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雲村的教育事業逐漸步入正軌後,陳默深知,僅僅傳授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懷揣著一個更為宏大且意義深遠的願景,那便是引領村民們,尤其是那些天真無邪、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憧憬的孩子們,親身去體悟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上曾經洶湧澎湃的熱血浪潮與壯烈犧牲。他渴望在他們幼小而純淨的心靈深處,深深埋下堅韌不拔的意誌和深厚熾熱的愛國情懷的種子,使其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最終成為他們未來人生道路上堅如磐石的精神支柱。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微風輕拂的清晨,陳默毅然帶領著一群朝氣蓬勃的學生,踏上了前往雲南省富寧縣獅子山的漫漫征程。這座獅子山,宛如一顆隱匿於歲月長河深處的璀璨明珠,不僅擁有如詩如畫、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更是一座承載著厚重曆史的紅色地標。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裏,無聲地見證了 1979 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無數英勇無畏的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壯麗史詩,那些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戰鬥事跡,仿若永不熄滅的熊熊火焰,在曆史的廣袤天空中熾熱燃燒,時刻等待著後人去虔誠探尋、深情緬懷。


    出發前,陳默靜靜地佇立在村口,他的身姿猶如一棵蒼鬆般挺拔而堅毅,目光堅定地穿越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望向遠方那若隱若現、如夢如幻的獅子山輪廓。在他的心中,滿溢著對此次旅程的深切期待與強烈使命感,仿佛即將開啟的並非一次簡單的登山之行,而是一場莊嚴肅穆、神聖崇高的精神洗禮之旅。他雙手自然地背在身後,臉上帶著一絲如春日暖陽般和煦欣慰的微笑,那微笑輕柔地灑落在不遠處興奮地聚集在一起的孩子們身上。他的內心默默地思索著:“此次旅程,務必要讓孩子們深刻透徹地領悟到和平的來之不易,讓他們清晰明白,正是有了先輩們的無私奉獻與英勇無畏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日的安寧與幸福。”


    孩子們恰似一群掙脫了籠子束縛的歡快小鳥,一路上歡聲笑語此起彼伏,不絕於耳。他們那清脆悅耳、宛如銀鈴般的笑聲在山間悠悠迴蕩,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一曲美妙絕倫的樂章。他們的眼眸中閃爍著對即將到來的旅程的無限期待與好奇,仿佛前方等待著他們的並非崎嶇難行、布滿荊棘的山路,而是充滿奇珍異寶的神秘仙境。山路蜿蜒曲折,猶如一條沉睡千年、雄姿依舊的巨龍盤踞在山間,它那起伏不平、高低錯落的身軀給前行的人們帶來了諸多嚴峻挑戰。然而,這並沒有絲毫阻擋孩子們前進的堅定步伐。陳默始終如一地走在隊伍的最前列,他的步伐穩健而有力,每一步落下都仿佛與大地緊緊相擁、融為一體,仿佛在以一種無聲卻深沉的方式丈量著這片曾經被英雄們的熱血浸染過的神聖土地。他不時地迴過頭來,眼神中滿是關切與慈愛,微微彎下腰,大聲地提醒孩子們注意腳下的安全,那聲音在山穀中久久迴蕩,帶著一種令人安心的強大力量。同時,他還充分巧妙地利用沿途的自然景觀,繪聲繪色地為孩子們講解各種花草樹木的名稱、特性以及豐富多元的生態知識,他的手臂在空中有力地揮舞著,如同一位技藝精湛、指揮若定的指揮家在指揮著一場盛大恢宏的自然交響樂,指點著周圍的一草一木,讓孩子們在盡情欣賞美景的過程中,也能如饑似渴地汲取到豐富的知識養分,使他們的視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極大拓展。


    這一路著實艱辛,他們要徒步穿越三十多裏蜿蜒曲折的山路。起初,孩子們還滿是興奮與活力,蹦蹦跳跳地走著,仿佛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勁兒。可隨著路程的緩緩推進,疲憊感如潮水般漸漸襲來。陽光愈發熾熱,如烈火般無情地傾灑在他們身上,孩子們那光潔的額頭上很快便冒出了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緩緩滑落,打濕了他們單薄的衣衫。腳下的山路崎嶇不平,布滿了尖銳的碎石和突兀的樹根,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崴到腳,導致受傷。有些路段極為陡峭險峻,孩子們不得不手腳並用才能艱難地攀爬上去,雙手被路邊鋒利的荊棘劃破,一道道血痕觸目驚心,可他們卻顧不上喊疼,隻是咬著牙堅持著。


    但陳默始終在旁不斷地鼓勵他們,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孩子們,堅持就是勝利!當年的戰士們麵臨的艱難險阻比我們如今可要大多了,他們都未曾有過絲毫退縮,我們又怎能輕易放棄?” 在陳默那充滿力量與鼓舞的激勵話語下,孩子們相互攙扶著,彼此鼓勵,咬著牙,一步一步堅定地繼續向前邁進。


    當他們攀爬至半山腰時,一座透著曆史滄桑感的石門赫然出現在眼前。門的上方,“獅子山哨所” 幾個大字醒目地鐫刻在那裏。這石門看起來頗具曆史韻味,周圍的石頭上爬滿了斑駁陸離的青苔,仿佛在默默訴說著歲月的悠長故事。門柱雖然曆經風雨侵蝕有些風化,但依然穩固地矗立著,仿佛在堅守著那段塵封的記憶。


    陳默帶著孩子們滿懷敬畏地走進這扇門,裏麵仿若別有洞天,瞬間將他們帶入了曾經那段熱血沸騰的戰鬥歲月。這裏便是曾經的戰鬥陣地,用石頭精心砌成的戰壕縱橫交錯,猶如一張巨大而錯綜複雜的棋盤鋪展在山坡之上。戰壕的石壁上,歲月的刻痕深深淺淺,石塊之間的縫隙裏頑強地生長著不知名的雜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乎在向人們低聲訴說著往昔那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慘烈場景。戰壕的邊緣,均勻分布著機槍口,那黑洞洞的槍眼,仿若一雙雙冷峻深邃、洞察一切的眼睛,凝視著遠方,讓人不禁心潮澎湃,思緒萬千,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當年機槍噴射出火舌時的激烈壯觀場景。戰士們曾在這裏依托著堅固的戰壕,嚴陣以待,時刻準備以頑強的意誌和無畏的勇氣抵禦敵人的猛烈進攻。


    陳默神色凝重地站在陣地中央,聲音低沉而莊重地為孩子們講述著當年這裏發生的激烈戰鬥:“孩子們,當年戰士們就在這裏堅守,麵對敵人如狂風暴雨般的猛烈攻擊,他們毫不畏懼,沒有絲毫退縮之意。炮彈在附近接二連三地爆炸,掀起的泥土如洶湧的波濤幾乎將他們瞬間掩埋,但他們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從掩體中艱難地爬出來,毫不猶豫地繼續投入戰鬥。他們心中隻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信念,那就是保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保衛身後無數百姓的安寧與幸福。” 孩子們靜靜地聆聽著,眼神中充滿了深深的敬畏與震撼,他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當年那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慘烈場景,戰士們奮勇殺敵、視死如歸的英勇身影在他們腦海中不斷浮現,揮之不去。


    隨後,陳默帶領著孩子們繼續沿著登山小道緩緩而上。一路上,他不時地指著山上那些曆經風雨洗禮卻依然留存的遺跡,如掩體、戰壕等,為孩子們詳細地介紹它們的用途和當年戰鬥的慘烈程度。他緩緩地彎下腰,輕輕地觸摸著掩體那粗糙而冰冷的牆壁,手指微微顫抖,眼神中滿是敬畏與虔誠,仿佛在觸摸著曆史的肌膚,感受著當年戰士們的氣息與心跳。他深情地說道:“你們看,這些掩體就是當年戰士們躲避敵人炮火的避風港。在戰鬥最為激烈殘酷的時候,戰士們蜷縮在這些狹小而陰暗潮濕的空間裏,忍受著饑餓、寒冷和無盡的疲勞,他們的身心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然而,他們卻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崗位,不離不棄,因為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他們的心中隻有一個堅定如磐的信念,那就是保衛祖國,保衛身後的人民。” 他站起身來,沿著戰壕緩緩前行,腳步沉重得如同背負著曆史的千鈞重擔,每一步都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艱辛與不易,每一步都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他繼續說道:“而這些戰壕,則是他們進攻和防禦的重要陣地,無數次的衝鋒與反擊,都在這裏驚心動魄地展開。那時候,炮彈如雨點般密集傾瀉而下,整個戰場被濃烈的硝煙彌漫,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不絕於耳,仿佛是死神在無情地咆哮。年輕的戰士們毫不畏懼,他們如同一把把出鞘的利劍,在槍林彈雨中穿梭自如,有的戰士剛剛還在奮勇衝鋒,下一刻就不幸倒在了血泊之中,他們的生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永遠地留在了這片他們深愛的土地上。但他們的犧牲並非毫無意義,正是他們的英勇無畏,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陳默的聲音微微顫抖,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洶湧澎湃如波濤般的情緒,繼續說道:“戰鬥結束後,道路邊整齊地擺放著戰士們的遺體。他們大多還如此年輕,本應擁有美好的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與希望。然而戰爭卻無情地奪走了他們的生命,他們的麵容或許還帶著未完成使命的遺憾,但那眼神中卻透著視死如歸的堅毅與決絕。遺體上蓋著白色的布,那一片潔白在戰火洗禮後的焦土上顯得格外刺目,仿佛是和平對犧牲者最後的敬意與慰藉。每一位戰士都懷揣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他們的離去,是國家和民族的巨大損失,他們的英勇事跡,將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成為我們心中永不熄滅的火焰,時刻激勵著我們奮勇前行。”


    當他們快要到達山頂時,在一處石壁前,陳默突然停下了腳步,孩子們也跟著停了下來。隻見那石壁上,隱隱約約有著一些字跡,雖然曆經風雨侵蝕,歲月的痕跡在其上留下了斑駁的印記,但依然能辨認出部分內容。陳默的眼神瞬間被吸引過去,他緩緩走近石壁,眼神中滿是激動與虔誠,仿佛即將與曆史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靈魂對話。那石壁上刻著:“赤心報國,血灑邊疆,雖死無悔!天下僅一獅子山……” 字跡剛勁有力,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帶著當年戰士們的呐喊與決心,深深地鐫刻在石壁之上,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中。陳默的嘴唇微微顫抖,他仿佛看到了一位年輕的戰士,在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用顫抖卻無比堅定的手,在這石壁上刻下對祖國的忠誠誓言。他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情感,眼眶也微微濕潤了。他緩緩抬起手,輕輕地觸摸著那些字跡,像是在觸摸著曆史的脈搏,聲音略帶哽咽地說:“孩子們,這就是當年戰士們的心聲,他們懷著對祖國無限的熱愛,毫不畏懼地麵對敵人。在那個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們心中隻有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這種偉大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永遠敬仰和傳承。無論歲月如何流轉,我們都不能忘記他們的奉獻與犧牲。”


    孩子們圍了過來,他們的眼神中也充滿了震撼與感動,紛紛伸出小手,輕輕觸摸著石壁上的字,那冰冷的石壁在這一刻仿佛有了溫度,他們仿佛能通過這簡單的觸摸,真切地感受到當年的熱血與激情,感受到那些年輕戰士們澎湃的心跳和堅定的信念。在這一刻,曆史與現實仿佛交融在一起,先輩們的精神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注入了孩子們的心田。


    終於,他們登上了山頂。山頂上,一塊高一米二、寬八十厘米的石碑赫然而立,石碑上刻著 “獅子山主峰” 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那大字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座山峰的重要地位與往昔的烽火歲月。此時,陳默帶著孩子們來到山頂的邊緣,他的手指向遠方,神情莊重地說道:“孩子們,看呐,對麵就是越南的土地。曾經,這片邊境線見證了無數的戰火紛飛與英勇抗爭,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曆史記憶。” 轉而又指向背麵,“而在我們的身後,是富寧縣田蓬鎮的田蓬街,此刻,街道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一片繁榮祥和的景象。”


    眾人順著他所指的方向望去,隻見對麵越南的山脈連綿起伏,在陽光的照耀下,勾勒出一道寧靜而悠遠的天際線,那山脈仿佛在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見證著歲月的變遷與和平的降臨。與往昔的戰火硝煙相比,如今的它顯得如此平靜祥和,仿佛在以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和平是多麽的珍貴,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無價之寶。而背麵的田蓬街,街道如同一條流動的血脈,車輛穿梭其中,如同忙碌的血細胞,行人來來往往,熙熙攘攘,歡聲笑語隱隱傳來。街邊的店鋪琳琅滿目,招牌在微風中輕輕晃動,反射著陽光,閃爍著現代生活的活力與生機。這繁榮的景象與眼前的曆史遺跡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讓孩子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和平的來之不易,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珍惜當下、努力奮鬥的決心。


    主峰之下,一個防空洞的入口出現在大家眼前。洞口略顯隱蔽,周圍雜草叢生,仿佛在努力掩蓋那段塵封的曆史,不讓它輕易被打擾。陳默站在洞口前,微微眯起眼睛,深吸一口氣,像是在調整自己激動的情緒,然後率先走進防空洞。他的腳步放得很輕很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這片土地上沉睡的英魂。孩子們也都學著陳默的樣子,懷著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跟在後麵。洞內陰暗潮濕,彌漫著一股陳舊腐朽的氣息,那氣息仿佛在訴說著當年戰士們在這裏度過的艱難歲月。牆壁上偶爾還能看到一些當年戰士們留下的痕跡,或是隨手刻畫的標記,或是簡短有力的標語。陳默停下腳步,湊近牆壁,眼神專注地凝視著那些痕跡,嘴唇微微顫抖,心中滿是對戰士們堅韌不拔精神的欽佩。他仿佛看到了戰士們在這昏暗的防空洞中,忍受著孤獨與恐懼,卻依然堅守著希望,時刻準備著為了祖國和人民再次衝鋒陷陣。他們在黑暗中默默堅守,心中卻懷揣著對光明與勝利的堅定信念,這種精神讓陳默深受觸動。


    在防空洞的周邊,還分布著許多貓耳洞。這些貓耳洞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但都極為狹小逼仄。孩子們好奇地湊近貓耳洞觀察,他們皺著眉頭,試圖鑽進那狹小的空間,卻發現根本難以容身。他們難以想象當年的戰士們是如何在這樣局促的空間裏長時間堅守的。陳默蹲下身來,眼神慈愛地看著孩子們,手指著貓耳洞,緩緩說道:“孩子們,當年戰士們就在這裏躲避敵人的子彈和炮火,他們蜷縮在這狹小的空間裏,身體無法舒展,連轉身都極為困難。他們時刻保持著警惕,一有情況就要立刻投入戰鬥。在那漫長的日日夜夜中,他們不僅要麵對敵人的威脅,還要忍受著惡劣的環境,饑餓、幹渴、蚊蟲叮咬…… 他們所忍受的艱難困苦,是我們現在難以體會的。但正是他們的堅持和犧牲,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感恩他們的奉獻。”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帶著一絲難以抑製的情感波動,那聲音在貓耳洞周圍迴蕩,仿佛在向那些曾經在這裏戰鬥過的英雄們致敬,也在向孩子們傳遞著一種深沉的情感和厚重的曆史責任感。


    陳默讓孩子們圍坐在一起,他自己則緩緩坐在一塊石頭上,雙手交叉放在膝蓋上,眼神溫柔而堅定地看著孩子們,說道:“孩子們,都來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一個孩子眼含熱淚,激動地說:“陳老師,聽完這些故事,我才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麽來之不易。這些戰士們太偉大了,他們為了我們能夠安心地學習、生活,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像他們一樣保衛祖國,傳承他們的精神。” 其他孩子也紛紛點頭,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決心,表示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將戰士們的精神銘記於心,讓英雄的事跡永遠流傳下去,永不磨滅。


    陳默看著這些充滿朝氣和決心的孩子們,心中感到無比欣慰。他微微抬起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眼神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戰士們的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我們要銘記曆史,不忘初心,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不僅是我們對英雄們的緬懷與敬意,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我們要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曆史,珍惜和平的生活。”


    在下山的路上,夕陽的餘暉溫柔地灑在山間,給整個獅子山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如夢如幻。陳默和孩子們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而下,腳步比上山時略顯沉重,卻依舊堅定有力。孩子們還沉浸在對上午經曆的深深思考之中,山間一片寧靜祥和,隻有偶爾傳來的鳥鳴聲和他們的腳步聲,仿佛在為這片土地上的曆史與未來輕聲訴說。


    行至山腰時,他們看到一位苗族老人正背著一大捆柴,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地行走著。老人的身軀微微佝僂,每走一步,都要費很大的力氣,汗水濕透了他破舊的衣衫,順著臉頰不停地流淌。那捆柴看起來十分沉重,將老人的背壓得彎彎的,他的雙腿也在微微顫抖,仿佛不堪重負。


    陳默見狀,趕忙上前幾步,來到老人身邊,用苗語親切地說道:“老人家,您這柴看著太重了,山路又這麽難走,我來幫您背一程吧。” 老人抬起頭,看到陳默和一群孩子,眼中露出一絲驚訝和感激,他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迴答道:“這怎麽好意思麻煩你呢,年輕人,我自己能行的。” 陳默微笑著說:“老人家,您別客氣,我們正好也要下山,舉手之勞而已。” 說著,便輕輕地從老人肩上接過那捆柴,穩穩地背在自己背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陳默的天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南寒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南寒烽並收藏陳默的天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