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交相唿應。
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帶著無上兇威,在山林間迴蕩。
鳥獸俱驚,山林皆寂。
秦先羽亦是臉色凝重。
“雖是尚未成年的幼類,畢竟也是真龍與白虎之血裔,你們好生觀摩,必有所得。”
司空先生緩緩道:“龍虎交匯之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老夫雖已是龍虎交匯,卻也隻能指點迷津,無法為你們指出一條明路。”
周主簿微微點頭。
仔細看去,許多真人都滿麵認真,不敢懈怠。
那一龍一虎相距一丈,互相對視,眼中兇光凜凜,相互咆哮。
漸漸地,這一龍一虎聲音低沉,繼而無聲。
隻有一股威壓在空中盤旋,形成一陣風。
那風在一龍一虎之間旋轉,漸漸漲大,擴至方圓三丈許。
從風中傳來龍吟虎嘯,龍吟高昂,虎嘯兇厲。
秦先羽隱約覺得不對,眼前這風聲勢極大,把空氣都攪得渾濁,但自己竟然感受不到半點風兒,頭發絲兒都未有一點飄動。他凝♂↙,目去看,便發現那一龍一虎的身旁,都極為平靜。
地上草兒動也不動,周邊青樹也無半點動靜。
都說風吹草動,大樹招風,可眼前這風如此聲勢驚人,居然沒有一草一葉受到影響,甚至沒有半點搖動。
秦先羽閉上眼,耳邊依然有風。
“這風實是一龍一虎的威壓,因相互糾纏。爭鬥。而形成無形之風。但威壓氣勢本是無形無質。因此這風其實並非真正的狂風,沒有吹動草兒,沒有吹動樹葉,這是氣勢威壓,隻存在於心中,使得眼前產生恍惚,易生錯覺。”
秦先羽忖道:“這風其實隻在心中,不在山林之間。”
幼龍白虎都咬牙切齒。卻不再開口發出咆哮聲音,然而,那風中的龍吟虎嘯依舊不斷,亦是如狂風一般,隻在心中響起,實則外界並無龍吟虎嘯之聲,可算錯覺,亦可算是幻象。
再度睜開雙眼,秦先羽目光中閃過一絲明悟。
司空先生見他眼中閃過一絲明悟之色,暗自讚道:“此子根骨上佳。悟性極高,實是天資不凡之輩。加上身懷仙緣,真乃前途無量……可惜了,他損傷本源根基,想要補足本源,修築根基,恐怕是個難事,算是修道路上的一個挫折。”
再看周主簿時,司空先生更是驚異。
這位原本便是讀書人出身的主簿大人,隻是對那龍虎交匯的大風感到驚異,便不去理會,他仔細看著眼前的這頭幼龍,而把白虎忽視。隻在傾聽龍吟虎嘯之中的龍吟之聲,而把虎嘯之音隔絕在外。
讀書人心知日積月累,一步一腳印的道理,而周主簿是伏虎境界,下一步乃是要凝練蒼龍,從而降服,此刻便專心觀看幼龍,體會氣息,感悟內中威勢,不去理會龍虎交匯之景。
龍虎交匯之風,龍吟虎嘯之聲,那已是龍虎交匯的境界,對於伏虎境界,尚未降龍的真人而言,屬於好高騖遠。
但周主簿心知這點,而其餘真人尚自不知。
降龍伏虎之輩也就罷了,但僅僅伏虎境界的真人,幾乎都盯住那狂風,眼也不眨,耳旁亦是傾聽那龍吟虎嘯。
司空先生暗道:“僅是伏虎境界,下一步該是降龍才是,這些人雖然都是龍虎級數的真人,但在更高境界的感悟麵前,卻也有些迷失。他們隻知龍虎交匯之奇景可遇不可求,因此都在細細感悟龍虎交匯的大風,與龍吟虎嘯之聲,卻忘了自身還僅是伏虎修為,他們越過了降龍境界,去感悟龍虎交匯,又能得幾分好處?”
“周主簿心知一步一腳印的道理,他此刻抓住機會,感悟幼龍氣息,對於日後降龍有莫大助益,恐怕迴到京城之後,就有望凝煉蒼龍,至於降服降龍,還要積累一些。”
司空先生看向其餘龍虎真人,目光多是落在大德聖朝的幾位真人當中,比如商羊穀主等人,卻都發現這些伏虎境界的真人,都在感應龍虎交匯之景。
“感應龍虎交匯之景,實則對凝煉蒼龍也有助益,但怎麽比得上周主簿特意感應幼龍的氣息?周主簿此行便有望凝煉蒼龍,降龍之舉另說,但凝煉蒼龍成型必然能成,而這幾位,恐怕還要等待一段綿長的時日才有希望凝煉蒼龍。”
“至於今後龍虎交匯……周主簿一旦進入降龍伏虎之境,要感悟龍虎交匯,便簡單一些,勢必比那些伏虎之境的真人來得有利。”
司空先生心中大為讚賞,對於周主簿這等中規中矩,不去逾越法度的性子,十分敬佩。
正當這時,那龍虎交匯之景象,又有變化。
空中有著大風,狂風,正在席卷,正在旋轉,但卻不曾吹動草木林葉。
忽然間,有些濕氣。
濕氣凝重,在風中漸漸匯成水滴。
那水滴緩緩滴落,仿佛雨水。
水滴一點一滴落在地上,滲入土地,消失不見。
“這便是金湯玉液?”
秦先羽默默不語,他閉上雙目,靜靜思索。
京城九重門時,觀破神仙鎖,連破九重門。
當時在九重門之間,龍虎交匯之際,便是體內龍虎撕殺,鱗片皮毛灑落,鮮血迸射,從而龍虎交匯,破神仙鎖,開九重門。
適才蛟龍虯龍氣息交匯,因奇花而融合,氣息融合,亦是龍虎交匯。
此刻,幼龍白虎氣息爭鬥,化作無形大風,旋轉,席卷,漸漸凝成水滴。
這三種,都是龍虎交匯的道路,各有差異,但最後都能誕生金湯玉液。
最後,秦先羽竟然想起適才那一幕。
公龍母虎,雄虎雌龍,兩者結合交媾之態。
倘若不是張天師出手分離龍虎,不知如此下去,這種方法,是否也能誕出金湯玉液?
他細細思索,過了良久,才把適才所見的一切,都化成自身感悟。待得這些感悟都記在心間,才睜開雙眼,再度觀看龍虎交匯之景。
待到所見之事已經足夠,又閉目凝神,將適才所見,化作自身感悟。
而感悟完畢,才又開始觀看。
如此循環反複。
秦先羽隻覺眼前龍虎交匯的道路,愈發清晰。若非根基不足,此番迴去,就能嚐試龍虎交匯。
嘭地一聲,晴空下響起一聲炸雷。
無形之風停歇,龍吟虎嘯歸於寂靜。
幼龍白虎,各自退去。
有個中年道士立身於第九重霧障之前,躬身道:“此番觀禮結束,諸位請迴。”(未完待續。。)
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帶著無上兇威,在山林間迴蕩。
鳥獸俱驚,山林皆寂。
秦先羽亦是臉色凝重。
“雖是尚未成年的幼類,畢竟也是真龍與白虎之血裔,你們好生觀摩,必有所得。”
司空先生緩緩道:“龍虎交匯之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老夫雖已是龍虎交匯,卻也隻能指點迷津,無法為你們指出一條明路。”
周主簿微微點頭。
仔細看去,許多真人都滿麵認真,不敢懈怠。
那一龍一虎相距一丈,互相對視,眼中兇光凜凜,相互咆哮。
漸漸地,這一龍一虎聲音低沉,繼而無聲。
隻有一股威壓在空中盤旋,形成一陣風。
那風在一龍一虎之間旋轉,漸漸漲大,擴至方圓三丈許。
從風中傳來龍吟虎嘯,龍吟高昂,虎嘯兇厲。
秦先羽隱約覺得不對,眼前這風聲勢極大,把空氣都攪得渾濁,但自己竟然感受不到半點風兒,頭發絲兒都未有一點飄動。他凝♂↙,目去看,便發現那一龍一虎的身旁,都極為平靜。
地上草兒動也不動,周邊青樹也無半點動靜。
都說風吹草動,大樹招風,可眼前這風如此聲勢驚人,居然沒有一草一葉受到影響,甚至沒有半點搖動。
秦先羽閉上眼,耳邊依然有風。
“這風實是一龍一虎的威壓,因相互糾纏。爭鬥。而形成無形之風。但威壓氣勢本是無形無質。因此這風其實並非真正的狂風,沒有吹動草兒,沒有吹動樹葉,這是氣勢威壓,隻存在於心中,使得眼前產生恍惚,易生錯覺。”
秦先羽忖道:“這風其實隻在心中,不在山林之間。”
幼龍白虎都咬牙切齒。卻不再開口發出咆哮聲音,然而,那風中的龍吟虎嘯依舊不斷,亦是如狂風一般,隻在心中響起,實則外界並無龍吟虎嘯之聲,可算錯覺,亦可算是幻象。
再度睜開雙眼,秦先羽目光中閃過一絲明悟。
司空先生見他眼中閃過一絲明悟之色,暗自讚道:“此子根骨上佳。悟性極高,實是天資不凡之輩。加上身懷仙緣,真乃前途無量……可惜了,他損傷本源根基,想要補足本源,修築根基,恐怕是個難事,算是修道路上的一個挫折。”
再看周主簿時,司空先生更是驚異。
這位原本便是讀書人出身的主簿大人,隻是對那龍虎交匯的大風感到驚異,便不去理會,他仔細看著眼前的這頭幼龍,而把白虎忽視。隻在傾聽龍吟虎嘯之中的龍吟之聲,而把虎嘯之音隔絕在外。
讀書人心知日積月累,一步一腳印的道理,而周主簿是伏虎境界,下一步乃是要凝練蒼龍,從而降服,此刻便專心觀看幼龍,體會氣息,感悟內中威勢,不去理會龍虎交匯之景。
龍虎交匯之風,龍吟虎嘯之聲,那已是龍虎交匯的境界,對於伏虎境界,尚未降龍的真人而言,屬於好高騖遠。
但周主簿心知這點,而其餘真人尚自不知。
降龍伏虎之輩也就罷了,但僅僅伏虎境界的真人,幾乎都盯住那狂風,眼也不眨,耳旁亦是傾聽那龍吟虎嘯。
司空先生暗道:“僅是伏虎境界,下一步該是降龍才是,這些人雖然都是龍虎級數的真人,但在更高境界的感悟麵前,卻也有些迷失。他們隻知龍虎交匯之奇景可遇不可求,因此都在細細感悟龍虎交匯的大風,與龍吟虎嘯之聲,卻忘了自身還僅是伏虎修為,他們越過了降龍境界,去感悟龍虎交匯,又能得幾分好處?”
“周主簿心知一步一腳印的道理,他此刻抓住機會,感悟幼龍氣息,對於日後降龍有莫大助益,恐怕迴到京城之後,就有望凝煉蒼龍,至於降服降龍,還要積累一些。”
司空先生看向其餘龍虎真人,目光多是落在大德聖朝的幾位真人當中,比如商羊穀主等人,卻都發現這些伏虎境界的真人,都在感應龍虎交匯之景。
“感應龍虎交匯之景,實則對凝煉蒼龍也有助益,但怎麽比得上周主簿特意感應幼龍的氣息?周主簿此行便有望凝煉蒼龍,降龍之舉另說,但凝煉蒼龍成型必然能成,而這幾位,恐怕還要等待一段綿長的時日才有希望凝煉蒼龍。”
“至於今後龍虎交匯……周主簿一旦進入降龍伏虎之境,要感悟龍虎交匯,便簡單一些,勢必比那些伏虎之境的真人來得有利。”
司空先生心中大為讚賞,對於周主簿這等中規中矩,不去逾越法度的性子,十分敬佩。
正當這時,那龍虎交匯之景象,又有變化。
空中有著大風,狂風,正在席卷,正在旋轉,但卻不曾吹動草木林葉。
忽然間,有些濕氣。
濕氣凝重,在風中漸漸匯成水滴。
那水滴緩緩滴落,仿佛雨水。
水滴一點一滴落在地上,滲入土地,消失不見。
“這便是金湯玉液?”
秦先羽默默不語,他閉上雙目,靜靜思索。
京城九重門時,觀破神仙鎖,連破九重門。
當時在九重門之間,龍虎交匯之際,便是體內龍虎撕殺,鱗片皮毛灑落,鮮血迸射,從而龍虎交匯,破神仙鎖,開九重門。
適才蛟龍虯龍氣息交匯,因奇花而融合,氣息融合,亦是龍虎交匯。
此刻,幼龍白虎氣息爭鬥,化作無形大風,旋轉,席卷,漸漸凝成水滴。
這三種,都是龍虎交匯的道路,各有差異,但最後都能誕生金湯玉液。
最後,秦先羽竟然想起適才那一幕。
公龍母虎,雄虎雌龍,兩者結合交媾之態。
倘若不是張天師出手分離龍虎,不知如此下去,這種方法,是否也能誕出金湯玉液?
他細細思索,過了良久,才把適才所見的一切,都化成自身感悟。待得這些感悟都記在心間,才睜開雙眼,再度觀看龍虎交匯之景。
待到所見之事已經足夠,又閉目凝神,將適才所見,化作自身感悟。
而感悟完畢,才又開始觀看。
如此循環反複。
秦先羽隻覺眼前龍虎交匯的道路,愈發清晰。若非根基不足,此番迴去,就能嚐試龍虎交匯。
嘭地一聲,晴空下響起一聲炸雷。
無形之風停歇,龍吟虎嘯歸於寂靜。
幼龍白虎,各自退去。
有個中年道士立身於第九重霧障之前,躬身道:“此番觀禮結束,諸位請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