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人才啊!
隻想好好開個店,幹嘛追著我拆遷 作者:986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廖永明送來的零食,二嫂張桂榮笑開了花。
她是天天都在盼著,廖永明能夠盡早給鋪子裏多送點零食來。
自打上次那些零食被熱心群眾們分走,那幫群眾還真沒少過來問。
實在是那些零食很少見,而且廖永明獨家配方配製出來的調料,使得零食的口味又升華了好幾個層次,別人根本模仿不了。
群眾家裏的那些孩子們,對這些零食可是喜愛的不得了,天天吵著鬧著要吃。
這幫家長被吵的沒轍,隻能每天都過來問一句。
附近其他沒有嚐過這些零食味道的孩子們,聽說有如此奇特美味的零食,那就更想嚐嚐了。
一幫大人孩子,真是成天來鋪子裏問。
這意味著什麽?
張桂榮頓時就意識到了,這就意味著要進錢呐!
這樣能掙錢的機會,她必須得把握住了!
所以對於三弟廖永明,張桂榮真是日盼夜盼,可算是把廖永明和零食都給盼來了。
廖永明將各種零食的定價,以及各種零食的供應量與二嫂一說。
都不用跟大嫂和四妹商量,張桂榮立刻就拍板決定,鋪子從今日開始,要實行捆綁銷售!
凡是買一斤麻辣拌的,就有資格購買一款零食二兩。
買兩斤麻辣拌,就可以選購兩款零食各二兩,依此類推。
二嫂的這個決定,直接把廖永明給看呆了。
二嫂,這才是天生的營銷大師啊!
二嫂一作出決定,鋪子裏竟無任何人有異議。
廖永明又再一次見識到了,二嫂除營銷天賦之外的影響力、領導力。
嘖嘖嘖,真的是人才啊!
隻可惜生不逢時,上輩子二嫂根本沒有機會,發揮她這樣的潛力。
如今好了,廖永明的零食廠還沒開,他就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總經理人選了。
解放路鋪子這邊的事,廖永明除了偶爾提提意見和供貨之外,其他的均不參與。
他站在一邊,看著二嫂指揮大嫂、四姐,還有張建軍做事,指揮的那叫一個井井有條。
張桂榮讓眾人將廖永明帶來的零食,提前按照二兩二兩的重量稱好、再用洗幹淨晾幹的玉米葉子包好。
然後還特意整理出部分碎的厲害的零食,專門找個幹燥的盆裝好,作為今日所有購買麻辣拌的顧客的試吃。
等一切準備就緒,張桂榮就讓張建軍先走街串巷的宣傳一番,她準備等到快到飯點的時候,再在現場大肆宣傳一番。
張桂榮估摸著,廖永明帶來的這幾麻袋零食,用不了三天她就能全部賣完!
“三弟,你這零食的產量必須得提升啊!
我估摸著你最少兩三天,就得給我送一迴。
咱可說好啦,你別光顧著旅店裏的生意,給我這送零食也可千萬不能耽誤。
對了,這次的零食成本,我現在就跟你結算一下。”
“二嫂,成本的事不急,等你們都賣完了,再給我結算也行。”
“那可不行!
我們天天白用你鋪子就不錯了。
爸和你二哥都說過,親兄弟也得明算賬,這樣一家人的關係才能走得長遠。
你別磨嘰,咱倆趕快把賬給算清楚了!”
好吧,廖永明趕緊結完賬,他也得抓緊迴旅店裏。
如今店裏生意好,那就更忙了,而且店裏目前這些員工,依舊顯得有些不夠用,他就更不好長時間走開了。
臨走的時候,廖永明叫上張建軍一起,他正好有話跟張建軍說。
之前整宋登高一家,張建軍可沒少背後出力,廖永明自然要好好感謝一番。
可兄弟之間說謝謝,那就有點太見外了。
但他倆這樣鐵的關係,直接給錢也不合適,尤其是他不知道應該給多少。
所以,既然要感謝兄弟,還是應該來點實際的。
可廖永明還沒開口,張建軍倒是先掏出一遝酒票,直接塞到廖永明手裏。
張建軍每天走街串巷的去賣雞,結果雞沒賣出去幾隻,倒是為鋪子做了不少宣傳,而且還順便幫廖永明收了31張酒票。
他一個嘴笨的大老爺們,不可能跟廖永明的三姐廖建華似的,說話會討好還會撒嬌。
所以張建軍收上來的這31張酒票,都是他拿錢換來的,少則一毛,多則兩毛。
可張建軍這個憨子根本就沒計算過,為了這31張酒票,他到底掏了多少成本。
因為他父母不止一次囑咐過他了,得對廖家感恩,千萬不能計較得失。
廖家能在鋪子裏留地方,專門讓張建軍賣雞還不收租,而且鋪子裏賣麻辣拌,還非得每個月還給他發工資。
這讓張建軍一家如何能不感恩。
所以酒票這點小錢,張建軍不僅不計較,甚至都沒有計算過。
“好兄弟,謝啦!”
廖永明真的是很感動,這輩子能遇上這樣一個兄弟,也算是沒白活。
但他怎麽可能占人家便宜。
既然酒票不要錢,廖永明幹脆就拉著張建軍去了趟供銷社。
此時供銷社裏隻有4瓶茅台,廖永明直接將其包圓了。
他拿出一瓶茅台,直接塞給張建軍。
“這酒你務必拿迴去。
但有一點你記住了,這酒現在千萬別喝,就在家裏找個地方好好存著。
你就聽我的,等20年後,你再把這酒拿出來。
到時候你是想自己家喝還是想幹嘛,等那時你再做決定!”
這麽貴的酒,張建軍怎麽可能要。
但見廖永明態度強硬,再加上如果拉扯的話,容易將酒摔碎,張建軍這才不情不願地將酒收下。
他就當做是幫廖永明存著了。
“對了建軍,你們家現在再賣多少隻雞,就能把債還完了?”
“最少也得700多隻吧。”
廖永明算是心裏有數了,他得好好琢磨一下,爭取靠賣雞肉餡兒餅,早日幫張建軍將家中債務還清。
“是這樣,我旅店最近飯點兒開始賣吃食了,現在主要就是賣餡兒餅。
最近有不少顧客,都點名想買肉餡兒的餡兒餅,我正好想拿你家的雞試試。
這樣,今晚你迴去跟叔嬸說一聲,讓他們挑出來30隻雞,明兒我騎車上家拉去。
如果銷量好的話,咱倆家正好都能盈利了。”
別的事兒張建軍還能推辭,但一聽說能將雞賣出去,張建軍可就真激動了。
別人或許根本理解不了,在如今這個年代,張建軍一家為了養雞而欠下的那一筆債,對年紀輕輕的張建軍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麽!
她是天天都在盼著,廖永明能夠盡早給鋪子裏多送點零食來。
自打上次那些零食被熱心群眾們分走,那幫群眾還真沒少過來問。
實在是那些零食很少見,而且廖永明獨家配方配製出來的調料,使得零食的口味又升華了好幾個層次,別人根本模仿不了。
群眾家裏的那些孩子們,對這些零食可是喜愛的不得了,天天吵著鬧著要吃。
這幫家長被吵的沒轍,隻能每天都過來問一句。
附近其他沒有嚐過這些零食味道的孩子們,聽說有如此奇特美味的零食,那就更想嚐嚐了。
一幫大人孩子,真是成天來鋪子裏問。
這意味著什麽?
張桂榮頓時就意識到了,這就意味著要進錢呐!
這樣能掙錢的機會,她必須得把握住了!
所以對於三弟廖永明,張桂榮真是日盼夜盼,可算是把廖永明和零食都給盼來了。
廖永明將各種零食的定價,以及各種零食的供應量與二嫂一說。
都不用跟大嫂和四妹商量,張桂榮立刻就拍板決定,鋪子從今日開始,要實行捆綁銷售!
凡是買一斤麻辣拌的,就有資格購買一款零食二兩。
買兩斤麻辣拌,就可以選購兩款零食各二兩,依此類推。
二嫂的這個決定,直接把廖永明給看呆了。
二嫂,這才是天生的營銷大師啊!
二嫂一作出決定,鋪子裏竟無任何人有異議。
廖永明又再一次見識到了,二嫂除營銷天賦之外的影響力、領導力。
嘖嘖嘖,真的是人才啊!
隻可惜生不逢時,上輩子二嫂根本沒有機會,發揮她這樣的潛力。
如今好了,廖永明的零食廠還沒開,他就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總經理人選了。
解放路鋪子這邊的事,廖永明除了偶爾提提意見和供貨之外,其他的均不參與。
他站在一邊,看著二嫂指揮大嫂、四姐,還有張建軍做事,指揮的那叫一個井井有條。
張桂榮讓眾人將廖永明帶來的零食,提前按照二兩二兩的重量稱好、再用洗幹淨晾幹的玉米葉子包好。
然後還特意整理出部分碎的厲害的零食,專門找個幹燥的盆裝好,作為今日所有購買麻辣拌的顧客的試吃。
等一切準備就緒,張桂榮就讓張建軍先走街串巷的宣傳一番,她準備等到快到飯點的時候,再在現場大肆宣傳一番。
張桂榮估摸著,廖永明帶來的這幾麻袋零食,用不了三天她就能全部賣完!
“三弟,你這零食的產量必須得提升啊!
我估摸著你最少兩三天,就得給我送一迴。
咱可說好啦,你別光顧著旅店裏的生意,給我這送零食也可千萬不能耽誤。
對了,這次的零食成本,我現在就跟你結算一下。”
“二嫂,成本的事不急,等你們都賣完了,再給我結算也行。”
“那可不行!
我們天天白用你鋪子就不錯了。
爸和你二哥都說過,親兄弟也得明算賬,這樣一家人的關係才能走得長遠。
你別磨嘰,咱倆趕快把賬給算清楚了!”
好吧,廖永明趕緊結完賬,他也得抓緊迴旅店裏。
如今店裏生意好,那就更忙了,而且店裏目前這些員工,依舊顯得有些不夠用,他就更不好長時間走開了。
臨走的時候,廖永明叫上張建軍一起,他正好有話跟張建軍說。
之前整宋登高一家,張建軍可沒少背後出力,廖永明自然要好好感謝一番。
可兄弟之間說謝謝,那就有點太見外了。
但他倆這樣鐵的關係,直接給錢也不合適,尤其是他不知道應該給多少。
所以,既然要感謝兄弟,還是應該來點實際的。
可廖永明還沒開口,張建軍倒是先掏出一遝酒票,直接塞到廖永明手裏。
張建軍每天走街串巷的去賣雞,結果雞沒賣出去幾隻,倒是為鋪子做了不少宣傳,而且還順便幫廖永明收了31張酒票。
他一個嘴笨的大老爺們,不可能跟廖永明的三姐廖建華似的,說話會討好還會撒嬌。
所以張建軍收上來的這31張酒票,都是他拿錢換來的,少則一毛,多則兩毛。
可張建軍這個憨子根本就沒計算過,為了這31張酒票,他到底掏了多少成本。
因為他父母不止一次囑咐過他了,得對廖家感恩,千萬不能計較得失。
廖家能在鋪子裏留地方,專門讓張建軍賣雞還不收租,而且鋪子裏賣麻辣拌,還非得每個月還給他發工資。
這讓張建軍一家如何能不感恩。
所以酒票這點小錢,張建軍不僅不計較,甚至都沒有計算過。
“好兄弟,謝啦!”
廖永明真的是很感動,這輩子能遇上這樣一個兄弟,也算是沒白活。
但他怎麽可能占人家便宜。
既然酒票不要錢,廖永明幹脆就拉著張建軍去了趟供銷社。
此時供銷社裏隻有4瓶茅台,廖永明直接將其包圓了。
他拿出一瓶茅台,直接塞給張建軍。
“這酒你務必拿迴去。
但有一點你記住了,這酒現在千萬別喝,就在家裏找個地方好好存著。
你就聽我的,等20年後,你再把這酒拿出來。
到時候你是想自己家喝還是想幹嘛,等那時你再做決定!”
這麽貴的酒,張建軍怎麽可能要。
但見廖永明態度強硬,再加上如果拉扯的話,容易將酒摔碎,張建軍這才不情不願地將酒收下。
他就當做是幫廖永明存著了。
“對了建軍,你們家現在再賣多少隻雞,就能把債還完了?”
“最少也得700多隻吧。”
廖永明算是心裏有數了,他得好好琢磨一下,爭取靠賣雞肉餡兒餅,早日幫張建軍將家中債務還清。
“是這樣,我旅店最近飯點兒開始賣吃食了,現在主要就是賣餡兒餅。
最近有不少顧客,都點名想買肉餡兒的餡兒餅,我正好想拿你家的雞試試。
這樣,今晚你迴去跟叔嬸說一聲,讓他們挑出來30隻雞,明兒我騎車上家拉去。
如果銷量好的話,咱倆家正好都能盈利了。”
別的事兒張建軍還能推辭,但一聽說能將雞賣出去,張建軍可就真激動了。
別人或許根本理解不了,在如今這個年代,張建軍一家為了養雞而欠下的那一筆債,對年紀輕輕的張建軍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