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瞞不住了!
隻想好好開個店,幹嘛追著我拆遷 作者:986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不許動!公安辦案捉拿人販子!”
領頭的公安王磊大聲喝道,他一邊唿喊,一邊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其他同誌,迅速將鬧事的人群圍了起來,很快就控製住了這混亂不堪的局麵。
不管其中的是非對錯究竟如何,公安同誌當機立斷,把現場扭打在一起的所有人都帶到了公安局,準備進行詳盡的審理。
“姓名?”
“廖永明。”
廖永明坐在公安局審訊室裏,正接受兩位公安同誌的詢問。
隻是這詢問過程,讓廖永明滿心疑惑。
正常情況下,不是該先問詢事件的經過之類的嗎?
可眼前的公安同誌在得知他的名字後,並未急於詢問事情經過,反而是要求他詳細交代家庭背景和住址,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的情況以及他們的工作信息等。
“那個,公安同誌,我真不是人販子啊,我也是受害人。
那幫人販子還砸了我的雞蛋呢。
對了,是我讓張建軍來報案的,張建軍能證明我的身份,所以您沒必要問這些吧。”
“少廢話,問你什麽就答什麽。”公安王磊麵色嚴肅,語氣不容置疑。
眼看這位公安同誌對自己的解釋充耳不聞,似乎鐵了心要把廖永明的家庭情況查個水落石出。
廖永明不禁懷疑眼前的公安和人販子是否有所勾結。
廖永明隻能在審訊室裏大喊無辜,別的什麽都不說,就隻是強調自己是受害者、報案人,是自己出手才救了那位可能被拐賣的女同誌,自己是英雄,應該受表彰,不該遭受這樣的對待。
反正有張建軍能為自己作證,廖永明覺得自己沒什麽可擔心的。
見廖永明如此不配合,審訊隻能暫時中斷,廖永明被獨自留在了審訊室裏。
望著兩位公安離去的背影,廖永明心中有些忐忑。
他並不怕被安上什麽罪名,隻是擔心今天救人之事,會給他原本的計劃帶來麻煩。
沒錯,廖永明是半個月前從2024年重生迴到1983年的。
上輩子的這個時候,廖永明正好高中畢業,父母拿出家中全部存款,又借用了三姐四姐的彩禮錢,甚至向大姐、二姐、二哥又借了些錢,才給他買了燈泡廠的正式工作。
當初拿到這份工作時,他滿心歡喜,幹活兢兢業業,每月用工資積極還錢。
然而,廖永明哪裏能想到,那幾年正值國家改革的黃金時期,許多有誌青年開始自主創業,而他所在的燈泡廠僅僅三年後就因跟不上時代步伐而停工停產。
直到下崗,廖永明掙的工資都沒能還清家人為他買工作花的錢。
再加上85年那年,他好心救了鄰村落水的姑娘,卻不得已與其成婚。
以至於下崗後,因為眾多因素廖永明完全沒機會外出南下打工,也不能擺攤做生意。
他就這樣在鄉下渾渾噩噩過了一輩子。
看著四十多年來國家蓬勃發展,自己卻與之無緣,幾乎沒享受到多少紅利,廖永明滿心苦澀。
自己吃苦倒也罷了,可一想到上輩子自己那聰明伶俐的大孫子,就因廖永明沒能力給兒孫好生活,廖永明就愧疚萬分。
他的大孫子真真是聰慧過人,考試成績在年級裏年年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而且又那麽乖巧懂事,從不向家裏要東要西。
正因如此,廖永明才深感愧疚。
家裏條件差,在市裏買不起房,更無法送大孫子進重點學校,可能會耽誤孩子一生。
可大孫子從不抱怨,隻說自己會比別人更努力。
孩子越懂事,廖永明就越覺得心疼,總想為孩子多做點什麽。
而大孫子唯一的愛好就是吃。
為此,廖永明前世在短視頻上學了不少拿手料理。
尤其是大孫子最愛吃的吮指原味雞和香辣雞翅,他做得堪稱一絕,連大孫子都讚不絕口,說他的手藝比肯德基賣的還好。
大孫子甚至還說過,爺爺要是早年有這手藝開個炸雞店,肯定能超過肯德基。
說不定能像肯德基那樣把連鎖店開遍全國、乃至全世界呢。
廖永明把這話牢牢記在心裏,而且他聽大孫子說過,開一家肯德基連鎖店,哪怕就一家,一年盈利恐怕都超100萬。
所以重生迴到1983年,廖永明隻有一個執念,那就是實現大孫子的夢想。
他不僅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讓全家過上好日子,還要把炸雞店開遍全國每一個城市。
重生一迴,這輩子他一定要讓大孫子也過上富二代般的生活。
就因為這個決定,重生後的廖永明偷偷把燈泡廠的工作高價賣掉,然後用賣工作的錢,在建設路上買下一間店鋪,打算靠自己這一身廚藝,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盡快賺到第一桶金。
重生這半個月來,廖永明一直小心翼翼的瞞著全家人,隻盼著自己的生意能盡快見到成效,他才有勇氣跟家人攤牌。
畢竟如今這個年月,大多數人都認為有個正式工作、捧著鐵飯碗才是最靠譜的。
而做生意不但不穩定,而且屬於投機倒把,很多人都覺得做生意丟人。
不用想廖永明都知道,家中父母、兄姐,如若得知他賣了工作然後做起了生意,得有多憤怒。
可萬萬沒想到,今天救人鬧到了公安局,公安還對他家裏情況刨根問底,這讓廖永明憂心忡忡,他怕這事瞞不住,很快就會傳到家人耳中。
即使他早已有所準備,可到時候解釋起來,想征得家人同意,恐怕也並不容易。
心裏反複想著為這天的到來準備的應對之策,也不知過了多久,審訊室的門突然被打開,之前審訊他的公安同誌走了進來:
“事情查清楚了,你沒事了,有人來接你了,走吧。”
廖永明趕忙起身,跟著公安同誌走出公安局大門。
本以為來接他的會是同村好友張建軍,沒想到一眼就看到了低頭挨罵的張建軍,以及正處於暴怒邊緣的二哥廖永強。
廖永明腦子“嗡”的一下,感覺心髒也猛地一緊,明明處於盛夏他卻手腳變得冰涼。
領頭的公安王磊大聲喝道,他一邊唿喊,一邊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其他同誌,迅速將鬧事的人群圍了起來,很快就控製住了這混亂不堪的局麵。
不管其中的是非對錯究竟如何,公安同誌當機立斷,把現場扭打在一起的所有人都帶到了公安局,準備進行詳盡的審理。
“姓名?”
“廖永明。”
廖永明坐在公安局審訊室裏,正接受兩位公安同誌的詢問。
隻是這詢問過程,讓廖永明滿心疑惑。
正常情況下,不是該先問詢事件的經過之類的嗎?
可眼前的公安同誌在得知他的名字後,並未急於詢問事情經過,反而是要求他詳細交代家庭背景和住址,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的情況以及他們的工作信息等。
“那個,公安同誌,我真不是人販子啊,我也是受害人。
那幫人販子還砸了我的雞蛋呢。
對了,是我讓張建軍來報案的,張建軍能證明我的身份,所以您沒必要問這些吧。”
“少廢話,問你什麽就答什麽。”公安王磊麵色嚴肅,語氣不容置疑。
眼看這位公安同誌對自己的解釋充耳不聞,似乎鐵了心要把廖永明的家庭情況查個水落石出。
廖永明不禁懷疑眼前的公安和人販子是否有所勾結。
廖永明隻能在審訊室裏大喊無辜,別的什麽都不說,就隻是強調自己是受害者、報案人,是自己出手才救了那位可能被拐賣的女同誌,自己是英雄,應該受表彰,不該遭受這樣的對待。
反正有張建軍能為自己作證,廖永明覺得自己沒什麽可擔心的。
見廖永明如此不配合,審訊隻能暫時中斷,廖永明被獨自留在了審訊室裏。
望著兩位公安離去的背影,廖永明心中有些忐忑。
他並不怕被安上什麽罪名,隻是擔心今天救人之事,會給他原本的計劃帶來麻煩。
沒錯,廖永明是半個月前從2024年重生迴到1983年的。
上輩子的這個時候,廖永明正好高中畢業,父母拿出家中全部存款,又借用了三姐四姐的彩禮錢,甚至向大姐、二姐、二哥又借了些錢,才給他買了燈泡廠的正式工作。
當初拿到這份工作時,他滿心歡喜,幹活兢兢業業,每月用工資積極還錢。
然而,廖永明哪裏能想到,那幾年正值國家改革的黃金時期,許多有誌青年開始自主創業,而他所在的燈泡廠僅僅三年後就因跟不上時代步伐而停工停產。
直到下崗,廖永明掙的工資都沒能還清家人為他買工作花的錢。
再加上85年那年,他好心救了鄰村落水的姑娘,卻不得已與其成婚。
以至於下崗後,因為眾多因素廖永明完全沒機會外出南下打工,也不能擺攤做生意。
他就這樣在鄉下渾渾噩噩過了一輩子。
看著四十多年來國家蓬勃發展,自己卻與之無緣,幾乎沒享受到多少紅利,廖永明滿心苦澀。
自己吃苦倒也罷了,可一想到上輩子自己那聰明伶俐的大孫子,就因廖永明沒能力給兒孫好生活,廖永明就愧疚萬分。
他的大孫子真真是聰慧過人,考試成績在年級裏年年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而且又那麽乖巧懂事,從不向家裏要東要西。
正因如此,廖永明才深感愧疚。
家裏條件差,在市裏買不起房,更無法送大孫子進重點學校,可能會耽誤孩子一生。
可大孫子從不抱怨,隻說自己會比別人更努力。
孩子越懂事,廖永明就越覺得心疼,總想為孩子多做點什麽。
而大孫子唯一的愛好就是吃。
為此,廖永明前世在短視頻上學了不少拿手料理。
尤其是大孫子最愛吃的吮指原味雞和香辣雞翅,他做得堪稱一絕,連大孫子都讚不絕口,說他的手藝比肯德基賣的還好。
大孫子甚至還說過,爺爺要是早年有這手藝開個炸雞店,肯定能超過肯德基。
說不定能像肯德基那樣把連鎖店開遍全國、乃至全世界呢。
廖永明把這話牢牢記在心裏,而且他聽大孫子說過,開一家肯德基連鎖店,哪怕就一家,一年盈利恐怕都超100萬。
所以重生迴到1983年,廖永明隻有一個執念,那就是實現大孫子的夢想。
他不僅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讓全家過上好日子,還要把炸雞店開遍全國每一個城市。
重生一迴,這輩子他一定要讓大孫子也過上富二代般的生活。
就因為這個決定,重生後的廖永明偷偷把燈泡廠的工作高價賣掉,然後用賣工作的錢,在建設路上買下一間店鋪,打算靠自己這一身廚藝,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盡快賺到第一桶金。
重生這半個月來,廖永明一直小心翼翼的瞞著全家人,隻盼著自己的生意能盡快見到成效,他才有勇氣跟家人攤牌。
畢竟如今這個年月,大多數人都認為有個正式工作、捧著鐵飯碗才是最靠譜的。
而做生意不但不穩定,而且屬於投機倒把,很多人都覺得做生意丟人。
不用想廖永明都知道,家中父母、兄姐,如若得知他賣了工作然後做起了生意,得有多憤怒。
可萬萬沒想到,今天救人鬧到了公安局,公安還對他家裏情況刨根問底,這讓廖永明憂心忡忡,他怕這事瞞不住,很快就會傳到家人耳中。
即使他早已有所準備,可到時候解釋起來,想征得家人同意,恐怕也並不容易。
心裏反複想著為這天的到來準備的應對之策,也不知過了多久,審訊室的門突然被打開,之前審訊他的公安同誌走了進來:
“事情查清楚了,你沒事了,有人來接你了,走吧。”
廖永明趕忙起身,跟著公安同誌走出公安局大門。
本以為來接他的會是同村好友張建軍,沒想到一眼就看到了低頭挨罵的張建軍,以及正處於暴怒邊緣的二哥廖永強。
廖永明腦子“嗡”的一下,感覺心髒也猛地一緊,明明處於盛夏他卻手腳變得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