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選址!
隻想好好開個店,幹嘛追著我拆遷 作者:986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接將鋪子全權交給張建軍,廖永明便離開了建設路,花錢包了一輛三輪車,請車夫帶著他把鎮上每一條街道都走一遍。
這時候的鎮子能有多大,三輪車慢悠悠的騎上幾個小時,廖永明就把整個鎮子看的差不多了。
說實在的,離開了建設路,鎮上其他街道還真沒有什麽鋪子的地理位置,能跟建設路的相提並論的。
這可咋辦?
如果地理位置不好的話,就算買了鋪子,這生意也好不到哪去。
難道直接去市裏?
去市裏開鋪子的話,除了錢夠投資的,市裏還有大姐和大姐夫勉強可以偶爾幫襯之外,廖永明就找不到其他優勢了。
畢竟這個年頭如果離家太遠的話,還是會有諸多不方便的地方。
也正是因為如此,廖永明才想先繼續在鎮上開鋪子。
不但離家相對來說比較近,而且每天都能迴家,甚至可以享受到家裏的幫扶。
可今日這麽一圈看下來,廖永明已經可以確定,鎮上根本就沒有可以適合他開的鋪子。
那......
廖永明正愁苦著呢,結果就發現三輪車,不知不覺正騎到與隔壁鎮交界的地方。
隔壁鎮?
誒?
今天徐錦心那丫頭說過什麽話來著?
好像是說未來建設路,與隔壁鎮的解放路附近,還有市裏的人民路,都會發展的很好?
好像是這麽說的吧?
要不,去隔壁鎮看看?
隔壁鎮距離黃家村,要說也算不上太遠。
頂多就是每天早點起,或者鋪子晚點開門就行,他也不是無法接受。
廖永明倒是沒想過,徐錦心提起隔壁鎮的解放路,是因為未來解放路那裏也要拆遷。
在廖永明的印象裏,未來幾十年,全國大多數的城市裏就沒有多少地方是沒被拆遷的。
而且他也確實沒關注過,也記不清楚,h省尤其是自己所在的a市,究竟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拆遷的,又先後拆了哪些地方,整個拆遷過程又曆經了多少年。
反正廖永明也沒想過,要指著拆遷款發財。
畢竟這個錢,並不是他想賺就一定能很快賺到的。
萬一他買了房等拆遷,結果正好輪到十幾二十年後才拆,雖說到時候房價必定會漲,拆遷他也肯定不虧,但這不就耽誤他做生意賺錢了嗎!
而且在廖永明的印象裏,他除了對未來鵬城,和魔都的浦東的發展印象最深刻以外,其他地方還真沒怎麽留意過。
等以後他開炸雞店賺錢了,甚至手裏有個大幾十萬的時候,或許廖永明那時心裏會更有底氣,他便可以專門去一趟彭城或者魔都浦東。
到時候他就把那大幾十萬全投資到房地產,這輩子也能賺筆大的!
“同誌,麻煩你騎車再帶我在這個鎮上逛一圈。”
不等車夫開始抱怨,廖永明就已經主動開口說要加錢。
得嘞!
有錢賺還有什麽可說的,車夫再次卯足了勁,開始帶著廖永明挨條街道的轉。
剛看了三條街,結果就正好來到了徐錦心口中的解放路。
果不其然,這裏的地理位置的確很好,與鎮上的建設路十分相似。
不但附近有兩個工廠,還有大片的民房、學校和公安局。
這種人員密集的地方,不就是理想的開鋪子的地兒嗎!
廖永明幹脆也不逛其他的街道了,隻專注於查看解放路兩邊鋪子的經營情況,以及有沒有代售的鋪子。
而另一邊,城市管理規劃部門的領導,也看到了林興海拿來的,整理好的文字版的拆遷執行方案。
“這就是那個廖永明同誌給出的主意?”
林興海點頭稱是,更是對廖永明這幾個主意表現的很是推崇。
林興海這副樣子,簡直讓領導覺得沒眼看。
“他說現在一個月能賺200塊錢的鋪子,如果開三個就能一個月賺600,這話你也信?”
領導是真的有點無語了。
廖永明提供的點子,雖說還真跟他們之前做的不大一樣,倒是有點鬼主意。
可像剛剛那番勸說人的話,明顯就是在忽悠人的。
唉,也就是這幫小年輕,沒見過什麽世麵,真是別人說什麽他們都信。
這筆賬能是這麽算的嗎?
誰能那麽有自信的保證,自己開一個鋪子就能成一個鋪子?
錢要是真那麽好賺,那些開鋪子的店主不就早發財了麽?!
領導雖不信廖永明忽悠人的這種鬼話,但這好歹也是個新主意,總得嚐試一下才知道到底行不行。
由於領導心中,對廖永明這些主意的不確定,他便沒讓林興海大張旗鼓的去按這個宣傳。
隻讓林興海就照著這個,私下裏先找商戶談個試試,而其他的工作人員則繼續像往常一樣進行勸說工作。
如果林興海這邊進行的真的很順利,用實際行動驗證了廖永明這些主意的可行性。
那麽,到時候再全麵執行這些主意,也還來得及。
既如此,林興海也不多說,就立即拿著本子,又跑迴建設路上,專門去找那些麵積最小、平時生意最差的店主去談。
因為在林興海看來,這些店主是最想翻身,卻又是最沒實力、又沒本事的。
廖永明所謂的機會成本理論,正好可以跟這些店主先說一說。
說不定,這次拆遷還真就是,這些普通人開始真正翻身的機會呢!
看著林興海跟跳梁小醜似的竄上竄下,同事們都嗤之以鼻。
他們覺得,林興海昨兒個沒準就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這才成功簽到一份同意拆遷的協議。
這種好運氣怎麽可能天天有,他們就不信林興海還能繼續簽協議成功!
林興海同事們這種消極怠工的態度,自然也影響到了被溝通拆遷的群眾。
這下好了,今日鎮上反對拆遷的聲音更響了,住戶、商戶與溝通人員之間的衝突,也有點越演越烈的趨勢。
全民反對拆遷的這個消息,甚至都傳到了黃家村,成為村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要我說啊,開鋪子就算不是投機倒把,那也不是正經人該幹的事兒。
這人啊,還是得去廠子裏上班,這才叫穩定!
你們看看我兒振強,自打去了燈泡廠上班,那真是越來越懂事孝順了……”
這時候的鎮子能有多大,三輪車慢悠悠的騎上幾個小時,廖永明就把整個鎮子看的差不多了。
說實在的,離開了建設路,鎮上其他街道還真沒有什麽鋪子的地理位置,能跟建設路的相提並論的。
這可咋辦?
如果地理位置不好的話,就算買了鋪子,這生意也好不到哪去。
難道直接去市裏?
去市裏開鋪子的話,除了錢夠投資的,市裏還有大姐和大姐夫勉強可以偶爾幫襯之外,廖永明就找不到其他優勢了。
畢竟這個年頭如果離家太遠的話,還是會有諸多不方便的地方。
也正是因為如此,廖永明才想先繼續在鎮上開鋪子。
不但離家相對來說比較近,而且每天都能迴家,甚至可以享受到家裏的幫扶。
可今日這麽一圈看下來,廖永明已經可以確定,鎮上根本就沒有可以適合他開的鋪子。
那......
廖永明正愁苦著呢,結果就發現三輪車,不知不覺正騎到與隔壁鎮交界的地方。
隔壁鎮?
誒?
今天徐錦心那丫頭說過什麽話來著?
好像是說未來建設路,與隔壁鎮的解放路附近,還有市裏的人民路,都會發展的很好?
好像是這麽說的吧?
要不,去隔壁鎮看看?
隔壁鎮距離黃家村,要說也算不上太遠。
頂多就是每天早點起,或者鋪子晚點開門就行,他也不是無法接受。
廖永明倒是沒想過,徐錦心提起隔壁鎮的解放路,是因為未來解放路那裏也要拆遷。
在廖永明的印象裏,未來幾十年,全國大多數的城市裏就沒有多少地方是沒被拆遷的。
而且他也確實沒關注過,也記不清楚,h省尤其是自己所在的a市,究竟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拆遷的,又先後拆了哪些地方,整個拆遷過程又曆經了多少年。
反正廖永明也沒想過,要指著拆遷款發財。
畢竟這個錢,並不是他想賺就一定能很快賺到的。
萬一他買了房等拆遷,結果正好輪到十幾二十年後才拆,雖說到時候房價必定會漲,拆遷他也肯定不虧,但這不就耽誤他做生意賺錢了嗎!
而且在廖永明的印象裏,他除了對未來鵬城,和魔都的浦東的發展印象最深刻以外,其他地方還真沒怎麽留意過。
等以後他開炸雞店賺錢了,甚至手裏有個大幾十萬的時候,或許廖永明那時心裏會更有底氣,他便可以專門去一趟彭城或者魔都浦東。
到時候他就把那大幾十萬全投資到房地產,這輩子也能賺筆大的!
“同誌,麻煩你騎車再帶我在這個鎮上逛一圈。”
不等車夫開始抱怨,廖永明就已經主動開口說要加錢。
得嘞!
有錢賺還有什麽可說的,車夫再次卯足了勁,開始帶著廖永明挨條街道的轉。
剛看了三條街,結果就正好來到了徐錦心口中的解放路。
果不其然,這裏的地理位置的確很好,與鎮上的建設路十分相似。
不但附近有兩個工廠,還有大片的民房、學校和公安局。
這種人員密集的地方,不就是理想的開鋪子的地兒嗎!
廖永明幹脆也不逛其他的街道了,隻專注於查看解放路兩邊鋪子的經營情況,以及有沒有代售的鋪子。
而另一邊,城市管理規劃部門的領導,也看到了林興海拿來的,整理好的文字版的拆遷執行方案。
“這就是那個廖永明同誌給出的主意?”
林興海點頭稱是,更是對廖永明這幾個主意表現的很是推崇。
林興海這副樣子,簡直讓領導覺得沒眼看。
“他說現在一個月能賺200塊錢的鋪子,如果開三個就能一個月賺600,這話你也信?”
領導是真的有點無語了。
廖永明提供的點子,雖說還真跟他們之前做的不大一樣,倒是有點鬼主意。
可像剛剛那番勸說人的話,明顯就是在忽悠人的。
唉,也就是這幫小年輕,沒見過什麽世麵,真是別人說什麽他們都信。
這筆賬能是這麽算的嗎?
誰能那麽有自信的保證,自己開一個鋪子就能成一個鋪子?
錢要是真那麽好賺,那些開鋪子的店主不就早發財了麽?!
領導雖不信廖永明忽悠人的這種鬼話,但這好歹也是個新主意,總得嚐試一下才知道到底行不行。
由於領導心中,對廖永明這些主意的不確定,他便沒讓林興海大張旗鼓的去按這個宣傳。
隻讓林興海就照著這個,私下裏先找商戶談個試試,而其他的工作人員則繼續像往常一樣進行勸說工作。
如果林興海這邊進行的真的很順利,用實際行動驗證了廖永明這些主意的可行性。
那麽,到時候再全麵執行這些主意,也還來得及。
既如此,林興海也不多說,就立即拿著本子,又跑迴建設路上,專門去找那些麵積最小、平時生意最差的店主去談。
因為在林興海看來,這些店主是最想翻身,卻又是最沒實力、又沒本事的。
廖永明所謂的機會成本理論,正好可以跟這些店主先說一說。
說不定,這次拆遷還真就是,這些普通人開始真正翻身的機會呢!
看著林興海跟跳梁小醜似的竄上竄下,同事們都嗤之以鼻。
他們覺得,林興海昨兒個沒準就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這才成功簽到一份同意拆遷的協議。
這種好運氣怎麽可能天天有,他們就不信林興海還能繼續簽協議成功!
林興海同事們這種消極怠工的態度,自然也影響到了被溝通拆遷的群眾。
這下好了,今日鎮上反對拆遷的聲音更響了,住戶、商戶與溝通人員之間的衝突,也有點越演越烈的趨勢。
全民反對拆遷的這個消息,甚至都傳到了黃家村,成為村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要我說啊,開鋪子就算不是投機倒把,那也不是正經人該幹的事兒。
這人啊,還是得去廠子裏上班,這才叫穩定!
你們看看我兒振強,自打去了燈泡廠上班,那真是越來越懂事孝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