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來者不拒,隻要是送禮,不管是什麽都是照收不誤。
太子和二皇子看著堆積如山的禮物,心中大罵周寧的貪得無厭。
周寧親自帶路,把太子和二皇子領到了最前方的桌位上。
緊接著各位皇子都到了,送上了自己的禮物。
“五皇子送白銀一千兩,七皇子送玉如意一支……”
院子裏隻能聽見下人的叫喊聲,所有人都沒心情聊天了,都偷偷的聽著,大家都送什麽禮物了,看看自己是不是送的最少的。
五皇子麵露怒意,一千兩銀子確實少了點,還比不過一些官員,他也沒想到周寧這麽不要臉,還放個人在那裏吆喝。
七皇子心裏好受一些,他猜到周寧詭計多端,一定會搞事情,所以送了一個中等的玉如意,還好沒墊底。
很快人已經坐滿了,太子見周仁帝還沒到,覺得這次來虧了,這錢花的有點冤。
正在這個時候周仁帝和大學士孔育德一起走了進來,德喜跟在仁帝身後。
所有人立刻跪地行禮,周仁帝大笑的說道:“今天是老九的大婚之日,你們不用多禮,大家都起來吧。”
周寧帶著周仁帝來到了房間裏,這裏是專門留給周仁帝用餐的,周仁帝滿意的點了點頭,也是給官員留點空間,不然周仁帝在那裏坐著,誰敢有吃有喝滴。
周仁帝看向周寧說道:“朕看你大哥和二哥來了,去把他們喊進來吧,還有各部的尚書。”
周寧立刻把太子周明和二皇子周立還有戶部尚書鄭為國,吏部尚書魏無忌,禮部尚書張強,兵部尚書衛洪,工部尚書趙鵬程,大學士孔育德等人陪同仁帝用餐。
周仁帝滿意的說道:“太子和老二你們這些兄弟能來,朕深感欣慰,兄弟之間就應該這樣。”
得到周仁帝的認可,太子周明和二皇子周立覺得這這次來的值。
周仁帝笑道:“聽說你們送的禮物,老九讓人給報出來了。”
這幾個人惴惴不安,按照他們的官職,送出去的禮物有些超標了。
周仁帝說道:“你們做的很好,朕很高興。”
這些人放心了,還好周仁帝沒有追究他們。
周仁帝接著說道:“老九,你今天大婚之日,你想要什麽禮物,你隻管說。”
周寧認真地說道:“父皇,你能來參加兒臣的婚禮,已經是最好的禮物了,這比什麽禮物都要貴重。”
看到周寧諂媚的樣子,太子和二皇子差點沒被惡心死。
周仁帝哈哈大笑,用手指了指周寧,說道:“你可以不要,朕不能不給。”
在坐的這些人,也想著知道周仁帝會給周寧什麽好東西。
周仁帝說道:“朕給你三百匹上等優良戰馬怎麽樣?”
周寧明白這是給他三百親衛的,周寧立刻說道:“多謝父皇,兒臣非常喜歡這個禮物。”
周仁帝招了招手,德喜雙手捧上來一個小盒子,德喜打開了盒子,裏麵放著一對龍鳳玉佩。
周仁帝說道:“這是你母後,送給你們二人的禮物。”
周寧恭敬的接了過來,說道:“請父皇替兒臣謝謝母後。”
周仁帝笑了笑,開始和各位大人嘮了起來,很快菜肴送了上來,還有上等的美酒。
整個院子裏喜氣洋洋,官員們歡聲笑語,把酒言歡,這可是和陛下一起用餐,雖然陛下在房間裏,這也是一種榮幸。
正在大家推杯換盞,相談甚歡的時候,來了一幫不速之客,正是北元使團的所有人,由北元國師和三皇子帶領來的。
趙飛虎帶人把北元使團的人給攔了下來,周寧走了過來,說道:“飛虎,來者是客,怎麽能怠慢客人。”
北元三皇子推了一下趙飛虎,帶著人進入了鎮北侯府,門口的仆人說道:“各位貴客你們的禮單呢?”
北元三皇子問道:“什麽禮物,我們能來是最好的禮物。”
仆人向著院子裏喊道:“北元三皇子以及使團成員,空手而來。”
院子裏的大周官員聽了以後哈哈大笑,周寧這是把北元人得罪透了。
北元三皇子一聽仆人的吆喝,差點找個地縫鑽進去,這個周寧太無恥了。
周寧立刻走了過來,踹了仆人一腳,怒道:“北元三皇子和國師是貴賓,能來我就很高興,你在那裏瞎吆喝什麽。”
仆人委屈巴巴的看著周寧。
周寧向北元三皇子說道:“武兄,你不要和一個仆人一般見識,大周和北元的習俗不同,你們能來我非常高興,不用在乎禮物不禮物的。”
北元三皇子差點直接罵人,周寧這個不要臉的人,差點就說沒拿禮物,你們幹什麽來了。
北元國師從後麵走了過來,拉住要發怒的三皇子。
看著周寧說道:“九殿下,我給你帶禮物了,還請您過目。”
北元國師說完,從身後的護衛手中拿過來一個小箱子,把他遞給了周寧。
北元國師說道:“這就是我送給九殿下的禮物。”
周寧疑惑的接過盒子,慢慢的打開,裏麵是一封書信和一個刻有唐字的令牌。
周寧蓋上了盒子,說道:“國師,有心了,這個禮物我非常喜歡。”
北元國師問道:“九殿下不用看看嗎?”
周寧笑道:“令牌是我嶽父的,書信如果我要是沒猜錯,應該是勾結你們的人,寫給北元皇帝的信件吧。”
北元國師非常驚訝,周寧是怎麽猜到地,他可是臨時起意送這兩樣禮物。
周寧說道:“國師非常驚訝吧,我是怎麽猜到信件是誰寫的吧?”
北元國師狄秋說道:“願聞其詳。”
周寧笑道:“一個唐字令牌,還是純金打造,那就不難猜出來了,書信已經有些褪色了,一定是年頭太久造成的,所以我猜應該是當時出賣大將軍之人所寫。”
狄秋說道:“難道不會是唐龍寫的或者是他的兒子寫的。”
周寧搖了搖頭,嚴肅的說道:“如果他們能同意寫信,也就不會死了,唐家人寧可站著死,也不願意跪著生。”
周寧的話勾起了狄秋的迴憶,正如周寧說的那樣,唐家人都是死在衝鋒的路上。
太子和二皇子看著堆積如山的禮物,心中大罵周寧的貪得無厭。
周寧親自帶路,把太子和二皇子領到了最前方的桌位上。
緊接著各位皇子都到了,送上了自己的禮物。
“五皇子送白銀一千兩,七皇子送玉如意一支……”
院子裏隻能聽見下人的叫喊聲,所有人都沒心情聊天了,都偷偷的聽著,大家都送什麽禮物了,看看自己是不是送的最少的。
五皇子麵露怒意,一千兩銀子確實少了點,還比不過一些官員,他也沒想到周寧這麽不要臉,還放個人在那裏吆喝。
七皇子心裏好受一些,他猜到周寧詭計多端,一定會搞事情,所以送了一個中等的玉如意,還好沒墊底。
很快人已經坐滿了,太子見周仁帝還沒到,覺得這次來虧了,這錢花的有點冤。
正在這個時候周仁帝和大學士孔育德一起走了進來,德喜跟在仁帝身後。
所有人立刻跪地行禮,周仁帝大笑的說道:“今天是老九的大婚之日,你們不用多禮,大家都起來吧。”
周寧帶著周仁帝來到了房間裏,這裏是專門留給周仁帝用餐的,周仁帝滿意的點了點頭,也是給官員留點空間,不然周仁帝在那裏坐著,誰敢有吃有喝滴。
周仁帝看向周寧說道:“朕看你大哥和二哥來了,去把他們喊進來吧,還有各部的尚書。”
周寧立刻把太子周明和二皇子周立還有戶部尚書鄭為國,吏部尚書魏無忌,禮部尚書張強,兵部尚書衛洪,工部尚書趙鵬程,大學士孔育德等人陪同仁帝用餐。
周仁帝滿意的說道:“太子和老二你們這些兄弟能來,朕深感欣慰,兄弟之間就應該這樣。”
得到周仁帝的認可,太子周明和二皇子周立覺得這這次來的值。
周仁帝笑道:“聽說你們送的禮物,老九讓人給報出來了。”
這幾個人惴惴不安,按照他們的官職,送出去的禮物有些超標了。
周仁帝說道:“你們做的很好,朕很高興。”
這些人放心了,還好周仁帝沒有追究他們。
周仁帝接著說道:“老九,你今天大婚之日,你想要什麽禮物,你隻管說。”
周寧認真地說道:“父皇,你能來參加兒臣的婚禮,已經是最好的禮物了,這比什麽禮物都要貴重。”
看到周寧諂媚的樣子,太子和二皇子差點沒被惡心死。
周仁帝哈哈大笑,用手指了指周寧,說道:“你可以不要,朕不能不給。”
在坐的這些人,也想著知道周仁帝會給周寧什麽好東西。
周仁帝說道:“朕給你三百匹上等優良戰馬怎麽樣?”
周寧明白這是給他三百親衛的,周寧立刻說道:“多謝父皇,兒臣非常喜歡這個禮物。”
周仁帝招了招手,德喜雙手捧上來一個小盒子,德喜打開了盒子,裏麵放著一對龍鳳玉佩。
周仁帝說道:“這是你母後,送給你們二人的禮物。”
周寧恭敬的接了過來,說道:“請父皇替兒臣謝謝母後。”
周仁帝笑了笑,開始和各位大人嘮了起來,很快菜肴送了上來,還有上等的美酒。
整個院子裏喜氣洋洋,官員們歡聲笑語,把酒言歡,這可是和陛下一起用餐,雖然陛下在房間裏,這也是一種榮幸。
正在大家推杯換盞,相談甚歡的時候,來了一幫不速之客,正是北元使團的所有人,由北元國師和三皇子帶領來的。
趙飛虎帶人把北元使團的人給攔了下來,周寧走了過來,說道:“飛虎,來者是客,怎麽能怠慢客人。”
北元三皇子推了一下趙飛虎,帶著人進入了鎮北侯府,門口的仆人說道:“各位貴客你們的禮單呢?”
北元三皇子問道:“什麽禮物,我們能來是最好的禮物。”
仆人向著院子裏喊道:“北元三皇子以及使團成員,空手而來。”
院子裏的大周官員聽了以後哈哈大笑,周寧這是把北元人得罪透了。
北元三皇子一聽仆人的吆喝,差點找個地縫鑽進去,這個周寧太無恥了。
周寧立刻走了過來,踹了仆人一腳,怒道:“北元三皇子和國師是貴賓,能來我就很高興,你在那裏瞎吆喝什麽。”
仆人委屈巴巴的看著周寧。
周寧向北元三皇子說道:“武兄,你不要和一個仆人一般見識,大周和北元的習俗不同,你們能來我非常高興,不用在乎禮物不禮物的。”
北元三皇子差點直接罵人,周寧這個不要臉的人,差點就說沒拿禮物,你們幹什麽來了。
北元國師從後麵走了過來,拉住要發怒的三皇子。
看著周寧說道:“九殿下,我給你帶禮物了,還請您過目。”
北元國師說完,從身後的護衛手中拿過來一個小箱子,把他遞給了周寧。
北元國師說道:“這就是我送給九殿下的禮物。”
周寧疑惑的接過盒子,慢慢的打開,裏麵是一封書信和一個刻有唐字的令牌。
周寧蓋上了盒子,說道:“國師,有心了,這個禮物我非常喜歡。”
北元國師問道:“九殿下不用看看嗎?”
周寧笑道:“令牌是我嶽父的,書信如果我要是沒猜錯,應該是勾結你們的人,寫給北元皇帝的信件吧。”
北元國師非常驚訝,周寧是怎麽猜到地,他可是臨時起意送這兩樣禮物。
周寧說道:“國師非常驚訝吧,我是怎麽猜到信件是誰寫的吧?”
北元國師狄秋說道:“願聞其詳。”
周寧笑道:“一個唐字令牌,還是純金打造,那就不難猜出來了,書信已經有些褪色了,一定是年頭太久造成的,所以我猜應該是當時出賣大將軍之人所寫。”
狄秋說道:“難道不會是唐龍寫的或者是他的兒子寫的。”
周寧搖了搖頭,嚴肅的說道:“如果他們能同意寫信,也就不會死了,唐家人寧可站著死,也不願意跪著生。”
周寧的話勾起了狄秋的迴憶,正如周寧說的那樣,唐家人都是死在衝鋒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