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雄壯威武的戰馬如閃電般疾馳而過,馬蹄聲響徹整個帝都的大街。騎在戰馬上的信使神色激動,他揮舞著手中的彩旗,扯著嗓子高聲大喊:“捷報……捷報……邊關大勝啦!”
從遙遠的邊關一路奔馳而來,信使始終沒有停歇過宣揚邊關大捷的聲音。這可是張道遠將軍特意囑咐之事,其目的就是要將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盡快傳遍大街小巷,以安定民心、鼓舞士氣。
沒過多久,這份承載著勝利喜悅的捷報就被送進了金碧輝煌的皇宮之中。周仁帝迫不及待地接過捷報,當看到上麵所寫的內容時,不禁開懷大笑起來。長久以來一直縈繞在他心頭的重重陰霾,仿佛瞬間煙消雲散。
近段時間裏,周仁帝可謂是日夜操勞,無時無刻不在憂心忡忡地關注著邊關戰事的進展情況。如今終於盼來了如此令人歡欣鼓舞的大好消息,怎能不讓他欣喜若狂?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宏偉莊嚴的朝堂之上。大總管德喜手捧捷報,站在高台中央,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抑揚頓挫地宣讀起了這份來之不易的捷報。隨著一個個字從德喜口中傳出,朝堂上下頓時響起一片歡唿聲和讚歎聲。
兵部尚書衛洪麵帶喜色,上前一步拱手施禮道:“啟奏陛下,此次大戰我方取得了重大勝利,殲敵數萬之眾。張道遠將軍指揮有方,立下赫赫戰功,理應予以嘉獎啊!”
眾多官員紛紛點頭附和,表示讚同衛洪的提議。畢竟大家心裏都明白一個道理:想要讓千裏馬奮力馳騁,就得先喂飽它;隻有給予邊關將領們足夠的賞賜與激勵,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國效命、奮勇殺敵。
周仁帝麵帶微笑地說道:“此次戰役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全賴鎮北侯周寧運籌帷幄、出謀劃策啊!正是他的妙計,才使得北元大軍一敗塗地。既然兵部覺得應當予以獎賞,那麽諸位愛卿不妨各抒己見,說說究竟該如何賞賜這位功臣呢?”
在場眾人皆是一驚,誰都沒有想到居然是周寧想出了這般精妙絕倫的計策。若是早知此事,恐怕他們當初就不會輕易附和兵部尚書衛洪的提議了。畢竟,這等功勞若真要論功行賞起來,可不是一件小事。
隻見兵部尚書衛洪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啟奏陛下,九皇子周寧不僅智謀過人,而且智勇雙全,實在令人欽佩不已。如此大才,確實理應得到重賞。隻是微臣一時之間還未想好具體該如何賞賜,還望陛下聖裁。”
衛洪心中暗自思忖著,自己可不能傻到直接說出該怎樣賞賜周寧,那樣豈不是平白無故地得罪了朝中其他官員?況且,將這個棘手的問題丟給仁帝去定奪,既不得罪人,又能顯示出自己對聖上的尊重與順從。
這時,吏部尚書魏無忌緊接著開口說道:“陛下,依臣之見,朝廷應當給奮戰在前線上的士兵們賞賜大量銀子,以此激勵士氣;同時,對於那些英勇捐軀的將士,也要大幅提高其撫恤金的標準,從而彰顯朝廷對他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愛之情。唯有如此,方能激發起邊關眾將士保家衛國的昂揚鬥誌。”
一旁的戶部尚書鄭為國聞聽此言,瞬間便明白了魏無忌的真正意圖所在。原來,他此舉並非僅僅是為了犒賞前方將士,更是想借此機會來遏製住周寧權力的進一步擴張。
通過將賞賜重點放在普通士兵身上,可以有效避免周寧因戰功而獲得過多的政治資源和實際利益,從而實現一種巧妙的權力製衡。
戶部尚書鄭為國連忙拱手施禮,毫不猶豫地說道:“陛下,微臣完全讚成魏大人所提出的辦法。此次戶部定當全力支持,拿出所需的全部銀兩用於賞賜之事。”
眾人皆心領神會,皆知這鄭為國為了阻止周寧獲得實權可謂煞費苦心、不惜血本。想往昔,每當朝廷急需用錢之時,那戶部總是諸多推諉,從未如此爽快利落過。
此刻,眾多官員見風使舵,紛紛開始附和魏無忌的提議,表示讚同。周仁帝見狀微微頷首,言道:“既如此,便依魏大人之議行事吧。”
站於朝堂之下的眾官員聽聞此言,不禁心中暗喜,彼此交換著得意的眼神。此番成功破壞了給予周寧的獎賞,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場小小的勝利。
然而,周仁帝麵色凝重,繼續問道:“雖說我朝邊關剛獲大捷,但局勢依舊嚴峻,不容絲毫懈怠。衛愛卿啊,不知朝廷派出的援軍何時能夠抵達邊關?”
兵部尚書衛洪趕忙出列,恭敬答道:“啟稟陛下,關於此事,微臣正要向您稟報。如今援軍已然集結完畢,整裝待發。隻是……尚不清楚該派遣哪位將領統領這支軍隊前往邊關。”
此次前往邊關支援,眾人皆知此行兇險異常,搞不好便是有去無迴之局。正因如此,竟是沒有一人甘願挺身而出,主動請纓率兵前往。再者,其中所牽涉的利害關係錯綜複雜,令人難以理清頭緒,即便是素有智謀的衛洪將軍此刻也是左右為難,不知究竟該作何決斷。
周仁帝坐在龍椅之上,眉頭微皺,略作思索後開口說道:“此事確係朕之疏漏,竟一時忘卻應指派何人前往那艱險的邊關之地。”
他話音剛落,朝堂之上即刻便有人迫不及待地站出來舉薦將領,但細細觀察便可發現,他們所推舉之人盡皆來自其他派係,顯然是誰也不願將自家的心腹愛將派往那生死未卜之處。
一時間,朝堂之上人聲鼎沸、喧鬧不堪,眾人七嘴八舌地爭論不休,大有一副互不相讓之勢。
周仁帝冷眼看著眼前這混亂的場景,心中的怒火猶如熊熊烈焰一般不斷升騰。值此國家危難之際,這些大臣們非但不能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反而在此相互推諉責任,隻圖自身利益得失,全然不顧大局安危。想到此處,周仁帝不禁怒從心頭起,一雙龍目之中寒光四射,令人不敢直視。
從遙遠的邊關一路奔馳而來,信使始終沒有停歇過宣揚邊關大捷的聲音。這可是張道遠將軍特意囑咐之事,其目的就是要將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盡快傳遍大街小巷,以安定民心、鼓舞士氣。
沒過多久,這份承載著勝利喜悅的捷報就被送進了金碧輝煌的皇宮之中。周仁帝迫不及待地接過捷報,當看到上麵所寫的內容時,不禁開懷大笑起來。長久以來一直縈繞在他心頭的重重陰霾,仿佛瞬間煙消雲散。
近段時間裏,周仁帝可謂是日夜操勞,無時無刻不在憂心忡忡地關注著邊關戰事的進展情況。如今終於盼來了如此令人歡欣鼓舞的大好消息,怎能不讓他欣喜若狂?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宏偉莊嚴的朝堂之上。大總管德喜手捧捷報,站在高台中央,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抑揚頓挫地宣讀起了這份來之不易的捷報。隨著一個個字從德喜口中傳出,朝堂上下頓時響起一片歡唿聲和讚歎聲。
兵部尚書衛洪麵帶喜色,上前一步拱手施禮道:“啟奏陛下,此次大戰我方取得了重大勝利,殲敵數萬之眾。張道遠將軍指揮有方,立下赫赫戰功,理應予以嘉獎啊!”
眾多官員紛紛點頭附和,表示讚同衛洪的提議。畢竟大家心裏都明白一個道理:想要讓千裏馬奮力馳騁,就得先喂飽它;隻有給予邊關將領們足夠的賞賜與激勵,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國效命、奮勇殺敵。
周仁帝麵帶微笑地說道:“此次戰役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全賴鎮北侯周寧運籌帷幄、出謀劃策啊!正是他的妙計,才使得北元大軍一敗塗地。既然兵部覺得應當予以獎賞,那麽諸位愛卿不妨各抒己見,說說究竟該如何賞賜這位功臣呢?”
在場眾人皆是一驚,誰都沒有想到居然是周寧想出了這般精妙絕倫的計策。若是早知此事,恐怕他們當初就不會輕易附和兵部尚書衛洪的提議了。畢竟,這等功勞若真要論功行賞起來,可不是一件小事。
隻見兵部尚書衛洪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啟奏陛下,九皇子周寧不僅智謀過人,而且智勇雙全,實在令人欽佩不已。如此大才,確實理應得到重賞。隻是微臣一時之間還未想好具體該如何賞賜,還望陛下聖裁。”
衛洪心中暗自思忖著,自己可不能傻到直接說出該怎樣賞賜周寧,那樣豈不是平白無故地得罪了朝中其他官員?況且,將這個棘手的問題丟給仁帝去定奪,既不得罪人,又能顯示出自己對聖上的尊重與順從。
這時,吏部尚書魏無忌緊接著開口說道:“陛下,依臣之見,朝廷應當給奮戰在前線上的士兵們賞賜大量銀子,以此激勵士氣;同時,對於那些英勇捐軀的將士,也要大幅提高其撫恤金的標準,從而彰顯朝廷對他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愛之情。唯有如此,方能激發起邊關眾將士保家衛國的昂揚鬥誌。”
一旁的戶部尚書鄭為國聞聽此言,瞬間便明白了魏無忌的真正意圖所在。原來,他此舉並非僅僅是為了犒賞前方將士,更是想借此機會來遏製住周寧權力的進一步擴張。
通過將賞賜重點放在普通士兵身上,可以有效避免周寧因戰功而獲得過多的政治資源和實際利益,從而實現一種巧妙的權力製衡。
戶部尚書鄭為國連忙拱手施禮,毫不猶豫地說道:“陛下,微臣完全讚成魏大人所提出的辦法。此次戶部定當全力支持,拿出所需的全部銀兩用於賞賜之事。”
眾人皆心領神會,皆知這鄭為國為了阻止周寧獲得實權可謂煞費苦心、不惜血本。想往昔,每當朝廷急需用錢之時,那戶部總是諸多推諉,從未如此爽快利落過。
此刻,眾多官員見風使舵,紛紛開始附和魏無忌的提議,表示讚同。周仁帝見狀微微頷首,言道:“既如此,便依魏大人之議行事吧。”
站於朝堂之下的眾官員聽聞此言,不禁心中暗喜,彼此交換著得意的眼神。此番成功破壞了給予周寧的獎賞,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場小小的勝利。
然而,周仁帝麵色凝重,繼續問道:“雖說我朝邊關剛獲大捷,但局勢依舊嚴峻,不容絲毫懈怠。衛愛卿啊,不知朝廷派出的援軍何時能夠抵達邊關?”
兵部尚書衛洪趕忙出列,恭敬答道:“啟稟陛下,關於此事,微臣正要向您稟報。如今援軍已然集結完畢,整裝待發。隻是……尚不清楚該派遣哪位將領統領這支軍隊前往邊關。”
此次前往邊關支援,眾人皆知此行兇險異常,搞不好便是有去無迴之局。正因如此,竟是沒有一人甘願挺身而出,主動請纓率兵前往。再者,其中所牽涉的利害關係錯綜複雜,令人難以理清頭緒,即便是素有智謀的衛洪將軍此刻也是左右為難,不知究竟該作何決斷。
周仁帝坐在龍椅之上,眉頭微皺,略作思索後開口說道:“此事確係朕之疏漏,竟一時忘卻應指派何人前往那艱險的邊關之地。”
他話音剛落,朝堂之上即刻便有人迫不及待地站出來舉薦將領,但細細觀察便可發現,他們所推舉之人盡皆來自其他派係,顯然是誰也不願將自家的心腹愛將派往那生死未卜之處。
一時間,朝堂之上人聲鼎沸、喧鬧不堪,眾人七嘴八舌地爭論不休,大有一副互不相讓之勢。
周仁帝冷眼看著眼前這混亂的場景,心中的怒火猶如熊熊烈焰一般不斷升騰。值此國家危難之際,這些大臣們非但不能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反而在此相互推諉責任,隻圖自身利益得失,全然不顧大局安危。想到此處,周仁帝不禁怒從心頭起,一雙龍目之中寒光四射,令人不敢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