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逛街真累啊!
隻想好好開個店,幹嘛追著我拆遷 作者:986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到廖永明忽然又變得像以前那樣熱情,徐錦心一下子就又開心了起來,連天空她都覺得更晴朗了。
自從去年8月底迴京市去上大學後,徐錦心已經快一年沒有見到廖永明了。
這近一年的時間裏,盡管兩人見不到麵,可對徐錦心來說,廖永明卻從未離她很遠。
因為在這一年裏,她幾乎天天都要跟別人交流、探討有關市場營銷的話題。
隻要一提起這個話題,徐錦心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廖永明。
所以對徐錦心來說,廖永明這個人雖然不能天天見,卻會被她每天至少想起一次。
正因如此,徐錦心才會更期待與廖永明的再次見麵。
她是真的好想好想跟廖永明聊聊,她在京大經濟學係學到了什麽,她又在廣交會上運用到了哪些營銷方法。
唯一讓徐錦心感覺有點兒意難平的,就是她幾乎每個月都會給廖永明寫一到兩封信,可都快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她卻連一封迴信都沒有收到。
徐錦心還真有點兒擔心,是不是廖永明不認她這個朋友了。
好在徐錦心還是挺懂事兒的,就算廖永明從來沒給她迴過信,她也不曾埋怨,更沒有一見麵就質問、指責。
而且此時見到廖永明這麽熱情的招待她,徐錦心立馬揚起燦爛的笑,眼睛都彎成了漂亮的月牙。
“這個烤魷魚是我這兒的特色,你嚐嚐。
怎麽樣?
好吃吧?”
“嗯嗯嗯,好吃,特別好吃。”
“這叫蒜蓉粉絲烤牡蠣,你嚐嚐愛不愛吃。
還有這個……”
廖永明先把徐錦心帶到了小吃一條街,爭取讓她能將各種小吃都嚐個遍。
結果自打進入了小吃一條街的範圍內,徐錦心的小嘴就沒閑著過,嘴巴一直被塞的滿滿的。
然後時不時的從嘴裏冒出不太清晰的兩個字“好吃”。
都不用逛完整整一條街,才吃了十幾樣而已,徐錦心就已經快要撐的走不動道了。
好吃,實在是太好吃了!
這裏竟然有那麽多種小吃,是徐錦心從未吃過的。
不僅如此,徐錦心的眼睛也有點看不過來了。
因為這小吃一條街實在是太熱鬧了,有那麽那麽多的年輕人還有帶著孩子的中年人,在一家一家的排隊買小吃。
這小吃一條街的生意,實在是太紅火了。
徐錦心覺得,這樣的地方不僅充滿了煙火氣,更是洋溢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讓群眾原本平凡的日子,也能演繹出熱烈與精彩。
這樣的地方,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真吃飽了?
不是吧,你胃口這麽小。
那……你是想歇會兒,還是去逛逛自由市場的攤位?”
“廖永明同誌,你今天忙嗎?
會不會耽誤你的事兒啊?
如果你還有空的話,可以陪我去逛逛自由市場嗎?
還有海邊,我聽我堂哥說你把海邊也建的特別特別美。”
既然人家徐錦心都提出希望了,廖永明隻要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兒,那肯定得陪著啊。
結果他這一陪,差不多就陪了一整天。
好在自由市場這兒還有大姐夫趙海平盯著,不然廖永明平時可沒有這麽多閑工夫。
而且廖永明也發現了,好像不管是哪個年代的女人,都是那麽能逛啊!
難怪他上輩子不止一次聽過,女人的錢最好賺呢。
看看他的整個自由市場,大多擺攤兒的都是男人。
而大多逛街的,卻都是女人。
偶爾見到幾個來逛自由市場的男人,要不就是有目的性的來買某幾樣東西的。
要不就是陪著女人過來逛的。
可再一看女人們,那真是能一家接著一家,不管攤主賣的是啥她們都能不停的逛。
或許買不買東西不重要,逛街本身就是她們最大的樂趣。
徐錦心也是一樣,這偌大的自由市場她真的是很認真的在逛,似乎看到什麽都那麽有興趣。
廖永明就陪著站在她的側後身,時常趁著徐錦心不注意,廖永明就偷偷捶捶腿。
以往廖永明每天都要在自由市場巡視至少兩圈,可他不知為何卻從未感覺像今天這麽累的。
他到今天才發現,不管是徐錦心還是周圍在逛的其他女人,怎麽都會把攤位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得拿起來看一看?
這種逛的方式,真就那麽有意思嗎?
不過廖永明還真有點誤會徐錦心了,雖然她也跟其他女人一樣,對整個自由市場賣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
但她還真不止是單純的在逛,而是一邊逛一邊在觀察和思考。
徐錦心是越逛就越佩服廖永明。
在她看來,不僅開自由市場的這個點子很好。
而且廖永明也把自由市場經營的很好。
她感覺這裏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廣交會,不僅展出的商品很全麵,而且不論是整體布局還是規劃都是那麽的合理。
而且徐錦心很難得有機會,可以一次性的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這麽多小商販售賣的過程。
這真的很有意思,這遠比課本上的文字以及老師在課堂上枯燥的講述真實多了。
徐錦心逛著逛著,竟然還從隨身背著的雙肩背包裏掏出本子和筆,開始記錄些什麽。
“你寫什麽呢?
要不我帶你迴辦公室去寫,那兒有桌子。”
“不用,我就是發現了點兒奇怪的地方,所以想趕緊記下來怕忘了。”
“奇怪的地方?
你發現什麽了?”
廖永明環視了一下附近的攤位,沒發現有啥奇怪的呀,不是跟往常一樣嘛。
“廖永明同誌,你看那兩個攤位。
那個男同誌和那個女同誌,他們倆的攤位離的很近,而且賣的是完全一樣的布鞋。
可我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在那個女同誌的攤位上買的。
我認為,一個原因是那位女同誌是邊現場做鞋邊擺攤賣,讓顧客看著放心。
另一方麵,是這位女同誌賣的鞋比旁邊那個男同誌賣的便宜一兩毛錢。
正所謂薄利多銷,自然會吸引更多人購買。”
徐錦心分析的頭頭是道,可廖永明看過去卻直接笑了。
看來做生意還真得看天賦。
有些人就是天生適合做生意,即使沒學過什麽高深的理論,無論什麽時候有些人就是能發財!
自從去年8月底迴京市去上大學後,徐錦心已經快一年沒有見到廖永明了。
這近一年的時間裏,盡管兩人見不到麵,可對徐錦心來說,廖永明卻從未離她很遠。
因為在這一年裏,她幾乎天天都要跟別人交流、探討有關市場營銷的話題。
隻要一提起這個話題,徐錦心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廖永明。
所以對徐錦心來說,廖永明這個人雖然不能天天見,卻會被她每天至少想起一次。
正因如此,徐錦心才會更期待與廖永明的再次見麵。
她是真的好想好想跟廖永明聊聊,她在京大經濟學係學到了什麽,她又在廣交會上運用到了哪些營銷方法。
唯一讓徐錦心感覺有點兒意難平的,就是她幾乎每個月都會給廖永明寫一到兩封信,可都快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她卻連一封迴信都沒有收到。
徐錦心還真有點兒擔心,是不是廖永明不認她這個朋友了。
好在徐錦心還是挺懂事兒的,就算廖永明從來沒給她迴過信,她也不曾埋怨,更沒有一見麵就質問、指責。
而且此時見到廖永明這麽熱情的招待她,徐錦心立馬揚起燦爛的笑,眼睛都彎成了漂亮的月牙。
“這個烤魷魚是我這兒的特色,你嚐嚐。
怎麽樣?
好吃吧?”
“嗯嗯嗯,好吃,特別好吃。”
“這叫蒜蓉粉絲烤牡蠣,你嚐嚐愛不愛吃。
還有這個……”
廖永明先把徐錦心帶到了小吃一條街,爭取讓她能將各種小吃都嚐個遍。
結果自打進入了小吃一條街的範圍內,徐錦心的小嘴就沒閑著過,嘴巴一直被塞的滿滿的。
然後時不時的從嘴裏冒出不太清晰的兩個字“好吃”。
都不用逛完整整一條街,才吃了十幾樣而已,徐錦心就已經快要撐的走不動道了。
好吃,實在是太好吃了!
這裏竟然有那麽多種小吃,是徐錦心從未吃過的。
不僅如此,徐錦心的眼睛也有點看不過來了。
因為這小吃一條街實在是太熱鬧了,有那麽那麽多的年輕人還有帶著孩子的中年人,在一家一家的排隊買小吃。
這小吃一條街的生意,實在是太紅火了。
徐錦心覺得,這樣的地方不僅充滿了煙火氣,更是洋溢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讓群眾原本平凡的日子,也能演繹出熱烈與精彩。
這樣的地方,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真吃飽了?
不是吧,你胃口這麽小。
那……你是想歇會兒,還是去逛逛自由市場的攤位?”
“廖永明同誌,你今天忙嗎?
會不會耽誤你的事兒啊?
如果你還有空的話,可以陪我去逛逛自由市場嗎?
還有海邊,我聽我堂哥說你把海邊也建的特別特別美。”
既然人家徐錦心都提出希望了,廖永明隻要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兒,那肯定得陪著啊。
結果他這一陪,差不多就陪了一整天。
好在自由市場這兒還有大姐夫趙海平盯著,不然廖永明平時可沒有這麽多閑工夫。
而且廖永明也發現了,好像不管是哪個年代的女人,都是那麽能逛啊!
難怪他上輩子不止一次聽過,女人的錢最好賺呢。
看看他的整個自由市場,大多擺攤兒的都是男人。
而大多逛街的,卻都是女人。
偶爾見到幾個來逛自由市場的男人,要不就是有目的性的來買某幾樣東西的。
要不就是陪著女人過來逛的。
可再一看女人們,那真是能一家接著一家,不管攤主賣的是啥她們都能不停的逛。
或許買不買東西不重要,逛街本身就是她們最大的樂趣。
徐錦心也是一樣,這偌大的自由市場她真的是很認真的在逛,似乎看到什麽都那麽有興趣。
廖永明就陪著站在她的側後身,時常趁著徐錦心不注意,廖永明就偷偷捶捶腿。
以往廖永明每天都要在自由市場巡視至少兩圈,可他不知為何卻從未感覺像今天這麽累的。
他到今天才發現,不管是徐錦心還是周圍在逛的其他女人,怎麽都會把攤位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得拿起來看一看?
這種逛的方式,真就那麽有意思嗎?
不過廖永明還真有點誤會徐錦心了,雖然她也跟其他女人一樣,對整個自由市場賣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
但她還真不止是單純的在逛,而是一邊逛一邊在觀察和思考。
徐錦心是越逛就越佩服廖永明。
在她看來,不僅開自由市場的這個點子很好。
而且廖永明也把自由市場經營的很好。
她感覺這裏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廣交會,不僅展出的商品很全麵,而且不論是整體布局還是規劃都是那麽的合理。
而且徐錦心很難得有機會,可以一次性的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這麽多小商販售賣的過程。
這真的很有意思,這遠比課本上的文字以及老師在課堂上枯燥的講述真實多了。
徐錦心逛著逛著,竟然還從隨身背著的雙肩背包裏掏出本子和筆,開始記錄些什麽。
“你寫什麽呢?
要不我帶你迴辦公室去寫,那兒有桌子。”
“不用,我就是發現了點兒奇怪的地方,所以想趕緊記下來怕忘了。”
“奇怪的地方?
你發現什麽了?”
廖永明環視了一下附近的攤位,沒發現有啥奇怪的呀,不是跟往常一樣嘛。
“廖永明同誌,你看那兩個攤位。
那個男同誌和那個女同誌,他們倆的攤位離的很近,而且賣的是完全一樣的布鞋。
可我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在那個女同誌的攤位上買的。
我認為,一個原因是那位女同誌是邊現場做鞋邊擺攤賣,讓顧客看著放心。
另一方麵,是這位女同誌賣的鞋比旁邊那個男同誌賣的便宜一兩毛錢。
正所謂薄利多銷,自然會吸引更多人購買。”
徐錦心分析的頭頭是道,可廖永明看過去卻直接笑了。
看來做生意還真得看天賦。
有些人就是天生適合做生意,即使沒學過什麽高深的理論,無論什麽時候有些人就是能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