏低語道。
狄青定睛看了看下馬林裏人頭攢動,李元昊的軍隊已經到達了,正在列陣迎戰。李元昊剛出下馬林就看見了地上拓跋冬的人頭。再看不遠的地方有一名劍客和一個放牧的小孩。
李元昊在十幾名護衛的保護下,緩緩走向了柴無畏,指著拓跋冬的屍體問道。
“你殺的?”
柴無畏冷冷的迴複道:”犯我大宋者,殺無赦!“
李元昊也冷冷的笑了笑,調撥馬頭,緩緩地走迴隊伍中。
“狄青,你真是一位赤子之心的好少年啊。”
柴無畏將自己的兼愛劍遞給狄青說道:“這把劍你拿著防身,就在旁邊好好看著,看我如何破敵!”
說罷,柴無畏抽出了破虜刀,眼神冰冷的盯著慢慢集結起來的黨項軍隊。
拓跋春和拓跋秋認出了柴無畏,對李元昊說:“少主,此人乃西北劍神柴無畏,劍法無雙,悍勇無比。強攻定然會兩敗俱傷,不如我們用弓箭把他射殺掉?”
李元昊點點頭,隨即命令弓箭手射向柴無畏。柴無畏並不慌張,運作真氣將破虜刀往地上一劃,一股劍氣從地麵拔地而起,竟然形成了一道由劍氣形成的風牆。弓箭無法穿透風牆,,隨著劍氣的消失,紛紛掉落。
柴無畏翻身上馬,對狄青說道:“小狄青,快去上麵坡地,那裏安全一些,你且靜靜觀戰。看看我中原男兒是如何殺敵報國的。”
柴無畏從懷裏,掏出一個青銅麵具。麵具呈圓形,怒目圓睜,眉似刀峰,眼角上揚。嘴大張,獠牙畢現,滿臉猙獰。刻有龍鳳紋,線條剛硬。此憤怒之相,仿佛要衝破束縛,令人膽寒,仿若有衝天怒火,隨時爆發。
柴無畏戴上一麵青銅麵具,仿佛化身為戰神一般。像一陣旋風一樣殺入敵陣,劍氣所到之處,敵人非死即傷。就像是收割機割麥子一樣,柴無畏所過之處,全是敵人的屍體。
小狄青看的也是過癮,讚歎道:“柴大哥,真乃神人啊!”
李元昊隨即派出鐵鷂子以及黨項的重甲騎兵,雖然柴無畏悍勇但架不住身上沒穿鎧甲,並且也隻是短兵器。在古代打仗陣法很重要,武功再高的人,麵對幾十個身穿鐵甲,手持兩米多長長槍的騎兵也是難打。他們就像是坦克一樣壓了過來。沒過多久柴無畏就陷入苦戰之中,一層又一層的敵軍圍了上來,座下戰馬身中數槍而倒地不起,不多時,隻有短兵器的柴無畏就被淹沒在亂軍之中。
就在這危急時刻,山坡上突然閃出十餘騎,是石元孫趕到了。
倉啷啷拔出寶劍大喊一聲:“犯我大宋者,殺無赦,兄弟們和我一起殺啊!”
石元孫一馬當先,借著地形優勢,率領著十餘騎兵,像雷電一樣衝進了敵陣。借著這個機會,柴無畏搶過一名黨項騎兵的戰馬,又殺出重圍。
石元孫讚歎道:“閣下的英勇,就像是天神下凡啊,竟然以一己之力抵擋了一支軍隊。”
柴無畏冷笑道:“將軍說笑了,如果朝廷的軍隊足夠英勇的話,我這鄉野村夫早就該把唐刀賣了,買把鋤頭迴家種地了。”
這番話說的石元孫和旁邊的宋兵啞口無言。
見石元孫慚愧,柴無畏又說道:“雖然我大宋號稱陳兵百萬。奈何絕大多數都隻在汴梁,邊軍兵少將寡,受異族欺淩,若將軍有心,可以多給上層提提建議,增加戍邊軍隊。”
石元孫知道,自己人微言輕,就算上表也沒什麽作用。
“我軍雖然兵少,但作戰勇猛。即便今天戰死沙場,我也要讓賊兵們知道我大宋王朝的天威。”
說罷挺槍出擊。
石元孫也是猛將,率領十餘名騎兵和柴無畏一起陷入敵陣,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
李元昊見石元孫也是悍勇之輩大吼道:“來將可留姓名?”
石元孫迴答道:“開封石元孫。”
聽說這個人這就是射中自己的石元孫,李元昊笑道:“原來你就是石元孫!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既然你都撞到我槍口上了,不送你一程實在是對不起長生天賜下的緣分。”
“殺石元孫者賞錢五千貫。”
李元昊大喊道。
黨項的士兵們聽到有錢拿,還是這麽多錢,都像是瘋了一樣衝將過來想要殺死石元孫。就在這危險時刻突然聽到馬蹄聲像打雷一樣,從遠處傳了過來,一麵大大的旗幟在空中飄揚,寫著一個大大的種字。北宋名將種世衡來了!
種世衡的到來,對戰局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石元孫麵對李元昊的全力攻擊能否逃出生天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