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論政石炭
癲!孤身邊全是神經病! 作者:文元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太傅經常會提朝堂的政事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
今日張太傅問的是石炭之事。
“為防大齊柴木不夠,開采石炭取代木材,是杞人憂天還是有備無患?”
盧芝率先搶答
“太傅!學生認為石炭當開采!別管他杞人憂天還是有備無患,若開采石炭就能作蜂窩煤,大齊就多了一門商貿。”
“咱們不用也可以高價賣給匈奴!他們不是缺木柴嗎?這利滾利,再滾利,大齊的國庫一定豐盈!”
“至於移民、買地的成本,有匈奴這個冤大頭,怕什麽!”
張太傅簡直沒眼看。
“下一個。”
尹守知:“夫子,學生認為,非是杞人憂天,而是有備無患。”
“隻是開采石炭會占據百姓耕地,地方官壓力過大,不如暫且擱置,等有一日大齊真的出現薪柴危機時再行開采。”
祁多魚站起來:“我聽太子的。”
張太傅:“……坐下。”
祁多魚:“是。”
方藻休學了三日,沒有來,伴讀小團夥暗戳戳議論他是羞於見人。
大皇子站起來,依照上輩子的軌跡,十年後大齊會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寒冬,貧困地區一城能死半數人。
第二年開春後,太子進獻一物‘蜂窩煤’,大齊開始征地挖石炭,製作蜂窩煤。
蜂窩煤正式售賣後,家家買煤,戶戶買煤。
複冬,嚴寒依舊,長安幾無凍死之人,因為父皇在政年號德乾,那一年被譽為‘德乾盛世’,也被稱為,‘蜂窩盛年’。
蜂窩煤推行後,據太醫院統計,長安城各大醫館中拉肚子的病人都少了。
因為冬天,百姓有能力喝熱水,吃熱粥了。
一首《賣炭翁》流傳進大街小巷,太子發言,不讓《賣炭翁》的腐敗走進現實。
有太子用血威懾,大齊對開采石炭的管理十分嚴苛和規範。
如今他拿著結果站在事情的起始。
“石炭要開采,它不是杞人憂天,它是利國利民!”
沒人比他更清楚蜂窩煤的價值。
“它可以為大齊千家萬戶在冬天帶來一鍋熱粥,省下幾枚買柴火的錢,至於開采遇到的阻礙,在利國利民麵前,執權者當以雷霆手段橫掃。”
上一世太子能掃,父皇不能嗎?如果不能,要他何用,趕緊退下來讓該上的人上去!
隻是蜂窩煤為何會提前十年出世?
張堯要被這一個兩個的氣笑了
“你說橫掃?遇到炭地卻有百姓耕種你當如何?”
大皇子想也不想:
“收田,把所有的田收歸官府,隻許他們耕種不許他們買賣,官府有權利隨時征用這些田地,再給他們一筆足以全家生活三年或四年的錢財,分一塊荒地,官府協同百姓開荒種植。”
上輩子太子就是這樣做的。
張堯像聽到了什麽大笑話。
“你這與強占他人錢財有何異?收歸官府所有?說的好聽!人家生在那裏家在那裏,還開墾荒地?”
“若當地官府荒地不足如何?”
“若煤地就在百姓家宅下麵要如何?”
“你對百姓強征暴斂,對握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官宦該當如何?!”
“重複你上麵的招數?若所有地主聯合起來,群起而攻之發動叛亂又當如何?”
大皇子在張堯的逼問下壓死了眉,滿腦子都迴響著張老頭的‘該如何’。
上一世太子處理的輕輕鬆鬆,沒見哪個人發動叛亂啊。
他知道了!
大皇子一臉認真:“所以這件事要找個合適的時機。”
“打完匈奴,建立了威信,大齊成為天子的一言堂,推行此舉,必順風順水!”
上一世就是打完匈奴後推行的,太子親征,在匈奴戰場立了功,舉國歡慶,臣民順服,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這麽順利的推行蜂窩煤。
張太傅聞言,臉色好歹能看了。
“若是這樣,隻能讓你的決策不被強硬抵迴,裏麵的軟刀子,不會少,阻礙和怨言依然重重。”
“你那收地的點子,不要再提。”
大皇子十分混蛋的落座。
事實證明即便知道了方法,當曆史重演,該不會的還是不會,抄都抄不明白。
就像上戰場打仗,遇到與上輩子一樣的戰況一樣的敵人,你明知道他會被打敗,但你能保證招數對壘還與上次一樣嗎?
不能。
這不是他的錯,是太子過於變態。
祁元祚早在大皇子發表‘土地收歸國有’的言論時跑了神思。
他逗著88:“大皇子這麽厲害?他上輩子把土地收歸國有了?這眼界進步了千年啊!”
“我怎麽沒看出他還是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政治人才?”
88心虛,88結巴
“啊……這個,可能就……對,一定是跟穿越女學的!”
祁元祚嗬嗬兩聲,也不揭它的短,由它自欺欺統。
“他成功了嗎?”
88:“當然!我兒子怎麽可能不成功!”
祁元祚:“……蠢蛋,你知道雞蛋是個什麽餡兒的嗎?”
88:“啊?”
“蛋黃餡兒的,不用思考就能從外麵看到裏麵。”
88懷疑宿主在罵它,但是它沒證據。
張堯咳了兩聲驚醒走神兒的小太子。
祁元祚若無其事的站起身
“太傅問——為防大齊柴木不夠,開采石炭取代木材,是杞人憂天還是有備無患”
“孤以為無論是杞人憂天還是有備無患,歸根結底是要不要開采。”
“最安穩的方法,如守知所言,等到大齊遇到薪柴危機再行打算。”
“但真正讓上位者感受到了這樣的危機,一定是下層的百姓已經付出了讓上位者難以忽視的代價。”
尹守知垂眸細想,不由得讚同。
“現在若要由官府出麵強行推行,在石炭發揮重要作用前,勢必阻礙重重,怨言不休。”
“孤以為,為何要官府出麵?”
“陛下要推行石炭是因為以石炭製成的蜂窩煤,耐燒,製作簡單,成本低廉,本意是為了冬天少凍死些人。”
“既如此,找塊石炭礦,挖出一些,以私人作坊做一批蜂窩煤賣出去試一試。”
“若成本比薪柴更低,對百姓有用,將做法公布出去,自有無數百姓前仆後繼主動去找石炭。”
“表層的石炭有限,更多還在深層,不是百姓能獲取的。”
“商人逐利,既有利可圖,他們自己迴想方設法開源,製作蜂窩煤的作坊定接連而起。”
“若成氣候,官府在插手製定規則也來得及。”
盧芝嘿嘿一笑,他就是這麽想的,隻要有蜂窩煤的做法在手,官府又沒明令禁止,他為什麽不能幹?
以他商人的嗅覺,隻要蜂窩煤成本夠低,不僅能在百姓中打開商路,達官顯貴裏也能,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能省為何不省?
像廚房裏,就不需要太過昂貴的炭火。
祁元祚口中的若成氣候,是這項利益不得不讓官府出手如鹽鐵礦一般控製壟斷的‘氣候’。
祁元祚又補充道:“炭火不能完全代替木柴,即便動了少數人的利益,也隻是讓他們掉點兒皮,若連皮都不想掉,為刁民,當誅。”
張堯品味了一下,此舉完美的將陛下與眾臣的矛盾轉移為眾臣與百姓的矛盾。
陛下強行推行,是自上而下,不好辦。
但若成立私人作坊,有商人參與進來,那就隻是民間商人的爭利手段,和政治沒什麽關係。
這樣陛下也如願了,朝臣也無話可說。
此為,自下而上。
如太子所言,等有了成氣候的苗子,收歸官府把持,也來的及。
張太傅覺得,成不了氣候。
蜂窩煤最多與木炭的地位等同。
還能成什麽氣候?
殊不知,一枚銅板之利寡,千萬枚銅板之利,可養國。
張堯沉浸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妙悟中。
口中連聲道:“善!善!善!”
祁元祚安然落座,接著走神。
大皇子有點兒挫敗。
請問他重生的優勢在哪?
題目一樣,答案改了,這讓人怎麽抄?
好吧,就算答案一樣,他抄也抄不明白。
今日張太傅問的是石炭之事。
“為防大齊柴木不夠,開采石炭取代木材,是杞人憂天還是有備無患?”
盧芝率先搶答
“太傅!學生認為石炭當開采!別管他杞人憂天還是有備無患,若開采石炭就能作蜂窩煤,大齊就多了一門商貿。”
“咱們不用也可以高價賣給匈奴!他們不是缺木柴嗎?這利滾利,再滾利,大齊的國庫一定豐盈!”
“至於移民、買地的成本,有匈奴這個冤大頭,怕什麽!”
張太傅簡直沒眼看。
“下一個。”
尹守知:“夫子,學生認為,非是杞人憂天,而是有備無患。”
“隻是開采石炭會占據百姓耕地,地方官壓力過大,不如暫且擱置,等有一日大齊真的出現薪柴危機時再行開采。”
祁多魚站起來:“我聽太子的。”
張太傅:“……坐下。”
祁多魚:“是。”
方藻休學了三日,沒有來,伴讀小團夥暗戳戳議論他是羞於見人。
大皇子站起來,依照上輩子的軌跡,十年後大齊會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寒冬,貧困地區一城能死半數人。
第二年開春後,太子進獻一物‘蜂窩煤’,大齊開始征地挖石炭,製作蜂窩煤。
蜂窩煤正式售賣後,家家買煤,戶戶買煤。
複冬,嚴寒依舊,長安幾無凍死之人,因為父皇在政年號德乾,那一年被譽為‘德乾盛世’,也被稱為,‘蜂窩盛年’。
蜂窩煤推行後,據太醫院統計,長安城各大醫館中拉肚子的病人都少了。
因為冬天,百姓有能力喝熱水,吃熱粥了。
一首《賣炭翁》流傳進大街小巷,太子發言,不讓《賣炭翁》的腐敗走進現實。
有太子用血威懾,大齊對開采石炭的管理十分嚴苛和規範。
如今他拿著結果站在事情的起始。
“石炭要開采,它不是杞人憂天,它是利國利民!”
沒人比他更清楚蜂窩煤的價值。
“它可以為大齊千家萬戶在冬天帶來一鍋熱粥,省下幾枚買柴火的錢,至於開采遇到的阻礙,在利國利民麵前,執權者當以雷霆手段橫掃。”
上一世太子能掃,父皇不能嗎?如果不能,要他何用,趕緊退下來讓該上的人上去!
隻是蜂窩煤為何會提前十年出世?
張堯要被這一個兩個的氣笑了
“你說橫掃?遇到炭地卻有百姓耕種你當如何?”
大皇子想也不想:
“收田,把所有的田收歸官府,隻許他們耕種不許他們買賣,官府有權利隨時征用這些田地,再給他們一筆足以全家生活三年或四年的錢財,分一塊荒地,官府協同百姓開荒種植。”
上輩子太子就是這樣做的。
張堯像聽到了什麽大笑話。
“你這與強占他人錢財有何異?收歸官府所有?說的好聽!人家生在那裏家在那裏,還開墾荒地?”
“若當地官府荒地不足如何?”
“若煤地就在百姓家宅下麵要如何?”
“你對百姓強征暴斂,對握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官宦該當如何?!”
“重複你上麵的招數?若所有地主聯合起來,群起而攻之發動叛亂又當如何?”
大皇子在張堯的逼問下壓死了眉,滿腦子都迴響著張老頭的‘該如何’。
上一世太子處理的輕輕鬆鬆,沒見哪個人發動叛亂啊。
他知道了!
大皇子一臉認真:“所以這件事要找個合適的時機。”
“打完匈奴,建立了威信,大齊成為天子的一言堂,推行此舉,必順風順水!”
上一世就是打完匈奴後推行的,太子親征,在匈奴戰場立了功,舉國歡慶,臣民順服,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這麽順利的推行蜂窩煤。
張太傅聞言,臉色好歹能看了。
“若是這樣,隻能讓你的決策不被強硬抵迴,裏麵的軟刀子,不會少,阻礙和怨言依然重重。”
“你那收地的點子,不要再提。”
大皇子十分混蛋的落座。
事實證明即便知道了方法,當曆史重演,該不會的還是不會,抄都抄不明白。
就像上戰場打仗,遇到與上輩子一樣的戰況一樣的敵人,你明知道他會被打敗,但你能保證招數對壘還與上次一樣嗎?
不能。
這不是他的錯,是太子過於變態。
祁元祚早在大皇子發表‘土地收歸國有’的言論時跑了神思。
他逗著88:“大皇子這麽厲害?他上輩子把土地收歸國有了?這眼界進步了千年啊!”
“我怎麽沒看出他還是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政治人才?”
88心虛,88結巴
“啊……這個,可能就……對,一定是跟穿越女學的!”
祁元祚嗬嗬兩聲,也不揭它的短,由它自欺欺統。
“他成功了嗎?”
88:“當然!我兒子怎麽可能不成功!”
祁元祚:“……蠢蛋,你知道雞蛋是個什麽餡兒的嗎?”
88:“啊?”
“蛋黃餡兒的,不用思考就能從外麵看到裏麵。”
88懷疑宿主在罵它,但是它沒證據。
張堯咳了兩聲驚醒走神兒的小太子。
祁元祚若無其事的站起身
“太傅問——為防大齊柴木不夠,開采石炭取代木材,是杞人憂天還是有備無患”
“孤以為無論是杞人憂天還是有備無患,歸根結底是要不要開采。”
“最安穩的方法,如守知所言,等到大齊遇到薪柴危機再行打算。”
“但真正讓上位者感受到了這樣的危機,一定是下層的百姓已經付出了讓上位者難以忽視的代價。”
尹守知垂眸細想,不由得讚同。
“現在若要由官府出麵強行推行,在石炭發揮重要作用前,勢必阻礙重重,怨言不休。”
“孤以為,為何要官府出麵?”
“陛下要推行石炭是因為以石炭製成的蜂窩煤,耐燒,製作簡單,成本低廉,本意是為了冬天少凍死些人。”
“既如此,找塊石炭礦,挖出一些,以私人作坊做一批蜂窩煤賣出去試一試。”
“若成本比薪柴更低,對百姓有用,將做法公布出去,自有無數百姓前仆後繼主動去找石炭。”
“表層的石炭有限,更多還在深層,不是百姓能獲取的。”
“商人逐利,既有利可圖,他們自己迴想方設法開源,製作蜂窩煤的作坊定接連而起。”
“若成氣候,官府在插手製定規則也來得及。”
盧芝嘿嘿一笑,他就是這麽想的,隻要有蜂窩煤的做法在手,官府又沒明令禁止,他為什麽不能幹?
以他商人的嗅覺,隻要蜂窩煤成本夠低,不僅能在百姓中打開商路,達官顯貴裏也能,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能省為何不省?
像廚房裏,就不需要太過昂貴的炭火。
祁元祚口中的若成氣候,是這項利益不得不讓官府出手如鹽鐵礦一般控製壟斷的‘氣候’。
祁元祚又補充道:“炭火不能完全代替木柴,即便動了少數人的利益,也隻是讓他們掉點兒皮,若連皮都不想掉,為刁民,當誅。”
張堯品味了一下,此舉完美的將陛下與眾臣的矛盾轉移為眾臣與百姓的矛盾。
陛下強行推行,是自上而下,不好辦。
但若成立私人作坊,有商人參與進來,那就隻是民間商人的爭利手段,和政治沒什麽關係。
這樣陛下也如願了,朝臣也無話可說。
此為,自下而上。
如太子所言,等有了成氣候的苗子,收歸官府把持,也來的及。
張太傅覺得,成不了氣候。
蜂窩煤最多與木炭的地位等同。
還能成什麽氣候?
殊不知,一枚銅板之利寡,千萬枚銅板之利,可養國。
張堯沉浸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妙悟中。
口中連聲道:“善!善!善!”
祁元祚安然落座,接著走神。
大皇子有點兒挫敗。
請問他重生的優勢在哪?
題目一樣,答案改了,這讓人怎麽抄?
好吧,就算答案一樣,他抄也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