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燒雞是什麽?!
隻想好好開個店,幹嘛追著我拆遷 作者:986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僅僅花了不到10分鍾時間,廖父便瞧見門衛大爺從學校裏抱出一個大木箱子。
接著,大爺在門衛室裏一番挑挑揀揀,又尋了張報紙折成桶狀,將其塞得滿滿當當。
隨後,大爺把這裝滿東西的報紙桶遞給廖永明。
廖永明伸手接過那碩大的報紙包,又遞給門衛大爺一根煙,笑嘻嘻地說了幾句話後,便興衝衝地往鋪子方向迴趕。
不多時,父子二人先後迴到了廖鮮雞小食店。
“興邦,快過來!看看三叔給你帶什麽寶貝啦!”
年僅4歲的廖興邦初次來到鎮上,眼中的一切都是那麽新奇有趣。
聽到三叔廖永明的唿喊,他立刻像隻歡快的小鳥般飛奔過去,一把抱住了廖永明的大腿。
廖永明微笑著,牽起廖興邦的小手,慢悠悠地走迴店裏。
隨後,他蹲下身來,像展示珍貴寶物一般,將那個報紙桶呈現在眾人眼前。
接著,他小心翼翼地拆開報紙桶,滿滿一包五顏六色的彩色粉筆頭呈現在大家麵前。
“興邦,這些彩色粉筆頭是用來畫畫的。
三叔知道你平常老愛在咱家院子地上畫畫,今天啊,這些粉筆頭都歸你啦,讓你一次畫個痛快!”
廖父怎麽也沒想到,小兒子竟會如此細心。
這無疑表明,小兒子是真把家人放在心上了,不然怎麽會留意到興邦的愛好。
廖永明去找了塊盡量平整的木板,然後拉著廖興邦的小手,耐心地教他怎樣拿著這些廢棄的粉筆頭畫畫。
廖興邦雖是初次接觸粉筆,卻一下子就被這五彩斑斕的顏色深深吸引住了。
他馬上自己挑了粉筆,在木板上有模有樣地畫起來。
“興邦,你試著畫一隻雞。”
廖興邦立刻挑出淺黃色的粉筆頭,寥寥幾筆,一隻萌態十足的小雞便躍然板上。
他又拿起棕色的粉筆,給小雞添上更多的點綴,畫麵變得更加栩栩如生了。
“不錯,真不錯!”
廖永明本就對畫作沒什麽嚴苛要求,看到侄子的作品,自是滿意至極。
就這水平,用來裝點鋪子,那已經是綽綽有餘啦!
廖永明旋即帶著侄子來到店鋪門外,讓他在大門兩旁的左側牆壁上畫小雞。
待廖興邦依據自己的身高,將牆壁下方畫好後,廖永明搬來一張桌子,好讓廖興邦站上去畫老母雞。
整個畫畫過程,廖興邦小臉緊繃,神色嚴肅而認真,全身心地投入到三叔廖永明交代的任務中。
無論是小雞還是母雞,他都一筆一劃精心描繪,每一筆都仿佛賦予了畫作鮮活的生命力,那些畫栩栩如生,躍然牆上。
廖永誠本想阻攔,他著實擔心兒子瞎鬧,再給三弟的鋪子添亂。
然而,當他看到寶貝兒子畫出的粉筆畫時,心中瞬間五味雜陳。
他從未留意過,兒子竟有繪畫天賦,而作為父親的自己,竟然一直都沒發現。
可即便發現了又能怎樣呢?
他不過是個農民,一生都在土地裏討生活,隻能靠種地來養家糊口。
兒子即便有繪畫天賦,他又哪有能力去培養呢?
而廖父看著大孫子在店鋪牆外盡情揮灑畫筆,眼中光芒閃爍。
他心裏已經開始暗暗盤算,要怎樣培養這個大孫子,絕不能讓他的天賦被埋沒。
左邊的牆壁畫好後,廖永明把桌子搬到了大門右側的牆壁旁,接著又將侄子抱到了桌麵上。
“興邦,再幫三叔畫一隻燒雞。”
“三叔,燒雞是什麽呀?”
廖興邦睜著那雙懵懂的大眼睛,滿臉求知欲地問道。
“這......”
廖永明、廖永誠和廖父,他們三人的心像是同時被一隻無形的手狠狠攥了一下,那滋味,別提多難受了。
廖興邦都4歲了,居然連燒雞是什麽都不清楚。
其實,又何止是孩子呢?
他們這些大人,又有多久沒嚐過燒雞的滋味了?
家裏那幾隻母雞,都是留著下蛋的,要不是昨天來了客人,他們哪舍得殺一隻來吃啊。
“燒雞啊,就是把雞做成菜的一種做法。
雞這東西,做法可多了。
興邦,隻要你乖乖的,等你過生日的時候,三叔就請你吃燒雞,好不好?”
“好。”
廖興邦一臉虔誠的鄭重點頭。
廖永明愛憐地摸了摸廖興邦的頭,轉身就去不遠處的鋪子買了一塊錢的麥芽糖,迴來後全塞到廖興邦懷裏。
既然早上答應了孩子買糖,就一定要言而有信。
廖永明看著鋪子門外右側的牆壁,還有店內空蕩蕩的牆麵,一時間竟不知接下來該畫些什麽。
就在廖永明皺眉尋思的時候,隻見廖父在粉筆頭裏挑出一把,然後徑直走到店鋪外,對著右側牆壁就開始畫了起來。
廖永明還沒迴過神呢,一隻栩栩如生的燒雞已經出現在牆壁上了,那“燒雞”看的人簡直饞涎欲滴。
“爸,真沒想到您還有這一手呢!”
不僅廖永明驚訝,就連廖永誠也一樣。
兄弟倆長這麽大,還是頭一迴見父親畫畫,而且沒想到父親畫得竟如此之好。
廖父沒有理會兩個兒子滿臉的驚訝,“說吧,鋪子裏麵的牆壁,你想畫些什麽?”
廖父迅速依照廖永明的要求行動起來。
很快,鋪子內的牆壁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美味誘人的吃食,那簡直就是一牆用圖畫呈現出來的報菜名。
別看廖永明的廖鮮雞小食店麵積不大,而且目前隻售賣雞蛋灌餅這一種吃食,但是現在,無論誰走進這個鋪子,都會瞬間被勾起強烈的食欲。
“哇!爺爺,您太厲害了!”
瞧著這滿牆的美食,就連廖興邦都覺得嘴裏的麥芽糖突然不香了。
小家夥望著牆上爺爺畫出的那些美食,眼睛裏閃著光,那模樣簡直泫然欲泣,而那“不爭氣”的眼淚更是不停地從嘴角淌下。
廖父滿臉慈愛地把廖興邦抱進懷裏,然後叫上大兒子廖永誠,爺仨打算一起去趟鎮上的廢品收購站,爭取尋摸一塊合適的木板,廖父打算親手寫上廖鮮雞三個字做招牌,然後再讓大兒子給親手刻在木板上。
接著,大爺在門衛室裏一番挑挑揀揀,又尋了張報紙折成桶狀,將其塞得滿滿當當。
隨後,大爺把這裝滿東西的報紙桶遞給廖永明。
廖永明伸手接過那碩大的報紙包,又遞給門衛大爺一根煙,笑嘻嘻地說了幾句話後,便興衝衝地往鋪子方向迴趕。
不多時,父子二人先後迴到了廖鮮雞小食店。
“興邦,快過來!看看三叔給你帶什麽寶貝啦!”
年僅4歲的廖興邦初次來到鎮上,眼中的一切都是那麽新奇有趣。
聽到三叔廖永明的唿喊,他立刻像隻歡快的小鳥般飛奔過去,一把抱住了廖永明的大腿。
廖永明微笑著,牽起廖興邦的小手,慢悠悠地走迴店裏。
隨後,他蹲下身來,像展示珍貴寶物一般,將那個報紙桶呈現在眾人眼前。
接著,他小心翼翼地拆開報紙桶,滿滿一包五顏六色的彩色粉筆頭呈現在大家麵前。
“興邦,這些彩色粉筆頭是用來畫畫的。
三叔知道你平常老愛在咱家院子地上畫畫,今天啊,這些粉筆頭都歸你啦,讓你一次畫個痛快!”
廖父怎麽也沒想到,小兒子竟會如此細心。
這無疑表明,小兒子是真把家人放在心上了,不然怎麽會留意到興邦的愛好。
廖永明去找了塊盡量平整的木板,然後拉著廖興邦的小手,耐心地教他怎樣拿著這些廢棄的粉筆頭畫畫。
廖興邦雖是初次接觸粉筆,卻一下子就被這五彩斑斕的顏色深深吸引住了。
他馬上自己挑了粉筆,在木板上有模有樣地畫起來。
“興邦,你試著畫一隻雞。”
廖興邦立刻挑出淺黃色的粉筆頭,寥寥幾筆,一隻萌態十足的小雞便躍然板上。
他又拿起棕色的粉筆,給小雞添上更多的點綴,畫麵變得更加栩栩如生了。
“不錯,真不錯!”
廖永明本就對畫作沒什麽嚴苛要求,看到侄子的作品,自是滿意至極。
就這水平,用來裝點鋪子,那已經是綽綽有餘啦!
廖永明旋即帶著侄子來到店鋪門外,讓他在大門兩旁的左側牆壁上畫小雞。
待廖興邦依據自己的身高,將牆壁下方畫好後,廖永明搬來一張桌子,好讓廖興邦站上去畫老母雞。
整個畫畫過程,廖興邦小臉緊繃,神色嚴肅而認真,全身心地投入到三叔廖永明交代的任務中。
無論是小雞還是母雞,他都一筆一劃精心描繪,每一筆都仿佛賦予了畫作鮮活的生命力,那些畫栩栩如生,躍然牆上。
廖永誠本想阻攔,他著實擔心兒子瞎鬧,再給三弟的鋪子添亂。
然而,當他看到寶貝兒子畫出的粉筆畫時,心中瞬間五味雜陳。
他從未留意過,兒子竟有繪畫天賦,而作為父親的自己,竟然一直都沒發現。
可即便發現了又能怎樣呢?
他不過是個農民,一生都在土地裏討生活,隻能靠種地來養家糊口。
兒子即便有繪畫天賦,他又哪有能力去培養呢?
而廖父看著大孫子在店鋪牆外盡情揮灑畫筆,眼中光芒閃爍。
他心裏已經開始暗暗盤算,要怎樣培養這個大孫子,絕不能讓他的天賦被埋沒。
左邊的牆壁畫好後,廖永明把桌子搬到了大門右側的牆壁旁,接著又將侄子抱到了桌麵上。
“興邦,再幫三叔畫一隻燒雞。”
“三叔,燒雞是什麽呀?”
廖興邦睜著那雙懵懂的大眼睛,滿臉求知欲地問道。
“這......”
廖永明、廖永誠和廖父,他們三人的心像是同時被一隻無形的手狠狠攥了一下,那滋味,別提多難受了。
廖興邦都4歲了,居然連燒雞是什麽都不清楚。
其實,又何止是孩子呢?
他們這些大人,又有多久沒嚐過燒雞的滋味了?
家裏那幾隻母雞,都是留著下蛋的,要不是昨天來了客人,他們哪舍得殺一隻來吃啊。
“燒雞啊,就是把雞做成菜的一種做法。
雞這東西,做法可多了。
興邦,隻要你乖乖的,等你過生日的時候,三叔就請你吃燒雞,好不好?”
“好。”
廖興邦一臉虔誠的鄭重點頭。
廖永明愛憐地摸了摸廖興邦的頭,轉身就去不遠處的鋪子買了一塊錢的麥芽糖,迴來後全塞到廖興邦懷裏。
既然早上答應了孩子買糖,就一定要言而有信。
廖永明看著鋪子門外右側的牆壁,還有店內空蕩蕩的牆麵,一時間竟不知接下來該畫些什麽。
就在廖永明皺眉尋思的時候,隻見廖父在粉筆頭裏挑出一把,然後徑直走到店鋪外,對著右側牆壁就開始畫了起來。
廖永明還沒迴過神呢,一隻栩栩如生的燒雞已經出現在牆壁上了,那“燒雞”看的人簡直饞涎欲滴。
“爸,真沒想到您還有這一手呢!”
不僅廖永明驚訝,就連廖永誠也一樣。
兄弟倆長這麽大,還是頭一迴見父親畫畫,而且沒想到父親畫得竟如此之好。
廖父沒有理會兩個兒子滿臉的驚訝,“說吧,鋪子裏麵的牆壁,你想畫些什麽?”
廖父迅速依照廖永明的要求行動起來。
很快,鋪子內的牆壁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美味誘人的吃食,那簡直就是一牆用圖畫呈現出來的報菜名。
別看廖永明的廖鮮雞小食店麵積不大,而且目前隻售賣雞蛋灌餅這一種吃食,但是現在,無論誰走進這個鋪子,都會瞬間被勾起強烈的食欲。
“哇!爺爺,您太厲害了!”
瞧著這滿牆的美食,就連廖興邦都覺得嘴裏的麥芽糖突然不香了。
小家夥望著牆上爺爺畫出的那些美食,眼睛裏閃著光,那模樣簡直泫然欲泣,而那“不爭氣”的眼淚更是不停地從嘴角淌下。
廖父滿臉慈愛地把廖興邦抱進懷裏,然後叫上大兒子廖永誠,爺仨打算一起去趟鎮上的廢品收購站,爭取尋摸一塊合適的木板,廖父打算親手寫上廖鮮雞三個字做招牌,然後再讓大兒子給親手刻在木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