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許勤
弑兄殺父,我登上大位 作者:安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出了營帳,徑直朝著許勤所在營帳走去。
此時許勤仍坐在營帳中,眉頭緊鎖,腦海中不斷思索著之前的種種細節。
越想越覺得此次迴師鄴城怕是危機四伏,可大帥李員彭又態度堅決,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正煩悶間,聽到帳外傳來腳步聲,緊接著陳繼斧的聲音響起:“許參軍在否?我等有事求見。”
許勤迴過神來,起身迎了出去,見是陳繼斧、李成和程序三人,微微一愣,問道:“三位深夜前來,所為何事?”
陳繼斧看了看左右,壓低聲音道:“許參軍,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可否進帳一敘?”
許勤見狀,心中已然猜到了幾分,便將三人迎進了營帳內。
進帳後,李成也不多做寒暄,直接說道:“許參軍,今日你在大帥營帳中所言,我等深以為然,主公、長公子之死疑點重重,那沈今安著實可疑,可大帥卻執意迴師,我等實在擔憂迴去之後遭了毒手啊。”
許勤微微皺眉,沉聲道:“我又何嚐不知其中兇險,隻是大帥心意已決,我也不好再多做爭辯,可心中疑慮始終難消。”
程序接口道:“許參軍智謀過人,我等此次前來,便是想問問參軍可有什麽應對之策。”
“我等三人合計了一下,各自麾下能調動的兵馬加起來有一萬五千餘人,雖不算多,但也是一股兵力。”
許勤聽聞,來迴踱步了幾步,思索片刻,他正想拉攏軍中將領以圖自立,此時他們三人來了正好。
後道:“此事確實棘手,僅憑這一萬多兵馬貿然行事,太過冒險。”
“如今這北伐軍雖有十餘萬大軍,但卻分為諸多部曲,李員彭麾下三萬振武軍,顏梁麾下三萬驍銳軍,這六萬兵馬皆是以李員彭馬首是瞻。”
“其餘文仇麾下還餘兩萬玄武軍,韓猛麾下還餘兩萬朱雀軍,這裏四萬兵馬各成一派,如今雖隸屬於李員彭麾下,但軍中調動還是自成一係。”
因為與幽州軍連番征戰,朱雀軍與玄武軍各損兵一萬餘人,可謂損失慘重,也對李員彭頗有怨言。
李成站了出來,說道:“玄武軍中,我能調動六千兵馬。振武軍中,繼斧也能調動六千兵馬。朱雀軍中,程序能調動三千兵馬,還請先生示下。”
許勤停下腳步,猶豫良久,看著三人,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便放手一搏!如今形勢危急,我們隻能先下手為強。”
“李員彭和顏梁一心迴師,不顧大局,我們便發動兵變,拿下他們!”
三人聞言,神情一震,眼中透露出決然之色。
許勤深深的看了三人,心中想道:“郭瑾,我的師弟....”
“到底是不是你策劃的這場鄴城之變,害了主公,我定不會放過你們!”
許勤繼續說道:“我們當務之急是拉攏文仇和韓猛。朱雀軍和玄武軍對李員彭頗有怨言,這正是我們的機會。”
陳繼斧問道:“那我們該如何拉攏他們?”
許勤沉思片刻,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李員彭迴師之舉乃是自尋死路,若不想跟著陪葬,就與我們一同起事。”
許勤又說道:“這上穀平原,幽州軍虎視眈眈,決不能在這起事,等我軍退入代郡,再行計劃。”
三人點頭,深以為然,可不能在這讓幽州軍占了便宜。
而另一邊,李員彭在自己營帳中,雖然下令讓眾人準備迴師之事,可心中卻始終隱隱不安。
他暗自思忖著,此次迴師,自己定要多加小心,絕不能讓軍中再生變故,同時也得留意著許勤等人的動向,莫要讓他們做出什麽衝動之舉,壞了大局。
“來人。”
李員彭麾下親衛走進營帳:“大帥。”
李員彭眯了眯眼睛,深思熟慮之下:“派人去盯著許參軍、陳副使、李副使他們。”
“尤其是陳副使,傳話給振武軍各個參將,各個營將,沒有我的命令,誰先不許調動振武軍的兵馬。”
李員彭想了想,還是謹慎點為好。
親衛愣了一下,也不敢多問什麽,很快就下去傳達了命令。
親衛離去後,李員彭依舊眉頭緊皺,在營帳內來迴踱步,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他深知許勤此人足智多謀,若真起了異心,那後果不堪設想。
而許勤這邊,與陳繼斧、李成、程序三人商議好之後。
他們決定先由許勤去麵見文仇,畢竟玄武軍在這北伐軍之中足有兩萬大軍,李成又是玄武軍兵馬副使,講話頗有影響。
若能先將文仇拉攏過來,那後續行事便多了幾分把握。
許勤整理好衣裝,獨自一人朝著文仇營帳走去。到了帳外,通報之後,文仇倒是很快便讓人將他迎了進去。文仇看著許勤,微微皺眉道:“許參軍深夜前來,所為何事啊?”
許勤神色從容,拱手說道:“將軍,我此番前來,乃是為救將軍而來。”
文仇聽了,頓時一怒,拍案而起:“許勤,你莫要胡言亂語!我文仇何需你來救?你若是不講個好歹出來,定要你好看!”
許勤不慌不忙,說道:
“主公和長公子之死與那沈今安脫不了幹係,而大帥卻不聽勸,執意迴師,這不是自投羅網嗎?將軍想想,以那沈今安的手段,我們迴去能有好果子吃?”
文仇臉色陰沉,說道:“即便如此,那又如何?這是大帥的命令,我等隻能遵從。”
“何況你可有證據來證明是沈今安做的此事!弑兄殺父,天下人誰敢這樣!”
許勤直視文仇,沉聲道:“將軍,證據雖未確鑿,但種種跡象皆指向沈今安。長公子生前與沈今安多有不和,主公又欲立長公子為繼,沈今安豈會坐以待斃?”
“如今主公與長公子驟然離世,沈今安卻能迅速掌控鄴城,這難道不蹊蹺?再者,大帥此番迴師,沈今安定已做好萬全準備,我們若貿然迴去,無異於羊入虎口。”
此時許勤仍坐在營帳中,眉頭緊鎖,腦海中不斷思索著之前的種種細節。
越想越覺得此次迴師鄴城怕是危機四伏,可大帥李員彭又態度堅決,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正煩悶間,聽到帳外傳來腳步聲,緊接著陳繼斧的聲音響起:“許參軍在否?我等有事求見。”
許勤迴過神來,起身迎了出去,見是陳繼斧、李成和程序三人,微微一愣,問道:“三位深夜前來,所為何事?”
陳繼斧看了看左右,壓低聲音道:“許參軍,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可否進帳一敘?”
許勤見狀,心中已然猜到了幾分,便將三人迎進了營帳內。
進帳後,李成也不多做寒暄,直接說道:“許參軍,今日你在大帥營帳中所言,我等深以為然,主公、長公子之死疑點重重,那沈今安著實可疑,可大帥卻執意迴師,我等實在擔憂迴去之後遭了毒手啊。”
許勤微微皺眉,沉聲道:“我又何嚐不知其中兇險,隻是大帥心意已決,我也不好再多做爭辯,可心中疑慮始終難消。”
程序接口道:“許參軍智謀過人,我等此次前來,便是想問問參軍可有什麽應對之策。”
“我等三人合計了一下,各自麾下能調動的兵馬加起來有一萬五千餘人,雖不算多,但也是一股兵力。”
許勤聽聞,來迴踱步了幾步,思索片刻,他正想拉攏軍中將領以圖自立,此時他們三人來了正好。
後道:“此事確實棘手,僅憑這一萬多兵馬貿然行事,太過冒險。”
“如今這北伐軍雖有十餘萬大軍,但卻分為諸多部曲,李員彭麾下三萬振武軍,顏梁麾下三萬驍銳軍,這六萬兵馬皆是以李員彭馬首是瞻。”
“其餘文仇麾下還餘兩萬玄武軍,韓猛麾下還餘兩萬朱雀軍,這裏四萬兵馬各成一派,如今雖隸屬於李員彭麾下,但軍中調動還是自成一係。”
因為與幽州軍連番征戰,朱雀軍與玄武軍各損兵一萬餘人,可謂損失慘重,也對李員彭頗有怨言。
李成站了出來,說道:“玄武軍中,我能調動六千兵馬。振武軍中,繼斧也能調動六千兵馬。朱雀軍中,程序能調動三千兵馬,還請先生示下。”
許勤停下腳步,猶豫良久,看著三人,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便放手一搏!如今形勢危急,我們隻能先下手為強。”
“李員彭和顏梁一心迴師,不顧大局,我們便發動兵變,拿下他們!”
三人聞言,神情一震,眼中透露出決然之色。
許勤深深的看了三人,心中想道:“郭瑾,我的師弟....”
“到底是不是你策劃的這場鄴城之變,害了主公,我定不會放過你們!”
許勤繼續說道:“我們當務之急是拉攏文仇和韓猛。朱雀軍和玄武軍對李員彭頗有怨言,這正是我們的機會。”
陳繼斧問道:“那我們該如何拉攏他們?”
許勤沉思片刻,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李員彭迴師之舉乃是自尋死路,若不想跟著陪葬,就與我們一同起事。”
許勤又說道:“這上穀平原,幽州軍虎視眈眈,決不能在這起事,等我軍退入代郡,再行計劃。”
三人點頭,深以為然,可不能在這讓幽州軍占了便宜。
而另一邊,李員彭在自己營帳中,雖然下令讓眾人準備迴師之事,可心中卻始終隱隱不安。
他暗自思忖著,此次迴師,自己定要多加小心,絕不能讓軍中再生變故,同時也得留意著許勤等人的動向,莫要讓他們做出什麽衝動之舉,壞了大局。
“來人。”
李員彭麾下親衛走進營帳:“大帥。”
李員彭眯了眯眼睛,深思熟慮之下:“派人去盯著許參軍、陳副使、李副使他們。”
“尤其是陳副使,傳話給振武軍各個參將,各個營將,沒有我的命令,誰先不許調動振武軍的兵馬。”
李員彭想了想,還是謹慎點為好。
親衛愣了一下,也不敢多問什麽,很快就下去傳達了命令。
親衛離去後,李員彭依舊眉頭緊皺,在營帳內來迴踱步,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他深知許勤此人足智多謀,若真起了異心,那後果不堪設想。
而許勤這邊,與陳繼斧、李成、程序三人商議好之後。
他們決定先由許勤去麵見文仇,畢竟玄武軍在這北伐軍之中足有兩萬大軍,李成又是玄武軍兵馬副使,講話頗有影響。
若能先將文仇拉攏過來,那後續行事便多了幾分把握。
許勤整理好衣裝,獨自一人朝著文仇營帳走去。到了帳外,通報之後,文仇倒是很快便讓人將他迎了進去。文仇看著許勤,微微皺眉道:“許參軍深夜前來,所為何事啊?”
許勤神色從容,拱手說道:“將軍,我此番前來,乃是為救將軍而來。”
文仇聽了,頓時一怒,拍案而起:“許勤,你莫要胡言亂語!我文仇何需你來救?你若是不講個好歹出來,定要你好看!”
許勤不慌不忙,說道:
“主公和長公子之死與那沈今安脫不了幹係,而大帥卻不聽勸,執意迴師,這不是自投羅網嗎?將軍想想,以那沈今安的手段,我們迴去能有好果子吃?”
文仇臉色陰沉,說道:“即便如此,那又如何?這是大帥的命令,我等隻能遵從。”
“何況你可有證據來證明是沈今安做的此事!弑兄殺父,天下人誰敢這樣!”
許勤直視文仇,沉聲道:“將軍,證據雖未確鑿,但種種跡象皆指向沈今安。長公子生前與沈今安多有不和,主公又欲立長公子為繼,沈今安豈會坐以待斃?”
“如今主公與長公子驟然離世,沈今安卻能迅速掌控鄴城,這難道不蹊蹺?再者,大帥此番迴師,沈今安定已做好萬全準備,我們若貿然迴去,無異於羊入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