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元昊劫了宋朝的軍糧之後,驅趕著農夫悠哉遊哉的往夏州方向走。將要走到三川口之時,忽然見到前麵的樹林裏飛鳥亂飛。


    李元昊突然勒馬大笑:“哈哈哈。”


    拓跋春問道:“少主為何突然發笑?”


    李元昊用馬鞭子指著前麵的樹林說道:“看前麵的樹林。”


    拓跋春道:“樹林怎麽了?”


    李元昊說:“這個樹林是我們到夏州最快的路,但卻也是極為兇險的路。”


    拓跋春等人馬上警覺起來:“兇險?少主何出此言呢?”


    李元昊指著樹林叫到:“你們啊,隻知道奮勇衝殺,卻不知道用兵之道。你們應該多像漢人學習,要博覽群書。你們看此處的地形?可有什麽想法?”


    聽到李元昊的詢問,眾將士紛紛搖頭。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製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李元昊得意洋洋的看著大家說:“這是孫子兵法裏麵寫的用兵之道。”


    拓跋春疑惑的問道:“什麽用兵之道,少主您就別賣關子了,快給大家夥講講。”


    李元昊笑道:“意思就是說地形對於行軍打仗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利用天時地利,並搜集敵軍的情報,知道他們想要做什麽,往往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


    聽完李元昊的解釋,大家還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問道:“那和這下馬林有什麽關係呢?”


    李元昊用馬鞭指著下馬林說道:“此處樹林密集,地形狹窄,如果宋軍有二百弓弩手藏在這林子裏,等我們穿越樹林行軍到了半途,亂箭齊發,我等必然是全軍覆沒。”


    眾人聽了李元昊的話,瞬間嚇得是魂飛魄散,驚出了一身冷汗。


    拓跋春擦了擦額頭上的白毛汗說:“既然這個樹林這麽兇險,那我們還是繞路走吧。”


    拓跋夏看到林中時不時有飛鳥驚起,也勸道:“是啊,少主,剛才樹林中群鳥驚飛,定然是藏在林中的宋軍快速行軍所致。宋軍雖然野戰不行,但是這弓弩還真是讓人膽寒啊。”


    拓跋秋拉住馬韁繩也勸道:“宋朝有百萬禁軍,又有楊延昭,曹瑋,唿延灼等悍將,我等還是小心為妙啊。”


    李元昊聽到拓跋夏的話又仰天大笑道:“哈哈哈哈,你們太看得起宋兵了,如果說守城的話,我承認宋軍很強,但是這種半路設伏的事,他們做不出來的。”


    拓跋春:“此話怎講?”


    李元昊道:“我承認,宋朝的武將們不乏英雄豪傑,可宋朝真正統兵,執掌宋軍實權的卻隻是一群隻會之乎者也的文官。他們連雞都沒有殺過,怎麽知道這帶兵打仗的玄妙?任憑楊延昭,唿延灼等人悍勇,那也是被綁住手腳的老虎,被鐵鏈套牢的蛟龍,任憑有翻江倒海的力氣,也傷不到我們分毫。”


    東瀛人拓跋冬點點頭說:“是的,宋軍主力都在汴梁,守邊的軍力並不如我們黨項。清邊城隻有幾百個老弱病殘,守城尚且力不從心,我不相信宋軍有出城埋伏我們的勇氣。”


    李元昊點點頭說:“拓跋冬,你的嘴巴可真的甜,像抹了蜜一樣。不過你的話確實說到我心坎裏了,我敢打賭,宋軍不敢在這林子裏埋伏我們,我們不要浪費時間,直接穿越這條林子,天黑之前趕到夏州和慶功酒。”


    拓跋春聽完李元昊的話,算是三魂附體,七魄歸位了,連忙點頭說:“是啊,宋軍早已不是五十年前橫掃天下的不敗之師了,而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烏合之眾。”


    拓跋冬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少主不僅熟讀兵書,還對宋軍這麽了解。在下實在是佩服啊,真的是少年出英雄,您武能騎馬射箭,文能唱歌跳舞,可謂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我對您的佩服猶如這黃河之水,綿延不絕,並且時不時的還要波濤洶湧,決堤泛濫一次。”


    拓跋春:“可是少主,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小心為好吧。萬一這林子裏有伏兵那我們不就慘了?保險起見,我們還是繞道而行,我們加快腳程,最多今晚子時趕到夏州,也隻是多耽誤了半天的路程而已。”


    李元昊笑道:“不行,今晚我還約了阿依土鱉公主共進晚餐呢,我一定要趕在天黑之前趕到夏州。兵者詭道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僅憑清邊城裏那幾百老弱病殘,我料想他們也不敢出城作戰。就算他們在林中設伏,我黨項的鐵騎也會將他們碾碎。你無需多言,快快隨我穿越下馬林。”


    見到李元昊這麽堅決,其他人也不敢多言,隻得追隨他穿越下馬林。


    而就在樹林深處,石元孫所帶領的五十輕騎兵也到了下馬林,準備阻擊李元昊,延緩他們的行軍速度。等其他州縣的援軍到了,再奪迴軍糧。


    石元孫聽到樹林外麵有轟轟隆的鐵蹄聲,林中的鳥兒、野兔、野鹿也被驚的四散奔逃。石元孫說:“林中鳥兒驚起,想必是黨項人到了。這樹林密集,騎馬難行,大家下馬尋找有利地形。用弓弩阻擊李元昊,他們在明,我們在暗,我們占據製高點,居高臨下。等他們來了,亂箭齊發,定能一戰而勝。”


    眾將士都點點頭,尋找到一處樹木最密,地形也相對較高的一片位置。


    等大家都埋伏好了,李元昊所帶領的兩千黨項部隊驅趕著農夫也到了,部隊裏不僅有士兵,戰馬,還有運糧的車隊和搶來的人口。在樹林中猶如一片黑壓壓的烏雲一樣朝石元孫所率領的五十宋軍壓來。


    就在黨項前排部隊接近埋伏圈的時候,小李問石元孫:“石將軍,敵人已經到了我們的射程,現在是否發動攻擊。”


    老陳馬上擺手道:“不可,前排是黨項人的撞令郎,主要是俘虜和農民,有很多是我們宋國的老百姓。被黨項人抓走充當先頭部隊,是被脅迫的,我們不能濫殺無辜。”


    石元孫點點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等帶頭的出現了我們再動手。”


    王守忠說:“可是我們人少,他們兩千多人,我們隻有五十,一旦我們攻擊了他們中間的部隊,他們將我們包圍了怎麽辦?我們不就死定了?”


    老陳怒吼道:“大丈夫當馬革裹屍,血灑疆場,死何足惜?”


    大家看老陳這樣的豪言壯語,士氣大振。


    石元孫說:“黨項人不講信義,又經常和鄰邦的部落交戰,大家都不願意和他們打交道,外族部落不願意支持他們。他們內部也經常因為朝廷的賞賜不能平均分配而大打出手。他們內部並不團結,他們作戰勝利了往往會聚集在一起。可一旦作戰遇到了困難,部隊很快就會作鳥獸散。隻要我們第一波攻擊把他們打的夠疼,他們猜不出我們的人數,一定會因為害怕而一哄而散的。”


    大家聽到石元孫的這番話,士氣又是大振。


    大概過了一刻鍾的時間,幾個衣著打扮很是鮮豔的人在部隊之間晃晃悠悠的就出來了。中間那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最為驕傲,衣著光鮮,騎著白馬,簇擁在他身邊的是黨項四大高手,拓跋春、拓跋夏、拓跋秋、拓跋東。外麵又有一層穿著重甲的士兵,大約五十人左右,他們由黨項親衛兵組成,個個膀大腰圓,雖然身穿重甲卻腳步輕盈,看得出來都是以一當十的黨項高手。而這幫人後麵是十多匹戰馬,它們身穿重甲,身上都掛著特製的鐵鏈子,而牽著戰馬的這些黨項人也都個頂個的壯實。他們是西夏黨項人作戰王牌部隊,號稱鐵鷂子。是由皆由黨項羌貴族豪酋子弟和親信組成,騎良馬,著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於馬上,雖死不墜於地。可以馳騁在平原曠野。作戰時,經常用來衝擊敵人陣型,達到決戰決勝的目的。隻可惜,下馬林,地形狹長,蜿蜒曲折,樹木生長又過於密集。鐵鷂子軍進了林子,隻能下馬了,再厲害也發揮不出它的作用了。


    石元孫盯著李元昊小聲對身邊的人說:“告訴大家,準備動手,優先射殺騎白馬的。”說罷手拉弓弦對準了李元昊。石元孫是否能成功射殺李元昊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群英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桑樹下的糞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桑樹下的糞球並收藏北宋群英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