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洪偉民的工作
重迴1984:賺錢養娃把家忙 作者:竹籬清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幹活,包吃包住,一個月三十塊。”
黃月珍兩口子都嚇了一跳,趕忙拒絕。
“我在那邊做飯一個月三十,你們這邊包吃包住還給三十,我可不敢拿!”
洪偉民也跟著附和,“月珍說得對,我們可不能占你們便宜。”
林琴難得一本正經解釋,“表哥表嫂,這個工錢可不是你們占便宜,今天早上表嫂做飯做菜感覺怎麽樣?”
黃月珍仔細想了想,道:“我覺得挺好的,沒有我想象的那麽難,而且能坐著幹活,跟以前在村裏幹活比起來簡直太輕鬆了。”
林琴雙手一拍,“這就對了!你做飯輕輕鬆鬆一個月三十,下午幫我爸種地蓋豬圈,可能還得幫著收拾豬圈澆菜啥的,這些可都是體力活,差不多得從下午兩點忙到晚上七八點,幹活時間長,又累,要我說一個月三十還是給少了。”
黃月珍連連搖頭,“不少不少,那就聽你們的,我早上去工地做飯,下午迴來幫大舅舅幹活。”
洪偉民多嘴問道:“文軍和阿琴都開船出去了,月珍出去迴來怎麽辦?”
林義笑道:“文軍早就跟人說好了,這南溪的疍民不少,多的是閑在家裏偶爾打漁的老人,文軍跟一個老人家說好了,一個月給十五,人家就在南嶼附近打漁,要坐船的話喊兩聲人家就過來了,不會耽誤事。
要是沒叫到人也可以隨便招唿一條路過的船,讓人家捎帶過河,一次差不多一毛錢,簡單。”
洪偉民朝陳文軍豎起大拇指,“還是你厲害,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的。”
第二天下午,洪偉民跟著陳文軍和林琴的船去了南港。
這還是洪偉民第一次見到大海,雖然隻是內海灣,但足以讓這個沒見過世麵的漢子震驚到說不出話。
三人來得比較早,這會兒漁船還沒靠岸。
洪偉民跟著陳文軍和林琴來到碼頭招工處。
負責人叫呂林,是當地漁民,他們家擁有兩條大漁船,靠捕撈海鮮發家。
這段時間陳文軍從呂林家批發了不少海鮮,要的量多,在呂林眼裏,陳文軍是他的財主,不能怠慢。
見陳文軍三人過來,呂林趕忙上前熱絡地招唿,“喲!陳老弟,弟妹,今天來得挺早!”
陳文軍遞了根煙給他,熟絡地說道:“帶我親戚過來找活幹,等漁船過來再拿貨,呂哥,你見多識廣,門路多,看看有沒有適合我表哥做的事情。”
呂林目光從陳文軍轉移到洪偉民身上,想都不想就點頭,“可以啊!我這邊還真缺人手,不知道你表哥會點啥?識字不?”
洪偉民剛要開口,陳文軍就搶先問道:“咋地?幹活還得識字?”
呂林樂了,“不是,是我這邊有個工資高又輕鬆的活,但要求對方識字,就是負責記錄每天收上來的海鮮數目和重量,之前就一個人做這個活,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忙不過來了。
咱這裏是碼頭,你們也知道,不適合招女工,要是有個男的又識字就好了,一個月工資四十五,包吃包住。
別看這工資比不上船工,可輕鬆啊!也就漁船進港的時候開始工作,忙完了就能休息。”
還別說,陳文軍聽了都心動,下意識看向洪偉民,“表哥,你可以幹嗎?”
洪偉民有些膽怯,老實說道:“我就念到小學四年級,常見的字能寫能認,太難的就不中了。”
陳文軍忙看向呂林,“呂哥,你看我這表兄也認字,要不給他幾天時間學一學,順便也認認海鮮,要是他實在做不了就算了,這幾天的工錢我們就不要了。”
呂林原本還有些遲疑,一聽不要工資,當即爽快地點頭,“那就從今天開始,一會兒五點漁船靠岸,你先跟著我認海鮮,我把常見的海鮮名目寫下來,你自己對著看,成不?”
洪偉民連連點頭感謝。
陳文軍又跟呂林客套了兩句才帶著林琴和洪偉民去鐵皮船。
上了船洪偉民就急了,“文軍,這個活我真的能幹嗎?萬一做不成怎麽辦?”
林琴立馬給洪偉民打氣,“表哥,你要對自己有信心,你看我和文軍,之前沒認識幾個字,這一年的時間我們差不多都認全了,也能寫那些複雜的海鮮名字,你可是念到小學四年級,可不能露怯。
再說了,你這幾天也沒拿人家工資,就算幹不好人家也沒損失,你怕啥?就是這個吃住的問題,晚點我們跟呂老板商量一下,讓他給你弄個床鋪不是啥問題,吃的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者我們過來的時候給你帶也成。”
洪偉民趕忙搖頭,“不用不用,我自己想辦法解決就行,你們已經夠忙了,就別再麻煩了。”
有陳文軍和林琴的鼓勵,洪偉民再次去找呂林要海鮮名錄的時候也有了一些底氣。
等漁船靠岸的時候,洪偉民自己在地上寫寫畫畫,特別認真。
呂林看在眼裏,不由得跟著點頭,不管洪偉民能不能做這個活,起碼人家的態度挺好的。
等漁船靠岸後,陳文軍和林琴完全顧不上洪偉民了。
兩人跟著其他海鮮商販一窩蜂往前衝,有的還直接上了船,目標明確。
林琴兩口子目標也挺明確的,他們就是專門收小黃魚魷魚小章魚還有鯧魚海蝦螃蟹蟶子之類的常見海鮮,那些名貴罕見的玩意兒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洪偉民看了他們一眼,見夫妻倆忙成那樣,瞬間被鼓舞到了,趕忙聚精會神跟著呂林辨別海鮮,同時也跟著學了一些挑揀海鮮的本事。
等他從忙碌中迴過神來,天色已經暗得快看不清字了。
剛剛還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海港,轉眼就隻剩下寥寥幾個人。
林琴和陳文軍的海鮮已經裝得差不多了。
臨走前,陳文軍再次進了招工處,跟呂林和洪偉民說了幾句才開船離開。
接下來連著四五天,洪偉民漸漸適應碼頭收貨登記的工作,開始嚐試著記錄海鮮名目和數目。
每每貨清空了,呂林都會找他核對一遍。
半個月後,呂林主動找上陳文軍兩口子。
黃月珍兩口子都嚇了一跳,趕忙拒絕。
“我在那邊做飯一個月三十,你們這邊包吃包住還給三十,我可不敢拿!”
洪偉民也跟著附和,“月珍說得對,我們可不能占你們便宜。”
林琴難得一本正經解釋,“表哥表嫂,這個工錢可不是你們占便宜,今天早上表嫂做飯做菜感覺怎麽樣?”
黃月珍仔細想了想,道:“我覺得挺好的,沒有我想象的那麽難,而且能坐著幹活,跟以前在村裏幹活比起來簡直太輕鬆了。”
林琴雙手一拍,“這就對了!你做飯輕輕鬆鬆一個月三十,下午幫我爸種地蓋豬圈,可能還得幫著收拾豬圈澆菜啥的,這些可都是體力活,差不多得從下午兩點忙到晚上七八點,幹活時間長,又累,要我說一個月三十還是給少了。”
黃月珍連連搖頭,“不少不少,那就聽你們的,我早上去工地做飯,下午迴來幫大舅舅幹活。”
洪偉民多嘴問道:“文軍和阿琴都開船出去了,月珍出去迴來怎麽辦?”
林義笑道:“文軍早就跟人說好了,這南溪的疍民不少,多的是閑在家裏偶爾打漁的老人,文軍跟一個老人家說好了,一個月給十五,人家就在南嶼附近打漁,要坐船的話喊兩聲人家就過來了,不會耽誤事。
要是沒叫到人也可以隨便招唿一條路過的船,讓人家捎帶過河,一次差不多一毛錢,簡單。”
洪偉民朝陳文軍豎起大拇指,“還是你厲害,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的。”
第二天下午,洪偉民跟著陳文軍和林琴的船去了南港。
這還是洪偉民第一次見到大海,雖然隻是內海灣,但足以讓這個沒見過世麵的漢子震驚到說不出話。
三人來得比較早,這會兒漁船還沒靠岸。
洪偉民跟著陳文軍和林琴來到碼頭招工處。
負責人叫呂林,是當地漁民,他們家擁有兩條大漁船,靠捕撈海鮮發家。
這段時間陳文軍從呂林家批發了不少海鮮,要的量多,在呂林眼裏,陳文軍是他的財主,不能怠慢。
見陳文軍三人過來,呂林趕忙上前熱絡地招唿,“喲!陳老弟,弟妹,今天來得挺早!”
陳文軍遞了根煙給他,熟絡地說道:“帶我親戚過來找活幹,等漁船過來再拿貨,呂哥,你見多識廣,門路多,看看有沒有適合我表哥做的事情。”
呂林目光從陳文軍轉移到洪偉民身上,想都不想就點頭,“可以啊!我這邊還真缺人手,不知道你表哥會點啥?識字不?”
洪偉民剛要開口,陳文軍就搶先問道:“咋地?幹活還得識字?”
呂林樂了,“不是,是我這邊有個工資高又輕鬆的活,但要求對方識字,就是負責記錄每天收上來的海鮮數目和重量,之前就一個人做這個活,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忙不過來了。
咱這裏是碼頭,你們也知道,不適合招女工,要是有個男的又識字就好了,一個月工資四十五,包吃包住。
別看這工資比不上船工,可輕鬆啊!也就漁船進港的時候開始工作,忙完了就能休息。”
還別說,陳文軍聽了都心動,下意識看向洪偉民,“表哥,你可以幹嗎?”
洪偉民有些膽怯,老實說道:“我就念到小學四年級,常見的字能寫能認,太難的就不中了。”
陳文軍忙看向呂林,“呂哥,你看我這表兄也認字,要不給他幾天時間學一學,順便也認認海鮮,要是他實在做不了就算了,這幾天的工錢我們就不要了。”
呂林原本還有些遲疑,一聽不要工資,當即爽快地點頭,“那就從今天開始,一會兒五點漁船靠岸,你先跟著我認海鮮,我把常見的海鮮名目寫下來,你自己對著看,成不?”
洪偉民連連點頭感謝。
陳文軍又跟呂林客套了兩句才帶著林琴和洪偉民去鐵皮船。
上了船洪偉民就急了,“文軍,這個活我真的能幹嗎?萬一做不成怎麽辦?”
林琴立馬給洪偉民打氣,“表哥,你要對自己有信心,你看我和文軍,之前沒認識幾個字,這一年的時間我們差不多都認全了,也能寫那些複雜的海鮮名字,你可是念到小學四年級,可不能露怯。
再說了,你這幾天也沒拿人家工資,就算幹不好人家也沒損失,你怕啥?就是這個吃住的問題,晚點我們跟呂老板商量一下,讓他給你弄個床鋪不是啥問題,吃的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者我們過來的時候給你帶也成。”
洪偉民趕忙搖頭,“不用不用,我自己想辦法解決就行,你們已經夠忙了,就別再麻煩了。”
有陳文軍和林琴的鼓勵,洪偉民再次去找呂林要海鮮名錄的時候也有了一些底氣。
等漁船靠岸的時候,洪偉民自己在地上寫寫畫畫,特別認真。
呂林看在眼裏,不由得跟著點頭,不管洪偉民能不能做這個活,起碼人家的態度挺好的。
等漁船靠岸後,陳文軍和林琴完全顧不上洪偉民了。
兩人跟著其他海鮮商販一窩蜂往前衝,有的還直接上了船,目標明確。
林琴兩口子目標也挺明確的,他們就是專門收小黃魚魷魚小章魚還有鯧魚海蝦螃蟹蟶子之類的常見海鮮,那些名貴罕見的玩意兒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洪偉民看了他們一眼,見夫妻倆忙成那樣,瞬間被鼓舞到了,趕忙聚精會神跟著呂林辨別海鮮,同時也跟著學了一些挑揀海鮮的本事。
等他從忙碌中迴過神來,天色已經暗得快看不清字了。
剛剛還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海港,轉眼就隻剩下寥寥幾個人。
林琴和陳文軍的海鮮已經裝得差不多了。
臨走前,陳文軍再次進了招工處,跟呂林和洪偉民說了幾句才開船離開。
接下來連著四五天,洪偉民漸漸適應碼頭收貨登記的工作,開始嚐試著記錄海鮮名目和數目。
每每貨清空了,呂林都會找他核對一遍。
半個月後,呂林主動找上陳文軍兩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