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今日將軍夫人攜其子進宮拜會芳儀,聽聞那孩子已被選為承熙殿下的伴讀呢。”秋菊畢恭畢敬地向貴妃稟報著這一消息。
正在思考事情的貴妃聽到後,思緒猛地一頓。
突然間,一個念頭湧上心頭:或許她和皇上之前的思路完全錯誤!他們一直將調查重點放在皇子宮內,卻忽略了國子監這個重要地方。
“秋菊,你速去國子監走一趟,務必徹查前段時間承鈺在那裏所經曆的一切事宜,無論大小細節都不得遺漏。”貴妃神色凝重地下達命令。
秋菊領命後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動身前往國子監展開調查。
轉眼一天過去了,秋菊行色匆匆地趕迴宮中,向貴妃複命道:“娘娘,經奴婢仔細探查得知,殿下每日都會按時去國子監上學。
放學後迴到寢宮,請來夫子為他補習此前因故而落下的課程,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異樣之處。”
說到這裏,秋菊稍微停頓了一下,接著補充道:“不過,據國子監的同窗說,承瑜公子與殿下之間的關係頗為要好。
見殿下學習如此刻苦勞累,承瑜公子特意送上了一套精致的文房四寶,包括上好的筆墨紙硯等物。”
貴妃微微皺眉,追問道:“承瑜送來的這份禮物如今何在?可曾詳細查驗過?”
秋菊連忙輕輕拍了拍手,隻見兩名宮女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托盤走上前來,盤中放置的正是承瑜送給承鈺的那些禮品。
貴妃心急如焚地請來自己的心腹禦醫,命其仔細檢查那套文房四寶。
禦醫不敢怠慢,逐一認真查驗起來。當他看到硯台時,發現其中竟然殘留著一些已經幹涸的墨汁。
禦醫小心翼翼地端起硯台,倒入些許溫水,試圖將那些幹硬的墨塊化開。
隨著溫水的浸潤,墨汁漸漸溶解開來,但令人詫異的是,原本漆黑濃鬱的墨色竟變得略顯淺薄,而且還隱隱散發出一縷淡淡的香氣。
禦醫眉頭微皺,心中暗自思忖:“娘娘,這墨汁似乎有些不對勁啊。通常而言,普通的墨汁怎會帶有氣味呢?”說罷,他從懷中掏出一根細長的銀針,輕輕地插入那被泡開的墨汁之中,想要檢驗是否有毒。
然而,一番操作下來,銀針卻並未變色,顯然這墨汁並無毒性反應。
“蘇太醫,依您看能否設法將這墨汁裏可能潛藏的毒物提煉出來呢?”貴妃焦急地問道。
蘇太醫略作思索,迴應道:“娘娘,微臣先取一些墨汁帶迴去研究嚐試一下,看看能否有所發現。”得到貴妃應允後,蘇太醫便小心地收起一部分墨汁離開了。
貴妃見此情形,決定親自驗證這墨汁的毒性。
她喚來院中一隻狸貓,先是將少量墨汁倒入口中喂給它吃。
起初,狸貓並無異樣,但過了一段時間後,隻見那隻狸貓突然倒地不起,沉沉睡去,任憑如何唿喚都不再醒來。
至此,貴妃斷定這墨汁確實含有劇毒,而且就是承鈺所中之毒。
經過反複觀察和思考,她終於總結出這毒藥致人中毒的兩種方式:其一,僅僅通過嗅聞那股特殊的香氣便能使人中毒,不過此種中毒較為緩慢,往往讓人難以察覺,最終神不知鬼不覺地喪命;其二,則是直接使用沾染了毒液的墨汁書寫或接觸,這樣中毒速度極快,甚至無需聞到香氣便可即刻發作。
這天承瑜在前往國子監的途中,竟遭遇了幾名身材魁梧、兇神惡煞的彪形大漢攔截。
他們麵露猙獰之色,抓住承瑜留下一章字條:“秋側妃,你家身為堂堂皇商,家業龐大,想必肯定有足夠的錢財替你的寶貝兒子贖迴這條性命吧!限你們三日之內交出整整二十萬兩黃金,否則三日後就等著收屍吧!”說完這番狠話,這群大漢帶著承瑜揚長而去。
秋日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庭院裏,秋側妃正悠然地坐在窗前看賬本。
突然,一個神色慌張的下人匆匆跑進來,遞上一張紙條後便匆忙離去。
秋側妃展開紙條一看,瞬間臉色煞白,淚水如決堤般湧出。
她顧不得儀態,提起裙擺急匆匆地奔向永寧王所在之處。
見到永寧王後,秋側妃哭得梨花帶雨,泣不成聲地道:“王爺,不好了,匪人綁走了承瑜啊!您一定要救救他呀,承瑜平日裏最聽王爺您的話了。
而且,承瑜的妻子剛剛才懷上孩子,若是承瑜有個三長兩短,可讓她們孤兒寡母如何活下去啊?”說著,秋側妃已是悲痛欲絕,差點癱倒在地。
秋側妃顫抖著手,將匪徒留下的字條遞給永寧王。
永寧王接過字條,仔細看罷,連忙扶住搖搖欲墜的秋側妃,輕聲安慰道:“凝雪莫急,本王這就派人去尋找承瑜的下落。
不過能否找得到還尚未可知,我們也得先準備好贖金才行。”
永寧王當機立斷派出手下親信在熙京城內城外四處搜尋承瑜的蹤跡,然而經過一番苦苦尋覓,卻始終一無所獲。
與此同時,心急如焚的秋側妃早已準備好了滿滿一箱黃金,按照匪徒指定的地點送了過去。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秋側妃滿心期待能看到承瑜平安歸來。
可是,最終等來的卻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那正是消失多日的承瑜,他身上傷痕累累,顯然生前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秋側妃一見此景,心如刀絞,眼前一黑,當即承受不住這般巨大的打擊,暈厥了過去。
永寧王亦是痛心疾首,他發誓定要找出真兇,給死去的承瑜和傷心欲絕的秋側妃一個交代。
盡管永寧王動用了所有力量進行調查,但線索寥寥無幾,案件陷入僵局。
無奈之下,永寧王隻得向官府報案,並將此事轉交至大理寺進一步偵辦。
一時間,整個王府被一層厚厚的陰霾所籠罩,氣氛異常沉重壓抑。
府中的下人們紛紛換上白色的喪服,到處都懸掛起了象征哀悼的白領。
而秋側妃所住的凝雪閣以及承瑜曾經居住的溫瑜院中,則是傳出陣陣淒慘悲切的哭聲,令人聞之落淚。
遠在皇宮之中的太後也很快收到了宮女的稟報。
聽聞自己疼愛的孫兒承瑜遭遇不幸,太後隻覺天旋地轉,身子一晃,竟當場暈倒在地。
待太後悠悠轉醒時,口中喃喃念道:“今年,一年尚未來到盡頭,哀家竟然已經失去了兩個孫子!這叫我如何能夠承受得住啊......”
正在思考事情的貴妃聽到後,思緒猛地一頓。
突然間,一個念頭湧上心頭:或許她和皇上之前的思路完全錯誤!他們一直將調查重點放在皇子宮內,卻忽略了國子監這個重要地方。
“秋菊,你速去國子監走一趟,務必徹查前段時間承鈺在那裏所經曆的一切事宜,無論大小細節都不得遺漏。”貴妃神色凝重地下達命令。
秋菊領命後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動身前往國子監展開調查。
轉眼一天過去了,秋菊行色匆匆地趕迴宮中,向貴妃複命道:“娘娘,經奴婢仔細探查得知,殿下每日都會按時去國子監上學。
放學後迴到寢宮,請來夫子為他補習此前因故而落下的課程,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異樣之處。”
說到這裏,秋菊稍微停頓了一下,接著補充道:“不過,據國子監的同窗說,承瑜公子與殿下之間的關係頗為要好。
見殿下學習如此刻苦勞累,承瑜公子特意送上了一套精致的文房四寶,包括上好的筆墨紙硯等物。”
貴妃微微皺眉,追問道:“承瑜送來的這份禮物如今何在?可曾詳細查驗過?”
秋菊連忙輕輕拍了拍手,隻見兩名宮女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托盤走上前來,盤中放置的正是承瑜送給承鈺的那些禮品。
貴妃心急如焚地請來自己的心腹禦醫,命其仔細檢查那套文房四寶。
禦醫不敢怠慢,逐一認真查驗起來。當他看到硯台時,發現其中竟然殘留著一些已經幹涸的墨汁。
禦醫小心翼翼地端起硯台,倒入些許溫水,試圖將那些幹硬的墨塊化開。
隨著溫水的浸潤,墨汁漸漸溶解開來,但令人詫異的是,原本漆黑濃鬱的墨色竟變得略顯淺薄,而且還隱隱散發出一縷淡淡的香氣。
禦醫眉頭微皺,心中暗自思忖:“娘娘,這墨汁似乎有些不對勁啊。通常而言,普通的墨汁怎會帶有氣味呢?”說罷,他從懷中掏出一根細長的銀針,輕輕地插入那被泡開的墨汁之中,想要檢驗是否有毒。
然而,一番操作下來,銀針卻並未變色,顯然這墨汁並無毒性反應。
“蘇太醫,依您看能否設法將這墨汁裏可能潛藏的毒物提煉出來呢?”貴妃焦急地問道。
蘇太醫略作思索,迴應道:“娘娘,微臣先取一些墨汁帶迴去研究嚐試一下,看看能否有所發現。”得到貴妃應允後,蘇太醫便小心地收起一部分墨汁離開了。
貴妃見此情形,決定親自驗證這墨汁的毒性。
她喚來院中一隻狸貓,先是將少量墨汁倒入口中喂給它吃。
起初,狸貓並無異樣,但過了一段時間後,隻見那隻狸貓突然倒地不起,沉沉睡去,任憑如何唿喚都不再醒來。
至此,貴妃斷定這墨汁確實含有劇毒,而且就是承鈺所中之毒。
經過反複觀察和思考,她終於總結出這毒藥致人中毒的兩種方式:其一,僅僅通過嗅聞那股特殊的香氣便能使人中毒,不過此種中毒較為緩慢,往往讓人難以察覺,最終神不知鬼不覺地喪命;其二,則是直接使用沾染了毒液的墨汁書寫或接觸,這樣中毒速度極快,甚至無需聞到香氣便可即刻發作。
這天承瑜在前往國子監的途中,竟遭遇了幾名身材魁梧、兇神惡煞的彪形大漢攔截。
他們麵露猙獰之色,抓住承瑜留下一章字條:“秋側妃,你家身為堂堂皇商,家業龐大,想必肯定有足夠的錢財替你的寶貝兒子贖迴這條性命吧!限你們三日之內交出整整二十萬兩黃金,否則三日後就等著收屍吧!”說完這番狠話,這群大漢帶著承瑜揚長而去。
秋日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庭院裏,秋側妃正悠然地坐在窗前看賬本。
突然,一個神色慌張的下人匆匆跑進來,遞上一張紙條後便匆忙離去。
秋側妃展開紙條一看,瞬間臉色煞白,淚水如決堤般湧出。
她顧不得儀態,提起裙擺急匆匆地奔向永寧王所在之處。
見到永寧王後,秋側妃哭得梨花帶雨,泣不成聲地道:“王爺,不好了,匪人綁走了承瑜啊!您一定要救救他呀,承瑜平日裏最聽王爺您的話了。
而且,承瑜的妻子剛剛才懷上孩子,若是承瑜有個三長兩短,可讓她們孤兒寡母如何活下去啊?”說著,秋側妃已是悲痛欲絕,差點癱倒在地。
秋側妃顫抖著手,將匪徒留下的字條遞給永寧王。
永寧王接過字條,仔細看罷,連忙扶住搖搖欲墜的秋側妃,輕聲安慰道:“凝雪莫急,本王這就派人去尋找承瑜的下落。
不過能否找得到還尚未可知,我們也得先準備好贖金才行。”
永寧王當機立斷派出手下親信在熙京城內城外四處搜尋承瑜的蹤跡,然而經過一番苦苦尋覓,卻始終一無所獲。
與此同時,心急如焚的秋側妃早已準備好了滿滿一箱黃金,按照匪徒指定的地點送了過去。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秋側妃滿心期待能看到承瑜平安歸來。
可是,最終等來的卻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那正是消失多日的承瑜,他身上傷痕累累,顯然生前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秋側妃一見此景,心如刀絞,眼前一黑,當即承受不住這般巨大的打擊,暈厥了過去。
永寧王亦是痛心疾首,他發誓定要找出真兇,給死去的承瑜和傷心欲絕的秋側妃一個交代。
盡管永寧王動用了所有力量進行調查,但線索寥寥無幾,案件陷入僵局。
無奈之下,永寧王隻得向官府報案,並將此事轉交至大理寺進一步偵辦。
一時間,整個王府被一層厚厚的陰霾所籠罩,氣氛異常沉重壓抑。
府中的下人們紛紛換上白色的喪服,到處都懸掛起了象征哀悼的白領。
而秋側妃所住的凝雪閣以及承瑜曾經居住的溫瑜院中,則是傳出陣陣淒慘悲切的哭聲,令人聞之落淚。
遠在皇宮之中的太後也很快收到了宮女的稟報。
聽聞自己疼愛的孫兒承瑜遭遇不幸,太後隻覺天旋地轉,身子一晃,竟當場暈倒在地。
待太後悠悠轉醒時,口中喃喃念道:“今年,一年尚未來到盡頭,哀家竟然已經失去了兩個孫子!這叫我如何能夠承受得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