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和妻子去買菜》
結婚幾十年了,還是第1次和妻子一起去買菜,本想著有點儀式感什麽的,至少要把時間線拉長點。我說:“我們走著去吧!”
妻子瞟了我一眼,從後麵把電瓶車騎了出來說:“買多了拿不動。”
小時候我生活在半邊街,我們那一條街就是農民來賣菜的地方,半邊街轉角到正街的轉角怎麽也有100多米吧!每到逢場天那簡直是紅旗招展人山人海,早上去上學都是趟過人潮闖出去的。
時過境遷,幾十年過去了,現在農民來賣菜的人少多了,因為街上多了很多賣菜的商販。10多20米一個小巷子,小巷裏賣菜的全是些老頭老太太。旁邊有一個大棚,棚裏麵是一些賣菜的攤位,這些攤位可是要收費的,農民當然不會去。這就造成了寬敞的地方空著,狹窄的地方人擠人。買菜的也不願意去那些攤位買菜,農民的菜既便宜又新鮮還沒怎麽撒農藥。
我們把電瓶車停在市場外麵,以前雖然也來過,也路過過很多次,但都是匆匆而過。這次是單獨來買菜的,所以進市場的第一印象就是:“菜很多,品種並不是妻子說的那麽少。”當然一個外行和一個每天買菜的人對一個事物的看法肯定不同。
比如說絲瓜,妻子說這段時間天幹了這麽久,絲瓜也老了裏麵都起布了,吃不得。茄子外麵看著新鮮裏麵都幹了,吃不得。
我說要不我們買個冬瓜迴去燉湯吧!冬瓜倒是很多但骨頭不好買,吃不成。
“苦瓜,苦瓜可以呀!”
“以前你不是不愛吃苦瓜嗎?”
“芋母子可以蒸飯,可以炒絲兒。”
妻子說這個芋頭不是這個季節的,但還是買了幾個。又去肉鋪買了一兩斤瘦肉,迴來炒青椒肉絲。
這次買菜前後沒花到10分鍾吧!一個從來沒買過菜的人,要指點每天去買菜的人。一個每天買菜的人又想將就從來沒買過菜的人。而我提的意見在妻子看來都不行,荒唐的意見妻子當然要否認,這就造成了我認為妻子會同意我要買的菜,而妻子內心是想順著我的,但又不願意認可我的錯誤。
不管怎麽說,這也是一個新的嚐試和開始。
結婚幾十年了,還是第1次和妻子一起去買菜,本想著有點儀式感什麽的,至少要把時間線拉長點。我說:“我們走著去吧!”
妻子瞟了我一眼,從後麵把電瓶車騎了出來說:“買多了拿不動。”
小時候我生活在半邊街,我們那一條街就是農民來賣菜的地方,半邊街轉角到正街的轉角怎麽也有100多米吧!每到逢場天那簡直是紅旗招展人山人海,早上去上學都是趟過人潮闖出去的。
時過境遷,幾十年過去了,現在農民來賣菜的人少多了,因為街上多了很多賣菜的商販。10多20米一個小巷子,小巷裏賣菜的全是些老頭老太太。旁邊有一個大棚,棚裏麵是一些賣菜的攤位,這些攤位可是要收費的,農民當然不會去。這就造成了寬敞的地方空著,狹窄的地方人擠人。買菜的也不願意去那些攤位買菜,農民的菜既便宜又新鮮還沒怎麽撒農藥。
我們把電瓶車停在市場外麵,以前雖然也來過,也路過過很多次,但都是匆匆而過。這次是單獨來買菜的,所以進市場的第一印象就是:“菜很多,品種並不是妻子說的那麽少。”當然一個外行和一個每天買菜的人對一個事物的看法肯定不同。
比如說絲瓜,妻子說這段時間天幹了這麽久,絲瓜也老了裏麵都起布了,吃不得。茄子外麵看著新鮮裏麵都幹了,吃不得。
我說要不我們買個冬瓜迴去燉湯吧!冬瓜倒是很多但骨頭不好買,吃不成。
“苦瓜,苦瓜可以呀!”
“以前你不是不愛吃苦瓜嗎?”
“芋母子可以蒸飯,可以炒絲兒。”
妻子說這個芋頭不是這個季節的,但還是買了幾個。又去肉鋪買了一兩斤瘦肉,迴來炒青椒肉絲。
這次買菜前後沒花到10分鍾吧!一個從來沒買過菜的人,要指點每天去買菜的人。一個每天買菜的人又想將就從來沒買過菜的人。而我提的意見在妻子看來都不行,荒唐的意見妻子當然要否認,這就造成了我認為妻子會同意我要買的菜,而妻子內心是想順著我的,但又不願意認可我的錯誤。
不管怎麽說,這也是一個新的嚐試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