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周明怒道:“北元國師和三皇子都承認賭約了,迴去就會按照約定歸還關外六城,你還在這裏危言聳聽,你居心何在。”
周寧說道:“北元人最終的目的是大周內地,就算北元同意歸還關外六城,把時間向後拖延,吊著大周該怎麽辦,等到北元熬過這個冬天,你有沒有想過後果。”
太子周明還想反駁周寧,可是北元人真有可能是為了拖延時間,過了這個冬天有可能進攻大周。
周寧的話讓原本歡快的氣氛變得凝重,周仁帝認真的看著自己這個兒子,想要看出些什麽,他自然明白周寧話裏的意思,這也是周仁帝最擔心的問題,滿朝文武隻有周寧看出來了。
二皇子周立說道:“九弟,你就不要危言聳聽了,堂堂的大元皇帝,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難道還會食言而肥。”
周寧笑道:“國家與國家之間,怎麽會有誠信,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難道這麽簡單的道理,二哥不明白嗎?”
二皇子周立被被問的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周仁帝說道:“老九,你就不要去雁北關了,讓其他人代替你去吧。”
周寧嚴肅的說道:“父皇,兒臣願意前往雁北關,如果北元要進犯大周,兒臣願意死戰到底,請父皇允許。”
太子周明和二皇子周立一聽,心中高興了起來,二人相互看了一眼,一瞬間達成了默契。
太子周明鄭重地說道:“父皇,九弟願意以身犯險,真是忠心為國,還請父皇同意九弟的請求。”
二皇子周立接著說道:“父皇,九弟身為皇子,如果鎮守邊關,可以激勵士兵的鬥誌,提升士兵的士氣,我想北元人必將寸步難行。”
周仁帝雖然不喜歡周寧,可是明知道去邊關會送死,他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冒險,尤其現在周寧表現的非常優秀。
太子周明看到周仁帝有些糾結,繼續說道:“父皇,九弟馬上十六歲了,應該去封地了,既然這樣不如把關外九城賞賜給九弟,成為他的封地。”
二皇子一聽,眼前一亮,還是太子詭計多端,關外九城賞賜給周寧,等於把周寧按死在了關外,實際上就黑水河這邊的三座城池是大周的,剩下六座城池北元還不一定歸還,就算歸還了,周寧也別想安寧。
二皇子周立說道:“父皇,如果關外九城賞賜給九弟,朝廷應該大力的扶持,九弟還有滿足心願,為國鎮守邊關,真是一舉兩得。”
大學士孔育德一聽就著急了,九皇子的文采不用多說,必將成為一代文壇領袖,如果去了邊關生死難料,這是大周的損失。
孔育德說道:“陛下,九皇子文采驚人又聰明過人應該留在皇城,為陛下分憂,邊關太過危險,請陛下三思。”
周仁帝非常讚同孔育德的話,周寧目光長遠,身在朝堂能發揮長處,去了邊關生死難料。
吏部尚書魏無忌明白太子的意圖,又看周仁帝舉棋不定,立刻說道:“陛下,九皇子前往邊關利大於弊,還請陛下三思。”
戶部尚書鄭為國說道:“陛下,北元人本來就要和九殿下完成賭約,九殿下如果前往一舉三得。”
太子和二皇子兩個派係的人,都支持周寧前往邊關,並且把關外九城賞賜給周寧成為封地。
周仁帝看向周寧說道:“老九,身為當事人說說你的想法吧。”
周寧就早就想要離開皇城,關外九城雖然危險,可是山高皇帝遠,天高任我飛,周仁帝心中愧疚,必定滿足周寧一些要求。
周寧說道:“父皇,兒臣願意,隻要兒臣活著,絕對不會讓北元進入大周,請父皇放心。”
周仁帝歎了一口氣說道:“既然這樣朕就把關外九城賞賜給你,關外九城危險重重,朕封你為鎮北侯爺,可以開衙建府,這也算是朕給你的補償。”
周寧立刻跪地謝恩,這等於周寧可以建立自己的小朝廷了。
太子和二皇子一聽,就有些著急了,這給周寧的權利太大了,等於把關外九城的軍權交給了周寧。
太子周明說道:“父皇,九弟不懂行軍打仗,如果把關外九城交給他,是不是有些不妥。”
二皇子周立說道:“父皇,太子說的非常對,請父皇三思。”
周仁帝說道:“邊關有張道遠在,軍事行動上,還是以張道遠為主,朕會給張道遠送去聖旨。”
二人一聽心裏有底了,周寧能不能活著還不一定,有軍權又有什麽用,北元騎兵可是獨步天下。
周仁帝又下了很多旨意,大多數都是和關外九城有關,可見周仁帝多麽重視周寧和關外九城。
周寧被封為鎮北侯的事情,很快傳遍了整個皇城,有些人為周寧感到惋惜,去了雁北關生死難料,可惜了周寧的文采,有些人感覺周寧狂妄自大,去關外九城等於送死,沒有一個人看好周寧。
小桃眼淚汪汪的看著周寧,她得知周寧要去關外九城,這等於去送死,周寧的日子剛剛好起來,這下又沒了希望。
和小桃恰恰相反的是趙飛虎,如果去了邊關,他的一身能力,有了施展的地方。
周寧看著小桃用手擦幹了她的眼淚,說道:“別人不知道我的處境,你還不知道嗎?皇城的危險不比關外少,太子和二皇子虎視眈眈,隻有離開了這裏,脫離了他們的視線,本皇子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小桃哭著說道:“殿下,可是北元人更加兇殘,去了更危險。”
周寧摸了摸小桃的頭,說道:“北元人沒什麽可怕的,隻要你比他們兇殘,把他們打怕了,打服了,他們也會變得溫順。”
小桃還在哭哭啼啼,趙飛虎說道:“有我在,沒問題,我一定會保護好殿下的安全。”
周寧不得不走,隻有到了關外,有了兵權,周寧等於有了底氣,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也是被逼無奈。
周寧說道:“北元人最終的目的是大周內地,就算北元同意歸還關外六城,把時間向後拖延,吊著大周該怎麽辦,等到北元熬過這個冬天,你有沒有想過後果。”
太子周明還想反駁周寧,可是北元人真有可能是為了拖延時間,過了這個冬天有可能進攻大周。
周寧的話讓原本歡快的氣氛變得凝重,周仁帝認真的看著自己這個兒子,想要看出些什麽,他自然明白周寧話裏的意思,這也是周仁帝最擔心的問題,滿朝文武隻有周寧看出來了。
二皇子周立說道:“九弟,你就不要危言聳聽了,堂堂的大元皇帝,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難道還會食言而肥。”
周寧笑道:“國家與國家之間,怎麽會有誠信,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難道這麽簡單的道理,二哥不明白嗎?”
二皇子周立被被問的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周仁帝說道:“老九,你就不要去雁北關了,讓其他人代替你去吧。”
周寧嚴肅的說道:“父皇,兒臣願意前往雁北關,如果北元要進犯大周,兒臣願意死戰到底,請父皇允許。”
太子周明和二皇子周立一聽,心中高興了起來,二人相互看了一眼,一瞬間達成了默契。
太子周明鄭重地說道:“父皇,九弟願意以身犯險,真是忠心為國,還請父皇同意九弟的請求。”
二皇子周立接著說道:“父皇,九弟身為皇子,如果鎮守邊關,可以激勵士兵的鬥誌,提升士兵的士氣,我想北元人必將寸步難行。”
周仁帝雖然不喜歡周寧,可是明知道去邊關會送死,他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冒險,尤其現在周寧表現的非常優秀。
太子周明看到周仁帝有些糾結,繼續說道:“父皇,九弟馬上十六歲了,應該去封地了,既然這樣不如把關外九城賞賜給九弟,成為他的封地。”
二皇子一聽,眼前一亮,還是太子詭計多端,關外九城賞賜給周寧,等於把周寧按死在了關外,實際上就黑水河這邊的三座城池是大周的,剩下六座城池北元還不一定歸還,就算歸還了,周寧也別想安寧。
二皇子周立說道:“父皇,如果關外九城賞賜給九弟,朝廷應該大力的扶持,九弟還有滿足心願,為國鎮守邊關,真是一舉兩得。”
大學士孔育德一聽就著急了,九皇子的文采不用多說,必將成為一代文壇領袖,如果去了邊關生死難料,這是大周的損失。
孔育德說道:“陛下,九皇子文采驚人又聰明過人應該留在皇城,為陛下分憂,邊關太過危險,請陛下三思。”
周仁帝非常讚同孔育德的話,周寧目光長遠,身在朝堂能發揮長處,去了邊關生死難料。
吏部尚書魏無忌明白太子的意圖,又看周仁帝舉棋不定,立刻說道:“陛下,九皇子前往邊關利大於弊,還請陛下三思。”
戶部尚書鄭為國說道:“陛下,北元人本來就要和九殿下完成賭約,九殿下如果前往一舉三得。”
太子和二皇子兩個派係的人,都支持周寧前往邊關,並且把關外九城賞賜給周寧成為封地。
周仁帝看向周寧說道:“老九,身為當事人說說你的想法吧。”
周寧就早就想要離開皇城,關外九城雖然危險,可是山高皇帝遠,天高任我飛,周仁帝心中愧疚,必定滿足周寧一些要求。
周寧說道:“父皇,兒臣願意,隻要兒臣活著,絕對不會讓北元進入大周,請父皇放心。”
周仁帝歎了一口氣說道:“既然這樣朕就把關外九城賞賜給你,關外九城危險重重,朕封你為鎮北侯爺,可以開衙建府,這也算是朕給你的補償。”
周寧立刻跪地謝恩,這等於周寧可以建立自己的小朝廷了。
太子和二皇子一聽,就有些著急了,這給周寧的權利太大了,等於把關外九城的軍權交給了周寧。
太子周明說道:“父皇,九弟不懂行軍打仗,如果把關外九城交給他,是不是有些不妥。”
二皇子周立說道:“父皇,太子說的非常對,請父皇三思。”
周仁帝說道:“邊關有張道遠在,軍事行動上,還是以張道遠為主,朕會給張道遠送去聖旨。”
二人一聽心裏有底了,周寧能不能活著還不一定,有軍權又有什麽用,北元騎兵可是獨步天下。
周仁帝又下了很多旨意,大多數都是和關外九城有關,可見周仁帝多麽重視周寧和關外九城。
周寧被封為鎮北侯的事情,很快傳遍了整個皇城,有些人為周寧感到惋惜,去了雁北關生死難料,可惜了周寧的文采,有些人感覺周寧狂妄自大,去關外九城等於送死,沒有一個人看好周寧。
小桃眼淚汪汪的看著周寧,她得知周寧要去關外九城,這等於去送死,周寧的日子剛剛好起來,這下又沒了希望。
和小桃恰恰相反的是趙飛虎,如果去了邊關,他的一身能力,有了施展的地方。
周寧看著小桃用手擦幹了她的眼淚,說道:“別人不知道我的處境,你還不知道嗎?皇城的危險不比關外少,太子和二皇子虎視眈眈,隻有離開了這裏,脫離了他們的視線,本皇子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小桃哭著說道:“殿下,可是北元人更加兇殘,去了更危險。”
周寧摸了摸小桃的頭,說道:“北元人沒什麽可怕的,隻要你比他們兇殘,把他們打怕了,打服了,他們也會變得溫順。”
小桃還在哭哭啼啼,趙飛虎說道:“有我在,沒問題,我一定會保護好殿下的安全。”
周寧不得不走,隻有到了關外,有了兵權,周寧等於有了底氣,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也是被逼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