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被選派的使者李文翰,肩負著蕭逸塵沉甸甸的殷切囑托以及大周朝上下數千萬百姓的滿滿期望,懷揣著幾分忐忑卻又無比堅毅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敵國的艱辛路途。彼時正值盛夏,烈日高懸,酷熱難耐,官道兩旁的土地幹裂,揚起的沙塵肆意彌漫,嗆得人喉嚨生疼。李文翰帶著為數不多的隨行護衛,驅馬前行,馬蹄揚起的灰塵仿若一條蜿蜒黃龍,追隨其後。
他們一路翻山越嶺,山巒陡峭,怪石嶙峋,狹窄的山路崎嶇難行,馬匹不時打滑,眾人隻能下馬,牽著韁繩,手腳並用地攀爬。山中林木茂密,悶熱潮濕,蚊蟲肆虐,嗡嗡作響,直往人身上撲,咬得皮膚紅腫不堪。夜裏,尋一處空地紮營,點燃篝火,既要提防野獸偷襲,又得時刻警醒以防山賊流寇趁夜突襲。護衛們輪流值守,李文翰亦毫無架子,與眾人一同警戒,困意來襲,便就著篝火,裹緊披風小憩片刻。
逢上暴雨傾盆,山路瞬間化作泥濘澤國,馬蹄深陷其中,舉步維艱。眾人冒雨前行,雨水灌進靴子,渾身濕透,寒意刺骨。幹糧被雨水浸濕,難以下咽,卻也隻能強撐著填飽肚子,保存體力。曆經這般風餐露宿,既要抵禦惡劣天氣,又要時刻防範隱藏在暗處、覬覦他們財物的山賊流寇,還得馬不停蹄地趕路,以免延誤那關乎兩國命運的談判時機。如此一路艱辛,曆經月餘,終於望見了敵國都城那高聳巍峨的輪廓。
敵國都城仿若一頭蟄伏的巨獸,戒備森嚴至極。城牆由巨大的青石砌成,高達數丈,寬厚堅實,城牆上士兵如林,個個身披重甲,手持利刃長槍,刀槍在日光下閃爍著森冷寒光,透出一股令人膽寒的肅殺之氣。城門緊閉,吊橋高懸,護城河水流湍急,泛著幽冷波光。李文翰勒住韁繩,抬頭望向那威嚴都城,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略顯疲憊卻依舊昂揚的心境,整了整衣衫。那衣衫早已滿是褶皺、汙漬,卻無損他半分氣度,他昂首挺胸,盡顯大周朝使者的風範。
在衛兵押送下,李文翰步入朝堂。朝堂之上,氣氛壓抑得仿若能將人活活憋死,四周寂靜無聲,唯有腳步聲在空曠大殿內迴響。兩旁大臣身著華服,目光如炬,帶著審視、輕蔑與敵意,死死盯著這位來自大周朝的使者,似要將他看穿。敵國國君高坐龍椅,身披繡金黑袍,頭戴璀璨王冠,眼神中滿是傲慢與貪婪,仿若一隻盯著獵物的惡狼,正盤算著如何大快朵頤。
李文翰不卑不亢,上前一步,拱手行禮,身姿挺拔,禮數周全,聲線沉穩有力,仿若洪鍾鳴響:“陛下,我乃大周朝使者李文翰,此番前來,特代表我大周皇帝與太子殿下,心懷誠意,希望雙方能夠擱置爭端,和平共處。大周與貴國向來井水不犯河水,這些年互通商貿,民間商旅往來頻繁,百姓間亦多有情誼。那集市上的大周絲綢、瓷器備受貴國百姓喜愛;貴國的香料、珠寶,也在大周尋得廣闊銷路。何苦因一時貪念,挑起戰火,讓兩國百姓陷入戰亂之苦?戰火一旦燃起,田園化為焦土,親眷流離失散,繁華城鎮將成廢墟,這豈是陛下願見之景?”話語擲地有聲,字裏行間盡顯大國風範與悲憫胸懷。
然而,敵國的國君卻野心勃勃,被貪婪蒙蔽心智,根本不把大周朝的善意放在眼裏。他冷哼一聲,肆意大笑起來,笑聲在大殿內迴蕩,透著張狂與不屑:“和平?哼,你們大周如今越發強盛,國力蒸蒸日上,軍備愈發精良,我若再不出手,往後豈有我等立足之地?少廢話,想要罷兵,就得拿出誠意來。”說罷,大手一揮,身旁近侍如訓練有素的獵犬,迅速呈上一份文書。
李文翰接過文書,匆匆掃過,隻見上麵羅列了一係列苛刻無理的要求:割讓邊境三座富庶城池,那可是人口密集、商貿繁榮之地,沃土千裏,物產豐饒;每年繳納白銀百萬兩、絲綢千匹,這般巨額財物,足以讓大周朝國庫空虛、民生凋敝;開放所有關卡任由敵國商人免稅貿易,此條更是破壞公平貿易原則,會讓大周本土商民傾家蕩產,利益受損嚴重。李文翰心中怒火頓起,仿若烈火烹油,胸膛劇烈起伏,但多年外交曆練讓他麵上仍保持鎮定自若,隻是緊緊攥著文書的手指微微泛白。
他深吸一口氣,據理力爭:“陛下,您這要求實在荒謬至極!割讓城池,等同於割我大周百姓的血肉,那城中百姓世代紮根,安土重遷,家園被毀,親眷分離,哀鴻遍野,於心何忍?巨額財物,會讓我大周民生凋敝,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餓殍遍野,社會動蕩不安;免稅貿易,更是破壞公平,我國商民兢兢業業,憑手藝、勤勉營生,卻要被這般不公平條約擠垮,傾家蕩產。如此一來,隻會引發兩國之間的仇恨,冤冤相報何時了?貴國百姓也難獨善其身,戰亂一起,田園荒蕪,商業停滯,到時國將不國啊!”
敵國國君臉色一沉,仿若烏雲蔽日,拍案怒斥:“大膽!你敢違抗本王旨意?大周朝若不應下這些條件,休怪我大軍踏平你們邊境!我雄師百萬,枕戈待旦,豈會怕了你這小小使者!”朝堂上大臣們仿若嗅到血腥味的鯊魚,紛紛附和,一時間,叫罵聲、威脅聲此起彼伏,大殿內仿若炸開鍋,喧囂嘈雜。
李文翰毫無懼色,挺直脊梁,仿若蒼鬆屹立,繼續辯駁:“陛下息怒。戰爭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一旦開戰,勝負難料。我大周軍隊訓練有素、士氣高昂,多年來枕戈待旦,為的就是保家衛國。真要廝殺起來,貴國未必能全身而退;即便僥幸得勝,也必將付出慘痛代價,國力損耗巨大,青壯年死傷無數,農田荒廢無人耕種,經濟崩潰,人心惶惶。周邊其他國家恐也會趁虛而入,坐收漁翁之利,陛下可要三思啊。”
雙方你來我往,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談判陷入了僵局之中。消息通過加急快報傳迴大周朝,仿若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麵,朝堂上一片嘩然。武將們義憤填膺,鎮遠將軍趙猛再次挺身而出,身形魁梧壯碩,滿臉絡腮胡根根直立,怒目圓睜,仿若憤怒的雄獅:“殿下,這敵國欺人太甚!咱不能再忍了,直接出兵吧,讓他們見識見識咱們的厲害,看他們還敢如此張狂!咱大周鐵騎衝鋒,定能踏破敵營,碾碎他們的野心!”眾多武將紛紛響應,拔劍出鞘,“鏘鏘”聲響徹朝堂,唿聲震天,熱血沸騰。
但蕭逸塵卻麵色凝重,緩緩搖頭。他久居朝堂,深諳治國之道,更熟知戰爭的殘酷。戰場上倒下的每一個士兵,皆是家中妻兒老小的支柱,背後是一個個翹首以盼親人歸來的家庭。戰火燃起之處,百姓遭殃,房屋被焚毀,莊稼被踐踏,生靈塗炭,餓殍遍野。不到萬不得已,他實在不想讓百姓陷入這水深火熱的戰火之中,那滿目瘡痍之景,光是想想都心如刀絞。
於是,他即刻擺駕迴宮,心急如焚卻又強自鎮定。踏入東宮,林婉清正於屋內等候,見他神色凝重歸來,便知談判情況不妙。林婉清起身相迎,親手為他斟上一盞熱茶,茶香嫋嫋,卻難驅散屋內凝重氛圍。蕭逸塵接過茶盞,輕抿一口,將談判詳情一一道來。
林婉清聽聞,眉頭輕蹙,眼神中閃過一絲憂慮,沉思片刻後說道:“逸塵,此時切不可衝動。李文翰那邊已盡力,僵局雖難破,但尚有轉圜餘地。咱們不妨給使者送去進一步的指示,讓他旁敲側擊,打聽敵國內部有無分歧。朝堂之上,國君雖大權在握,但難免有意見相悖的權臣,或是心懷蒼生、不願輕啟戰端之人,尋得能製約國君的權臣助力,或可扭轉乾坤;再從兩國過往情誼、民間商貿互利等方麵入手,挖掘往昔友好通商、文化交流之事,喚起些許溫情與理智,尋找新突破口,繼續周旋,伺機而動。同時,加快邊境軍事部署,增兵添將,調遣精銳之師火速奔赴前線;加固城防,修繕城牆、增設防禦工事,囤積充足糧草、軍備,以防談判破裂,敵軍突然進犯。咱們須得做好萬全準備。”
蕭逸塵覺得林婉清所言極是,當下便修書一封。他提筆蘸墨,字字斟酌,將應對策略詳盡寫下,命飛鴿傳書給李文翰;又傳令邊境蘇凜風將軍,言辭鄭重嚴肅:“蘇將軍,此刻局勢危急,需即刻增調援軍,挑選精銳士卒,星夜兼程趕赴邊境;籌備更多糧草軍備,糧倉堆滿,兵器鋒利,嚴陣以待。敵軍狡詐,萬不可掉以輕心,務必守住每一寸國土。”
朝堂內外雖依舊緊張忙碌,但在蕭逸塵與林婉清的沉穩指揮下,一切有條不紊地推進著。京城內,鐵匠坊爐火熊熊,鐵匠們日夜趕工,錘聲叮當,鍛造兵器;糧倉前,百姓們肩挑背扛,運送糧食,汗流浹背;軍營裏,士兵們加緊操練,喊殺聲震天價響。邊境線上,蘇凜風將軍接令後,迅速調兵遣將,了望塔增設崗哨,斥候頻繁出動,嚴密偵察敵軍動向;加固城牆,搬運巨石、澆灌滾油,防禦工事拔地而起。而李文翰收到指示後,重拾信心,抖擻精神,再度謀劃周旋之策,伺機打破僵局。隻為應對這場關乎國運的危機,大周朝上下一心,眾誌成城,共赴時艱。
在這緊張的對峙間隙,蕭逸塵與林婉清亦未閑著。二人時常一同巡查京城各處軍備籌備情況,安撫百姓情緒。走入市井小巷,百姓們圍攏過來,眼中雖有擔憂,卻滿是對太子與太子妃的信任。蕭逸塵溫言寬慰:“鄉親們放心,大周有諸位將士拚死守護,有大家齊心協力,定能平安度過此劫。”林婉清也輕聲安撫婦孺,分發物資,盡顯柔情關懷。
與此同時,李文翰在敵國都城內,開始悄悄接觸一些朝中大臣。他打聽到一位名叫耶律洪的老臣,為人正直,心係百姓,對國君貿然開戰之舉頗有微詞。李文翰尋機拜訪,送上大周特產,誠懇交談:“大人,此戰一開,百姓受苦,貴國亦難幸免。您德高望重,若能勸勸陛下,尋和平之途,實乃兩國之福。”耶律洪微微頷首,眼中閃過思索之光。
而敵國內部,因這場談判僵持不下,朝堂也暗流湧動。一些大臣擔憂戰事持久、國力損耗,開始私下議論,對國君的強硬態度有了動搖。國君見狀,愈發暴躁,卻又忌憚國內輿論,行事稍有收斂。李文翰敏銳捕捉到這些變化,傳訊迴大周,蕭逸塵與林婉清據此調整策略,準備伺機而動,全力爭取和平曙光,守護大周朝安寧與繁榮。這場艱難談判,仿若一場漫長博弈,每一步都關乎生死存亡,而大周朝正以堅韌不拔之姿,步步為營,尋求破局轉機。
他們一路翻山越嶺,山巒陡峭,怪石嶙峋,狹窄的山路崎嶇難行,馬匹不時打滑,眾人隻能下馬,牽著韁繩,手腳並用地攀爬。山中林木茂密,悶熱潮濕,蚊蟲肆虐,嗡嗡作響,直往人身上撲,咬得皮膚紅腫不堪。夜裏,尋一處空地紮營,點燃篝火,既要提防野獸偷襲,又得時刻警醒以防山賊流寇趁夜突襲。護衛們輪流值守,李文翰亦毫無架子,與眾人一同警戒,困意來襲,便就著篝火,裹緊披風小憩片刻。
逢上暴雨傾盆,山路瞬間化作泥濘澤國,馬蹄深陷其中,舉步維艱。眾人冒雨前行,雨水灌進靴子,渾身濕透,寒意刺骨。幹糧被雨水浸濕,難以下咽,卻也隻能強撐著填飽肚子,保存體力。曆經這般風餐露宿,既要抵禦惡劣天氣,又要時刻防範隱藏在暗處、覬覦他們財物的山賊流寇,還得馬不停蹄地趕路,以免延誤那關乎兩國命運的談判時機。如此一路艱辛,曆經月餘,終於望見了敵國都城那高聳巍峨的輪廓。
敵國都城仿若一頭蟄伏的巨獸,戒備森嚴至極。城牆由巨大的青石砌成,高達數丈,寬厚堅實,城牆上士兵如林,個個身披重甲,手持利刃長槍,刀槍在日光下閃爍著森冷寒光,透出一股令人膽寒的肅殺之氣。城門緊閉,吊橋高懸,護城河水流湍急,泛著幽冷波光。李文翰勒住韁繩,抬頭望向那威嚴都城,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略顯疲憊卻依舊昂揚的心境,整了整衣衫。那衣衫早已滿是褶皺、汙漬,卻無損他半分氣度,他昂首挺胸,盡顯大周朝使者的風範。
在衛兵押送下,李文翰步入朝堂。朝堂之上,氣氛壓抑得仿若能將人活活憋死,四周寂靜無聲,唯有腳步聲在空曠大殿內迴響。兩旁大臣身著華服,目光如炬,帶著審視、輕蔑與敵意,死死盯著這位來自大周朝的使者,似要將他看穿。敵國國君高坐龍椅,身披繡金黑袍,頭戴璀璨王冠,眼神中滿是傲慢與貪婪,仿若一隻盯著獵物的惡狼,正盤算著如何大快朵頤。
李文翰不卑不亢,上前一步,拱手行禮,身姿挺拔,禮數周全,聲線沉穩有力,仿若洪鍾鳴響:“陛下,我乃大周朝使者李文翰,此番前來,特代表我大周皇帝與太子殿下,心懷誠意,希望雙方能夠擱置爭端,和平共處。大周與貴國向來井水不犯河水,這些年互通商貿,民間商旅往來頻繁,百姓間亦多有情誼。那集市上的大周絲綢、瓷器備受貴國百姓喜愛;貴國的香料、珠寶,也在大周尋得廣闊銷路。何苦因一時貪念,挑起戰火,讓兩國百姓陷入戰亂之苦?戰火一旦燃起,田園化為焦土,親眷流離失散,繁華城鎮將成廢墟,這豈是陛下願見之景?”話語擲地有聲,字裏行間盡顯大國風範與悲憫胸懷。
然而,敵國的國君卻野心勃勃,被貪婪蒙蔽心智,根本不把大周朝的善意放在眼裏。他冷哼一聲,肆意大笑起來,笑聲在大殿內迴蕩,透著張狂與不屑:“和平?哼,你們大周如今越發強盛,國力蒸蒸日上,軍備愈發精良,我若再不出手,往後豈有我等立足之地?少廢話,想要罷兵,就得拿出誠意來。”說罷,大手一揮,身旁近侍如訓練有素的獵犬,迅速呈上一份文書。
李文翰接過文書,匆匆掃過,隻見上麵羅列了一係列苛刻無理的要求:割讓邊境三座富庶城池,那可是人口密集、商貿繁榮之地,沃土千裏,物產豐饒;每年繳納白銀百萬兩、絲綢千匹,這般巨額財物,足以讓大周朝國庫空虛、民生凋敝;開放所有關卡任由敵國商人免稅貿易,此條更是破壞公平貿易原則,會讓大周本土商民傾家蕩產,利益受損嚴重。李文翰心中怒火頓起,仿若烈火烹油,胸膛劇烈起伏,但多年外交曆練讓他麵上仍保持鎮定自若,隻是緊緊攥著文書的手指微微泛白。
他深吸一口氣,據理力爭:“陛下,您這要求實在荒謬至極!割讓城池,等同於割我大周百姓的血肉,那城中百姓世代紮根,安土重遷,家園被毀,親眷分離,哀鴻遍野,於心何忍?巨額財物,會讓我大周民生凋敝,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餓殍遍野,社會動蕩不安;免稅貿易,更是破壞公平,我國商民兢兢業業,憑手藝、勤勉營生,卻要被這般不公平條約擠垮,傾家蕩產。如此一來,隻會引發兩國之間的仇恨,冤冤相報何時了?貴國百姓也難獨善其身,戰亂一起,田園荒蕪,商業停滯,到時國將不國啊!”
敵國國君臉色一沉,仿若烏雲蔽日,拍案怒斥:“大膽!你敢違抗本王旨意?大周朝若不應下這些條件,休怪我大軍踏平你們邊境!我雄師百萬,枕戈待旦,豈會怕了你這小小使者!”朝堂上大臣們仿若嗅到血腥味的鯊魚,紛紛附和,一時間,叫罵聲、威脅聲此起彼伏,大殿內仿若炸開鍋,喧囂嘈雜。
李文翰毫無懼色,挺直脊梁,仿若蒼鬆屹立,繼續辯駁:“陛下息怒。戰爭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一旦開戰,勝負難料。我大周軍隊訓練有素、士氣高昂,多年來枕戈待旦,為的就是保家衛國。真要廝殺起來,貴國未必能全身而退;即便僥幸得勝,也必將付出慘痛代價,國力損耗巨大,青壯年死傷無數,農田荒廢無人耕種,經濟崩潰,人心惶惶。周邊其他國家恐也會趁虛而入,坐收漁翁之利,陛下可要三思啊。”
雙方你來我往,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談判陷入了僵局之中。消息通過加急快報傳迴大周朝,仿若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麵,朝堂上一片嘩然。武將們義憤填膺,鎮遠將軍趙猛再次挺身而出,身形魁梧壯碩,滿臉絡腮胡根根直立,怒目圓睜,仿若憤怒的雄獅:“殿下,這敵國欺人太甚!咱不能再忍了,直接出兵吧,讓他們見識見識咱們的厲害,看他們還敢如此張狂!咱大周鐵騎衝鋒,定能踏破敵營,碾碎他們的野心!”眾多武將紛紛響應,拔劍出鞘,“鏘鏘”聲響徹朝堂,唿聲震天,熱血沸騰。
但蕭逸塵卻麵色凝重,緩緩搖頭。他久居朝堂,深諳治國之道,更熟知戰爭的殘酷。戰場上倒下的每一個士兵,皆是家中妻兒老小的支柱,背後是一個個翹首以盼親人歸來的家庭。戰火燃起之處,百姓遭殃,房屋被焚毀,莊稼被踐踏,生靈塗炭,餓殍遍野。不到萬不得已,他實在不想讓百姓陷入這水深火熱的戰火之中,那滿目瘡痍之景,光是想想都心如刀絞。
於是,他即刻擺駕迴宮,心急如焚卻又強自鎮定。踏入東宮,林婉清正於屋內等候,見他神色凝重歸來,便知談判情況不妙。林婉清起身相迎,親手為他斟上一盞熱茶,茶香嫋嫋,卻難驅散屋內凝重氛圍。蕭逸塵接過茶盞,輕抿一口,將談判詳情一一道來。
林婉清聽聞,眉頭輕蹙,眼神中閃過一絲憂慮,沉思片刻後說道:“逸塵,此時切不可衝動。李文翰那邊已盡力,僵局雖難破,但尚有轉圜餘地。咱們不妨給使者送去進一步的指示,讓他旁敲側擊,打聽敵國內部有無分歧。朝堂之上,國君雖大權在握,但難免有意見相悖的權臣,或是心懷蒼生、不願輕啟戰端之人,尋得能製約國君的權臣助力,或可扭轉乾坤;再從兩國過往情誼、民間商貿互利等方麵入手,挖掘往昔友好通商、文化交流之事,喚起些許溫情與理智,尋找新突破口,繼續周旋,伺機而動。同時,加快邊境軍事部署,增兵添將,調遣精銳之師火速奔赴前線;加固城防,修繕城牆、增設防禦工事,囤積充足糧草、軍備,以防談判破裂,敵軍突然進犯。咱們須得做好萬全準備。”
蕭逸塵覺得林婉清所言極是,當下便修書一封。他提筆蘸墨,字字斟酌,將應對策略詳盡寫下,命飛鴿傳書給李文翰;又傳令邊境蘇凜風將軍,言辭鄭重嚴肅:“蘇將軍,此刻局勢危急,需即刻增調援軍,挑選精銳士卒,星夜兼程趕赴邊境;籌備更多糧草軍備,糧倉堆滿,兵器鋒利,嚴陣以待。敵軍狡詐,萬不可掉以輕心,務必守住每一寸國土。”
朝堂內外雖依舊緊張忙碌,但在蕭逸塵與林婉清的沉穩指揮下,一切有條不紊地推進著。京城內,鐵匠坊爐火熊熊,鐵匠們日夜趕工,錘聲叮當,鍛造兵器;糧倉前,百姓們肩挑背扛,運送糧食,汗流浹背;軍營裏,士兵們加緊操練,喊殺聲震天價響。邊境線上,蘇凜風將軍接令後,迅速調兵遣將,了望塔增設崗哨,斥候頻繁出動,嚴密偵察敵軍動向;加固城牆,搬運巨石、澆灌滾油,防禦工事拔地而起。而李文翰收到指示後,重拾信心,抖擻精神,再度謀劃周旋之策,伺機打破僵局。隻為應對這場關乎國運的危機,大周朝上下一心,眾誌成城,共赴時艱。
在這緊張的對峙間隙,蕭逸塵與林婉清亦未閑著。二人時常一同巡查京城各處軍備籌備情況,安撫百姓情緒。走入市井小巷,百姓們圍攏過來,眼中雖有擔憂,卻滿是對太子與太子妃的信任。蕭逸塵溫言寬慰:“鄉親們放心,大周有諸位將士拚死守護,有大家齊心協力,定能平安度過此劫。”林婉清也輕聲安撫婦孺,分發物資,盡顯柔情關懷。
與此同時,李文翰在敵國都城內,開始悄悄接觸一些朝中大臣。他打聽到一位名叫耶律洪的老臣,為人正直,心係百姓,對國君貿然開戰之舉頗有微詞。李文翰尋機拜訪,送上大周特產,誠懇交談:“大人,此戰一開,百姓受苦,貴國亦難幸免。您德高望重,若能勸勸陛下,尋和平之途,實乃兩國之福。”耶律洪微微頷首,眼中閃過思索之光。
而敵國內部,因這場談判僵持不下,朝堂也暗流湧動。一些大臣擔憂戰事持久、國力損耗,開始私下議論,對國君的強硬態度有了動搖。國君見狀,愈發暴躁,卻又忌憚國內輿論,行事稍有收斂。李文翰敏銳捕捉到這些變化,傳訊迴大周,蕭逸塵與林婉清據此調整策略,準備伺機而動,全力爭取和平曙光,守護大周朝安寧與繁榮。這場艱難談判,仿若一場漫長博弈,每一步都關乎生死存亡,而大周朝正以堅韌不拔之姿,步步為營,尋求破局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