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元昊被石元孫射中胸口,但因為穿了雙層鎧甲,所以沒有死。惱羞成怒的他下令追殺石元孫以及伏擊他們的五十名宋兵。但是他帶領的這些士兵們,大多都是身穿重甲,再加上都牽著馬呢。樹林密集不方便騎馬,於是他隻能命令一些善於步行奔襲的羌族步兵和他手下的四名高手:拓跋春、夏、秋、冬四名大將先往前衝。他率領後麵的鐵鷂子和重甲騎兵,隻能牽著戰馬在後麵慢慢的跟。


    他們這幫人中,拓跋夏去少林寺修行了一段時間雖然金鍾罩,雖然鐵布衫沒有學會,但是腳力卻鍛煉的格外驚人。跑起來像一陣風一樣,朝著宋軍方向就追了過來。拓跋冬,本來是東瀛忍者,也是擅長在樹林中追擊敵人,。於是他倆率先追上了石元孫等人。


    拓跋冬見到眼前的宋軍,剛一照麵,就是一梭子飛鏢發射了出去,大宋官兵們,雖然身穿鎧甲,但拓跋冬腕力驚人,發出去的飛鏢竟然能射穿鎧甲。四個宋兵當場斃命,拓跋秋也追將過來,仗著自己一身硬氣功,一拳一個,中拳的宋兵全都肝膽俱碎,又有四個宋兵死於非命。


    拓跋夏和拓跋冬一邊追殺一邊大喊:“石元孫何在?拿命來。”


    石元孫手手握鋼刀正要答話,老陳搶先一步迴答道:“老夫便是石元孫,老朽頭顱在此,有本事,你們就來取吧。”


    拓跋夏和拓跋冬,目光馬上鎖定了這位答話的老人,猶如獵狗看見垂死的麋鹿一樣飛奔過來。


    老陳大喊道:“澶淵之戰的勇士何在?”


    十幾個老兵異口同聲的迴答道:“在!”


    老陳吼道:“軍人當馬革裹屍,死於疆場!此時不舍身報國更待何時?”


    “殺啊!大宋威武!大宋必勝!”


    十幾名須發花白的宋兵,一邊高喊,一邊朝著拓跋夏和拓跋冬衝了過來。


    “讓娃娃們看看,我們老一輩的宋軍是怎麽作戰的。”


    老陳握緊樸刀,大喊道。


    老宋兵們一起手持樸刀和長矛轉身過去和拓跋夏、冬戰作一團。


    石元孫等人見狀也要轉身再戰,但是被老陳攔住了,老陳說:“賊兵勢重,我們隻有這麽幾十號人,不能全都葬送在這裏啊!不如舍去我等性命,為你們爭取一線生機啊。”


    石元孫厲聲道:“人的生命隻有一次,都是同樣的寶貴,大丈夫當以戰死沙場為榮,豈能舍棄戰友,獨自逃走呢?即便是我們僥幸活了下來,又有什麽麵目再見中原百姓?這絕非大丈夫所謂,我石元孫寧死,也不做逃兵。”


    老陳感歎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石元孫聽到你這番話,我死而無憾了。但是,大丈夫豈能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而逞一時之英雄斷送了自己的有用之身呢?”


    石元孫聽完老陳的話,愣住了。


    老陳又說道:“石元孫,你聽著,我們一眾老將願意保全你,是因為你能夠指揮士兵作戰,有軍事才能,有大將之才。國家需要你這樣的人才,保衛大宋的百姓,重振大宋雄風。你活下去比我們更有用。如果你們為了你的所謂的光榮,而戰死,我等老兵們將死不瞑目。”


    石元孫思聽完老陳的話,不知道該如何迴答。


    老陳指著幾個年輕的士兵說:“快,帶著石元孫一起逃命去吧!”


    說罷,提起戰刀朝著拓跋夏衝了過去。


    眾人的拉扯下石元孫,也隻得轉頭,朝著清邊城的方向跑去。


    剩下的二十多名宋軍結成方陣,對抗拓跋夏和拓跋冬。


    拓跋夏刀槍不入,和宋兵死磕,拓跋冬擅長使用暗器,自己跳到樹上發暗器射殺宋軍,兩個人配合的相當默契,不多時就有兩名宋軍受傷。但是久經戰場的老兵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結成戰鬥隊形,第一排士兵手持盾牌和短刀格擋暗器,第二排手持樸刀長矛用來近程攻擊,第三排手持弓弩進行遠程攻擊。在古代打仗陣型很重要,隻要陣型不亂,任憑你武功再高,一時之間也難以對抗訓練有素,團結一致的宋軍方陣。


    麵對這樣攻守兼備的陣型,拓跋夏和拓跋冬一時之間也不能前進一步。


    但由於老陳他們伏擊李元昊的時候已經用去了一些弓箭,所以箭袋裏麵的弓箭並不多,大約過了兩刻鍾的時間,他們已經是沒箭可用了。


    後排戰士隻得丟去弓弩,手持短刀和拓跋夏、拓跋冬對峙。然而就在後一排士兵轉換裝備的一瞬間,拓跋冬和拓跋夏抓住時機,同時發起攻擊。拓跋夏仗著自己刀槍不入的身板,猶如犀牛一般朝著宋軍陣營衝了過來,拓跋冬則在樹林中來迴跳躍,連發十餘枚手裏劍。一時之間宋兵們的陣腳亂了,被連殺數人。


    陣型亂了的宋兵,也開始沒了章法,胡亂的和拓跋夏、拓跋冬戰作一團。可是他們武功怎麽可能是兩個武林高手的對手,原本僵持的局麵,馬上變成了單方麵的屠殺。沒過多久老陳等二十多人就全軍覆沒,全部戰死。


    拓跋冬為了搶功,搶先一步,將老陳的頭顱砍掉,提在手中。可就在他洋洋得意的時候,無意中看到老陳鎧甲上,寫的竟然是:陳得忠。


    拓跋冬大喊一聲:“他娘的,我們上當了,他不是石元孫。”


    拓跋夏一把撤下老陳身上的身份銘牌,上麵刻著‘陳得忠’四個字。


    “剛才逃走的後生們,一定有石元孫。我們趕緊追擊別被後麵的人搶了功勞。”


    拓跋冬點點頭,兩個人又朝著清邊城的方向追了過去。


    石元孫能否逃脫黨項人的追殺?種世衡能否及時支援石元孫?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群英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桑樹下的糞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桑樹下的糞球並收藏北宋群英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