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到,新春好!大街小巷紅燈籠高掛,彩旗飄飄。孩子們新衣加身,嬉笑玩鬧,鞭炮聲此起彼伏。


    家家門上春聯新,屋內年夜飯飄香。一家人圍坐,長輩發紅包,晚輩道祝福。鄰裏互訪拜年,共話過往與展望。新年伊始,滿是希望,願新歲皆得所願 。


    ……


    《執念之權謀與邪炁》


    第九十章:迎春趣事(三)


    天璣閣的茶亭又清幽又古樸,四周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微風一吹,香氣陣陣。鳥兒啼叫,流水潺潺,霧氣繚繞,就像個與世隔絕的仙境。


    黃培同是天璣閣的主人,名氣很大。他穿著一件繡著八卦圖案的深藍色寬鬆道袍,料子很好,在陽光下隱隱有神秘的光澤。他人身姿挺拔,走路輕盈又沉穩,和周圍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他麵容和善,臉上的皺紋透著從容,一頭銀發像霜雪一樣,銀須飄動,耳垂上有顆很明顯的福痣。他的眼睛深邃又有神,一看就是很有智慧,什麽世事都能看透。


    這會兒,黃培同閣主在古樸的茶台那兒沏茶。他拿起一塊看著溫潤的茶餅,用特製的茶刀輕輕撬開,一片片茶葉落下來。


    接著把茶葉放進精致的茶壺裏,然後提起水壺,很精準地往壺裏注水,水花都很細膩。


    最後,他把握好時機把泡好的茶倒出來,琥珀色的茶湯流進杯子裏,茶香一下子就飄出來了。


    莫不凡在旁邊靜靜地看著,眼神裏滿是驚歎和佩服,忍不住說:“黃前輩,您這沏茶的功夫太厲害了!每個動作都那麽自然流暢,好像帶著節奏一樣。”


    黃培同微笑著迴答:“這沏茶啊,就跟修行差不多,得有耐心,要專注,時間長了,自然就有點韻味了。”


    莫不凡心裏想:“黃前輩在道門待了這麽久,這沏茶功夫果然不一樣,一舉一動好像都和天地的韻律合拍,這麽厲害的手藝肯定花了好多心血才練成。”


    看著黃培同的耳朵,莫不凡又覺得他福緣深厚,就說:“都說耳有倉眼,錢財滿缽;拴馬樁耳,官運亨通;虎耳一雙,冒險經商;垂肩耳珠,大富大貴。黃前輩您這耳朵,真是有福的長相啊!”


    黃培同哈哈一笑:“福相不福相的,不過是大家隨便說說。在我看來,心裏安寧才是真正的福氣。”


    黃培同一邊忙活著,一邊笑著說:“這茶啊,就像人生,品種不一樣,味道也不同,就像每個人的經曆都不一樣。衝泡這茶,講究的就是個時機和分寸,稍微有點不對,味道就變了。”


    說著,一杯沏好的茶飄然到莫不凡麵前。莫不凡趕緊站起來,雙手恭恭敬敬地接過,說:“多謝前輩教導,晚輩一定好好品味。”


    莫不凡輕輕抿了一口,醇厚的茶香立刻在嘴裏散開,那股香氣順著喉嚨慢慢下去,他忍不住閉上眼睛,沉醉在其中。


    他心想:“以前就知道喝茶解渴,今天才知道這小小的一杯茶還有這麽多學問,它可不隻是普通的飲品,還是一種文化傳承,能看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李長青幾十年來,幾乎每年除夕之夜都和黃培同這老弟一起品茶聊天。


    今年特別的是,他帶著自己得意的弟子莫不凡一起來了,心裏多少有點想炫耀,也有點想較量的意思。


    李長青看到剛才的情景,笑著對黃培同說:“黃老弟,聽你剛才講茶,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我覺得這茶道和咱們追求的道,好像有相通的地方。”


    黃培同微微點頭,眼睛裏閃著智慧的光:“李兄說得對。什麽事情都有它的道,茶道也不例外。從種茶、采茶、製茶到泡茶,每個環節都得順著自然規律來,這和道家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想法是一樣的。”


    莫不凡聽了半天,心裏有很多疑問,忍不住插嘴問:“師尊、黃前輩,我聽說過道家的‘道’,可總覺得它又玄又難理解。就像《道德經》開頭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實在不明白是什麽意思。”


    李長青微笑著鼓勵他:“不凡啊,這‘道’確實不好用語言說清楚。‘道可道,非常道’,第一個‘道’說的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和本質,第二個‘道’是說出來的意思。就是說,真正的‘道’要是能用語言講出來,那就不是永遠不變的那個‘道’了。這是老子在告訴我們,‘道’是沒辦法用語言和概念說清楚的,得用心去體會。”


    莫不凡皺著眉頭想:“原來這幾個字意思這麽深。這‘道’看不見摸不著,可又到處都在,想明白它可真不容易。看來得靜下心,從生活裏找線索。”


    黃培同接著說:“是啊,這‘道’雖然不好用話講,但在生活裏到處都能體現出來。就像這杯茶,茶葉按照自然規律生長,這就是‘道’;衝泡的時候根據茶葉特點選合適的水溫、手法,這也是‘道’。隻要我們用心觀察、感受,就算是平常小事,也能發現‘道’。”


    莫不凡點頭說:“聽前輩這麽說,我好像懂了點。原來‘道’就在我們身邊,就是得有顆會發現的心。”


    這時候,李長青話題一轉:“黃老弟,說到這‘道’,鴻鈞老祖可不能不提,你怎麽看?”


    黃培同放下茶杯,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他微微皺眉,想了一會兒說:“鴻鈞老祖是神話般的人物,本事大得很,什麽都能做到。但實際上,他好像就是人們在琢磨‘道’的時候想象出來的形象。雖說這個形象讓大家對‘道’更敬畏、更向往,可仔細想想,他所作所為和道家的核心思想還是有點不一樣。”


    李長青輕輕搖搖頭,表示不同意:“黃老弟,我知道正統教義和民間傳說有區別。但是,鴻鈞老祖這個形象,他代表著一種最高的力量,是大家對‘道’在更高層次的想象和追求。雖說他超出了現實教義的範圍,但從側麵能看出‘道’在大家心裏又神秘又崇高,還豐富了道家的文化內涵。”


    黃培同捋了捋銀須,認真地迴答:“李兄,我明白你的想法。道家文化這麽多年一直在變,越來越豐富,確實吸收了不少民間的東西。但是,道教強調的是個人靠自己修行,去明白自然、順著自然,追求心裏的平靜和自由。鴻鈞老祖這個形象太神話、太人格化了,容易讓人產生依賴,想著靠外力去明白‘道’,這和道家自己修行、自己覺悟的核心思想不一樣。”


    兩人各有各的看法,爭論越來越激烈,氣氛也有點緊張了。


    莫不凡有點擔心,但又覺得這樣的爭論很難得,能幫自己從不同角度思考道家的關鍵問題。


    猶豫了一下,莫不凡鼓起勇氣說:“師尊,黃前輩,也許你們說的都有道理。鴻鈞老祖這個形象,肯定能鼓勵民間對‘道’的想象和發揮,讓道家的精神更豐富了;黃前輩所說的道家核心思想和修行辦法,也很重要。在我看來,這兩者不衝突,相反,還能互相補充,幫我們更全麵地明白‘道’的真正意思。”


    李長青和黃培同先是愣了一下,然後互相看了一眼,笑了。


    李長青伸手輕輕拍拍莫不凡的肩膀:“不凡,你年紀不大,想法卻很獨特,很難得。你說得對,討論這些問題,不用非要分對錯,從不同觀點裏吸收有用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明白‘道’。”


    黃培同也微笑著點頭:“沒錯,莫小哥這話讓我一下子明白了。討論道嘛,就得大家一起想辦法,不同觀點碰撞,才能有智慧的火花。”


    莫不凡得到兩位前輩的認可,心裏很高興。不過,這份高興沒讓他隻顧著開心,反而讓他覺得自己有了責任。


    他清楚地意識到,道家文化太深奧了,自己了解的隻是一點點,他下定決心要深入研究道教文化。


    這時候,他想起前世知道的關於老子、《道德經》、鴻鈞老祖還有張道陵的事情,一下子都在莫不凡腦海裏浮現。特別是張道陵創立的五鬥米教和太平教,讓他想了很多,心情很激動。


    莫不凡心裏想,這兩個教派都是從道家思想來的,按說發展應該差不多,可實際差別太大了。五鬥米教在張道陵和他後人的努力下,一步一步發展,成了道教正統裏很重要的一支;太平教剛開始也很熱鬧,可因為起義失敗等好多原因,最後慢慢沒了動靜。


    這麽大的差別,讓莫不凡很好奇,心裏像有團火在燒。


    終於,他忍不住,對著兩位前輩誠懇地說:“師尊,黃前輩,剛才討論讓我想到五鬥米教的創始人張道陵。他用老子學說創立教派,這中間到底有什麽聯係呢?”


    接著,莫不凡把自己心裏想的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了兩位前輩。


    黃閣主想了一會兒,溫和地看著莫不凡說:“莫小哥啊,你能想到這個問題,說明你對道家理解又深了。張道陵這麽做意義確實很大。”


    莫不凡接著說:“張道陵這麽做意義重大。老子的道家思想就像個寶庫,張道陵從裏麵拿出精華,結合民間實際情況。他知道老百姓都盼著過上好日子,又對神秘力量有敬畏之心,就把老子思想巧妙地放進大家容易懂的教義和修行方法裏。”


    黃培同思索後輕聲說:“沒錯,張道陵創立的‘五鬥米道’,把《道德經》的思想和民間信仰、習俗結合起來,很貼近老百姓的生活。他主張通過誦經、懺悔、用符咒這些方式,讓大家淨化身心、明白道,這是對老子思想的傳承和創新。”


    莫不凡一邊聽一邊想,心裏有疑問:“前輩,張道陵把道家思想和民間信仰結合,會不會改變老子思想本來的意思?”


    黃培同笑著說:“莫小哥,這不是改變原意,是發展和延伸。老子思想又深又廣,包容性很強。張道陵在傳承的基礎上,根據當時社會的情況和人們的需要,加了一些具體的修行方法和儀式,目的是讓更多人能接觸到、理解道。這些並沒有違背老子思想的核心,還讓道教變得更完善、更豐富。就像茶道加了新東西,但對自然和生活的敬畏熱愛沒變,道的本質也沒變。”


    莫不凡一下子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張道陵功勞不小。他讓道家思想在民間傳開,還為道教發展打下了基礎。”


    李長青接著說:“沒錯,張道陵不光創立了教派,還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弟子,給道家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活力。他定的教義教規,對後來的道教影響很大。”


    三個人圍繞道教這個話題,從老子思想談到鴻鈞老祖的傳說,又說到張道陵對道教的貢獻,聊得特別深入。


    不知不覺,天漸漸亮了,莫不凡的除夕之夜就在這場充滿智慧和啟發的論道中過去了。


    三個人正聊得高興,童子黃貫明進來報告,說幾位師兄要來請安拜年。


    黃閣主看看莫不凡,又看看李長青,點點頭示意童子讓師兄們進來,笑著說:“正好,大家一起聚聚,說不定又能想出不少新點子。”


    原來黃閣主有二十四個大弟子,都修煉有成,出去曆練了。


    每年除夕之夜,都會有師兄師姐迴山門來拜見師父、祭拜祖先。


    說話間,曾永均、趙殿夫、丁華凱、黃良樺等人進來了。


    曾永均搶先說:“師父,新年好!聽說您和李前輩在這兒論道,我們也想來湊湊熱鬧,多增長點見識。”


    趙殿夫也笑著附和:“是啊,師父,我們在外麵曆練,越覺得自己對道的感悟太淺,正好借這個機會聽聽您的教導。”


    大家圍坐在一起,一場新的思想交流就這樣開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念之權謀與邪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丙叔佩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丙叔佩史並收藏執念之權謀與邪炁最新章節