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裏,四周青山環繞,綠樹成蔭,一條清澈的溪流蜿蜒而過。這裏的人們勤勞善良,過著簡單而平靜的生活。


    村裏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家庭丟失孩子或錢財。這讓村民們人心惶惶,卻又始終找不到原因。


    然而,在這一片混亂中,有一戶人家卻從未遭遇過這樣的不幸。這戶人家的主人名叫李老漢,他是個憨厚老實的莊稼人,妻子王氏溫柔賢淑,兩人育有一子,名叫李寶兒,年方十歲,聰明伶俐,乖巧懂事。


    李老漢家之所以能避開這些災禍,全得益於李老漢獨特的教育方式。


    一日,寶兒放學歸來,見父親在院中修理農具,便跑過去問道:“爹,為何別家總是丟東西,咱家卻從未有過?”


    李老漢放下手中的活兒,摸了摸寶兒的頭,說道:“寶兒啊,這是因為咱懂得變通。對待好人,要誠實;對待不速之客,就得學會撒謊。”


    寶兒眨巴著眼睛,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這夜,月黑風高,整個山村沉浸在一片寂靜之中。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


    一個低沉的聲音問道:“有人嗎?”


    寶兒心中害怕,但想起父親的教導,他強裝鎮定地大聲說道:“我家有爸爸媽媽,還有好多人,你要進來嗎?”


    那賊人一聽,心想這家人多勢眾,不好下手,便嚇得趕緊溜走了。


    第二日,寶兒將昨夜之事告知父親,李老漢心中暗驚,慶幸寶兒應對得當。


    此後,寶兒越發明白父親教導的深意。


    有一日,村裏來了一位雲遊的道士。那道士仙風道骨,目光炯炯。他見寶兒聰明伶俐,便問道:“小娃,可知這村裏為何常有怪異之事?”


    寶兒想起父親的話,覺得道士是好人,便如實相告:“道長,我家從未遭災,隻因父親教導我要懂得分辨善惡,對惡人撒謊,對好人誠實。”


    道士微微一笑,點頭稱讚:“此乃生存之道,變通之法。”


    然而,這山村的詭異之事並未就此結束。


    一天夜裏,寶兒獨自一人在屋內溫習功課。突然,窗外傳來一陣女子的哭聲,那哭聲淒慘哀怨,令人毛骨悚然。


    寶兒心中害怕,但還是壯著膽子推開窗戶看去。隻見一個身著白衣的女子站在窗外,長發披肩,麵容蒼白。


    女子泣聲道:“小哥,我乃冤死之魂,無處可去,能否借你家一宿?”


    寶兒想起父親的話,猶豫片刻後說道:“姐姐,我家簡陋,恐招待不周。你且去村尾的古廟,那裏或許能容你安身。”


    女子聞言,化作一陣青煙消失不見。


    寶兒驚出一身冷汗,趕忙跑去找父親。李老漢聽聞,心中擔憂,決定帶著寶兒去找村裏的長者商量。


    長者聽了寶兒的遭遇,捋了捋胡須說道:“此乃鬼魅作祟,怕是村裏有邪祟之物。”


    於是,眾人決定在村裏舉行一場法事,以驅邪祟。


    法事當日,村裏熱鬧非凡。道士設壇做法,口中念念有詞。突然,一陣狂風大作,天空中烏雲密布。


    隻見一道黑影從地底竄出,直奔寶兒而來。寶兒嚇得緊閉雙眼,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道士拋出一道符咒,將黑影定住。


    原來,這黑影乃是一隻修煉成精的狐妖,專門在村裏作祟,盜取孩童和錢財。


    道士將狐妖收服,山村終於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寶兒經曆此事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親的教誨。他明白,在這世間,並非一切都是非黑即白,有時需要根據情況靈活應對,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


    時光荏苒,寶兒漸漸長大。他憑借著父親教導的智慧,在世間行走,無論遇到何種困境,都能巧妙應對。


    後來,寶兒離開山村,前往京城趕考。途中,他遇到一位落魄的書生。那書生衣衫襤褸,麵黃肌瘦,卻懷揣著一顆求取功名的心。


    寶兒與書生交談,覺得他心地善良,便慷慨解囊,資助他盤纏。


    書生感激涕零,問道:“恩公為何對我如此信任?”


    寶兒笑道:“隻因我能分辨善惡,相信兄台定能金榜題名,造福百姓。”


    果不其然,書生高中狀元,成為朝廷的棟梁之材。


    寶兒也在京城中聲名遠揚,人們都稱讚他聰明睿智,善良正直。


    而那座山村,依舊寧靜祥和。李老漢的教誨,如同明燈,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


    村夜常聞驚怪處,幼子寶兒,心有防身譜。惡客敲門佯眾聚,賊人驚遁心慌怖。


    道士雲遊求異故,狐魅為災,法事驅邪霧。長大離鄉行正路,賢明智慧傳千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中的幻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菀並收藏夢中的幻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